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孩子自然要關懷備至,不僅是照顧好他們的衣食住行,也有重視心靈培養,讓孩子有積極的生活態度,保持一份天真無邪,但是這并不代表著孩子所有的要求都要答應,適當的時候也要say no!
孩子的好奇心重,對待很多事情都是三分鐘熱度,他們的玩具就是如此,前幾天剛給孩子買的玩具不出一個星期就被丟在一邊,如果孩子總是要求父母買玩具,父母也應該理性的拒絕,否則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認知:我想要什么父母都應該給我。當孩子的思想出現偏頗,如果沒有及時糾正,潛在危害是很大的。
父母要理性的拒絕孩子不合理要求,但也不是說采取粗暴的方式簡單處理,這之中還有很多的學問可言。
第一、轉移注意力法
小孩子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針對這個特點,家長可以將注意力從她堅持的事情當中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事物上。
第二、休息冷靜法
對于比較調皮,容易興奮的寶寶來說,將孩子帶到安靜的地方,脫離容易興奮地地方,強制讓他休息片刻是不錯的方式,其實父母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當父母的情緒舒緩,面帶為微笑,孩子沸騰的心也會逐漸平靜下來。
第三、樹立行為規范
理智對待孩子,孩子需要愛,但絕不是溺愛,學會自我約束的孩子可以提升內省智能,了解珍惜的真正含義,從小給孩子樹立一套科學智慧的行為標準,從被動接受外在約束到自律,自覺自我克制,對于孩子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
第四、家長也要端正自身
有時候教育的缺失往往反應出來家長自身的弊端,要讓孩子聰明智慧,禮貌懂事,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好榜樣,言傳身教給孩子最好的示范,讓孩子能夠做一個尊重他人,誠實守禮的良好公民。
總結:家長平日要遵守承諾,不要因為今天心情好而縱容孩子,明天心情不美麗而對孩子嚴格,這會讓孩子覺得無所適從,讓孩子從小有“看人臉色”的思想認知,家庭教育過程要充滿著理性的愛和更多的耐心,允許孩子犯錯但是陪著孩子將錯誤的原因找出來從而規范行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984632.html
相關閱讀:莫讓溺愛寵壞了孩子的心靈
擁抱讓寶寶心靈更美好更健康
老人幫你帶孩子,你擔心什么
孩子哭鬧家長學會傾聽
學齡前兒童成長的幾個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