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寶寶過于的臭美應該怎么辦呢?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行為教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前言:常言說的好“愛美之心人皆有知”,但若是寶寶們過于臭美,家長們就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了,以下就讓我們來詳細的來為父母們提供有利的方法吧,希望對教育過于愛美的寶寶管用!

5歲的冉冉是個愛美的小姑娘,每天去幼兒園之前,都要求外婆幫自己梳不同的漂亮辮子,有時扎一束,有時分兩股,有時盤起來,每天的頭飾也要常換常新。冉冉媽有些擔心:這孩子也太臭美了吧?再過一陣,就要進小學了,老想著怎么打扮,會不會影響學習呀?

  “適度”臭美需接納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臭美未必就是件壞事,我們先來看看它的積極一面吧——

  1. 擁有良好的性別認同

  每個人都必須經過性別形成的過程,然后發展出健康的性別認同。孩子從3歲起,由于有了更大的活動范圍和更頻繁的人際互動,便開始好奇地去探索關于性別的種種問題。在幼兒園,男孩女孩的衛生間通常是合在一起的,因此,他們有更多機會可以發現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從而也更確認自己的性別。

  有些孩子由于家庭的教養因素,會導致不良的性別認同。比如一個期望有男孩的家庭,有意無意地把自家女兒打扮成男孩模樣,從小到大都給女兒剪短發,不讓女兒穿裙子,這樣長大的女孩自然不會熱衷穿著打扮,但小時候不良的性別認同將影響她成年后良好性格的形成。

  所以,不論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只要他們的打扮符合性別特征,都意味著孩子已形成了良好的性別認同。

  2. 對外貌有自信心

  通常,孩子長到14個月左右,就開始對著裝有所感覺。到了三四歲的時候,有些孩子的“臭美之心”就開始萌動了。他們會慢慢形成自己獨特的偏好,有的孩子喜歡粉色系列,有的孩子偏愛天藍色。有些孩子以前對穿什么沒有意見,哪怕是“繼承”其他小哥哥小姐姐的衣服也毫無異議。但再長大些,他們就更希望穿新衣服,甚至自己喜歡的衣服都不愿意換下來。有的孩子也會像冉冉一樣,在鏡子面前照個不停,對發型也有了進一步的要求。這些都是孩子開始長大的表現,也是他們對自己外貌有一定信心的表現。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極不自信的6歲女孩,她不愿意打扮自己,覺得打扮也沒有用,認為那些精致的發夾和公主裙都是漂亮女孩的專利。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女孩開始注重自己的儀表了,可見,只有當孩子對自己有一定的自信心時,她才愿意打扮自己。

  “過度”臭美需提防

  當然,什么事越過了一個“度”,都會走向事物的反面。如果孩子過度追求外表美,爸爸媽媽就要找找背后的原因,進行正確引導了。

  1. 過分愛美的背后潛藏著自信不足

  過度愛美有時也是孩子缺少自信心的一種表現,就像“自卑”和“自負”本是“同根生”一樣,過分的那一部分其實是為了補償底氣不足的那部分。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說過,“人性的另一個重要的心理事實就是人們對優越感和成功的追求”。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沒有那么多外在的東西可以作為評判依據,因此他們的長相和衣著往往成了大人們評論的焦點。而孩子一部分的自信就來自成人的評價。那些夸贊和溢美之詞有時讓孩子們似乎感覺到自己可以在外表或穿著上優越于其他人,于是不知不覺走上了愛炫耀、愛攀比的路。

  爸爸媽媽這么做:

  1) 擴大孩子自信心的來源

  五六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雖已經萌發,但尚處于朦朧階段,他們對自信心的理解十分淺顯,容易被一些表象左右。比如,有些孩子在幼兒園午休時,無意間聽到老師對孩子的外貌評頭論足,心中就會存有芥蒂,之后,他們就會對外貌比較關注。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信心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家長擴大孩子的自信來源變得尤為重要。比如,可以在一些體育運動或互動游戲中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我們可以找些他喜歡的玩具,然后拿起每一樣玩具問他喜歡的原因,最后總結的重點落在“每個小朋友也是不一樣的,被喜歡的原因也是不一樣的”——擴大了自信心的來源,孩子就不需要通過炫耀攀比外在的穿著、打扮來實現自己的優越感了。

