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2018-2019學年(下)半期歷史試題
(開卷 全卷共五個大題 滿分50分,與思想品德學科共用90分鐘)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你認為正確的答案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入機讀卡中。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一部好電影往往比單純說教更能打動人,感染人,更能生動地反映真實的歷史。請你仔細觀察右邊畫面,這一畫面應出現在下面哪一部電影中
A.《長征》 B.《血戰臺兒莊》 C.《抉擇》 D.《開國大典》
2.下列選項中對中國抗美援朝意圖描述正確的是
A.黃鼠狼給雞拜年 B.飛蛾撲火 C.狗拿耗子 D.唇亡齒寒
3.毛澤東在“一五”計劃制定前曾發表講話: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分析上述講話,你能判斷出“一五”計劃的重點是什么嗎?
A.農牧業 B.輕工業 C.重工業 D.交通運輸業
4.板書是濃縮的教學案。見右下圖板書設計,其標題應為:
A.“一五”成就 B.三大改造C.平均地權 D.國有企業改革
5.張藝謀的電影中最具有震撼力的是《活著》。電影中有一個場面,小孩找出父親的鐵皮包的箱子要交給街道干部用來煉鋼。這個場面發生于
A.土地改革期間 B.“大躍進”運動期間 C.“文化大革命”期間 D.改革開放期間
6.電視劇《焦裕祿》攝制組將赴實地拍攝,那么他們應選擇的地點是哪一地區?
A.黑龍江大慶油田 B.x疆羅布泊 C.x藏阿里地區 D.河南蘭考縣
7.見右圖,M到N處生產總值增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開展 B.“一五”計劃的實施
C.“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影響 D.“文化大革命”的發動
8.不同時代產生了屬于這個時代的時尚,下列選項中關于文化大革命期間青年人追求的時尚描述錯誤的是
A.在教室里朗誦:“少年強則國強……” B.罷課排練象征忠于毛主席的“忠字舞”
C.成群結隊在學校粘貼大字報 D.每天背誦毛主席語錄
9.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這一“偉大轉折”是指黨的工作重心發生了什么變化?
A.由農村轉移到城市 B.由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C.由城市轉移到農村 D.由對內改革轉移到對外開放
10.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開始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列有關其產生的積極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①消滅了封建土地剝削制度 ②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③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④農民獲得了土地的所有權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 ①②③④
11.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廠長經理在《福建日 報》上發出:“請給我們松綁 ”呼吁后,《人民日報》轉載了這封呼吁信,將“松綁”風吹向全國。這里的“松綁”主要是指( )
A. 允許企業實行公私合營 B. 推行公司制
C. 擴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 D. 廢除國有制
12.時代特點會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留下烙印,人們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時期的歷史情況。根據以下四個人物的名字判斷他們年齡從大到小的正確順序是
①馬文革 ②劉援朝 ③張躍進 ④季開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13.改革開放后,逐漸形成了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 局,對這個格局表述正確的是( )
A.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B.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三角洲——沿海經濟開放區
C.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D.經濟三角洲——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14.習近平說:“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關于中國的改革開放,以下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創了我國經濟改革的先河
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國有企業改革
C.中國打開封閉的國門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是邊境城市的開放
D.上海浦東新區是20世紀90年代我國擴大開放的窗口
1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框架的核心是
A 《憲法》 B 《刑法》 C 《民法》 D 《義務教育法》
二、判斷題:每點1分,本大題共5分。
閱讀以下材料判斷:
路線名稱 提出時間 內容 結果
過渡時期總路線 1953年 逐步實現國家的工業化,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通過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國初步建立起獨立的工業體系,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1956年對農手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
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 1958年
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執行過程中,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片面強調高指標、高速度,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大躍進”運動,打亂了國民經濟的正常秩序。
以下結論是從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請在括號內劃“A”;違背了上表信息所表達的意思,請在括號內劃“B”;是上表信息沒有涉及的,請在括號內劃“C”。
16.過渡時期總路線和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都提出于20世紀50年代。 ( )
17.過渡時期總路線是逐步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完成“三大改造”。 ( )
18.1956年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 會。 ( )
19人民公社化運動與大躍進運動是相伴而生。 ( )
20.過渡時期總路線和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都獲得成功。 ( )
三.識圖題:本大題2小題,第21題3分,第22題2分,共5分
21.觀察下圖,請將下列地點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在圖中相應的方框內。(3分)
A、開國大典,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
B、 率先在農村實行包產到戶的地方。
C、沿江開放城市起“龍尾”作用的城市
22.請將代表下列經濟特區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入圖中相應的方框中
A.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
B.福建省的經濟特區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23題7分,第24題6分,共13分。
