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公孫龍簡介

關鍵詞: 名人故事 來源: 作文大全網

公孫龍個人資料

中文名:公孫龍

別名:子秉

信仰:名家思想

性別:男

民族:華夏族

國籍:東周趙國

所處時代:戰國時期

出生地: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

出生日期:公元前320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250年

職業:哲學家、辯者、邏輯學家

成就:名家學派代表人物

代表作:《公孫龍子》

公孫龍簡介

公孫龍(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姓公孫,名龍,字子秉,華夏族,戰國時趙人。東周戰國時期趙國著名哲學家,生于趙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中國戰國時期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能言善辯,曾為趙國平原君門客,為當時著名的辯者,邏輯學家,其思想特征是“別同異,離堅白”!皠e同異,離堅白”從實質上說,就是把事物性質孤立地加以夸大,強調絕對分離,從而否認其間有統一的聯系;反映在邏輯問題上就是認為每一概念都是孤立自存的,片面強調概念之間的差別和獨立性。公孫龍以“白馬非馬”著稱于時,又持“堅白石離”之說,被稱為“離堅白”學派的主要代表。由于受當時詭辯思潮的影響,公孫龍在邏輯上犯有嚴重的詭辯錯誤,可以說是鄧析以后真正集古代詭辯學派之大成的代表人物。

公孫龍史料記載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記載:“平原君厚待公孫龍”。約于公元前248年至公元前279年間,公孫龍曾從趙國帶領弟子到燕國。

《呂氏春秋?審應覽》記載,公孫龍曾與趙惠文王論偃兵。趙王問公孫龍說:“寡人事偃兵十余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公孫龍回答說:“趙國的藺、離石兩地被秦侵占,王就穿上喪國的服裝,縞素布總;東攻齊得城,而王加膳置酒,以示慶祝。這怎能會偃兵?” 

《呂氏春秋?應言》記載,為了說燕昭王以“偃兵”。燕王雖然表示同意,公孫龍卻當面對燕王說,當初大王招納欲破齊、能破齊的“天下之士”到燕國來,后來終于破齊。目前“諸侯之士在大王之本朝者,盡善用兵者”,所以我認為大王不會偃兵,燕昭王無言應答。 公孫龍又曾游魏,與公子牟論學。

《呂氏春秋?淫辭》記載:秦國跟趙國訂立盟約:“秦之所欲為,趙助之;趙之所欲為,秦助之!边^了不久。秦興兵攻魏,趙欲救魏。秦王使人責備趙惠文王不遵守盟約。趙王將這件事告訴平原君。公孫龍給平原君出主意說,趙可以派遣使者去責備秦王說,秦不幫助趙國救魏,也是違背盟約。 趙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兵攻趙,平原君使人向魏國求救。涪陵君率兵救趙,邯鄲得以保存。趙國的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鄲為平原君請求增加封地。公孫龍聽說這件事,勸阻平原君說:“君無覆軍殺將之功,而封以東武城。趙國豪杰之士,多在君之右,而君為相國者以親故。夫君封以東武城,不讓無功,佩趙國相印,小學作文,不辭無能,一解國患,欲求益地,是親戚受封,而國人計功也。為君計者,不如勿受便!逼皆邮芰斯珜O龍的意見,沒有接受封地。 公孫龍善于辯論。

《公孫龍子?跡府》記載,公孫龍與孔穿在平原君家相會,談辯公孫龍的“白馬非馬”。晚年,齊使鄒衍過趙,平原君使與公孫龍論“白馬非馬”之說。公孫龍由是遂詘,后不知所終。

《公孫龍子》共十四篇,今存六篇!钝E府》,是后人匯集公孫龍的生平言行寫成的傳略。其余五篇是:《白馬論》、《指物論》、《通變論》、《堅白論》、《名實論》,其中以《白馬論》最著名。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128871.html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