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小人生,人生大對聯(18分)
讀20052月28日某報《昔日丟妻棄子多“神氣”,今朝眾叛親離好冷清》一文,頗覺好笑,笑后有感,文與感皆姑存之。
文中說的是某縣某鎮的一落魄包工頭貼春聯罵子“不肖”的故事??
2005春節,該鎮一戶人家門上,貼著這樣一副對聯:
上聯:冷冷清清過個養子不肖
下聯:坦坦蕩蕩過此生展望未來
橫批:笑看人生
寫此對聯的主人公姓黃,原是包工頭,現已50多歲,有妻室并生下三男一女,均已長大成人,其中有大學畢業生,本是一個相當幸福的家庭。但10多前,黃老板在外包工順利,腰包錢多了,便丟妻棄子找了個情婦,并公開帶回家中,還生下一個男孩。這樣引起原妻及兒女的當然不滿,從而導致家庭的一分為二:原妻及兒女為一家,黃老板及其情婦和所生兒子為另一家。
最近幾,黃老板事業不順,荷包“?”了,甚至難以自養,其情婦見狀便不辭而別,丟下現已六七歲的男孩由黃獨自撫養,生活甚是艱辛。而其原妻和兒女,則認為黃之窘境,乃其為富不仁所致,應苦果自食,故不肯給予支持幫助。到今春節,這個黃老板只好帶著僅六七歲的小兒子“冷冷清清過個”了。
讀罷上文,我想,此聯可否改為:“冷冷清清過個養子何故不肖;坦坦蕩蕩度此生笑話焉能得傳!”故事的主人公至今未能明白養子為何“不肖”?還在用“坦坦蕩蕩”來為自己辯護! 當然,人要面目樹要皮,雖然他是打腫臉充胖子,卻也可看出他已在“冷冷清清”的處境中自思余生應當“坦坦蕩蕩”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是啊,舞臺小社會,社會大舞臺。不管有意無意,現實中每個人都在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演得如何,得由觀眾來評價。要當心一不小心演成了反角、丑角,或讓萬民唾罵,或成于古笑傳!像故事里的“黃老板”,就實在演得不怎么樣,以致落得個雞飛蛋打,為人恥笑。
一個過慣了“黃世仁” 日子的,一下子要他過“楊白勞”的春節,也確實是難為了他:昔日丟妻棄子多“神氣”,今朝眾叛親離好冷清。難怪他顧不得旁人笑話,顧不得“家丑不可外揚”的古訓,要用對聯來發泄一番了!??其可憐之至,一般人是難以體會的。
而作為其家人,對之采取“羞于為伍”的態度,與之分道揚鑣,也是極其自然的。你不仁,我不義。黃老板的作為及其結局,正應驗了一句俗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苦果得自己咽。講迷信一點,這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當然,懲罰不是目的,當確認其已痛改前非并作出適當表示(比如說學古人負荊請罪,比如說寫檢討,至少是口頭檢討)的時候,家人還是應伸出援助之手的,畢竟還有骨肉之情在嘛!
故事雖小,卻打上了時代的烙印。這不由得讓人想到也一樣打上時代烙印的另一個對聯故事:“文革”后期,某鎮一小街,有父子兩家面對而居,雖有父子血緣卻無父子親情,平日里形同路人、仇人。過了,為子的首先發難,在門上貼上一副“對聯”:“時時提高警惕,處處嚴防壞人!睓M批為:“防襲防鉆!睘楦傅囊埠敛皇救,貼上“最高指示”與之抗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睓M批為“不忘階級斗爭!”引來街鄰、路人爭相觀看,成為當春節的一道特別“風景”,至于今日,仍為談笑之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uedu/jixuwen/390750.html
相關閱讀:托起草原閱讀答案
張莉《精神救助》語文閱讀答案
“冬天說起冬天”閱讀理解答案
《有一種感動叫守口如瓶》閱讀答案
《一碗清湯蕎麥面》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