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傅雷家書讀后感2000字

關鍵詞: 高三作文 來源: 作文大全網

篇一:《傅雷家書》讀后感[2000]

  讀完《傅雷家書》,心里很久久都不能平靜,有一些東西在心里一直回蕩著……

  傅雷,我國著名的翻譯家、文藝理論批評家,傅雷的一生,是中國人嚴重的“君子”外國人口中的“紳士”。當我們聽到“傅雷”這個名字時,也許我們首先想起的是他在翻譯、文藝評論做出的卓越貢獻,想到的是他個人的才華和藝術成就,但在《傅雷家書》里,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傅雷作為藝術家的另一面,面對社會環境的紛雜卻始終不改一顆赤誠的心;面對工作、生活的忙碌,卻始終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對孩子的心靈安慰和陪伴,作為一個父親,對于孩子的愛真切流露,對孩子的衣食住行、個人成長發展,給出合適的建議,面對孩子,坦然承認自己的缺點與不足,給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更在孩子專業的路上給出合適的建議和意見,陪伴并指導孩子一直向前走著……那些淳淳教導,那些殷切的關懷,在一封封家書里,讓我看到一個偉岸的父親溫柔的光輝!

  ——父愛自然而真實的流露,讓孩子感覺到愛就在身邊。在所有的信里,對傅聰的稱呼有:親愛的聰兒、聰,親愛的孩子、孩子、聰、聰兒…就那么自然的喊著孩子的名字,說著親愛的孩子,就像孩子就站在自己面前一般;在書信里談及自己對孩子的思念,也非常自然,“親愛的聰,你的信今天終于收到了,很快蔚。你走后,我們心里的矛盾真是無法形容,當然為你的前途,我們應該慶幸,你又那么好的機會,在幸運也沒有了,可是一想到那么長的別離,總有些不舒服…;親愛的聰,我差不多無時無刻不在念著你!…平日沒有一天不想到你,只是癡癡地等著你的來信,雖然知道你忙,不到十天左右休想有信,但心里總禁不住存著希望……我坐不住了,腰里疼痛難忍,只希望你來封長信安慰安慰我們…孩子,要記得”家書抵萬金“啊……這樣的話語,很多很多,我們常說父愛是內斂的,也許正是這種思想的誤導下,很多家庭中,父親的形象往往是嚴肅、難以接近,不如母親那樣靠近孩子,初中作文,好像這樣才顯得父親夠威嚴,多少孩子在心里呼喊著”爸爸“,但是當面卻不敢和孩子說話,到了成年之后,更難和父親親近,只是有事了才說事,家庭里,親人間反而多了一種距離感,像傅雷這樣,坦然的和孩子訴說自己的想念,告訴孩子自己有多么想念、多么愛,甚至告訴孩子我們需要你的安慰,這樣親近的父子關系是多么的難得,生活里又何其少見?往往人們好像都忘了——愛,需要表達!

  ——要做父親,更要做孩子無話不談的朋友。在傅雷與傅聰的書信里,涉及的話題非常廣泛生活里的衣食住行自是不少,更多的是關于傅聰的學習和演奏相關的話題,有建議傅聰如何規劃自己的時間,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日程,如何與導師交流溝通,專業上還需要增加哪方面的學習等等,許多生活的細節也不漏過,如:在傅聰打算換老師時,特意寫一封信,提醒傅聰如何真誠的面對老師,得到老師的諒解和同意;在面臨愛情時,一再的提醒,要有節制,不可荒廢了自己;面對婚姻,告訴孩子不能面面俱到,要更具有包容性,甚至有一次談到傅聰外出做客衣著禮儀是否恰當…當然,傅雷在書信里也不忘告訴孩子自己的生活:參加會議有什么收獲,做什么工作,取得什么進展,和妻子外出游玩沿途感受,談論對一些藝術作品的看法,對一些問題,自己持什么看法,甚至專門在書信里和傅聰談自己讀辯證唯物主義基本知識的感想,談論當時國家制定的五年計劃的特點,并結合傅聰的專業學習,由此及彼,聯系實際談開…洋洋灑灑數千言,就像面對自己同齡的朋友一樣,在這樣的書信里,我看到的更是一個父親把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位置上,推心置腹的談自己、談對方,在兒子面前坦然承認自己性格上的缺點與不足,并以此提醒傅聰要避免自己的錯誤……這樣的父子關系,心靈上沒有距離,而能夠達成這樣的親密的朋友關系,是多么難得而可貴!

