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維護自尊的兩個維度-自信心自尊心保護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性格培養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維護兒童的自尊,是保護兒童自尊心的基礎工作。維護兒童的自尊有兩個維度,一是用自信維護的自尊,二是用他信維護的自尊。

(一)關于自信維護的自尊

自信和自尊是相輔相成的一對心理品質,但又有區別。

具有自信的人并非都擁有自尊。相對來講,自信更強調能力,而自尊還具有道德的正當性。

對于成人來說,如果針對的不是正當的事情,即使擁有自信和自信心,也不會有真正的自尊。例如一個人對破解銀行的計算機程序、盜取銀行的金錢很有自信,但這種自信不會給他帶來自尊。那些詐騙屢屢得手的人,在智力上并不差,對于自己的“工作”也很有信心,但這些人失去了最基本的自尊——因為他們只能在黑暗中煊耀自己的行為,無法得到他人的肯定,也很難得到自己良心的肯定。

易見,自信更多強調的是能力,而自尊還包括道德和社會規范的因素。不講道德的人,即使有能力,也是沒有自尊的。

喪失了自尊的人也可能只是喪失了某一方面的自信。對于許多兒童來說,喪失自尊的原因是因為成年人對他們批評指責過多,讓他們失去了在“獲得成年人肯定”方面失去了信心。這樣的兒童往往會獨出心裁,做出一些事情讓成人吃驚,他們的目的是引起成人關注,以便讓成人了解他們的能力。所以,幫助這些兒童恢復自尊的主要方法,是減少對他們的指責,更多地肯定他們適宜的行為,讓他們知道如何按照社會的規范行事,以便增強在“獲得成年人肯定”方面的自信,同時也獲得自尊。

自信是自尊的基礎。總體上說,自信是自尊的基礎,沒有自信就很難有正常的自尊。 3 4 5 后1頁
專家認為,自信和自信心,是兒童主動從事社會活動和自然探索的前提,也是兒童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社會活動和自然探索中有良好表現的前提。因此,自信和自信心是兒童實現自己理想的基礎,它對于兒童從自我感受的方面維護自尊,以及增強自尊心,具有基礎性作用。也可以說,擁有自信的兒童大多會擁有自尊。

當兒童的行為達不到自己的理想狀態,低于自己對自己的期望時,兒童就會對自己不滿,產生暫時的低自尊。此時,兒童一般會尋找原因并更加努力,力爭在下一次行動中達到自己的理想狀態,以恢復自尊。

當兒童多次努力仍然達不到自己的理想狀態,就有可能產生挫折感,形成較長時間的低自尊,此時,兒童的自尊心就會受到傷害。同時,兒童會降低對自己的期望,以緩解低自尊對自己的壓力。

如果兒童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夠干好事情,他就不會有真正的自尊。如果缺乏自信的兒童硬要維護自尊,這種自尊往往是脆弱的——因為他缺乏能力的支持。如一個人沒有能力解決問題,但又不愿意承認自己不行,不愿意向他人學習,怕“丟了面子”,這種自尊就具有“虛榮”的成份,是脆弱的和容易破碎的。

兒童能否做好事情以便讓自己保持較高的自尊,與事先對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的預測有關。如果兒童認為自己有能力做好此項事情,他就會發揮主觀能動性,以更高的熱情去從事這項工作,以贏得自己對自己的滿意評價并獲得較高的自尊。

兒童事先對自己能力的預測,就是自信和自信心。所以保護和培養兒童的自信和自信心,是兒童積極做事和做好事情,贏得自尊的基礎。所以,保護培養兒童的自尊和自尊心,特別是從兒童自身感受的角度保護培養兒童的自尊心,必須從保護培養兒童的自信和自信心入手。

(二)關于他信維護的自尊。

盡管我們說自信是自尊的基礎,這一點,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愈加明顯。但在兒童少年時期,他信——成人對他的評價,卻是保護和培養兒童自尊心的關鍵。因為這時,兒童對“自已對自己的評價”還不那么“自信”。 3 4 5 后1頁
幼兒時期的他信決定著自信。在嬰兒時期,孩子就對他人的情緒和評價有了反映。當成人帶著微笑說他乖的時候,他就認為自己乖。成人說他不乖,特別是伴隨著厭煩的情緒,嬰兒也會有消極的情緒體驗。

到了3歲左右,兒童有了對自己的描述(初期的評價),但成人對他的評價,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成人經常說他“聰明”、“能干”,他就認為自己很不錯,有著良好的心理感受。如果成人經常說他“笨”,“傻”,他就認為自己“不行”,“不如別人”,做起事來縮手縮腳,信心不足,內心感到膽怯和不安。

