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文化,何處尋?1100字作文_高三作文文化,何處尋?

關鍵詞: 高三作文 來源: 作文大全網

英國歷史學家湯固比曾說過,如果可以選擇出生的時代與地點,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紀的中國新疆,因為當時那里處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國文化等多種文化的交匯地帶。文化,無疑是令湯固比作出如此選擇的原因,高一作文。曾經的中國,是文化的集大成之地,但當今的中國,文化,該去哪里尋找呢?

是那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還是那推倒重建的文化復制品?亦或是那包裝精品的職場暢銷書?我們環顧四周,猛然發現我們距離文化已經越來越遙遠了。我們看到的是紙醉金迷,看到的是急功近利,看到的是精神貧瘠,唯獨文化卻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甚至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經濟發展了,錢包鼓起來了,文化卻是生疏甚至遠離了。

梅貽琦老先生曾說過:“大學不在于有大樓,而在于有大師”。文化的傳承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大師為之孜孜不倦。恪守“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國學大師陳寅恪已漸漸遠離,文化之獨立,文化之自由,蹤跡難尋,取而代之的是文化成為經濟的附屬品,成為物質的犧牲品;“書囊應滿三千卷,人品當居第一流”,學貫中西的國學泰斗錢鐘書也再難復制,文化的淺薄化、功利化日趨嚴重,F代社會還有多少人醉心于學術,醉心于文化而置物質、名利于不顧?所謂的學者、專家多數只是披著文化的外衣而去招搖撞騙的酒囊飯袋。缺乏了真正的大師的尋在,文化該去哪里尋找?

大師的缺失令我們茫然,而文化載體的消亡更是令我們失去了寄托。現代社會,人被社會推擠著,文化被物欲消解著,那些富含文化特色的建筑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紛紛倒下了。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成為推土機下的瓦礫;郁達夫故居也因市政建設被拆了;騎樓也慢慢地淡出了嶺南人的視線之中。城市成為了千城一面的建筑,獨特的文化氣息蕩然無存。文化在城市的發展中變得無足輕重。但是若是北京沒有了四合院,西安沒有了兵馬俑,嶺南沒有了騎樓,敦煌沒有了莫高窟,他們還有屬于自己的文化嗎?文化不是一個抽象的符號,而是那些蘊含文化氣息的遺址建筑。這些文化載體是一座城市歷史的微型樣本和魂魄所在,是后人追索名人風采和時代風貌的重要依憑,但是,這些文化載體卻慢慢的一個又一個的消失殆盡了。高樓林立的石屎森林,文化該去哪里尋找?

現代社會,我們疑惑,我們追問,文化,何處尋?我們是否還要回到湯固比所說的公元一世紀的中國?一部《舌尖上的中國》卻讓我們發現,文化,其實距離我們并不遙遠。《舌尖上的中國》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舌尖上的味道,更通過那舌尖上的讓我們了解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一方文化,我們其實都是在一方水土滋養下的文化人。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自然的敬畏,人與自然的和諧,就蘊含在中華美食中,一直流傳至今。只是社會發展太快,人走得太遠,漸漸淡忘了那文化的味道。“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其實,文化不僅蘊含在中華傳統美食上,也蘊含在我們的語言、文字、建筑、小橋流水,甚至是那一?黃土之上。

最遠的距離,不是生和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視而不見。文化也如此,我們是該俯下身子,守護那一些文化因子,保持那一份文化情懷,既目眺遠方,又要駐足腳下,然后,我們就會發現,文化距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文化人。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52081.html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