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導學案
一 《新聞兩則》
【學習目標】
1、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培養學生閱讀新聞的能力。
2、能根據新聞的結構理清內容、層次并體會語言的準確、簡潔。
3、感受人民解放軍排倒海、所向披靡的氣勢和一往無前、壓倒敵人的大無畏精神。
【學習重點】
從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從題材上抓住戰爭的主題
【學習難點】
體會準確、精練的語言特點。
【知識鏈接】
1、題目解讀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報道了解放戰爭中渡江戰役的勝利戰況。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的奇觀,千里江面上萬船齊發,人民解放軍冒著炮火奮勇挺進,沖破敵陣,橫渡長江。毛澤東親自撰寫了這則新聞,給全軍戰士和全國人民以極大的鼓舞,今天讀依然令人回腸蕩氣。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中原地區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了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
2、了解新聞有關知識:
關于消息
新聞概念:有廣義和狹義兩個不同的概念。
(1)廣義:泛指報刊、廣播和電視中關于現實情況的報道,包括消息、通訊、特寫、社論、典型報告等。
(2)狹義:指簡要和迅速報道國內外新近發生的事實的一種新聞體,又稱“消息”。
(3)通訊社:
中國——新華社 美國——美聯社、合眾社
英國——路透社 法國——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 俄羅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澤東(1893~1976):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人。
毛澤東在他漫長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響一曲豪歌。他留給后人的一卷雄偉詩詞,流光溢彩,瑰麗壯美,發黃鐘大呂之強音,吐川日月之精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深處激起強烈的共鳴和回響。他的主要詩詞有膾炙人口的《沁園春•雪》、《卜算子•詠梅》、《水調歌頭•游泳》等。
毛澤東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詩人,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新聞工作者。他寫了數百篇消息、述評、評論、答記者問、調查報告、廣播講話等新聞作品,都始終貫穿著一種激昂慷慨、氣勢恢宏的崇高基調,讀能使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在解放戰爭節節勝利的大好形勢下,他更是歡欣鼓舞,揮毫潑墨寫出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戰爭報道。隨著歲月的流逝,盡管其作品已失去新聞價值,但其審美價值卻歷久不衰。
4、相關資料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第一年殲滅國民黨軍112萬人。1947年6月底,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以主力一部挺進中原,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在外線大量殲滅國民黨軍;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裝堅持內線作戰,收復失地。10月10日,解放軍總部發表宣言,號召全國人民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戰爭第二年,解放軍殲滅國民黨軍152萬人,攻克大批國民黨軍重點設防的城市,為與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創造了條。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軍連續進行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這則新聞發電之日正是遼沈戰役勝利結束之后,淮海戰役的前夜。
【自主學習】
1、給加點字注音。
潰退(kuì ) 殲滅(jiān ) 督戰(dū ) 蕪湖(wú )簽訂(qiān ) 取締(dì ) 對峙(zhì ) 要塞(sài )
2. 標題中的“百萬大軍”中的“百萬”是( B )
A約數,指很多,如古中的“九、十二、百千”。 B確數,確指一百萬軍隊。
C約數,指百萬左右。 D夸大其詞,用威懾敵人,相當于“號稱”。
3、本首先寫中路軍,再寫西路軍,最后寫東路軍。對這一敘述順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中路軍先發起進攻的時間最早。 B東路軍所遇之敵最為頑強,所以作為重點在最后寫。
C西路軍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故放在中路軍之后寫。 D中路軍在24小時內30萬人都渡過了長江。
4、“我們在所有的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边@里采用了 比喻 的修辭方法。形象地表明了我們的根據地不僅鞏固了,而且贏得了人民群眾衷心的擁護 。
【合作探究】
閱讀“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瓚鸱笢鞑蝗盏绞徍綉穑黄鸾z毫作用。”等句,回答問題。
5、這段字選自《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體裁是___________,這段字主要內容是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把我軍與敵軍戰斗情況進行對比的字是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對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運用議論表達方式的句子是 ,其作用是( ) (多項選擇)
A補充說明戰役背景 B點明我軍勝利原因 C補充敘述戰役側面情況 D分析敵人毫無斗志的原因
8、中能解釋為什么抵抗“甚為微弱”的詞語是_________,這個詞充分反映了國民黨廣大官兵的___________情緒。
9、中寫兩個方面情況,后者詳前者略的理由是( ) (多項選擇)
A.多用筆墨揭露,以充分表現對敵人的憤慨 B.人民解放軍情況人所皆知,故可略過
C.揭露敵人拒絕簽訂和平協定,表明我軍發起渡江戰役直接原因,說明我軍發動進攻是正義的
D.點出國民黨廣大官兵希望和平,以與國民黨少數戰犯區別,有利于爭取多數,孤立少數,瓦解敵軍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樣生活,怎樣創造人生。
10、中國開始研制原子彈前,對于要不要接受外國技術的支援發生了爭論。A派認為,中國的技術水平相當落后,無法獨立完成核彈研究,必須首先接受技術支援,然后自己再發展;B派認為,要搞就自己獨立搞,不要別人的支援。兩種意見最后拿到了毛主席的案頭。毛主席看后,大筆一揮,寫了這么一個批語:先練好楷書,再練草書。聰明的你認為毛主席支持哪種意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關系復雜的長句,會使語意晦澀難懂。讀下面一句譯,完成⑴⑵兩題。( 分)
也許因為俄羅斯的發展前景不明朗,美國不準備激化同中國的關系,對于北京就華盛頓對其施加壓力所采取的堅定立場作驚人的讓步。
⑴根據意判斷,誰對誰作出讓步?