  ——既是孩子忠實的聽眾,又是孩子人生路上那座明亮的燈塔。家書中,傅雷與傅聰交流最多的是專業的探討和學習、生活的習慣于要求。一邊聽著傅聰的各個階段的演奏唱片,一邊密切關注藝術屆對傅聰的評論,同時傅雷始終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對藝術,對音樂的鑒賞能力,然后誠懇的提出自己的鑒賞意見,我想,某種程度上,傅雷是熱愛藝術的,也更因為父親這個角色,讓他對藝術傾注了更多的心力,不停的進步和成長,因為父親這個角色的需求,促使他在藝術評論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在多封書信中,不止一次的要求傅聰多寫信、多發表感想、多報告計劃,原因不單純是因為想要知道服從的近況,而是通過與傅聰的交流中發現問題,進而在回信中提出建議和要求!”做爸爸的不要求你什么,只要求你多寫信,多寫有內容有思想實質的信。為了你對爸爸的愛,難道辦不到嗎?我也再三告訴過你,你一邊寫信整理思想,一邊就會發現自己有很多新觀念;無論對人生,對音樂,對鋼琴技巧,一定隨時有新的啟發,可以幫助你今后的學習。這樣一一舉數得的事怎么沒勇氣去干呢?…“這些平實而有效的建議,慢慢地隨著書信潛入了傅聰的心里,傅聰取得那么高的藝術成就,除了個人天賦、勤奮努力之外,與傅雷時時的督促和要求是密不可分的,在人生的路上,在藝術追求的路上,這個父親就如同一座光明的燈塔般照亮著孩子前進的路,讓孩子不至于走偏!

  ——用言行告訴孩子,如何永遠帶著一顆熱氣騰騰的心去愛自己的家人。如果說,傅雷寫給傅聰的信已經成了一種父子相惜相伴的交流習慣,那么寫給彌拉(傅聰之妻)的信,則完全是一個長者對親人的關愛,不僅僅是愛屋及烏,對這個幾乎從未謀面的兒媳,本能的付出自己的關愛,真切的去關懷,真誠地去交流,同時又細心的從傅聰交流,詢問彌拉對自己的看法,如有意見一定要詳細告知,自己會尊重米拉的看法,糾正自己的教導方式……這種發自內心的關懷和尊重多么的打動人心!


篇二:《傅雷家書》讀后感[2000]

  女兒在一個舊抽屜里翻出一沓信件,問:“媽媽,這是什么?”“信!”這是幾封我學生時代與同學、家人往來的書信,算起來也有十多年了,如果不是女兒正值喜歡到處亂翻的年齡,那么我早已想不起來它們的存在了。如今,通訊技術日新月異,無時差、無距離交流方式已融入我們的生活圈。這些書信正如久違的老朋友般變得有些陌生。當再度翻開這些書信時,那綿綿親情、年少的彷徨和曾經的籌措滿志卻又如長了翅膀般從片片紙上躍入眼簾……在歷史的長河里,書信在為我們傳情達意、交流思想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那些飽含真摯情感的家書更從各個方面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和時代風貌,展現了人們各種各樣的思想感情,傳遞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家書中為人們所重視、談論得最多的是關于子女教育問題,當代的《傅雷家書》就是其中的典范。翻開《傅雷家書》我們很容易從字里行間感觸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感受到一位翻譯巨匠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從1954年傅雷的兒子傅聰赴波蘭參加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并留學起到1966年5月,傅雷夫婦尤其傅雷先生堅持給兒子寫信。在《傅雷家書》中摘編的186封書信里,從那質樸的字里行間流露著傅雷先生對兒子深沉的愛。

  在傅聰童年,傅雷先生對其嚴格管教,令常人不為所認同。但當父子分別,年少的兒子獨自遠渡重洋留學之時,那種為人父的舐犢之情又是怎樣的溢于言表啊!在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九日晚的一封信中,傅雷先生這樣寫道:“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溫了一遍。可憐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會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從小受的挫折對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沒有幫助;但我做爸爸的總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錯誤。——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過這幾天特別在腦海中盤旋下去,像惡夢一般?蓱z過了四十五歲,父性才真正覺醒!”另一封信里,傅雷先生又寫道:“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墒菦]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可是不敢說,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蘇的抖出你尿布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憎厭。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我們都知道,傅雷先生有很高的文學修養,因而所寫家書能夠很容易達到文情并茂的程度。但是,在讀他的書信過程中,我們卻沒有看到華麗的辭藻,只是從這些毫無做作的、平實的文字里感觸到一位父親的真摯感情!

