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
八年級物理模擬試題(一)
一、選擇題(下列各小題中1—10題為單項選擇題,11—12題為多項選擇題,每小題共36分。多項選擇題選對但不全得2分,選錯得零分。請將正確答案填入上表欄中)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為了讓同學們養成關注生活和社會的好習慣,物理老師讓同學們對身邊一些常見的物理量進行估測.以下是他們交流時的一些估測數據,你認為數據明顯不合實際的是:
A.教室里的黑板長約4m
B.中學生身高約1.5m
C.中學生的脈搏跳動一般每分鐘約75次左右
D.在中學生運動會百米賽跑中,獲得冠軍的運動員的平均速度可達15m/s
2.2018年11月23日,國產殲?15艦載機首次在航空母艦“遼寧號”上成功起降.如圖所示,飛機起飛時,若說該飛機上的飛行員是靜止的,所選的參照物是:
A.航母 B.殲?15艦載機 C.海水 D.航母上的工作人員
3.如圖所示,與圖中情景相關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4.下列與聲現象有關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處減弱噪聲 B.B超是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C.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是因為響度太小 D.聲音在空氣的速度一定是340m/s
5.水無常形,變化萬千。圖中所示的各自然現象,在形成過程中需要吸收熱量的是:
6.下列物態變化,說法正確的是:
A.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液體蒸發時會吸熱
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的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升華形成的
C.固體在熔化過程中,只要不斷吸熱,溫度就會不斷升高
D.水的沸點是100℃,在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
7.如圖所示的四幅圖片中,其中一幅所反映的光學原理與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8.光給人類帶來了光明.下列關于光現象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潭清疑水淺”是由于光的反射產生的一種現象
B.三月桃花盛開,游人能觀賞到美麗的桃花,是光在桃花表面發生鏡面反射的結果
C.雨過天晴后,天空中出現彩虹是光的發散現象
D.人們常說的“天狗吃月”這一現象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9.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小紅調節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教學中使用的投影儀就是利用了圖中的成像規律
B.換上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鏡,只將蠟燭向右適當移動就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C.如果使蠟燭向左移動,光屏需要向右移動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
D.如果把蠟燭與光屏對調,光屏上將不會出現清晰的像
10.張強同學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當光屏、透鏡及燭焰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由此判斷,他所用凸透鏡的焦距:
A. 一定大于20 cmB.一定在10 cm到16 cm之間
C.一定小于8 cmD. 一定在8 cm到10 cm之間像
11.下表是水的密度隨溫度變化的數據。分析表中的數據能得出的結論是:
t/℃ 0 1 2 3 4 5 6 7 8
ρ/(kg▪m-3) 999.84 999.90 999.94 999.97 1000.00 999.97 999.94 999.90 999.85
A.水凝固成冰時體積會變大
B.水在4℃時密度最大
C.溫度高于4℃時,隨著溫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來越小
D.溫度低于4℃時,隨著溫度有的降低,水的密度越來越小
12.在物理圖像中不但縱坐標和橫坐標分別代表一定的物理意義,而且斜率和面積也具有特定的物理意義。對圖9中的兩個圖像是所含信息的理解,正確的是:
A、圖a中的斜率越大,表示物質的密度越大
B、圖a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該物質的密度大小
C、圖b中水平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D、圖b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該物體在對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8分)
13.如圖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其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物體的長度是 cm;如圖乙所示的停表示數為 s.
14.“中國好聲音”比賽現場,吉他手彈奏電吉他時不斷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長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磺俾暿峭ㄟ^ 傳播到現場觀眾耳中的.觀眾在聽音樂時都要把手機關機或把鈴聲調成振動,目的是為了在 減弱噪聲.
15.冰箱冷凍室里的食品如果不用塑料袋包裝就會變干,這是_________現象,冷凍室內四周會有霜形成,這是________ 現象;用濕手摸冷凍室里的冰塊會粘手,這是__________ 現象.(以上均填物態變化的名稱)
16.如圖所示,A圖中,驗鈔機是利用了紫外線能使 發光的原理工作的;B圖中,電視遙控器用 (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來遙控電視機的,這種光線具有 效應;遙控器不對著電視機,而是指向其它不同方向有時也能實現遙控,這是利用了光的 。ā爸本傳播”、“反射”或“折射”).彩色電視機畫面的顏色是由 三種色條合成.
17.(1)周末,小麗和家人去濕地公園游玩,看見平靜的水里,魚兒在白云中游來游去.看到的魚兒是由于光的 射形成的像;若湖水深2m,則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離 2m.(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常見的視力缺陷類型有近視眼和遠視眼,如圖所示是一位視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圖,他的視力缺陷類型是 ,要矯正他的視力缺陷應配帶 。ㄟx填“凸透鏡”或“凹透鏡”)
18.在下列數據后填上適當的單位。
(1)一個教室內的空氣質量約為2.6×102 ; (2)牛奶的密度大約為1.02 ;
三、作圖、實驗題(5分+6分+5分+6分+4分=26分)
19.(1分)如圖所示,OC為折射光線,根據折射光線作出相應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
(2分)如圖所示,試畫出光源S發出的一條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通過A點的光路圖.