⑵把畫線的句子改寫成三個連貫的短句,要求層次清楚,意明白,不得改變原意。
【精讀精練】
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我東路三十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至發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個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A)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并(B)江陰要塞,(C)長江。我軍前鋒,業已(D)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
12、A、B、C、D處應填入的詞語依次是( )、( )、( 。ⅲā 。
13、“東面防線”指的是哪一段防線?“同日同時”指的是哪一時間?
14、“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含義是什么?
15、“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與哪句相照應?
16、這一段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17、中說“至發電時止”,從新聞的角度考慮,這句話的作用是
18、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中“不料”一詞怎樣理解?
【主題閱讀】
英雄救人不留名 受獎反遭人妒嫉
本報訊 據《深圳特區報》報道,曾被《人民日報》等新聞宣傳媒體宣傳過的不計個人安危、奮勇救人不留名的英雄——河南省新野縣航遠公司“新機85號”船船長馮安義,最近遇到了尷尬事。
1997年7月24日下午3時左右,馮安義駕駛的“新機85號”船正在湖北宜昌市青灘碼頭卸大米,突遇重慶東方輪船公司的客輪與一貨輪在江心發生碰撞。馮安義顧不上再卸貨物,親自操舵,向事故現場駛去,并指揮家人站在船舷邊,接應從失控客輪上跳下的旅客。半小時過去了,“新機85號”船隨客輪下漂三四公里,救下了200多名乘客。
重慶東方輪船公司經過一個多月的查訪,終于找到了英雄。為此,南陽市交通局獎給他1萬元,新野縣委、縣政府獎勵他5000元,新野縣見義勇為基金會獎勵他2000元,共計1.7萬元。誰知就在這時,一令英雄尷尬的事出現了:“新機85號”救險“東輪”的時候,此船正被湖北省科委宜昌巖崩滑坡研究所下屬的勞動服務公司趙某租賃。趙得知馮安義得到獎勵1.7萬元,以搶險時他在租船,停港耽誤生產等為由,將原欠馮安義的2.62萬元租金不給了,而馮安義應得的1.7萬元獎金,又全都捐給了福利院。
《北京青年報》劉東林
18、這是一篇( )。
A.消息 B.通訊 C.小說 D.議論
19、“英雄救人不留名”從新聞知識角度說,這句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新聞消息知識的寫法分析一下這篇的三個部分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這篇主要寫了什么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我軍橫渡長江情景
。ㄐ氯A社長江前線1949年4月23日電前線記者閻吾報道)人民解放軍在安慶、蕪湖間某地敵前強渡長江時的情景稱:21日黃昏,江北某地解放軍的陣地上空,突然升起銀光四射的發光彈,頃刻,整個北岸陣地發出了震天動地的雷鳴,從解放軍的炮兵陣地上,無數道火線飛向南岸,接著整個南岸國民黨軍的陣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熾烈的炮火映紅了江面和天空。接著,從各個港口涌出了無數只大小船只。它們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飛駛而去。北岸的江邊,站滿了當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軍的指戰員們,大家都屏息凝視著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著。忽然,在南岸飛起了登陸的信號,槍炮聲、喊殺聲連續不斷。北岸所有的人們立時迸發出一片歡呼:“過去了!”“過去了!”無數船只繼續從各港口涌出,加速向對岸駛去。對岸的解放軍則開始不斷發出前進的信號,和響起前后各部隊間聯絡的號音。在寬闊的江面上,解放軍的指揮燈不斷閃耀著,漸漸槍炮聲、喊殺聲越越遠了。工兵們緊張地搭起許多碼頭,無數民工忙著把無數的彈藥、器材、糧食、蔬菜送到船上,隨著大軍運過江去。這時,在大江南岸,布滿著無數匆匆登岸的解放軍,到處可以聽到船工們和解放軍戰士們興奮而親熱的告別聲:“同志們,再見了!”“老鄉們,辛苦了!南京再見!”
