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鏡,可以正衣冠;讀史,可以明得失。鏡者,凈也,鏡本凈者。置一鏡于案上,鏡前為美人,則鏡中為美人;鏡前為丑人,則鏡中亦為丑人也,與鏡無干也。
鏡雖無礙于人之面容,然鏡不止于凈,亦境者也,鏡使人入其境,以實己之不足也。唐太宗長于置鏡也,以魏征為鏡,以房玄齡為鏡,從善如流,開大唐之貞觀世也,戰勝外蕃于朝堂之上,使夷族尊其為天可汗。何似于齊威王也!威王任鄒忌為相,數納其諫,是以為天下霸主,戰勝諸侯于朝堂之上也。
鏡者,亦境也,以境界之高低定鏡中為何物。昔東坡會于佛印,佛印問之曰:“君視吾若何?”蘇子答曰:“若糞土也!君視吾又若何?”佛印答而笑曰:“若佛也。”東坡以此夸于小妹前,小妹笑之曰:“君殊不知君自比為糞而夸佛印為佛也。”東坡嗟嘆不語。
是以人生之鏡中,惟境界之高低,定人之性格,眼中所視即心中所想也,心鏡也。
史亦為鏡也,見史則知往事,預未來,故司馬光名其書曰:《資治通鑒》也,鏡之使然!昔項羽之敗也,一則曰:“不善任人也!&rdquo,高中作文;又一則曰:“不懂知往事也。”吾觀之,以其不能知往事也!項羽昔日逐義帝而弒之于江邊,是以天下三十六路諸侯叛之也,然其不知陳勝不立楚后而自立是以傾覆邪?使劉邦為義帝喪,得民心,終得天下,此一過也!又有項羽大封諸侯,使賞罰不均,諸侯有怨,故天下亦叛之也。然其不見周之分封,終失天下乎?故應重史也,讀史,則知己之得失,則知民之所欲也,知治天下之訣也,史為鏡也,天下皆應知之。
嗚呼!雖無數之人知以鏡正衣冠,以史明得失,然又有幾人能踐之,歷史帝王,皆知前朝以淫佚而亡,然后朝又有幾不因淫佚暴政而亡?正若杜牧曰:“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哀后人者也!”
鏡告我等之不足,若誠能改之,則鏡之用可至極焉!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4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