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約3歲的小女孩,在玩積木的時候,不停地把一些圓柱體放進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又把它們取出來。這些圓柱體大小不同,正好可以放進那些容器相應的孔里,就像用軟木塞蓋住瓶子一樣。一切過程看上去緩慢而有節奏。
出于好奇,一直在教室外觀察她的老師便數了數她這種重復的動作,結果是42遍。所幸的是,周圍都很安靜,沒有人去打擾她,她每完成一個動作的時候,臉上總是不自覺地微笑。到最后她好像累了,環顧了四周后感覺像剛從夢中醒來似的。
這個女孩如此專注地反復做一件事,以至于感覺不到有人在一邊看著她。這樣的情況在其他孩子身上也出現過,我們稱之為“重復練習”。每次完成那種體驗之后,他們就像完成某種重大的任務一樣,臉上充滿了喜悅和快樂的表情。
這個小女孩正處于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齡,通常這個時期孩子的注意力會不停地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然而,孩子一旦碰到吸引他們的事物,就會忘我地投身其中,并一再地重復訓練,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十分驚人。
孩子的手臟了,媽媽就要求他去洗干凈。后來發現他的手已經洗得很干凈了,但他還在不停地洗。到晚上睡覺的時候,還去再洗一遍。過了幾天媽媽發現,她的孩子現在會自覺地洗手了,孩子見人就會自豪地伸出于凈的小手給他們看。
其實孩子們的這種重復練習,正是其鍛煉和學習的需要。通過反復的訓練,他們的各種生活能力得以完善,智力也因此得到發展。只要一開始教得仔細,甚至細致到每個細節,那孩子們就會不斷地重復這個練習。因為他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我們難以想象的樂趣和滿足,這些動作根本無需大人強迫,他們自己會完成得很好。
正是通過這種看似毫無意義的重復練習,孩子的能力才得到了鍛煉和提高。而且在這一重復練習的過程中,他們的注意力一直處于忘我的境地,這樣對孩子智力的培養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6323.html
相關閱讀:老人幫你帶孩子,你擔心什么
擁抱讓寶寶心靈更美好更健康
莫讓溺愛寵壞了孩子的心靈
學齡前兒童成長的幾個關鍵期
孩子哭鬧家長學會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