(原載1949年4月25日《東北日報》
22、相同點:
23、不同點:
【教(學)后記】
第二時
【自主學習】
1. 生字詞
閿鄉( ) 潢川( ) 鄂豫皖( ) 綏靖( ) 阻遏( ) 管轄( ) 襄陽( ) 逃竄( )
2、找出本的六要素
人物:
地點:
時間:
事發生的原因:
經過與結果:
3. 劃分層次,了解結構:
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
第四層:
第五層:
【合作探究】
4、 本題目為“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為什么不僅報道解放南陽的消息,還概述了一年多南線解放軍的戰績?
5、 作者為什么寫歷史上南陽發生的兩次戰爭?
6、 我南線人民解放軍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取得了哪些偉大的勝利?
7、如何理解“我們在所有江淮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繁茂了。”中的比喻?
【精讀精練】
(一)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攻勢下,南陽守軍王凌云于四日下午棄城而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南陽為古苑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繡曾于此城發生爭奪戰。后漢光武帝劉秀,曾于此地起兵,發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爭,創立了后漢王朝。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陽一帶。在過去一年中,匪首蔣介石極重視南陽,曾于此設立所謂綏靖區,以王凌云為司令官,企圖阻遏人民解放軍向南發展的道路。上月,白匪崇僖使用黃維兵團三個軍的力量,經營整月,企圖打通信陽、南陽間的運輸道路,始終未能達到目的。最近蔣匪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兩星期前已放棄開封,現又放棄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鄉、安陽,豫西之靈寶、閣鄉,豫南之確、信陽、潢川、光、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殘敵外,己全部為我解放。
8.這則消息最核心的內容應是( )
A.河南全境已大部為我解放 B.南陽守敵王凌云棄城南逃
C.中原我軍占領南陽 D.我軍攻勢迅猛,蔣匪全局敗壞
9.本段表達方式的主要持點是( )
A.采用倒敘 B.在記敘中穿插說明
C.以說明為主,記敘為輔 D.順敘、倒敘、插敘全都用上
10.用橫線畫出說明的字。這段說明字主要介紹了什么?它在中起了什么作用?
【主題閱讀】
國家主席江澤民會見國際知名科學家
新華社北京8月19日電 國家主席江澤民今天在中南海親切會見了京參加北京國際弦理論會議的斯蒂芬•霍金教授等國際知名科學家。
江澤民首先向霍金及在座的國際知名科學家表示熱烈的歡迎。江澤民高度稱贊霍金傾畢生精力,為科學為人類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他同時強調:中國政府十分尊重科學家獨特的敏感和創新精神,鼓勵他們開展探索性的科學研究;科學規律的發現將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江澤民!氨本﹪H弦理論會議”取得成功。
霍金說,非常高興在1985年訪華后再次到中國,中國在過去17年取得的巨大進步給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說,中國在未的發展中要保持和發展重視基礎科學的傳統,因為激勵年輕人投身科學研究要靠基礎科學。他表示相信,再過50年,中國有望成為領導世界科學的國家。
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光召,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白春禮等會見時在座。
參加國際弦理論會議和將于明天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的外國專家丘成桐、愛德華•威滕、大衛•格羅斯和安德魯•斯特羅明格等也參加了會見。
11.新聞結構:
導語:
主體:
12.讀了這段新聞之后,你覺得中國政府對科技持什么態度?
13.針對科技發展,外國科學家提出了什么寶貴意見?
