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聽到叫賣的聲音,是跟著爺爺到北京的那次。
那的確是原汁原味的叫賣。
剛走進街口,叫賣聲就把我吸引了。“火燒……剛好的火燒……呦呦”聲音被拉的老長,在達到最長音后又突然止住,像一根被拉長的彈簧又突然縮回。“吃,還有這種韻味了?”我詫異地湊前一看:那是一張張包著餡的燒餅。
“咔嚓、咔嚓……”怎么會有磨刀的聲音?我環顧一看,那是老漢在磨著刀和一些日用鐵制品。他磨一會兒,就喊一嗓子。“磨剪子來……”雖然人有些老,但這曲曲折折的音調把整個長空拉成了“九曲十八彎”。透過這聲音我仿佛看到了那些行走在村村落落的手工藝人,他們的吆喝聲在村落的上空回蕩著,悠揚動聽。
繼續向前走&ldquo,日記;羊肉串啦咧呦……又大又鮮的羊肉串咧呦。”這叫賣聲抑揚頓挫,我驚嘆于漢語的四個音調居然可以被這樣靈活運用;此起彼伏的叫賣聲猶如一片片飄飄蕩蕩地飛躍高山的云彩,順著山勢時而高,時而低。叫賣的新疆青年邊跳邊烤,穿著新疆民族服裝,帶著新疆四角帽,留著兩撇烏黑的胡須,滑稽的樣子。
街市的中心,一股強有力的聲音傳來,還夾雜著甜味兒。
是賣冰糖葫蘆的。
聽!“冰糖葫蘆味兒甜咧……冰糖葫蘆北京的噢……”這叫賣聲一氣呵成。僅僅一句話就把冰糖葫蘆的特點和地點“唱”了出來。剛中帶柔柔中帶剛。再聽!像綿延的山脈,不失茂密如林的氣勢;又像站在棉花糖上跳舞,輕輕柔柔的感覺。看!賣主的嘴一張、一合;一會兒圓一會兒方。嘴的姿態帶動喉結上下移動,他臉上的皺紋也時而舒展時而緊縮,像跳動的五線譜。
一,我仿佛置身維也納演奏大廳,聆聽著一曲曲氣勢磅礴的交響樂!走出街市的我仍意猶為盡。
一聲聲的叫賣,一曲曲的唱調,是文化的傳承,也是文化的守侯。那具有穿透力的嗓音繚繞在我耳邊,起伏在我心中。
放慢腳步,多么想時間就此停留,細細聆聽與品味……
叫賣是一種,也是一種文化,更是民族語言的升華。
讓我們留住叫賣!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53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