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閱讀訓練:自由要以鄰為伴
①自由是一個迷人的字眼。因為,作為一個個體的生命,有了自由,才有可能獲得生活的幸福。
②自由,是人們追求的境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③自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中勾畫了一個未來社會的愿景——“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中國的改革始自對“自由”的尊重,從最初的“大包干”改革,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對于自由的保障,讓整個社會和人的創造力、活力真正迸發了出來。
④自由從來就如此重要。那么,實現自由,就是不受約束,不受限制,隨自己的意志活動嗎?答案是否定的。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自由要以鄰為伴。
⑤自由就要以鄰為伴,就要轉變觀念,視鄰為友。鄰居者,朋友也,友生也。古有“雖有兄弟,不如友生”的歌謠,今有“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的民謠,都說明一個道理:要把自己置于社會大家庭之中。自己生活,也要讓別人生活;自己追求幸福,也要允許別人追求快樂,從而自覺地把個人一己之自由變為別人自由發展的“助推器”,而不是“絆腳石”,更不是“滅火機”。
⑥自由,要以鄰為伴,還要善于合作,善于溝通。陶潛有詩云:“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大意是:鄰居朋友經常來我這里,談談過去的事情,人人暢所欲言。)既然是鄰曲、朋友,就要“時時來”、“談在昔”。只有“時時來”,勤走動,才能增進友誼;只有“談在昔”、多溝通,才能求同存異。無數事實都證明,合作,使鄰居親上加親;溝通,讓鄰居親密無間。
⑦自由就要以鄰為伴,______是人與人為伴,______是人與自然為伴。鄰者,可以是社會,也可以是自然;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社會有動力,自然有活力;人之有生命,物之有壽命。對自然,要敬畏;對物質,要愛護。如此,來實現人與人和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實現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預示的:使“人才在一定意義上最終地脫離了動物界,從動物的生存條件進入真正人的生存條件,從而完全自覺地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uedu/jixuwen/614414.html
相關閱讀:張莉《精神救助》語文閱讀答案
托起草原閱讀答案
《有一種感動叫守口如瓶》閱讀答案
“冬天說起冬天”閱讀理解答案
《一碗清湯蕎麥面》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