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感是一個人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幽默的人不會讓人覺得乏味,在人際交往中占有很大的優勢。很多家長都認識到這一點,所以都從小開始培養寶寶的幽默感。那么,家長該如何培養寶寶的幽默感呢?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
影響幽默感的三大因素
1、認知能力
當孩子語言能力不夠時,所講的笑話若與語言有關,就會產生孩子無法理解的情形。例如語言能力發展已經很好的六歲的小朋友,與兩歲大的小孩玩猜謎游戲,便會出現雞同鴨講的狀況。孩子擁有足夠的認知能力時,才能與人溝通,并從中得到樂趣,也才會產生幽默行為。
2、父母的關懷
在3歲前得到父母疼愛與照顧的幼兒,會表現出比較好的幽默感。因此,要使孩子成為一個"具有幽默感的人",父母應多給予孩子愛與關懷。
3、愉快的學習氣氛
在孩子成長學習的過程中,若總是處于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會使孩子體驗到快樂,并促使他以快樂的心情來看待周圍的人或事物,有利于幽默感的形成。
培養寶寶幽默感的注意事項:
1、幽默時考慮他的年紀
孩子和大人還是存在一定代溝的,大人認為好笑的語言或動作,對寶寶來講可能食之乏味。所以家長們幽默時要考慮寶寶的年紀,而當寶貝認為好笑時,雖然可能從大人的角度來講不一定好笑,但是大人還是要陪同寶貝一起笑。
2、培養深刻的洞察力以提高觀察事物的能力
迅速地捕捉事物的本質,再加上比喻,詼諧的語言,才能使人們產生輕松的感覺。所以提高幽默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培養極致敏捷的反應能力。當然,在幽默的同時還應注意避免俗套,這樣才能使寶寶更加幽默,也能使幽默成為人類精神生活的一個重要分支。
3、幽默的語言以不傷害他人為原則
所謂幽默,就是把對事物的嚴肅態度隱藏在玩笑的背后。幽默不是油腔滑調的嘲笑和諷刺。它不會使人產生受嘲弄或被辛辣諷刺時的痛苦感。所以幽默時千萬不要傷害他人。
4、幽默的語言要注意人際間的禮貌
如果別人講了一個傷害性的笑話,家長們不要笑,而是要給寶貝解釋為什么不好笑,這個笑話的意義在于傷害而不在于玩笑。家長還要告訴寶寶幽默也要有場合之分,也要講究分寸。幽默是一種寬容精神的體現,家長要教會寶寶體諒他人,家長自己也要做一個好的榜樣,不要講低級的笑話。
5、家長首先要有幽默的態度
幽默感要融匯到生活中。對寶寶的幽默感要慢慢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時,巧妙的化解尷尬,是一種幽默;樂觀的面對嘲笑也是是一種幽默;幽默更多的是一種人生態度。所以,家長們首先要有這樣的態度有這樣的幽默感,才能潛移默化寶貝。
培養寶寶幽默感的建議
建立快樂的環境。為孩子在家中留一塊空間,掛上一塊木板,貼上可愛的卡通畫片、滑稽的生活照片等,并經常更新。與孩子一起閱讀富有喜劇色彩的圖畫書。讓孩子觀看適合其年齡特點的電視、電影,鼓勵他模仿其中令人捧腹的動作。時不時對著孩子做出幽默的動作,如扮鬼臉、伸舌頭等。
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或尋找快樂、幽默的素材,如晚飯后和孩子一起回憶白天的所見所聞,要求孩子畫出或說出有趣的情景來。對孩子表現出的任何一點幽默或有趣行為大加渲染,孩子就會樂此不疲。請記住,孩子只有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才能發展幽默感和快樂向上的情緒。
待孩子長到5歲至6歲時,便可能開始對語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如,同音異義詞和雙關語的巧用、繞口令的學習,都能使他們感到趣味盎然。與此同時,你也應鼓勵孩子學習猜謎,甚至由孩子自己編一些簡單的文字謎語。7歲的孩子大多已上學。他們往往喜歡講笑話、聽笑話。如果此時大人們能作出引導,讓孩子們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那當然更是明智之舉。8歲以后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父母應注意傾聽孩子回家后講述的有關學校生活的小笑話,并發出會心的歡笑。這也是一種父母對孩子的幽默感做出肯定的表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120143.html
相關閱讀:如何提升孩子對興趣學習的熱情
跳繩益處多能讓孩子變聰明
孩子都喜歡的簡單跳躍游戲
過分灌輸知識不利大腦發育
彈跳運動 讓寶寶IQ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