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快訊(記者黃淑平通訊員李政)3歲的團團(化名)還不會爬樓梯,家人認為只是發育比較慢,沒想到竟然是患上了一種不治之癥?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醫生說,此類患者多數在20歲左右就可能因呼吸衰竭或并發其他器官感染出現生命危險。團團一家人是江西人,父母在龍巖工作。團團母親嚴女士說,孩子8個月時會叫爸爸媽媽,但不會爬,1歲3個月時開始學走路,但走幾步就摔倒,且相比其他同齡的孩子活動少,動作也比較遲緩,F在團團已經3歲了,卻還不能自行上下樓梯。這些情況家人都注意到了,但只認為孩子發育較慢,也沒太重視。今年初,團團開始反復出現呼吸道感染,經常隔半個月就感冒發燒,并發肺炎。半個月前,團團又感冒了,咳嗽14天沒有任何好轉,父母帶團團趕往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兒科就診。團團的主治醫生,該院兒科副主任醫師王承峰發現,孩子已經3歲,可是行動上卻如同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嬰兒,很遲鈍,且下蹲后要起立十分費勁。王承峰懷疑,團團的病情可能很嚴重。經過詳細檢查后,王承峰初步診斷團團患了“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孩子出現行為上的異常以及經常生病,均與該病導致的免疫功能差、發育異常有關。王承峰介紹,患兒會患病,是因母親帶有基因,遺傳給女孩子,就表現為隱形基因,多數不會發病;而遺傳給男孩子,就會成為顯性基因而發病。團團的肌肉功能會變得越來越差,直至失去四肢正常的活動功能,最后多數患者會在20歲左右因呼吸衰竭或臟器并發感染而出現生命危險。王承峰提醒,對于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家族史的備孕女性,預防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是遺傳咨詢、產前診斷和選擇性流產。
名詞解釋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這是一種慢慢發展并惡化的疾病,可以說是一種“不治之癥”。多數在3歲之后發病,患兒會表現為動作笨拙,跑、跳等均不及同齡小孩;因骨盆帶及股四頭肌等無力,致使患兒行走緩慢、易跌倒,登樓上坡困難,下蹲或跌倒后起立費勁;站立時腰椎過度前凸,步行時挺腹和骨盆擺動呈“鴨步”樣步態;仰臥起立時,必須先翻身與俯臥,以雙手撐地再扶撐于雙膝上,然后慢慢起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615030.html
相關閱讀:兒童鉛中毒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有哪些?
孩子矮小家長三種心態最不可取
偏矮的孩子什么情況測骨齡?
大清查:你家里有多少致癌物(圖)
家是危害兒童安全的另一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