  2) 教會孩子多方面地和自己比較

  過分愛美的潛在比較對象通常是其他孩子,如果我們教會孩子和自己比,即從孩子原有的基礎出發,把今天的我與過去的我相比,盡可能減少橫向的、不切實際的比較,問題就迎刃而解啦。而且,這樣還能鼓勵孩子按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進步,一舉兩得哦!注意:家長要以多方面的價值觀來要求孩子,避免把積極評價僅限于狹小的范圍之中。

  如果家里有掛歷的話,可以每天晚上讓孩子對自己的一天來個評價,最高是三顆星,良好是兩顆星,繼續努力是一顆星。由于掛歷是有連續性的,通常又掛在家中比較顯眼的地方,孩子就能時常對自己進行縱向比較。同時評價的標準可以多方面、多類別,如此一來,天然的愛美之心就不會簡單異化為炫富攀比了。

  2. 過分愛美為了引起別人關注

  我們仔細詢問了案例中的冉冉,原來幼兒園的老師通常會在迎接孩子時,夸贊她外表的各種變化,比如“哦,你今天的發夾真漂亮”,“你今天梳兩個小辮子,好可愛”。老師們的原意或許是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自信滿滿地迎接新的一天,可是對冉冉來說,這卻演變成了吸引老師關注的方法。我們怎樣做才能既不壓抑孩子愛美的天性,又能引導孩子把愛美的特質好好“發揚光大”呢?

  爸爸媽媽這么做:

  1) 將過分“愛美”升華為“懂美”

  愛美的孩子并不一定懂美,有時他們認為把所有美的東西堆砌起來,就是美,并不知道要色彩和諧、尺度得體。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孩子的愛美之心,引導他升華審美情趣。

  對于3~7歲的孩子,涂鴉仍是他們表達內心世界最主要的渠道。他們對顏色的敏感度,可以通過每天衣著色彩的搭配加以引導。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孩子顏色搭配的規則,比如粉色和白色、灰色搭配,顯得很清爽;黃色和綠色能搭出和諧的感覺;通常下半身顏色深于上半身,不然會顯得“頭重腳輕”……一般半年左右便可初見成效。隨著孩子對自己服飾裝扮越來越得體大方,他們畫作中的配色或許也能給家長一個驚喜呢。

  2) 將關注由“外”轉“內”

  冉冉非常希望能依靠外表的美來引起老師的關注,其實也透露出她對情感的需求,她希望獲得權威的認同和呵護。父母如果注意到這點,可以嘗試著和老師溝通。倘若孩子有什么才藝,可以讓她找機會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比如,冉冉一直在外面學習畫畫,那就不妨讓孩子帶些近期的畫作給老師看,通常會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

  即便孩子沒有特殊的才藝可以展示,爸爸媽媽也可抽機會,在接孩子的時候,當著孩子的面,告訴老師一兩件和孩子好品質有關的事情。如,孩子會體諒媽媽了,幫著拎從超市采購回來的物品;會照顧小弟弟了,主動把玩具送給他等。此時,老師點頭含笑的表情、爸爸媽媽講述的喜悅之情,都會無聲無息地落入孩子稚嫩的心田,她會感覺到大人們關注的不僅僅只是外表,那么她過分的愛美行為就會回落到恰當的尺度。

小編總結:孩子過于的注重外表的美,反而是不利于其內在美的發展,因此希望家長們都能夠更多的關注孩子們的行為特點,惹是遇到不利于孩子成長的行為特點,就應該及時的幫助孩子改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889259.html

相關閱讀:游泳訓練可提高寶寶的智商
過度保護阻礙寶寶交往力培養
請給幼童嘗試的機會
培養注意力的五個方法
如何幫助寶寶學習走路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