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一天識字,早一天開智
漢字獨具的優點是“明確簡短”,“啟發聯想”。使用不多的“魔塊”能寫出絢麗多姿,氣象萬千,海洋般深邃,天宇般寬廣的文章,激越情感,陶治性情。嬰幼兒學習漢字有利于右腦開發,現代人體科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右腦的開發對兒童智力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法國漢語教師協會主席白樂桑先生說,他教法國孩子學漢字,主要目的在于開發西方兒童的右腦。學習了漢字,情況就不同了:如果從五歲開始學起,到入學前一年,智商便能達到110;要是從四歲開始學起,學習兩年,智商將能達到120;若從三歲開始學習,學習三年,智商就能達到130左右。
提前、集中、快速識字的意義在于利用識字過程訓練兒童的記憶力、開發兒童的潛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育和提高,開發兒童的智力。提前、集中、快速識字對兒童的早期開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早慧的便捷之路,及時對兒童實施提前、集中、快速識字教育,具有相當的必要性。人類6歲以前屬“黃金教育期”,這一階段的孩子記憶效果最佳,錯過這一階段再學需付出六七倍力量。3-6歲的孩子大腦就像是一個空白磁盤,對于他們來說,記憶不是負擔,而是一種生理需要,這一時期若是錯過了將終生無法彌補。
2、寶寶的早期閱讀從分享開始——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 伍新春
寫給爸爸媽媽的話:在信息時代,需要成長的不僅僅是兒童,與孩子一同成長,是我們這一代父母最大的樂趣。每天和孩子進行20分鐘的“分享閱讀”,孩子將受益終生;對于想培養一個書香寶貝的您來說,也能好夢成真。
分享閱讀親子時光,早期閱讀從分享開始,嬰幼兒生來就有一種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和態度常常在父母還沒注意到時就不知不覺開始了。
嬰兒期所萌發的閱讀意識和出現的閱讀行為說明,閱讀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自發需要。有研究表明,如果在嬰幼兒時期不及時啟蒙閱讀意識,激發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寶寶入學后會出現學習適應困難,例如,不會用拇指和食指一頁一頁地翻書;不愛讀書,缺乏閱讀興趣;閱讀速度很慢;閱讀理解能力很差。這些都證明了早期閱讀經驗的獲得對人的一生的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因此,在幼兒期,用正確的方法培養寶寶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選擇合適的材料激發寶寶的閱讀動機,是需要父母重視的。
分享閱讀——親子共讀新概念。在西方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Holdaway以實踐經驗為出發點,對家庭中親子閱讀行為進行改進移植,發展形成了一種用于引導學齡前幼兒從事閱讀乃至寫作的有效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被稱為分享閱讀。
分享閱讀也叫大書閱讀,是指父母和寶寶不以學習為外顯目的,在輕松愉快的親密氣氛中共同閱讀一本書的類似游戲的活動。分享閱讀能夠極大底激發寶寶的閱讀興趣,提高寶寶的閱讀能力。
3、10種方法提升讀書興趣
興趣是閱讀活動的基礎,要提高寶寶的讀書成效,最明智的方法是找準激發寶寶學習興趣的突破口。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可以采用以下10種方法來培養寶寶的讀書興趣。
1.品嘗成功的樂趣。比如可以教寶寶簡單的兒歌,讓他能夠復述,及時給予鼓勵。成功的感覺將幫助寶寶,哪怕是讓他產生足夠的信心。
2.從選擇寶寶感興趣的書入手,漸漸擴展到不太愛讀的書。比如可以從一首兒歌或童話故事開始。
3.和寶寶一起談論故事書里的某個情節,每人都有說話的機會。引導寶寶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幫助他使用正確的用詞和語句,并鼓勵他接受新的詞匯和表達方式。