4歲以后,孩子更多融入社會生活,對他人評價的感受更為深刻。當他人對自己有否定性的評價時,兒童有了不安情緒的掩飾,這是兒童在不利情況下維護自尊的自然行為。李曉文先生做過以下實驗:

在比賽游戲中,要求兒童按照實驗者的示范,或者排出圍棋子的圖形,或者數出個數。三局兩勝,贏者得獎——一塊泡泡糖。

決出勝負后,主試觀察各組反應:

4歲組85%的兒童表現出的是不加掩飾的情緒反應:贏了的孩子會很開心的笑,并急切地要求拿獎品,甚至還生硬地把湊過來幫著選泡泡糖的小伙伴推開;輸了的孩子會沉默不語,有的還滿臉的不高興,有的甚至會當場哭起來。

6歲組85%的被試表現出的是掩飾的情緒反應:贏了的孩子會不好意思,有的會低著頭咬著嘴巴偷偷地笑;輸了的孩子有的會主動幫對方挑選泡泡糖,但是表情會不自然,臉色發紅,挑選完之后眼睛不再注視泡泡糖,而且還會避開主試的目光,臉或眼神會轉來轉去,好像不知道看那兒好。

5歲組55%出現了掩飾情緒的反應,并能從反觀自己的角度調節自己的行為。

他人的尊重影響兒童的自我尊重。如果成人采取接受的、關注的、支持的、鼓勵的、肯定的、贊賞的態度,兒童就容易形成高水平的自尊。 3 4 5 后1頁
如果成人采取忽略的、貶低的、羞辱的和拒絕的態度,兒童就容易形成低水平的自尊;并使兒童的行為更傾向于他人評價所指引的方向。如我們總說某個孩子“笨”,他就會認為自己真的“笨”,更加不敢相信自己的思考結果,甚至不敢思考。如果個體經歷一段努力,但一再受挫,又得不到鼓勵,就容易一蹶不振,變得沮喪和退縮,不再努力,變得真的“笨”了。這也稱為“習得性愚蠢”,或“習得性自棄”。這時候,兒童失去的不僅是自尊,而是追求自尊的信心——自尊心。這是非?膳碌摹

同樣,成人過高估計孩子的能力,因為對孩子指責過多,“你什么也干不好,你真是個笨蛋”,也會挫傷兒童的自尊心,形成自卑感。

兒童需要贏得他人信任和尊重的機會。在4-6歲的時候,兒童正處于主動探索需要的時期,兒童非常希望成人能夠向他提供證明“行”的機會——實踐,以便讓他表現自己的才能,通過才能的表現,獲得良好的內心感受。

如果成人認為小孩子什么事情也做不好,或者基于保護的需要,不提任何要求,不交給兒童一定的任務,不為他提供實踐的機會,他就沒有成功的體驗,也不會有愉悅的內心感受。

但在這個階段,兒童的自我評價能力也得到發展,當成人評價與自己評價不一致時,會表現出不服氣、不聽話、拒絕成人干預等執拗的特點,甚至對成人評價持有批判態度。

成人對兒童的否定評價要特別謹慎。所有兒童都希望他人對自己有肯定性的評價,自己也會為獲得他人肯定性的評價而努力。當他人對兒童有肯定性的評價時,兒童就會有較高的自尊。

當他人對兒童有偶然的否定性評價時,兒童會不服氣,或者找出導致否定的其它理由,或者通過努力改善自己的行為,以獲得肯定性評價。 3 4 5 后1頁
但當他人持續地給兒童以否定性評價,而兒童又沒有機會反駁他人的否定性評價、也沒有能力通過改善自己的行為以獲得肯定性評價時,兒童就會有較低的自尊。

當然,成人對兒童的不當行為給予否定評價也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在于要十分謹慎,一是盡量少給兒童否定性評價,二是減少否定性評價對兒童自尊的消極影響。

漠視他人評價的特別情況。當一個人具有強烈的個性和正向的理想時,他對別人評價的予以忽視:減少被他人所左右的機會,強調自我感受和自我價值。這是許多著名大家有所成就的因素之一——他不為社會和他人所左右,而全力追求自己認為正確的理想狀態。這種情況往往基于理想和毅力,在兒童時期比較少見。但父母和老師遇到孩子很有個性,但從事地都是有益的事情時,應該允許孩子的個性發展,而沒有必要強迫孩子過分關注他人評價。
3 4 5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46926.html

相關閱讀:父母教育孩子要避免的事情
沒有理想的孩子才會厭學
玩耍,是寶寶樂觀個性的催化劑
父母不要怕孩子內向
10件小事毀掉孩子自信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