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 成立,同時也宣告了自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的第一項歷史任務的基本完成,實現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 解放,這為實現第二項歷史任務: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創造了前提,中國歷史由此開辟了一個新紀元!v史政論片《復興之路》第3集: 中國新生
材料二:20世紀最后的20年,在世界的東方,中國進行了一場卓有成效的社會改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國人煥發出蓬勃的創造力,書寫了一個 時代最為傳奇的一頁。
——摘取歷史政論片《復興之路》第4集:偉大轉折
請回答:
(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寫出開啟“中國新生”與“偉大轉折”這兩個階段的標志性事件?(2分)
(2)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請寫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2分)
(3)材料二中“書寫一個時代最為傳奇一頁的總設計師”是誰?請用一句話評價他的歷史貢獻?(2分)
(4)進入21世紀,中華民族復興的重擔已交于我們這一代,你認為中國的復興之路應如何繼續?(1分)
24.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新中國建立后,迅速恢復和發展生產成為當時一切工作的中心。作為一個農民當家作主的農業國,有步驟地將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成為改變當時衰落的農業的國策!3億多無地少地農民獲得 了自己的土地,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整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糧食產量1952年比19 49年增長40%,超過了解放前最高產量年份的18%
材料二 農村政策放寬以后,一些適宜搞包產到戶的地方搞了包產到戶,效果很好,變化很快。安徽肥西縣絕大多數生產隊搞了包產到戶,增產幅度很大!傍P陽花鼓”中唱的那個鳳陽縣,絕多數生產隊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變面貌。
材料三 ……但必須看到,當前農業和農村發展仍然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農業基礎設施脆弱、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決好“三農”問題仍然是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重大而艱巨的歷史任務。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建國初期的什么運動?根據材料一指出這場運動的主要任務是什么?(2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農村發展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鳳陽花鼓”唱出了20世紀80年代農村改革的什么制度?(2分)
(3)材料三指出當前農村經濟發展存在什么問題?如果你是人大代表,請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2分)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25題6分,第26題6分,共12分。
25.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動力。請回答:
(1).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順利召開離不開哪一位偉人的突出貢獻?在這次會議上他提出了一個怎樣的偉大決 策?(2分)
(2).我國農村改革的率先突破,帶動了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哪兩個地方的農村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率先舉起了改革大旗?(2分)
(3).重慶是哪一年開放的?結合身邊的例子談談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它的變化。(2分)
26.20世紀50年代,建國伊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中國人民以高昂的斗志投入到了新中國的建設之中,在各條戰線上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據此,請回答:
【政治篇】(1)右圖的這部憲法是在哪次會議上制訂的?它在我國法制
建設史上具有怎樣的地位?(2分)
【經濟篇】
(2)下圖所示,“一五”計劃發展的重點是什么?簡述這一舉措對中國經濟建設的意義?(2分)
【軍事篇】
(3) “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海岸上架上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結合右圖談談這句話的含義。 (1分)
【總結篇】
(4)你認為我們應該從中繼承哪些精神?(1分)
八年級2018-2019年半期歷史試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C B B D C A B B C B A C A
二、判斷題:
16.A 17.A 18.A 19.C 20.B
三、填圖題:
21.上框 A 中框 B 下框 C
22. 上 B 下 A
四.材料分析題:
23.(1)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1分)。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分)
(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
帝國主義勾結封建統治者壓迫剝削中國人民的歷史,實現了民族的解放和國家的獨立,
使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從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時,也鼓舞了世界被
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2分)
(3)鄧小平(1分)。 鄧小平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1分)
( 4)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科教
興國戰略,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走持續發展道路。(1分)
24.(1)土地改革(1分);有步驟地將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1分)
( 2)包產到戶或大包干(1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分)
(3)農業基礎設施脆弱/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1分)建議:言之成理即可(1分)
25.(1)鄧小平(1分)。改革開放(1分)
(2)四川、安徽(2分)
(3)1992年(1分)變化言之成理即可(1分)
26、(1)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1分)。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1分)
(2)優先發展重工業(1分)。初步建立起獨立的工業體系,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1分)
(3)粉碎了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保衛了中朝兩國的獨立和安全。(1分)
(4)言之成理即可(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1152503.html
相關閱讀: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測試卷(附詳解岳麓版)
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末考試試題(有答案)
2015年龍巖小池中學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期中質量檢測(新人教含答案
北師大版初二上冊歷史期末試卷
2013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試題(泰州海陵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