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如何教育幼兒
寶寶快上幼兒園了,該把他送到怎樣的幼兒園呢?為增進寶寶的音樂天賦,挑一個音樂幼兒園;為發展寶寶的語言能力,挑一個雙語幼兒園……還是有別的選擇呢?
幼兒園是寶寶獨自進入的第一個“社會”場所。陌生的環境,陌生的生活方式,陌生的人際關系,對幼小的寶寶來說,是人生的一個巨大變化。這一步邁得如何,將會影響到他以后怎樣做“社會人”。
下面是國外一些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教育重點、教育方法,雖然各有特色,但讓寶寶身心健康地發展、為將來比較適應地踏上社會打下基礎,都是相通的。也許這些資訊會對爸爸媽媽們有參考價值。
美國
有好奇心、想象力和創造力,發揮自己的潛力,在各方面都得到發展。
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獨立精神和探索精神。
能對成人的各種要求做出反應,有信任感、責任感、自尊心。
能夠表達自己的需要,學會與人分享和合作,友好地與同伴交往。
不斷提高肢體動作的準確性、手眼動作的協調性。
通過游戲豐富知識、經驗,并對知識經驗進行總結、分類。
通過培養藝術技能和認知技能,發展他們的社會性和情感。
培養學習技能,如讀、寫、算,但不強迫他們學習,使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接受能力進行學習。
為了培養寶寶的獨立精神和探索精神,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美國幼教工作者將幼兒園布置成不同的活動區域,比如電腦區、圖書區、泥塑區、植物區、動物區、積木區、玩沙區、玩水區、烹調區等,讓寶寶自己選擇活動區域,自己取、放玩具和物品,活動結束后自己收拾場所。
培養寶寶對環境的信任感,他們將玩具、物品等分類擺放,顯示清晰,寶寶不會因為找不到東西而覺得陌生、茫然或不安。
為了讓寶寶學會友好相處,準備的玩具、物品很充沛,有需要的寶寶都能得到,無須爭搶。同時,不同的區域使得每個寶寶都能自由地與幾個伙伴在一起活動、交流,增加他們與人交往的經驗。如果寶寶之間發生爭執,老師就引導他們互相說出自己的想法,讓他們學會溝通。
為了讓寶寶覺得自己受到重視,他們將寶寶做的各種功課:圖畫、剪紙等,貼在寶寶平視就能看到的地方。
英國
培養語言能力、獨立性、創造性。
發展聆聽、觀察、討論、實驗的能力。
注重對興趣和個性的培養,注重對能力的全面發展。
注重思維與想象,在開放式的環境中充分展示自己。
培養愛的理念,鑄造自信的人格,鍛煉社交技能。
上課時,老師很少用講課的方法傳授知識,而是以小組和個別輔導為主,寶寶可以自由選擇做點心、玩電腦、學畫畫或者玩各種游戲,通過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識,培養技能。
所有的教學方法都充分體現了兒童“主體性”的觀念,符合寶寶的心理特點。比如,在讀故事書的時候,讓寶寶裝扮角色來演繹故事、理解情節、體驗人物感情;在解釋“浮”和“沉”意義的時候,讓寶寶在水盆里擺放塑料片、鐵片、紙片進行觀察;用娛樂性軟件,讓寶寶在電腦上通過游戲認識形狀、數量,學習下棋、走迷宮等……充分滿足了寶寶的好奇心,讓他們體驗到探索的樂趣。
在活動中,老師從不強調答案的唯一性,對寶寶提出的各種解釋,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象力,都給予很高評價。
法國
提高機體的平衡性及協調性。
發展口語表達能力,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
積極地與教師、同伴交往。
發展藝術表現能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能力。
發展自由探索、獨立創造的精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148905.html
相關閱讀:美國膽大心細是這樣鍛煉的
日本媽育兒:鍛煉孩子意志
海外育兒:音樂使寶寶聰明
盤點流行“磨難教育”的6個歐美國家
美國女婿給孩子設定的家務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