【能力提升】
14.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的體裁——新聞,請聯系本的學習談談你對新聞的認識。(200字左右)
15.就現代戰爭的話題談談你的認識,并整理在練習本上。
【教(學)后記】
二 蘆花蕩
【學習目標】
1、復述故事情節,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領悟中景物描寫的妙處,提高描寫的能力。
3、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對抗日軍民的謳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
把握故事情節,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難點】
理解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過于”二字。探究景物描寫起了什么作用。
【知識鏈接】
1、題目解讀:
本是孫犁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說用明快、優美的筆墨敘述了蘆花蕩里一位老人護送兩位女孩及智殺日本鬼子的經過,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英雄形象。
2、走近作者:
孫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F代小說家、散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主要作品《荷花淀》《蘆花蕩》《白洋淀記事》等!栋籽蟮砑o事》是他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和散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建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區一帶人民在中共領導下進行戰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景。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
【自主學習】
1、給加點字注音。
瘧( )子 寒噤( ) 仄歪( ) 陰慘( ) 泅( )著 颯颯( ) 悠閑( )
2 《蘆花蕩》的作者是 現代作家 !短J花蕩》的姊妹篇是 (《風云初記》 《荷花淀》)。
3.指出下列描寫句是屬于哪一類描寫。
A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自己沒兒沒女,這兩個孩子多么叫人喜愛!自己平日夸下口,這一次帶著掛花的人進去,怎么張嘴說話?( 。
B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胡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
4.“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痹鯓永斫膺@句話,用自己的話概括,表現人物怎樣的性格?
【合作探究】
5、本體裁?這種體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6、本的主人公是誰?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畫人物的?找出分析
7、請用不同的標記分別從中畫出外貌,語言,心理,動作的句子。
8、這些描寫表現了老頭子的什么性格特點?
9、小說中著意突出的是其中哪一性格特征?“過于自信與自尊”的“過于”應當怎樣理解?這一性格在全中起什么作用?
【精講精練】
閱讀《蘆花蕩》“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至結尾。
10、給選擬一個恰當的標題
11、段中寫老人引誘鬼子上當,他用什么作誘餌?(用中的語言作答)
12、以上內容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13、從當時的大背景看,這一英雄事跡更深層的說明了什么?
14、結尾處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15、第二天二菱看到了老英雄的行為后,會怎樣重新認識老頭子?
【主題閱讀】
我的父親曾經為我苦了一生,把我養大,送我進學校,為了造屋子,買了幾畝田地。60歲那一年,還到漢口去做生意,怕人家嫌他年老,只說五十幾歲。大家都勸他不要再出門,他偏背著包裹走了。
“讓我再幫兒子幾年!”他只是這樣說。
后屋子被火燒掉了,他還想再做生意,把屋子重造起。我安慰他說,三年以后我自己就可積錢造屋了,還是等一等吧。他答應了。他給我留下了許多造屋的材料,告訴我這樣可以做什么,那樣可以做什么。他死以前不久,還對我說:“早一點造起吧,我可以給你監工。”
但是他終于沒有看見屋子重造起就死了。他彌留的時候對我說,一切都滿足了。但我知道他倘能再活幾年,我把屋子造起,是他所最樂意的。我聽到他彌留時的呻吟和嘆息,我相信那不是病的痛苦的呻吟和嘆息。我知道他還想再活幾年,幫我造起屋。
16、本圍繞哪事描寫父親對兒子的深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中畫橫線句子應怎樣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父親為兒子做的事很多,你能寫出兩事嗎?從中你有什么體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9、 提供原句和仿句的開頭或結尾,要求仿寫出與原句大致相同的句子。
勇敢是把利刃,可以斬落對手,自大也是一把利刃,卻只能割傷自己"
____________是一把利刃,可以____________,也是一把利刃,可以________ ____。
20、 下面語句有語病,找出并修改。
在這場沒有硝煙卻驚心動魄的抗擊非典型性肺炎的戰斗中,無數英雄無畏的醫務工作者經受了生與死的考驗,血與淚的代價。
