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秦兵馬俑
①車駛過秦始皇陵,驪山巍峨,撲人眉宇。一個高高的土丘上長滿了郁郁蔥蔥的石榴樹,田地里長滿了青青的蔬菜,間或能看到青翠茁壯、逗人喜愛的麥苗。
②西安是一個最容易讓人發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遠古的祖先,想到漢族公認的始祖軒轅黃帝。驪山當然讓我想到周幽王和驪姬,始皇陵里埋著婦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遺跡更是到處可見。抬頭一看,低頭一想,無一不讓你想到唐詩輝煌的黃金時代,想到那些顯赫的詩人與膾炙人口的詩句。
走過灞橋,我怎會不想到當年折柳贈別的名句和真摯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終南山,那“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的吟詠之聲,就在我耳邊響起。一走過渭水,那“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的詩句馬上把我帶到了長安的深秋中,涼意襲人。而“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把春雨中千樹萬樹枝頭滴著紅雨的杏花帶到我眼前,濕意陣陣。大明宮“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親眼目睹當年世界首都長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黃皮膚的人群中夾雜著不少或白或黑、衣著怪異、語言奇特的外國學者、商人、僧侶、外交官!
③總之,在乘車駛向秦俑館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離,心頭憶念零亂,耳旁響著、嘴里吟著美妙的詩句,縱橫八百里,上下數千年,浮想聯翩,心潮騰涌。我既愉快,又悵惘;既興奮,又冷靜,中間還夾雜一點似乎是驕傲的意味。
④就這樣,轉眼之間,我們到了秦兵馬俑館。
⑤我們先參觀了大廳旁邊的一間小廳。中間陳列著一輛銅車、四匹銅馬。四匹銅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著銅車奔馳。一個銅軍官坐在車上,駕著這四匹馬?吹竭@樣精致絕倫的藝術國寶,人們都不禁嘖嘖稱嘆,我心中那一點驕傲的意味不由得濃烈起來了。
⑥走進大廳,那真是碩大無比,目避、至少有幾個足球場大。站在欄桿旁邊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將軍俑、鎧甲武士俑、騎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會神地站在那里,靜候命令,一個個秩序井然,紀律 嚴明,身體筆直,紋絲不動。兵俑中間間雜著一些馬俑,也都嚴肅整齊,佇立待命。我原以為,這些兵俑都是一個模子里塑制出來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細一看才發現,他們的面部表情幾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說話,有的光著下頷,有的留著胡子,個個栩栩如生,神態各異,沒有發現一個愁眉苦臉的。我簡直難以想象當年的藝術家是怎樣塑制 這些兵馬俑的。這不叫它是宇宙間一大奇跡又叫它什么呢?
⑦我的思潮又騰涌起來,眼前幻象浮動,心頭波浪翻滾。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馬俑一齊跳動起來。兵俑跑在前面,馬俑緊緊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騎上馬俑,他們都在將軍俑的率領下,奮勇前進。后排坑道里那些還沒被完全挖出來的兵俑和馬俑,有的只露出了頭,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著身子,有的歪著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動起來。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時在我眼中忽然變成了海浪,洶涌澎湃。兵俑和馬俑正從海浪中掙扎出來,奮勇地向前奔去。他們一飛出大廳,看到河山大地花團錦簇,人們意氣風發,都大為驚詫與興奮。他們邊說邊飛,浩浩蕩蕩,飛向驪山,飛向天空。
⑧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塊寶地!幾千年來,我們多少代人在這里胼手胝足②,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這樣的錦繡河山。現在在秦俑館內,外國朋友,男女老幼,穿著五光十色的衣服,說著稀奇古怪的語言,其數目遠超過國人。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驕傲感與幸福感,現在更加濃烈起來了。
⑨我依依不舍地離開秦俑館。此時天色漸晚,驪山山頂隱入薄薄的暮靄中,周圍一片寧靜。那浩浩蕩蕩的兵馬俑隊伍大概已經飛越了驪山,伴隨我的心飛掠那八百里秦川。
(摘自《季羨林散文選》,有刪改)
【注】①冕旒(mian liu):這里代指古代帝王。②胼手胝足:手腳上因勞作而結滿了
老繭。
16.通讀全文,依據文章內容,完成下面表格。(3分)
游蹤
所見(所想)
所感
(1)
豐富的歷史遺跡,燦爛的詩歌文化
似乎有一點驕傲的意味
秦兵馬俑館小廳
(2)
驕傲的意味濃烈起來了
秦兵馬俑館大廳
規模宏大,形態各異,飛奔向前
(3)
17.簡要分析第④段在結構上所起的作用。(2分)
18.聯系上下文,賞析第③段中畫線句子的語言特色與表達作用。(3分)
19.文章標題為“觀秦兵馬俑”,但作者為何一開始詳寫了車行途中的所見所想所感,而并沒有直接寫“觀秦兵馬俑”?請結合文章主旨作簡要闡釋。(4分)
20.下列對本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寫為全文定下了充滿活力、興奮昂揚的情感基調。
B.第②段末尾的省略號隱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發思古幽情的歷史遺跡與膾炙人口的詩歌還有很多。
C.第⑥段末尾畫線句強調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稱呼、評價那些兵馬俑才恰當”。
D.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與第②段畫線詩句表達的意境是不同的。
答案:
16.(1)乘車駛向秦俑館的路上 (2)精致絕倫的藝術國寶(3)油然而生的驕傲感與幸福感更加強烈 解析:(1)處應為地點,結合所見、所感得出。(2)為作者在小廳的所見,結合第⑤段可以得出。(3)為作者在大廳的所感,結合前兩空和第⑥段可以得出。
17.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承接上文在駛向秦俑館路上的情形,引出下文對秦兵馬俑的所見所感。 解析:此題考查對語句作用的理解和把握。由于是出現在文章中間,所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解答時,應寫清承接上文什么,引出下文什么。
18.該句用了排比、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朗朗上口,同時從聽覺等多種感官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秦俑館的期待和即將見到它的激動翻興奮。 解析;此題考查對語言特
色及其表達效果的把握。分析句子的語言特色,首先判斷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辭、描寫等手法,再結合文章主旨體會其表達作用。
19.先寫車行途中的所見所感,通過環境描寫烘托了作者內心的激動與崇敬,渲染了肅穆、莊嚴的氣氛,由所見所感引出下文對秦俑的描寫,能更好地表達作者對秦俑文化的驕傲和自豪,情感逐步加深。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答題時,先分析文章主旨,再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20.C解析:畫線句強調的是兵馬俑給人的震撼,是宇宙間的一大奇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uedu/jixuwen/1242563.html
相關閱讀:張莉《精神救助》語文閱讀答案
“冬天說起冬天”閱讀理解答案
《有一種感動叫守口如瓶》閱讀答案
《一碗清湯蕎麥面》閱讀練習及答案
托起草原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