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切都是從無到有,有時,似乎經過某一小段時間,孩子就長大了,那是因為,自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某個環節,賦予了正在發育成長的生命以特有的力量——敏感力是指孩子在生命發展過程中,對外在環境的某些刺激產生特別敏銳的感受力,以致影響其心智運作或生理反應,而出現特殊的好惡或感受,這種力量的強弱,就叫做敏感力。
當敏感力產生時,孩子的內心會有種無法遏止的動力,驅使他對所感興趣的特定事物,產生嘗試或學習的狂熱,直到滿足內在需求或敏感力減弱,這股動力才會消失。這種敏感力的產生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可歸納為下列兩個時期:
語言敏感期(0-6歲)
孩子在嬰兒時期開始注意大人說話的唇形,并發出學語聲時,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工作,但幼兒卻能很容易地學會,這是因為他具有自然賦予的語言敏感力。
語言能力直接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因此,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他的表達能力,為日后的人際關系奠定良好基礎。
秩序敏感期(2-4歲)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幼教專家在觀察中發現,孩子會因無法適應環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發脾氣,因而確定“對秩序的要求”是幼兒極為明顯的敏感力。
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孩子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沒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系的知覺”。當孩子從環境里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秩序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構完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667239.html
相關閱讀:究竟是誰在左右孩子的情商?
讓害羞寶寶勇于表現自己(圖)
該吃手時就吃手
尊重呵護童年不應僅在“六一”
揭示孩子說話暗藏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