(1分)請畫出入射光線通過透鏡后的折射光線.
(1分)如圖所示,a、b分別為一束入射光線和一束出射光線.請畫出a經過凹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和與b對應的入射光線.
四、實驗,探究題
20.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
(1)(1分)實驗原理是 ;
(2)(1分)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有 、 ;
(3)(1分)實驗時應使斜面的坡度小些,這樣做的目的
是 .
(4)(2分)某次實驗的過程如圖所示,圖中的電子表分別表示小車在斜面頂端、中點和底端不同時刻,則該次實驗中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車通過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是 m/s.
(5)(1分)小車從斜面頂端到底端時,做 (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
21.某同學在做研究某物質熔化時的規律的實驗時得出如下數據:
加熱時間(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溫度(℃) 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
則由裝置圖(如圖)和上表數據可知:
(1)(1分)此物質一定屬于 .(填“非晶體”或“晶體”)
(2)(1分)此物質的熔點是 ,在第10min時,物質處于 .(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
(3)(1分)此物質的溫度達到72℃時,物質處于 .(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
(4)(1分)把試管放在有水的燒杯中加熱是為了使固體粉末受熱 ;其中燒杯中的水面應 (填“高于”或“低于”)試管中物質的上表面.
(5)(1分)此物質熔化過程的特點是 .
22.物理興趣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時:
(1)(1分)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測出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2)(3分)圖乙是某次實驗時觀察到的現象,生 活中的 (選填“放大鏡”、“投 影儀”
或“照相機”)是利用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鏡不動,把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要 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該把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一段距離,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1分)實驗時,光屏上得到了蠟燭清晰的像,一同學不小心在凸透鏡上濺了一個小泥點,則 光屏上 (選填“有”或“沒有”)小泥點的像或影子。
(4)(1分)將近視眼鏡片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使光屏遠離 透鏡,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蠟燭清晰的像,這說明近視眼鏡對光線有 作用。由此
可知,在近視眼得到矯正之前,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的 。
23.某校地質小組的同學們需測量一種礦石的密度.現有器材:小礦石塊、天平(含砝碼)、一個燒杯、足量的水、細線.同學們設計了一種測量礦石密度的方案如下:
(1)(1分)調節天平平衡時,發現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右側,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調.
(2)(2分)天平平衡后,小明用天平測量礦石塊的質量,如圖乙所示,指出操作中的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錯誤后,小明用正確的方法稱礦石塊的質量,平衡時放在盤中的砝碼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丙所示,則礦石塊的質量m0為________g.
(3)在燒杯中倒滿水,稱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m1
(4)將礦石塊放入裝滿水的燒杯中,溢出水后,將燒杯壁外的水擦干凈,稱出此時燒杯及杯內礦石塊的總質量m2
(5)(1分)寫出礦石密度的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用m0、m1、m2、ρ水來表示).
四、計算題(4分+8分+8分=20分)
24.(4分)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時30分,印尼附近海域發生8.9級大地震,引起強烈海嘯。地震發生時,距震中1500公里的馬爾代夫海邊,有一群孩子在玩耍。如果他們及時接到警報,并立即奔向離海岸3000米的高地,便可不被巨浪卷走。倘若如此,他們最晚在什么時間接到警報,方可死里逃生?(海嘯在大洋中傳播速度高達500公里/小時,孩子們逃往高地的速度為100米/分鐘。)
25.“茶緣天門•茶和天下”,2018年中國(天門)茶圣節于10月30日?11月1日在湖北天門舉行.我市是茶圣陸羽的故鄉,宣傳家鄉、弘揚茶文化是每一個天門兒女的共同責任.小明家有一個質量為150g,體積為600cm3的茶壺,如圖所示,他很想知道制作這種壺的材料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測出壺蓋的質量為52.2g,再把壺蓋放入裝滿水的溢水杯中,并測得溢出水的質量為17.4g.
(1)(2分)請你計算這種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3分)該茶壺所用材料的體積是多少?
(3)(3分)若此壺裝滿水,壺與水的總質量是多少?
26.今年小明家里的柑橘獲得了豐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將柑橘帶到了學校實驗室,用天平、溢水杯測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測出一個柑橘的質量為114g,測得裝滿水的溢水杯的總質量為360g;然后借助牙簽將這個柑橘浸沒在溢水杯中,當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著測得溢水杯的總質量為240g。根據上述實驗過程解答以下問題:
(1)(2分)溢水杯排出水的質量是多少?
(2)(4分)這個柑橘的體積和密度各是多少?
(3)(2分)小命用這種方法測出這個柑橘的密度與它的實際密度比較是偏大還是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1109363.html
相關閱讀:2015年八年級物理上冊單元清四試題(附答案)
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初二物理上期中試卷(張家港市梁豐初中有
2013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三章聲的世界測試題(附答案)
2013八年級上學期物理期末試卷
北京西城區2018年八年級物理下冊期末試卷(含答案新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