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長當司機,孩子忙趕場
對小學一年級的遙遙來說,沒有平時和周末之分,因為她每天都要“上學”,而且周末因為要去四個不同的地方“上學”而顯得更加忙碌。鋼琴、美術、英語和思維訓練,為了遙遙豐富的周末,爸爸媽媽輪流做她的司機,有時候車沒處停,爸爸媽媽要窩在車里一兩個小時等她。其實,從幼兒園開始,遙遙已經常常在周末“趕場” 上興趣班了,只是現在的課程更多了而已。她已經習慣了“被安排”生活,但是,她還是很渴望暑假寒假,因為那時候她不用整天上學,好歹有點時間可以自由支配。
從家長處了解:“周末兩天什么也不學,浪費掉多可惜。 ”她6歲的女兒,已經學了兩年鋼琴,還報了美術班和思維訓練班。這樣的家長和孩子比比皆是,如今周末兩天完全給孩子自由“放假”的家庭屈指可數。
2.培養孩子創造力,父母最重要
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其實,和英語能力、奧數考分、鋼琴考級相比,孩子的創造力,才是在未來世界良好生活和工作的根本。
但是,是否能夠把孩子扔給學;蛐M廨o導機構了事?父母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在引導創造力方面,父母的作用最大。而創造力培養最關鍵的要素就是——實踐、實踐、實踐。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實踐成為創造性人才。光靠坐在教室里聽課是聽不出太多創造力的,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們多多走到戶外,參加各種活動,在體驗探索的過程中學習創造,從錯誤中學習成長,不斷增加自信心。
專家對父母嚴厲苛刻的育兒方式不太贊成,如果孩子的時間被學習技巧占滿,就沒有機會發展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心,而這兩樣正是創造力的重要元素。2-6歲是創造力思維方式和人格培養最適宜的年齡,家長應該抓住這個階段,多陪陪孩子,探究身邊的世界。
3.興趣和激情是創造力最好的催化劑
5年前,芬蘭有兩個孩子——12歲的米凱拉和10歲的湯姆在隨父母去美國旅游的路上開始編故事,起初只是瞎編,但這些只有孩子想得到的奇異故事讓他們覺得很有趣。他們還夢想其他國家的孩子也能一起想角色和編故事。當旅行臨近結束時,一個骨頭城、一只迪比狗的故事已經誕生了。而兩三年后,在大人的幫助下,兩個孩子真的邀請到一些其他的芬蘭孩子,和中國杭州、廣州的孩子共同來增加角色、涉及城市。雖然語言不通,但不妨礙孩子們用圖畫和游戲交流,全新的骨頭城市、蜻蜓和桃桃出現了……如今,這個故事被制作成為動畫片,在多個國家播放。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重點是培養和保持興趣,而不是技能。沒有興趣和激情,孩子不會主動學習新知識,興趣和激情是創造力最好的催化劑。學習興趣是良好的教育環境、一流的學習教材無法比擬的寶貴財富。許多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科學家并不是最聰明的,但他們有最強烈的理解世界的沖動,也就是說,好奇心和探求問題答案的興趣促使他們成就輝煌。興趣就像鍋下面的爐火,即使食材和調料都放在鍋里,沒有適宜的火候,湯品也不會一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646165.html
相關閱讀:繪畫是對孩子最好的啟迪
音樂可調動孩子的社交天賦
胎教音樂媽媽聽還是寶寶聽
電子琴轉鋼琴=走彎路
正確對待孩子的特長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