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同詩歌、散文、戲曲一樣 閱讀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現代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浙江語文閱讀附答案【解析】?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題。(9分)

同詩歌、散文、戲劇一樣,對于中國現代小說形式發展的評價,離不開五四初期的語言變革對于中國現代小說由傳統向現代轉換的決定性意義這個“基點”。每次語言變遷都帶來中國現代小說形式的發展和變化。初期現代小說對各種語言資源的綜合,直接推動了中國現代小說寫實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則的確立,孕育了中國現代小說的詩化、散文化等美學風格,也使得現代小說的復調敘述成為可能;政治文化語境下語言方式的變動,推動了小說形式的進一步發展,“小說語言的政治化”帶來的“標語口號”、“概述”、“諷刺”、“直語”等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小說文體帶來“審美危機”,而作為對政治語言的反援,又是小說發展了限制性語態、隱喻和幽默修辭封個等文體表現形式;30年代新媒體影響下的語言變遷,催生了新的小說語言方式,帶來了現代都市新小說的形式,如跳躍的小說節奏、畫報體小說、電影化小說等形式的發展;40年代小說語言的“口語化”,帶來了小說形式的戲劇化追求,推動了章回體等傳統小說形式的再利用和再發展。

從語言變遷與中國現代文學形式演進的角度,不僅可以準確評價中國現代文學形式發展中的得與失,也能更加客觀地評價同樣作為語言藝術的中國古典文學,重新來看待和審視文言之于文學形式的意義。新文化運動提倡者從當時的文化發展大目標出發,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完成了白話語言方式的確立,這種歷史功績自然不能抹殺。但當年有許多學者對五四語言革命中徹底丟棄文言文的觀念和實踐持保留態度,他們的言論、思考和憂慮中的合理成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被人們重新認識。時過境遷,尤其是在冷靜面對白話語言給文學帶來的一些困境時,在追尋白話語言的“藝術化”加工過程中,當年新文化運動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見,與五四白話文運動中以“學衡”為代表的反對派意見,在語言與文學關系問題的許多認識上有著驚人的一致。而且很多現代文學史上的代表性作家在創作實踐中,在各類文學文本的寫作中,也吸收了大量文言的因素和成分,甚至創作了大量的文言詩詞,其造詣也是很高的。這不僅證明了文言作為文學語言的生命力,并未因白話文的興起而消失,而且也表明:事實上文言也參與了語言變遷與中國現代文學形式演進的過程。

(所選文段有刪改)

8.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對各種語言資源的綜合運用孕育了中國現代小說詩化、散文化等美學風格,進而推動了寫實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則的確立。

B.“小說語言的政治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給中國現代小說文體帶來“審美危機”,但客觀上仍然起到了推動小說形式發展的作用。

C.在五四白話文運動中,“學衡”一排對中國古典文學色語言藝術持否定態度,但并不是所有學者都支持徹底拋棄文言文的極端做法。

D.沖語言變革的角度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形式的發展,其最重要的意義在于重新看待和審視文言文對文學形式的重大價值。

9.從內容出發,最適合做選文標題的一項是

A.中國現代小說形式的發展歷程

B.中國現代文學形式發展的得與失

C.語言變革影響中國現代文學形式的發展

D.中國現代小說形式的發展深受語言變遷的影響

10.根據相關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指出文言在中國現代文學形式發展中的兩點作用。(3分)

參考答案:

8.B

9.C

10. ①有益于白話語言的“藝術化”。②豐富了現代文學創作的表現形式。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題。(20分)

母親

何家槐

看見一陣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邊走過,母親亮著眼睛問:

“你們可是看火車去的?”

“是的,阿南嬸!”

“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沒有誰阻止你。”

可是母親搖搖頭,她不能騎,雖則沒有誰阻止。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時候。這幾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了妥當以后,她又忙著跑到天井里,掃干凈了地,然后取下掛在泥墻上,屋檐下,或者枯樹枝中間的豌豆,用一個笨重的木槌打豆。

這幾天天氣很好,雖則已是十一月了,卻還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母親只穿著一身單衣,戴一頂涼帽,一天到晚的捶著豌豆,一束又一束的。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點不費力,有許多直象燈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會裂開,象珍珠似的散滿一地。可是打完豆以后,她還得理清枯葉泥沙,裝進大付簍,而且親自挑上樓去。這些本來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夠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

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連頭也難得一抬?墒钱斔牭交疖嚧淀懫训臅r候,她就放下了工作,忘情地抬起頭來,傾聽,閉著眼思索,有時還自言自語:

“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車!”

