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思路,堵養孩子思維的邏輯性和推理的嚴密性。邏輯思維是遵循思維的規則,有步驟地對事實材料進行分析,成依據某些知識進行判斷、推理,得出結論,形成新思想的認識過程。要進行創造性活動就必須具備邏輯思維能力,因為創造性活動不僅要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而且要抓住問題的關鍵進行分析,加以論證,爾后得出新的結論。
如何使孩子的邏輯思維得到發展呢?在多種方法中,最基本方法就是引導思路,使他們掌握解決問題的途徑、方法和步驟,克服行動的盲目性,這種思路訓練也稱為推理的“框架訓練“。我們知道,人們思考問題時,總要有一條具體而正確的思考路線。比如,有這么一道加法題:“妹妹有3支鉛筆,哥哥的鉛筆比妹妹的多2支,問兩人了共有幾支鉛筆?”這道題對于六、七歲的兒童來說,常常會算錯,他們一看題中有“一共”二字就加,3+2=5,出錯的原因有二:一是還沒有真正理解“部分量+部分量二整體量(總數)”的知識;二是還未掌握分析加法復合應用題的思維方法。而后者是主要的原因。因此,指導孩子學習的關鍵是引導思路。第一步,讓孩子通過讀題,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審題,弄清這道題問的是什么。第二步,記住所求問題,分析要得出答案必須具備的條件—妹妹有3支鉛筆,哥哥有多少支鉛筆呢?不知道。只知道哥哥的鉛筆比妹妹多2支。因此,要求出他們一共有多少支,就要先求出哥哥的鉛筆數(3+2=5支),第三步,在分析判斷題目數量關系基礎上,再決定運算方法,列出算式,并進行驗葬,最后寫出答案。解題關健在于搞清“中間問題,,即問題的未知條件—哥哥的鉛筆數,也就是”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引導孩子解題思路時,要讓他們把復合應用題與簡單應用題相比較。
因為復合應用題中問題和條件之間不是直接關系,在兩步計算應用題里有一個條件是隱蔽的,稱為中間未知量,而尋求中間未知量是解答復合應用題的關鍵。必須先解決未知條件(即中間問題),因此,它分兩步計算。理清了思路,掌握了兩步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懂得先求什么,后求什么,以后學更復雜的應用題就感到容易了。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讓孩子分析文章結構,理清文章思路也同樣重要,例如,小學兒童大量接觸的記敘文,思路一般是:起因—發,展一一高潮—結局。弄清文章層次結構,就能進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樣選材和組織材料的,從而有利于理解文章內容,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335079.html
相關閱讀:擁抱讓寶寶心靈更美好更健康
孩子哭鬧家長學會傾聽
學齡前兒童成長的幾個關鍵期
老人幫你帶孩子,你擔心什么
莫讓溺愛寵壞了孩子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