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突然臟話說得特別“溜”,你是覺得好玩,還是大驚失色?寶寶怎么會說臟話了呢?其實,2歲的寶寶正處于無意識的學習狀態,他很努力地去模仿別人的一言一行,并以此為樂,可又不明白所模仿的語句的含義。因此,面對一個2歲寶寶所出現的這種不良行為,家長應該如何引導?
寶寶說臟話怎么辦?家長如何引導?
第一招:冷處理法
冷處理法又稱為消退法。是指某一行為反復出現時,若這個行為得不到強化,這種行為的發生率就會降低。通過消退程序即停止強化,可以使某種反應的頻率降低,消除寶寶已建立的不良行為。
具體措施:不打寶寶,也不和她說道理,假裝沒聽見,對她不理不問。慢慢地,她覺得沒趣自然就不說了。或者不理睬她,走開,保持沉默或繼續做你手中的事情,通過以上方式讓寶寶感到,說臟話并不能引起大人的注意,說臟話并不好玩,這樣她才會自動減少說臟話的次數。
需要注意的是:當寶寶說臟話時,千萬不要大發雷霆,表現出異常憤怒的樣子,或重復寶寶的臟話,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強化這種不良行為。(寶寶無理取鬧怎么辦?如何避免孩子哭鬧)
第二招:模仿療法
模仿療法又稱為示范法,指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學習和獲得良好行為,減少和消除不良行為的一種矯正方法。
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來改變個體自己的行為是相當有效的,其主要類型有:影視、錄像、讀物模仿法、現場模仿法、參與模仿法等。“編個故事讓寶寶自己體會”就是一個典型的讀物模仿法。故事中讓寶寶最喜歡的東西擬人化,讓寶寶體會到被人罵是件非常不舒服的事情,同時,在故事中要給寶寶一些好的建議,比如在他生氣的時候可以找人傾訴或者和喜愛的玩具說一說等等,而不能用罵人的方式?傊,你可以運用多種策略去幫助寶寶模仿學習正確的良好的行為,最終也能讓他改掉罵人的不良行為。
第三招:認知行為療法
通過糾正不合理的思想活動或信念來改變兒童行為的一種方法。特點是深入到內部思想的改造上。這種方法的種類很多,心理學家貝克的認知療法強調兒童對自己行為的認識,注重通過直接干預和重建等手段來改變兒童的認知,從而改變兒童的行為。
基本步驟如下:
(1)了解寶寶身上存在的不良行為,幫助他認識到罵人是一種不好的行為。
(2)這個年齡段,寶寶的自我意識尚未分化出主體與客體。所以,當你問他:“罵人,好不好?”他一般會答你:“不好!”這是因為在他的自我意識中,罵人說臟話是別人做的,不包括他自己。他說這些臟話,只是在模仿,覺得好玩而已。因此,你不要從道德品質的角度去衡量這件事,而應教導并積極暗示寶寶:這種行為是不對的。雖然這時他的自我意識不完善,但如果他也認同“罵人是不好的行為”,那么,我們就能進一步說服和教育他,下一次沒準他就會很大方地指出或承認錯誤了。
(3)對寶寶的各種良好表現,一定要給予適當的反饋與強化,如能改掉毛病,或者表現出一點點良好的跡象時就及時表揚他,使他徹底地去掉罵人的壞行為。(寶寶愛躺在地上打滾、耍賴怎么辦?)
第四招:環境隔離法
不妨仔細想想:寶寶為什么罵人、說臟話?如果寶寶是因為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那么就該采取環境隔離法,讓他遠離不良環境,如送到幼兒園,不讓他跟一些說臟話的孩子一起玩,為他創造一個文明的環境;或者自己帶在身邊,即使不能完全放在身邊,還需要長輩代其養育時,就要告訴長輩,不要在寶寶面前說臟話。正如上面的寶寶媽媽所說:“脫離了不好的環境,慢慢的他就會忘記。”
第五招:適當懲罰法
如果寶寶長大了一點,比如到五六歲了,仍有這種不良行為,就可以給他適當的懲罰,促使他反省自己的行為。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身教是對孩子最生動、最有效的教育。父母應該利用家里來客的有利時機提醒孩子,并給孩子提供榜樣。同時,父母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修養,使用文明的語言,在家庭中不要講粗話、臟話,家人之間多使用禮貌用語,說話要和氣?傊改敢ㄟ^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中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
您也可以閱讀“寶寶調皮怎么辦?如何讓寶寶乖乖聽話?”,了解更多寶寶早教知識,祝每一位寶寶都是最聰明、最棒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733475.html
相關閱讀:老人幫你帶孩子,你擔心什么
孩子哭鬧家長學會傾聽
學齡前兒童成長的幾個關鍵期
莫讓溺愛寵壞了孩子的心靈
擁抱讓寶寶心靈更美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