4.多向寶寶請教簡單的問題,啟發他主動思考。
5.及時并具體形象地解答寶寶的疑問,幫助他理解。
6.不能強迫寶寶讀書,強迫會讓寶寶變得焦燥,不耐煩,潛意識產生反抗讀書的情緒。
7.多給寶寶以贊美之詞。贊美會起很大的激勵作用。
8.不斷刺激寶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空就去參觀博物館、動物園和圖書館等。
9.當寶寶稍大一些時,如果條件允許,空出一個房間當作寶寶的書房,配有專門的小書桌和各種圖書、畫冊;如果家里空間不夠,也可在客廳一角,安放寶寶自用的書桌和椅子,每天和他在那里看一會兒書。
10.父母是榜樣。如果要寶寶對讀書發生興趣,首先要讓他知道父母很喜歡看書,求知欲望很強,并且不斷學習。
4、給記憶加油的“邊”字令——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 姜 月
方法一 邊問邊記
絕大多數時候,寶寶的記憶沒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會有意識地主動記住某些事物。這種不需要意志努力參與的記憶,記住內容少,保持時間短,回憶起來還受到當時情境的影響。
假如父母在講故事或者說話的時候,向寶寶提出記憶要求,就相當于協助他調動意志努力主動記憶,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適當地插入一個問題“我們今天講的是關于誰的故事?”然后等寶寶回答,如果寶寶不能回答,就告訴他,并讓他重復出來,再接著講下去。在媽媽拿一個小熊玩具給寶寶玩的時候,一邊搖晃小熊一邊對寶寶說:“這是小熊。”如果寶寶伸手要拿,就問他“這是什么?”寶寶可能一時不能回答出來,就要和他一起說“小熊”,再把這個玩具給他。
收效:這種做法是把想讓寶寶記住的東西,在語言中突出來,提醒寶寶有意識地主動記憶。
方法二 邊看邊記
寶寶更容易注意身邊生動直觀、形象具體的事物,因此要求寶寶記憶的材料最好是一些周圍的實物。
讓寶寶記住“桌子”,可以指著家里的桌子;讓寶寶記住“樹”,最好讓他看真實的樹。把抽象的數字具體化,如指著寶寶的手指,一邊看手指一邊讀數字,寶寶就可以順利地記住數字了。當然為了避免寶寶錯誤地認為“1”就是大拇指,“2”就是食指,應該變換著以其他手指代表“1”,一個一個地循環數下去。
方法三 邊念邊記
寶寶記東西以機械記憶為主,要反復不斷地念出來,最簡單的就是自我重復法。
比如要寶寶學會“電燈”,可以先學著寶寶的口吻重復“電燈、電燈”,慢慢地,寶寶學著重復,這樣學習幾個詞以后,寶寶遇到新詞就會自覺地重復念幾遍,掌握自我復述法。
念兒歌也有助于寶寶記憶。把記憶的材料編成歌謠,形成一定的節奏和韻律,易于寶寶反復地念。
方法四 邊做邊記
寶寶記憶的過程要盡量調動他的感官活動。有眼、耳、鼻、舌、手多種感官的參與,可以更加廣泛地建立大腦神經聯系。大腦在進行信息加工時,獲得的信息越豐富,越有助于記憶。
如果讓寶寶記住西瓜,不僅要給他看西瓜,還要讓他嘗西瓜的味道,這樣為神經聯系多提供了一個記憶線索,對西瓜的印象更加深刻。
再如,故事中出現“兔子媽媽從地上拔出蘿卜,扛在肩上回家去”這樣一句話,寶寶不知道什么是“拔”,什么是“扛”,媽媽可以示范一下“拔”和“扛”的動作,寶寶就會跟著模仿,這樣寶寶對“拔”和“扛”這樣的動詞有了感性認知,能很快記住這個新詞了。下次再問他:“兔子媽媽怎么樣把蘿卜取出來的?兔子媽媽怎么樣把蘿卜帶回家的?”如果寶寶一時沒有想起怎么說,只要你做出一個動作,他就會立刻回憶起來了。
方法五 邊玩邊記
在游戲活動中訓練寶寶的記憶力,讓寶寶對記憶對象產生興趣,引發他積極的情緒,記住的東西也不容易忘記。
其實這些小游戲并不需要復雜的設計,例如把杯子當著寶寶的面用布蓋上,然后問寶寶“杯子去哪兒了”,再把布掀起來“咦,杯子出來了”。這種小游戲使記憶過程更加生動。當然,如果父母能夠抽時間與寶寶一起表演故事書中的童話劇,就更能引發寶寶的興趣了,寶寶將會很快記住其中的對話。
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種機會給寶寶的記憶力加油,多用一些寶寶感興趣的形式,寶寶會在不知不覺中記住許多東西,獲得經驗,提高記憶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4844.html
相關閱讀:老人幫你帶孩子,你擔心什么
莫讓溺愛寵壞了孩子的心靈
孩子哭鬧家長學會傾聽
擁抱讓寶寶心靈更美好更健康
學齡前兒童成長的幾個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