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孩子缺乏責任感 家長需這樣培養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潛能開發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個人能夠在社會上立足,責任感非常的重要。有些小朋友從小就缺乏責任感,遇到問題總是先想到把責任推給別人,不敢自己承擔,這是非常不好的現象。那么,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呢?

  孩子責任心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它不僅需要家長循序漸進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同時更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去深入研究孩子的心理特點,并適時調整教育方案。所有這些,都要求家長能夠持之以恒。而家長本身的持之以恒又給孩子起到了示范作用,促進孩子責任心的養成。

  父母應為孩子做表率

  父母是孩子社會行為習得的楷模。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現的責任感的強弱,是孩子最先獲得的責任感體驗。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僅是深刻的,而且是終身的。對任何人來說,能做好的事而不去做,那是缺乏責任感;同樣,對于盡自己的全力做不到的事而硬要去負責,則是濫用責任感。家長要經常反省自己,隨時隨地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如果家長經常對人夸海口,不去履行自己的諾言,時間長了,孩子也會悄悄模仿,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對自己說的話不承擔責任。因此,家長一定要加強自身的修養,要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這也是為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一個沒有獨立性的人是不會有良好的責任感的。作為家長,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他想做的事。平時,可以多給孩子一些處理事情的機會:如洗自己的手絹、襪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適當讓孩子做一些家務活,這可以讓孩子意識到他在家庭中的身份,使他在這個過程中形成自己對家庭的責任意識。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會逐漸增強,對獨立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他的責任意識也會隨著獨立性的增強而增強。

  注意培養孩子的興趣、能力和自主精神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家長要注意做到:一要同培養孩子做事的興趣結合起來;二要與孩子的能力發展統一起來;三要信任孩子、指導孩子、幫助孩子(不是代替),讓孩子在生活中感覺到自己是獨立的,是自主的。自主首先是承擔責任,隨著孩子自主性的增強,其責任感也會越來越強。

  鼓勵孩子參與社交活動

  社會責任感的有無和大小是一個人能否取得他人和社會承認的重要因素。安排孩子適當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工作,比如幫鄰居送信、照看鄰居的小弟弟小妹妹、陪爺爺奶奶說說話等,一方面可以使孩子在幫助他人的同時,獲得他人及社會對他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所做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并從中得到樂趣,從而逐步建立起對社會的責任心。

  一個人的責任感往往是在與人的交往中形成和得到鞏固的。同時,在交往中學習為所做的選擇承擔責任,這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過程。有責任感的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教給孩子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方法(接納社會,也被社會接納),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有所發展。

  讓孩子做好分內的事

  造成孩子缺乏責任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很大一部分是家長自身的溺愛和包辦教育造成的。很多家長都片面地認為,對孩子的愛是不求回報的,要無怨無悔地付出。只知道為愛犧牲卻不懂得要求回報的“偉大”家長們,結果換來的卻是孫子舍不得讓奶奶咬一口冰棒。孩子怎么會變成這么小氣和自私呢?這真的值得家長認真思考。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獨生子女,父母、爺爺奶奶只有這一個寶貝疙瘩,自然都對其悉心照顧,寵愛有加。孩子養尊處優,儼然一個“小皇帝”。因此,性情冷漠,責任感缺乏,已成為這些孩子的普遍標簽。家長要想改變孩子的這種狀況,就應該讓孩子在家庭中擔任起一定的角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每個人都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孩子的責任感也就慢慢建立起來了。

  讓孩子幫著做家務事

  實踐是最好的體驗。家長應多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孩子感興趣的、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盡量讓孩子參與完成。一來可以調節其學習緊張的神經,放松一下心情;二來可以培養孩子自覺動腦動手的好習慣。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參與過程中可以感覺自己作為家庭一員很自豪,體會到深深的責任感。當然,對孩子做得好的應給予表揚,對做得不盡如人意的也不要一味地去責備和批評,以免打擊其積極性和信心。這樣,讓其在體驗中有所收獲,更加珍惜勞動成果,同時也培養其在以后的生活中更愿意參與這種家庭活動。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帶孩子做些掃掃地、洗洗碗等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從中來加強對孩子能力以及歸屬感的培養。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做好自己的事情還不夠,還應該幫助家里做一些事情,因為他還是家庭的一員,他有責任去協助爸爸媽媽做好家里的事情,以此來為家庭盡一份力。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敢擔當、不逃避責任的人。

  幼兒園是每個孩子成長的樂園,家長應讓他們在那里自由自在地交往、學習,通過參加各種活動,豐富他們的生活;鍛煉他們的身心;滿足他們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的愿望。幼兒園的活動一般都是教師精心安排的,家長應以贊許、鼓勵的態度鼓勵孩子積極參加,比如做值日、主動為其他伙伴服務等。家長不能以“怕孩子吃虧”的狹隘思想來束縛孩子,只要孩子有能力去做,能夠承擔責任,就不要阻攔。家長可以傳授一些做事的方法、技巧,使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讓孩子承擔責任的體驗更豐富、更愉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120145.html

相關閱讀:過分灌輸知識不利大腦發育
如何提升孩子對興趣學習的熱情
跳繩益處多能讓孩子變聰明
孩子都喜歡的簡單跳躍游戲
彈跳運動 讓寶寶IQ動起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