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小孩的教育體現在生活的點滴當中,一件很小的事情,一個很小的行為如果家長能夠有很好的引導,很規范的行為教育。那么對小孩長大成人形成的良好品格是有非常的重大的作用的。在日常生活中,在小小的餐桌上,是最能體現一個家庭的教養和對孩子教育用心的地方。而讓孩子多了解一些餐桌上的規矩和禁忌,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是一個長期良好習慣的養成,它會讓孩子將來在社交上贏得不少印象分,也會讓孩子更自信!
1:長輩落座后才能上桌,端飯時要先順著輩份最大的依次遞給。
2:吃飯要端碗,不要大聲咀嚼。
3:學會欣賞并贊美媽媽和他人的廚藝。
4:飯前或飯后不能敲空碗。
5:不可將筷子頭斜擱在碗沿上。
6:吃飯時,不能一個人雙肘霸住一方,將自己喜歡吃的菜挪到自己的面前,更不能在菜盤子里挑來揀去。
7:餐桌上吃飯時不可以放屁,打噴嚏時一定要側過身子。
8:不管在家吃飯還是參加宴會時,是一定不可以只顧著埋頭玩手機的。
爸爸媽媽平時在餐桌上點滴細節的教育,用言傳身教的方式讓這些規矩潛移默化地轉變到孩子自然而然的行為中。當你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這樣或那樣時,家長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則,對孩子有些壞習慣屢次犯時,千萬不可動怒和發號施令,平心靜氣地放低姿態和孩子做朋友,耐心引導,不要太?嗦,點到為止,潤物細無聲的行為教育勝過一千萬次的嘮叨。
餐桌上的禮儀規矩其實就是一種習慣的養成,要讓孩子牢記在心并付諸于行也不是一天二天,或是你口頭給交待交待就能養成的事兒。這需要爸爸媽媽長期無聲勝有聲的教育和影響。如果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家庭氛圍好,平時也比較注重這些細節上的教育,用行動給孩子人創造一個良好的餐桌氛圍和習慣,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夠很好養成習慣,跟著大人一起學,并在今后的人生中也能夠一直貫徹到底,畢竟從小養成的習慣是可以塑造一個人氣質和品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612639.html
相關閱讀:對待孩子好壞行為家長要獎懲分明
鼓勵“幫倒忙”的寶寶
當心孩子的四大高危性格
想要帶孩子去塞班島,有什么比較好玩的地方嗎-
糾正孩子磨蹭拖沓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