車站離我們家里并不很遠,火車經過的時候,不但可以聽到汽笛的聲音,如果站在山坡上,還能夠看見打回旋的白煙。因為附近有鐵路還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趕去看火車的人很多。

母親打豆的田徑,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經過她的身旁,如果要去火車站,一有人過去,她總要探問幾句,尤其當他們回來的時候:

“看見了沒有?”

“自然看見了,阿南嬸!”

“象射一樣的長嗎?”

“有點兒象!

“只有一個噴火的龍頭,卻能帶著幾十節幾百節的車子跑,不很奇怪嗎?

“真的很奇怪!

因為她象小孩子似的,不斷地問長問短,有許多人簡直讓她盤問得不能忍受。

“我們回答不了許多的,阿南嬸,最好你自己去看!”

“我自己?”

她仿佛吃了一驚,看火車,在她看來象是永遠做不到的事。

“是的,你要去就去,誰也不會阻止你!”

可是母親搖搖頭,她不能去,雖然沒有誰阻止。她一生很少出門,成年累月的給釘在家里,象釘子一樣。

在這呆滯古板,很少變化的生活中,她對火車發生了很大的興趣。那悠長的,古怪的汽笛,尤其使她起了遼遠的、不可思議的幻想,飄飄然,仿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樣長的怪物飛往另一個世界。無論什么時候一聽到那種聲音,她就閉上眼睛,似乎她在聽著天外傳來的呼喚,完全失神一樣地,喂豬她會馬上放下麥粥桶,洗衣服她會馬上放下板,在煮飯的時候,她也會立刻拋開火鉗,有時忘了添柴,有時卻盡管把柴往灶門送,以致不是把飯煮得半生不熟,就是燒焦了半鍋。

“你也是坐著火車回來的嗎?”

她時常問從省城回來的人。

“是的,阿南嬸!”

“火車跑得很快嗎?”

“一天可以跑一千多里路,我早上還在杭州,現在卻在這兒跟你說話了!

“那是比航船還快?“”

“自然自然。”

“它是怎么跑的呢?”

“那可說不上來!

“哦,真奇怪——”她感嘆著說:“一天跑一千多里路,如果用腳走,腳脛也要走斷了。這究竟是怎樣東西,跑得這樣快,又叫得這樣響!”

“……”

跟她講話的人唯恐她嚕蘇,急急想走開,可是母親又拉住問:

“你想我能坐著火車去拜省城隍嗎?”

“自然可以的,阿南嬸,誰也不會阻止你!”

可是母親搖搖頭,她不能去,雖則沒有誰阻止。她舉起木槌,緊緊地捏住一束豌豆,很想一槌打下去,可是一轉念她卻深深地嘆息了。

(原載《文學》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第二卷第一號)

11.根據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用兩個詞概括母親勞作的特點。(2分)

12.簡析“催,催,催,催;催,催,……”對表現人物的作用。(3分)

13.母親和行人的對話在文中出現了三次,這樣安排有何用意?(4分)

14.結合上下文,賞析文中畫橫線部分。(5分)

15.聯系全文,評價母親這一人物。(6分)

參考答案:

11.①忙碌②辛苦

12.①遺露了母親內心的急迫。②表現了母親勞作的忙碌。 ③反映了母親對家庭的責任感。

13.①同樣寫看火車,內容有變化,在結構上起貫穿全文的作用。②反映了母親向往又猶疑的復雜心理。③詢問的不厭其煩與回答的不勝其煩形式對照,豐富了母親的形象。

14.①通過比喻、排比,渲染了火車的神奇與母親對火車的癡迷。②通過神態、動作等細節,細膩描寫了母親好奇、陶醉和渴望的心理。③敘事上有過渡、舒緩節奏等作用。

15.①母親是樸實、堅忍、勤勉持家的傳統女性。②母親受到新事物的感召,具有嘗試新生活的內在傾向。③母親受傳統和現實的羈絆,缺乏將希望變為行動的自覺和勇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uedu/xiandaiwen/1100189.html

相關閱讀:中學生課外閱讀訓練與答案:《如果麥子沒有考驗》
《論讀書》閱讀答案
魯迅自傳閱讀答案
有一種愚蠢,叫“用朋友圈試探人性”閱讀附答案
無機材料大師嚴東升:生而為國 閱讀附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