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樂觀是指面臨困難精神愉快、充滿信心的狀態。擁有健康、聰明、快樂的寶貝,是每個父母的心愿。開朗樂觀的性格對寶寶的成未來長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父母該如何做可以讓寶寶擁有這種完美、迷人的性格呢?
開朗樂觀既是一種心理狀態,也是一種“迷人”的性格品質。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經過長期的研究及跟蹤調查發現,樂觀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積極的作用,這主要表現在:樂觀能使人對生活中的許多困難產生免疫力;樂觀能使人的身體更加健康;樂觀的人更容易與周圍的人保持融洽的關系;樂觀的人更容易獲得家庭的幸福和事業的成功。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想把這種“迷人元素”潛移默化地注入到寶貝的性格中,就要首先讓寶貝保持快樂情緒。因此,了解寶貝情緒和情感的特點,就顯得必不可少了。
嬰幼兒的情緒、情感特點主要有以下3點:
1、易變性
俗話說:“寶貝的臉,像6月的天”。他們的性情極不穩定,常隨著情境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當寶貝情緒不好時,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誘導他們把目標轉移到感興趣的事物上,使他們的情緒變得愉快起來。
2、易感性
寶貝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周圍人的感染,他們會不明原因地跟著別人高興,也會莫名其妙地隨著別人大哭。因此,家長就要經常提醒自己保持愉快情緒,并以此去感染寶貝。
3、沖動性
寶貝還不會很好地調節情緒,所以,他會隨時發泄不滿,沖動后也不易立即平靜下來。所以,了解到這些,家長就不宜采取嚴厲的方式來對待寶貝,而是應誘導寶貝,并使他的情緒慢慢穩定下來。
除此之外,心理學家提出幾條值得家長參考的建議:
1、滿足寶貝的生理需求
身體健康的寶貝才更容易保持樂觀的情緒。所以,家長要根據寶貝年齡特點,安排有規律的生活,并提供給寶貝均衡、全面的營養,確保寶貝生活在安全、衛生的環境中,盡量讓寶貝少生病并獲得健康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條件。
2、滿足寶貝的心理需求
在了解寶貝心理特征的基礎上,盡量滿足寶貝的心理需求,和寶貝充分地交流及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只有心理需求得到了足夠滿足的寶貝,才更容易用豁達和積極的心態去理解和適應環境中的變化。
3、引導寶貝學會換位思考
在生活中家長要注重通過小事情,引導寶貝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問題,引導他們會變通的理解事情的發展變化。多和寶貝一起做角色互動游戲是個很好的辦法。
4、教給寶貝緩解壓力的方法
讓寶貝經受挫折教育,并引導寶貝尋求自我安慰的辦法:如:通過音樂、運動、傾訴、閱讀、或簡單地發泄。
多鼓勵寶貝并且讓寶貝認識到,任何困難和挫折都會有所轉機,用消極的態度對待事物,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601042.html
相關閱讀:父母教育孩子要避免的事情
父母不要怕孩子內向
10件小事毀掉孩子自信心!
沒有理想的孩子才會厭學
玩耍,是寶寶樂觀個性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