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0-3歲音樂小神童的成長之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藝術培養 來源: 記憶方法網
0~1歲
  1個月大 有分辨不同頻率的能力。
  3~4個月大 開始會發出咕咕聲與有目地的聲音。
  5個月大 對旋律、內容不同的節奏,能顯示其敏銳度。
  6個月大 能成功配對出特殊的音調。

  半歲前
  聲音:“聲音傳感”時期。
  動作:重復性動作。
  表情:身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的反應,比模仿更容易出現。

  寶寶的感官尚未完全啟發,因此音樂教育活動主要以“聽”為主,這時選擇什么樣的音樂,或用哪種方式給孩子聽音樂,家長就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曲風對比較明確 選擇音樂時,音樂元素的“高低”、“強弱”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以嬰兒的喜好程度為先 家長并非一定要為了培養寶寶的氣質而選擇古典音樂或者高雅音樂,其實,具有文化性或鄉土性的音樂,也是不錯的選擇,英文歌、兒歌,或是特殊樂器所彈奏的音樂(如陶笛、二胡),這些對培養寶寶的音樂智能也有相當大的幫助。你甚至可依照嬰兒的喜好,選擇一些流行歌曲播放。
  音質和音量 音響要清晰、純凈、好聽,音量要適中、稍弱。
  聽音樂的時長 每次聽音樂時間以不超過15分鐘為宜。
  配合孩子的生活放音樂 可以分為起床、洗漱、吃飯、游戲、睡眠,依不同場合放不同類型的音樂。如當寶寶情緒煩躁不安時,可以放一些親切、活潑、有趣的音樂,幫助他穩定、調劑情緒;當寶寶玩得很興奮,但已經到了睡覺時間時,可以讓寶寶聽安靜、柔和的搖藍曲。
  變換音樂的頻率不要太快 配合孩子生活的音樂曲目,在1~2個月內最好相對穩定,讓寶寶聽同一組音樂,讓孩子有一個感受、記憶音樂的過程。

  1~2歲
  聲音:能聽到不同的聲音,并能利用拿到的東西制造聲音。
  動作:對節奏性或旋律性強的音樂有明顯的反應。
  此時幼兒開始學習說話、走路,因此參與音樂活動的方式可以拓寬一些。
  選擇節奏鮮明、短小活潑的樂曲 帶著孩子隨音樂節奏做拍手、招手、擺手、點頭等動作,接著逐步增加踏腳、走路等動作。寶寶手部動作發展比腳部要早、快且靈活。因此,先讓孩子隨音樂節奏練習手的動作,然后再練習踏腳、走步等腳的動作。練習手、腳動作的合拍、協調,可以感知音樂節奏的快樂,發展孩子手腳動作的靈活、協調、優美。
  教孩子唱兒歌 也可以拍著節奏念歌詞,在寶寶已經會說歌詞的基礎上,讓寶寶隨家長學唱適合孩子能力的歌曲。要注意的是,家長的歌聲和伴隨孩子歌唱的樂器一定要音調準確,否則不準確的歌聲和樂聲可能造成孩子將來“五音不全”。

12下一頁閱讀全文


2~3歲
  2歲
  語言:只能用單個詞表達意思。
  動作:經常通過動作表現對音樂的意識和聽覺,且能用所觸及到的物體制造各種聲音。
  協調性:注意力簡單、有限,通常不能與其他孩子一同玩耍。
  情感:在身體和感情上依賴成年人。
  歌唱:喜歡唱歌,常常對一些歌唱的片段有較強的“復制”能力。
  節奏:積極地去反應節奏明顯的音樂。
  聽覺:鮮明生動,有特點的音色容易被孩子理解和記憶。

  3歲
  語言:詞語較之前有大幅且快速的發展。
  歌唱:能完整準確地唱一首歌。
  節奏:能理解音樂拍子和動作之間的關系。
  動作:越來越協調,也不斷增加控制節奏的反應能力。

  此時幼兒有自己的理解能力,選擇的歌曲應容易讓孩子理解、感受,并易演唱。
  1 可反映孩子生活的歌謠為佳。
  2 歌詞以孩子能理解的事物、能感受的情感為宜。
  3 歌曲篇幅短、節奏簡單、易唱、音域在6度以內最好。
  4 歌詞簡練、上口、易懂、有趣味,旋律優美、動聽、能表達孩子的情趣。

12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889293.html

相關閱讀:藝術可教給孩子為人之道
音樂帶給孩子的幾大好處
寶寶愛動手打人 那可能是缺鋅了!
每個兒童都是小藝術家
父母唱歌的目的要讓孩子快樂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