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兒童理財教育的實操建議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的MQ(理財商數)培養也漸漸受到關注。美國家庭把孩子的MQ教育視為“從3歲就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日本家庭則重視孩子經濟獨立……

  濟南的家長是如何教孩子理財,如何幫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如何開發孩子的MQ的?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并邀請教育專家和理財專家為家長分析,提出操作性強的建議。

  高年級學生大多有存折

  近日,記者調查了濟南市28名小學生平時接觸錢的狀況。調查顯示,一二年級的學生一般沒有零用錢,平時也不接觸錢,需要買東西的時候,須經由家長同意,并由家長購買。

  三四年級學生有零用錢的現象比較普遍。四年級的小雯表示,班里大部分的同學都有了零用錢,一般每個月在10元以內,有的能達到20元。同班的小瑩說,她還通過幫媽媽干家務的方法掙零用錢。

  五六年級的學生家長給零用錢的金額有所提升,一般在20元-50元不等。這其中的九成學生已經擁有獨立的銀行賬戶,不過,五年級的小鵬說:“雖說有了存折,但要買什么東西還是要爸媽同意后才能取錢。”

  家長給的零用錢該怎么花呢?三四年級學生基本是買一些零食、文具,或自己喜歡的玩具,大都沒有完整的計劃。五六年級學生一般都有理性的計劃,六年級的方偉說,“每次媽媽給的零花錢我都留一部分,我要為自己上大學存錢。”

  用獎勵的辦法給零用錢

  近日,記者隨機采訪了26位家長。13名是低年級孩子的家長,其中九成表示,平時不給孩子零用錢,也沒有考慮過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裴女士說,“孩子太小,會用錢買東西就足夠了,理財的事情孩子長大自然能學會”。

  孩子9歲到12歲的家長都表示會給孩子壓歲錢,但是給的方式不同。其中3位家長是在孩子主動提出時再給,并且要看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有10位家長每個月或每個星期定期給,并且其中有6位家長用獎勵的方法督促孩子合理使用零用錢。劉先生每月給兒子50元零用錢,“怎么花我不管,但如果有剩余就加倍獎勵,比如節省下5元,就再獎勵給孩子10元。”

  有4位家長曾采取有償勞動的方式給孩子零用錢。不過,王女士說,女兒零用錢不夠的時候,會爭著幫家里洗衣服,但不缺零用錢的時候從不主動做家務。

  近一半被采訪家長都給孩子開設了賬戶,但孩子本身并不能完全自主地支配賬戶,存錢取錢實際上還是家長說了算。

  在游戲中培養孩子財商

  濟南市直機關幼兒園園長宗桂萍表示,在培養孩子財商上,幼兒園有一個“角色引領公園”是很有幫助的。在“公園”里,幼兒園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依次設定場景區域,比如:家庭、公交車站、餐館、醫院、郵局、銀行、商店等等。給孩子一定數額的代金券,讓孩子以不同的角色參與進來,在這里你會有一個家庭和工作單位,上班要坐公交車,定期領取工資,購買一些生活用品,還可以到銀行存錢。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有的孩子花錢大手大腳,一上來就把所有的錢都花光,以后想買的東西沒錢買了;有的孩子則比較有計劃,只買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有的孩子在自己買東西錢不夠時想到了借錢。在這樣一個虛擬的環境中,通過東西的買賣,財產的收入與支出,孩子已經開始逐漸接觸和意識到理財的概念了。“教育孩子理財的過程也是讓孩子知道節約的過程,還是很有必要的”。

  天才寶貝濟南泉城中心副主任Eva表示,培養孩子的財商,實踐很重要。我們曾帶孩子到玩具生產廠家看產品的生產過程,他們會看到一個玩具經過很多人付出勞動才生產出來。“然后我們將8個孩子分為一組,給他們10個硬幣,從玩具的布料、絨毛、樣式都讓他們自己選擇,自己購買,然后再賣給其他小朋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要學會計算成本。賣東西的時候又可以啟發他們自己設計廣告來推銷,讓孩子體會到家長賺錢的辛苦”。

  當然,家長也要讓孩子學會給家人買東西,而不是成為“小財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988445.html

相關閱讀:老人幫你帶孩子,你擔心什么
擁抱讓寶寶心靈更美好更健康
莫讓溺愛寵壞了孩子的心靈
孩子哭鬧家長學會傾聽
學齡前兒童成長的幾個關鍵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