  傅雷在給兒子的信中,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著藝術與人生,在藝術道路給予孩子客觀的的評價和精心指導。從閱讀中我們很容易體會到,在那個需要書信的時代,家書成了遠隔千里之外的父子倆最好的交流方式,也正因為這些家書的存在,讓我們看到父子倆在音樂、戲曲、詩詞以及異國他鄉的文化禮節等諸多方面的交流,讓我們今天依然能夠通過閱讀得到一代翻譯大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對文化藝術領域各個方面的深刻見解,讓我們能從更深層次去理解那些藝術作品。

  在傅雷先生看來,他給兒子寫信的作用在于討論藝術、激發青年人的感想、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做一面忠實的“鏡子”。因此,我們看到信中寫道:“你的情形與我不同: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更要戰戰兢兢,不負國人對你的期望。你對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動來表現才算是真正的感激!”再如:“哪個人教育一個年輕的藝術學生,除了藝術以外,再加上這么多的道德的?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來播的種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開花結果——我指的是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我們知道你自我批評精神很強,但個人天地畢竟有限,人家對你的好評只能起鼓舞作用;不同的意見才能使你進步,擴大視野:希望用冷靜和虛心的態度加以思考。不管哪個批評家都代表一部分群眾,考慮批評家的話也就是考慮群眾的意見。你聽到別人的演奏之后的感想,想必也很多,也希望告訴我們。爸爸說,除了你鉆研專業之外,一定要抽出時間多多閱讀其他方面的書,充實你的思想內容,培養各方面的知識……爸爸還希望你看祖國的書報,需要什么書可來信,我們可寄給你。”我想,這些語言文字很能讓年少在外求學的傅聰明白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正因為有這么一個偉大的父親,才將傅聰造就成為一位“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讀過《傅雷家書》后,我在想:不知道等到我的女兒認字了以后,我還會有機會、還會靜下心、還能夠有提起筆給她寫信的機會嗎?時代變了,交流方式也悄悄地變了,那些需要靜下心來、需要加以斟酌、需要抒情言志,需要將如泉涌般的思潮付諸于紙張的家書還會存在嗎?我的孩子還會愿意翹首等待、耐心閱讀那些寫著父母“嘮叨”的家書嗎?我想,一封emil的速度已經不再會讓我們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同感,但是那飽含著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之道;讀書治學、立身成長之道;理家聚財、和親睦鄰之道;做官任仁、經邦治國之道等諸多方面的家書所傳達的中華民族美德還是需要我們竭盡所能去代代相傳。好的家教、好的家風、好的家道是成就中華兒女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軟實力”!


篇三:《傅雷家書》讀后感[2000]

  能在這里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讀《傅雷家書》的一些感受,非常榮幸。有說得不當的地方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我講的題目是“成就幸福的人生”。

  我們生下來就本能地想獲得幸福,可以說,獲得幸福是我們生活的終極目標。身為父母的我們,幸福的很大一部分來自我們的孩子、來自我們與孩子的關系。如何獲得這種幸福,《傅雷家書》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讀《傅雷家書》,一個嚴肅的、有著獨特人格魅力的父親形象就栩栩如生的展現在我們面前。在傅聰成長最關鍵的十余年間,傅雷仿佛和兒子一道在國外,看著兒子經歷了人生中一個又一個的重要階段,在藝術、愛情乃

至婚姻生活方面,他無時不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傾囊相授。

  向傅雷學習,做優秀父母,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

  一、父母的角色定位:

  父母應該做什么?在許多人看來,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了,然而我們一部分人的認知卻可能存在偏差。一些父母對“家庭教育”的詮釋就是“家庭學習”,而教育孩子,主要就是抓孩子的學習。在一項全國性獨生

子女人格發展狀況調查中我們曾了解到:一些父母把圍繞著學校教育抓孩子的學習,放在了自身職責的首位。比如有52。5%的家長“為孩子安排課余學習的內容”;有34。6%的父母“陪著孩子做功課”;在家庭中父母與孩

