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富二代,貧二代之后,又出現了這新的獨二代,意思就是父母皆為獨生子女的家庭生出一個獨生子女來。此獨生子女便為獨二代,為什么獨二代的教育要單拿出來提一下呢,獨二代的教育和普通孩子的教育有什么差別嗎?下面就根據獨二代的特點來分析一下。
獨生子女做父母,準備好了嗎?
月月是一個半歲寶寶的媽媽,她半年前生下女兒,就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北京幫自己帶孩子。她常感到自己和女兒就是媽媽的兩個孩子,基本上媽媽負責所有照顧小嬰兒的工作,而自己還是要經常出去約會、跳舞,回到家還要在媽媽面前撒嬌一會兒,然后再逗一逗孩子,煩了就到一邊去干自己的事。月月感到自己和孩子的關系怎么也不如自己的媽媽和孩子的關系,心里酸酸的,同時又覺得孩子是個負擔,不知道該怎么辦。
對策:不管是不是獨生子女,既然做了父母就要承擔起父母的責任,做出父母應有的犧牲。如果媽媽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可以在奶奶,外婆的協助下,多和寶寶在一起,多與寶寶交流,自然就會多一份責任感和耐心。
社會壓力越來越大
一歲娃居然報名三個培訓班,一年動輒近萬元的“高價早教”受到年輕父母的追捧,一些包尿布的寶寶也在各展臺間穿梭,課外教育正向低齡化發展。這些想象已經屢見不鮮。的確,當今的社會競爭越來越大,父母會對獨二代寶寶有更高的期待,加之當今社會處在知識爆炸的年代,爸爸媽媽不免有拔苗助長的心態。
對策:讓寶寶自由發展,切勿拔苗助長。也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寶寶身上。
4-2-1的家庭模式
獨二代寶寶的家庭模式一般都是4個老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父母2人和1個寶寶。
從成長角度來講,“獨二代”的家庭關系更單一,他們不知道“舅舅”、“姑姑”為何物,也不知道“表哥”“表妹”。更沒有機會在家庭獲得與同齡人相處以及在同齡人和成年人之間周旋的經驗,沒有機會向兄弟姐妹學習和借鑒,即便是在青春期叛逆最需要的時候也沒有。
對策:早早讓寶寶進入社交圈。不要老是把孩子關在家里,多請社區里的孩子,鄰居的孩子到家里做客,鼓勵孩子和幼兒園的小朋友交朋友。平時在電視里,動畫片里,看到小朋友有矛盾的情節,還可以和寶寶討論,如果是自己會怎么做。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計劃生育國策的持續執行,獨二代勢必越來越多,進而成為了一個社會的主流。您家的寶寶是獨二代嗎?教育他的話,你一定有自己的辦法,因為我們身為獨生子女,一定能夠理解孩子的感受,相信獨生子女家長在小時候受了委屈就曾想過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986562.html
相關閱讀:老人幫你帶孩子,你擔心什么
擁抱讓寶寶心靈更美好更健康
學齡前兒童成長的幾個關鍵期
莫讓溺愛寵壞了孩子的心靈
孩子哭鬧家長學會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