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八年級歷史下冊第五課三大改造練習題(新課標人教版帶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人教版歷史(2017部編版)八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第5課  三大改造
同步檢測題

1.建國初期,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個體生產縮小了農民之間的差距
B.廣大農民強烈要求實現農業合作化
C.人民群眾渴望建成社會主義制度
D.分散、落后的個體經濟很難滿足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2. 土地改革之后,我國又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被稱為“三大改造”,其中對農業的改造途徑是(      )
A.走集體化道路   B.供銷合作社    C.一大二公     D.公私合營
3. 1953年春,河南安陽的一個村支部書記表示:“我是共產黨員,家里再困難,三天不吃飯,也要帶領大家把社辦下去,決不向困難低頭。”他所說的“社”是指(       )
A.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B.農業生產合作社
C.農村信用社               D.農村供銷社
4. 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長興奮地宣告:“我國資本主義最集中的城市,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了!這一偉大勝利是我們人民的勝利!彼绱思邮且驗樯虾M瓿闪(       )

A.手工業合作化         B.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C.“一五”計劃          D.土地改革
5. “企業的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這在世界上早就出現過,但采用這樣一種和平方法,使全國工商界都興高采烈來接受這種改變,則是史無前例的!薄昂推椒椒ā敝傅氖(      )
A.實行股份制     B.廉價收購     C.贖買政策    D.無償沒收
6. 電視劇《大宅門》講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藥店白家“百草廳”的百年興衰沉浮歷史,這家民族資本家老店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應走的發展道路是(       ) 
A.公私合營       B.獨立經營      C.投資國外     D.股份制經營
7. 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國某時期公有制經濟和私有制經濟的比例,該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
  國民收入 (%)   商業零售  (%)    工業產值(%)
公有制經濟    92.9     95.8     100
私有制經濟      7.1     4.2      0
A.新中國成立   B.抗美援朝勝利    C.土地改革完成   D.三大改造完成
8. 三大改造的實質是(       )
A.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公私合營   B.個體手工業者參加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C.農民參加合作社             D.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9.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結論。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土地改革完成
C.“一五”計劃完成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0. 在1956年1月25日的最高國務會議上,陳云對毛澤東說:“公私合營以后,東來順的涮羊肉嚼不爛了,芝麻醬不香了,糖蒜不甜了,全聚德的烤鴨也不好吃了……”以上材料表明(      )
A.進行三大改造,很有必要         B.進行三大改造,效果極好
C.進行三大改造,違背規律        D.三大改造后期,出現問題
11. “到1956年底,在全國共建立75.6萬個合作社。入社農戶達96.3%,農業合作化在全國基本實現……”以上內容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              B.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2. 大生紗廠是近代實業家張謇創辦的民族企業,20世紀50年代國家對其第一、第三紡織公司實行公私合營。這是由于(      )
A.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B.社會主義改造的需要
C.“大躍進”的需要       D.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需要
13. 照片能夠形象的再現歷史場景。對圖中的歷史場景解讀正確的是(       )
 
A.出現在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B.奠定了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C.成立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D.帶來生產資料所有制轉變
14.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如圖。
                 
圖一 農民代表向黨中央和毛主席報喜    圖二 工商界代表向黨中央和毛主席報喜
材料二 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這個極其復雜和困難的歷史任務,現在在我國已經基本完成了。我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戰勝誰的問題,現在已經解決了。
——劉少奇
(1)材料一中圖一的出現與什么事件有關?主要方式是什么?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2)圖二的出現與什么事件有關?此事件出現的目的是什么?在圖二所反映的事件中,黨和國家所采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材料二中“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這個極其復雜和困難的歷史任務”是通過什么事件來完成的?完成于何時?對這一事件應如何評價?
 


答案:
1---13   DABBC   ADDAD   BBD
14.  (1) 圖一:我國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經歷了農業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到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三個階段。
(2) 圖二: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目的:為使私有制經濟過渡到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方式:公私合營。
(3) 事件:三大改造。時間:1956年。評價:(意義)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足)在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著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缺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1190049.html

相關閱讀:2015年龍巖小池中學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期中質量檢測(新人教含答案
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測試卷(附詳解岳麓版)
2013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試題(泰州海陵有答案)
北師大版初二上冊歷史期末試卷
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末考試試題(有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