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家有“候鳥”家長如何應對?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春節前后,很多小朋友也要跟著走親訪友,坐火車、坐飛機,去到其他城市的親戚家小住,或是要換新保姆……孩子換環境,家長也跟著緊張、擔心孩子會不會不適應?據專家介紹,孩子對 于新環境的確有適應期,但家長也不必過分緊張。

家長困惑:孩子換環境到底好不好?

阿雅在廣州工作,但是老家在武漢,女兒融融也生在武漢,直到八個月才跟媽媽一起來廣州和爸爸全家團聚。阿雅本來很思念女兒,可看到融融來到廣州的新家后晚上常?摁[,對于一切好陌生的樣子,就感覺很不放心,非常焦慮,甚至想著:“要不還是讓她回老家去?”

專家意見:“候鳥寶寶”需要安全感的滿足

孩子換環境,很多家長都非常擔心。那么,究竟要怎樣應對呢?廣州交通學校心理咨詢專家梁紅幫助家長支招。

現在,小兩口在一個城市,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另外地區的家庭越來越多,新移民族的“候鳥寶寶”甚至成為一個普遍現象。即使經常在同一個城市,如果父母繁忙無暇照顧孩子,“換保姆”也是小家庭經常要遇到的問題。

專家意見:“候鳥寶寶”需要安全感的滿足

一般來說,與熟悉的人和環境分離后,孩子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適應,去重建安全感。對于孩子來說,“環境”的改變包括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梁紅認為,環境的改變要適度。環境的改變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刺激,適度的刺激對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是有幫助的,比如,在不同的環境中,孩子會形成不同的體驗,對大腦皮層的刺激也可以更加豐富、全方位。所以,其實過節時的走親訪友也是件好事。一般來說,如果家長經常帶孩子到各種不同的環境,孩子就容易適應新環境,不會特別怕生。但如果這種刺激過多,孩子就會感到超負荷,從而產生生理、心理上的不適感。

對于嬰兒來說,安全感的滿足是最為重要的。家長常常以為剛出生的寶寶一無所知,可以比較容易適應新環境和新的照顧者,其實不然。事實上,嬰兒的情緒感受能力在一出生就已經發展得比較完全了,有時甚至強過成年人。在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的時候,一般在一兩天內,孩子在情緒上就會感覺到失落。而在環境和照顧者之間,照顧者的影響更重大。所以,即使不得已要更換物理環境,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最好還要保持一致,否則會讓孩子因失去安全感而哭鬧。

應對環境改變的小妙招

一、保持一致。房間內部的安排和布置會影響人們的知覺和行為。換環境時,讓孩子帶著自己喜歡的玩具、用品一起睡,這對孩子有安慰作用。平時的作息時間盡量與以前接近,晚上孩子的房間不要太暗。

二、坦誠告知。如果需要換保姆時,提前告知孩子是個明智之舉。因為讓孩子發現與自己比較親近的人不告而別,對他而言,同樣是一種傷害。

三、游戲攻勢。游戲是拉近孩子與陌生人的最好的方式。新的照顧者應先成為孩子的玩伴,這對于孩子來說更自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9539.html

相關閱讀:孩子哭鬧家長學會傾聽
老人幫你帶孩子,你擔心什么
學齡前兒童成長的幾個關鍵期
莫讓溺愛寵壞了孩子的心靈
擁抱讓寶寶心靈更美好更健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