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80、90后年輕人生活壓力大,生完孩子后都習慣讓老人帶,這樣自己才能更全心的投入在事業中,為孩子的將來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但是研究發現,越來越多老人帶的孩子在性格上出現缺陷,這類孩子性格上有一個共同點是自我,這樣會直接影響今后在社會上的生存,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老人帶孩子到底哪兒不好?首先老人都會表現出對孩子的溺愛,會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會寬容孩子的所有天性,讓他精神環境變得毫無壓力,極度自由散漫。老人雖然可以滿足孩子在心理、身理上的一定需要,但并不能代替父母,如果孩子對父母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滿足的話,可能會讓孩子的性格發展變得不盡如人意。
老人帶孩子到底哪兒不好?一起聽聽媽媽們的經驗分享吧:
1、隔代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老人對孩子會出現過分的溺愛與放縱,讓孩子變得很“自我中心”,這樣會影響自我意識的發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另外老人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時,總是習慣采取順從、滿足,這樣會不利于孩子克服“自我中心”的意識,也不能讓孩子及時得糾正錯誤。導致孩子不合理的欲望變得越來越沒原則,只要稍有不合意,就會哭鬧著找爺爺奶奶。(孩子為什么不聽話?寶寶不聽話怎么辦?)
2、老人習慣包辦、替代、保護,阻礙了孩子獨立能力的發展
老人會習慣包辦孩子的一切,比如幫孩子收拾玩具、背著出門、喂飯等等,這些做法,會束縛孩子的手腳,導致了孩子動作發展變得緩慢,獨立能力差,將來遇到困難就失去信心或找人尋求幫助。
3、隔代教育可能會泯滅孩子的好奇心、冒險性與創造能力
老人會對一些新生的事物接收的比較慢,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觀念上會比較滯后,不善于利用科學、創造性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對孩子因好奇而表現出的冒險、創新性行為加以阻止,所以會很難讓孩子可以養成開拓創新的思維習慣。
4、隔代關愛,讓孩子很難學會一些優良品質
由于老人教育意識的缺乏與教育方法的使用不當,會讓孩子容易養成一些不好的性格,比如,不會和別人相處,不懂得如何謙讓的好品質。
5、導致孩子視野變小,缺乏活力
老人的價值觀、生活習慣、知識底蘊、教育方式等和現代社會會有很大的差別。如果孩子長時間和老人們相處,長期生活在老人們習慣的空間與氛圍里,會刻意模仿老年人的言行,生活方式,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
另外,老人的活動范圍小,一方面會讓孩子運動量變小,身體缺乏鍛煉,造成體弱多病的體質;另一方面接觸新鮮事物少,會讓孩子的視野變得狹小,缺少活力,慢慢會形成不敢面對陌生人、不會處理事情的個性。嚴重還有可能會造成孩子心胸狹隘、固執的性格。
總之,家長一定要明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起到決定作用。所以,不要為了省事,把孩子交給老人,一切要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出發點,才能發揮家長在教育中的最大功效。家長可以教孩子十個生命氣質讓孩子終生受益,平時多看看寶寶行為心智發育專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584265.html
相關閱讀:鼓勵“幫倒忙”的寶寶
對待孩子好壞行為家長要獎懲分明
想要帶孩子去塞班島,有什么比較好玩的地方嗎-
糾正孩子磨蹭拖沓的習慣!
當心孩子的四大高危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