子談話的主題,有高達93。4%是孩子的“學習”;73%是“學校的事情”——孩子的學習成了父母與孩子互動的中心內容。父母把自身的角色定位為孩子“學習的拐杖”,而不是“做人的向導”。

  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故事:一個孩子天資聰穎、學習優秀,考上了名牌大學,卻因為生活上不會自理而退學;一個研究生因為害怕單獨與人交往,只好放棄出國深造的機會……孩子成才就這樣在家長們的不經意之中成了

泡影。

  國家教育部、全國婦聯聯合頒發的《家長教育行為規范》中弘揚的“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的家庭教育主旋律,正是對家長角色的準確定位。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

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里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系、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道德傳統與拳拳的愛國熱情。如何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社會公德心才是父母最應

該做的事。

  二、如何擔當好父母的角色:

  1、不斷學習、提升自我:

  從《傅雷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傅雷在文學、繪畫、音樂、宗教等諸方面的淵博學識,這與他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修養是分不開的。所以他才能夠與孩子進行交流討論、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有時候,我總在想:

當孩子漸漸長大、當他的學識超過我們的時候,我們能與孩子交流一些什么?當他走到人生中關鍵的幾步時,我們能給予他正確的指導,做好他人生的導師嗎?

  在處理學生問題的過程中,比較多的家長都會對我說這樣一句話:老師啊,我沒辦法啊,不知道怎么教他。當我們不知道怎樣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那我們必須要學習,向有經驗的父母學、向孩子的老師學、從書本上獲

得教育孩子的方法,或像今天我們“以書為友”聚在一塊兒分享交流。另外我們千萬別忘了還有一個重要的學習途徑,那就是向我們的孩子學習!傅雷在一封信中這樣說:“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這

兒得到的少。尤其是最近三年來,你不知使我對人生多增了幾分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把感情升華!”像我的兒子,他愛閱讀,他的知識面非常廣,他與我聊天時很多知識都是我所不知道的

,另外他的環保意識、社會公德心,他的善良、他對事物的一些獨特的看法等等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學習的,我也為有他這樣一個兒子而自豪、驕傲!

  2、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

 。1)“德是為人之本”!

  在全國未成年犯罪調查中我們列出未成年人日常學習生活中涉及的學習功課、健康、體育鍛煉、與同學交往、師生關系、業余愛好、思想品德、吃飯和穿衣、花錢、心理狀況、閑暇活動等13項內容,考察了父母對孩子是

否關心、關心的程度。結果表明,未成年犯和普通學生的父母對孩子關心方面的最大差異,非常突出地表現在對孩子思想品德的關心程度不同。普通學生的父親和母親對孩子思想品德的關心程度最高,都排在13項內容之首,

而未成年犯父母對這方面的關心程度都在第4位之后,說明他們并沒有充分認識“德是為人之本”的道理,“重智輕德”的教育價值觀使他們在孩子的教育上出現致命的失誤。

  (2)教會孩子做人的基本道理

  美國社會學家羅斯。埃什爾曼所言:“他們不會行走,不能自己進食,看不到哪里潛伏著危險,不懂得如何尋找食物和棲身之地,甚至連翻身都不會。嬰兒長大后可能成為罪犯,可能成為教師或體育明星,但無論如何,

他們首先要學會怎樣滿足自己的基本需要,知道如何同別人交往,學會掌握判斷哪些行為是社會所要求和允許的。總而言之,他們必須先要學會怎樣做人。”

  教會孩子學會做人,首先要讓孩子明辨是非,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我們一定要給予孩子明確的標準。

  有一個初二的學生,因為躲在學校廁所抽煙,被老師發現,進行教育(因為這個孩子身上還有一些別的問題),老師就邀請他的家長到學校來共同商討如何讓這個孩子改掉一些毛病……家長到學校后,搞笑的一幕出現了

:當老師告知家長他的孩子有抽煙的習慣時,家長第一句話是:那不可能,我的孩子怎么可能抽煙。老師指著桌上的一包白沙煙對家長說:剛剛親眼看到他抽煙了,他口袋里還有一包煙呢。家長的第二句話是:那更不可能了

,我的孩子要抽也只會抽芙蓉王。

  我不明白這個家長是要做什么,也不知道這個孩子聽了他父親的話是怎么想的,但我明白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這個孩子的人生路肯定走得不好,他和他的家長也會因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77162.html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