21、研讀下面的材料,寫出你的發現。
據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布的《食品浪費統計調查》報告顯示,日本的食品平均浪費率為5.1%,其中一般餐館的食品浪費率為3%,飯店的食品浪費率為15.7%,結婚宴會的浪費率竟達到23.9%。嚴重的食品浪費現象讓人瞠目結舌。面對這種社會現象,日本制定了《食品再生法》。
日本各種資都比較匱乏,自去年4月1日,日本開始實行《家電循環法》,節約資已深入人心。 以《家電循環法》的成功經驗為基礎,日本政府又順理成節地提出了《汽車循環法案》。作為一個汽車大國,日本生產的名牌汽車銷往世界各地,國內市場也很大。全國擁有七千多萬輛汽車,每年淘汰上百萬輛,如果驅車前往東京郊區,經?梢耘龅綇U汽車堆積而成的小!镀囇h法案》的目的就是要變廢為寶。
【教(學)后記】
第二時
【自主學習】
1、 選擇與上下銜接最恰當的語句:( )
可是假如是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在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在淀里, ,奔向東南去了。
A. 像一朵荷花B. 像一條魚
C. 像一片葦葉D. 像一只鳥
2、 判斷下列句子的修辭手法:( )
老頭子渾身沒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 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老頭子狠狠地說:“為什么不能?……” 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亂轉著身子,抓上抓下。
A. 夸張 夸張 引用 比喻 B. 比喻 擬人 反問 比喻
C. 比喻 擬人 反問 沒有 D. 比喻 夸張 設問 比喻
3、“他沒法解釋:大江大海過了多少,為什么這一次的任務,偏偏沒有完成?……這老臉呀!……你們不信我的話,我也不和你們說!墒,等到天明,你們看吧!” 此段表現了老頭子什么心理狀態?
4、對歷史上的成吉思汗,有很多評價,閱讀下面摘選的幾則材料,說說你從中有什么發現。
(1)電視連續劇《成吉思汗》主題曲:長天飛沙,壯士血在狂號。一代天驕,千秋知我名號。
(2)黑格爾評價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國:“他們在幾年之內把羅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國世界變成了廢墟!
(3)普希金:“蒙古人征服俄羅斯以后,除了肆無忌憚的攫取和破壞,一無所給”
【合作探究】
5、《蘆花蕩》寫的是殘酷的戰爭環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們讀后并沒有感到非常的凄慘,沒有讓人感到壓抑,而是感到寫得非常優美,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其中一個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對白洋淀美麗風光的描繪。請同學們找出中關于環境描寫的句子,揣摩這些景物描寫的句子的作用。
(1)畫出中景物描寫的句子。
(2)體味這些景物描寫的句子。
6、敵人嚴密監視著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么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象?你還能想起其他藝作品中的戰斗歌聲嗎?
7、老頭子的船頭為什么要放那一大捆的蓬?
8、他狠狠地敲打,向著葦塘望了一眼!薄巴弊直憩F了老頭子什么樣的心理?你能夠寫出老頭子當時的心理活動嗎?
9、結尾段寫有個女孩子目睹了老頭子的英雄行為,她是誰?她當時心理是怎樣想的?請同學們把她當時的心理補寫出。
【精讀精練】
老頭子向他們看了一眼,就又低下頭去。還是有一篙沒一篙地撐著船,剝著蓬,船卻慢慢地沖著這里了。
小船離鬼子還有一箭之地,好像老頭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轉了一個圓圈,又回去了。鬼子們拍打著水追過去,老頭子張皇失措,船卻走不動,鬼子緊緊追上了他。
眼前是幾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樁子,日久天長,也許人們忘記這是為什么埋的了。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鬼子們追上,看看就扒上了船。老頭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風一樣繞著鬼子們轉,蓬的清香,在他們的鼻子尖上掃過。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亂轉著身子,抓上抓下。
一個鬼子尖叫了一聲,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東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鋒利的鉤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別的鬼子吃驚地往四下里一散,每個人的腿肚子也就掛上了鉤。他們掙扎著,想擺脫那毒蛇一樣的鉤子。那替女孩子報仇的鉤子卻全找到腿上,有的兩個,有的三個。鬼子們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動彈了。
老頭子把船一撐到他們的身邊,舉起篙砸著鬼子們的腦袋,像敲打頑固的老玉米一樣。
他狠狠地敲打,向著葦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10、用一句話概括上的故事情節。
11、“張皇失措”的本義是什么?這里為什么寫老頭子張皇失措?
12、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樁子有什么用意?
13、這幾段字寫老頭子主要運用什么描寫方法?突出了老頭子的什么性格?
14“那替女孩子報仇的鉤子卻全找到腿上”中加點詞“找”用得妙,為什么?
15、寫老頭子敲打鬼子時,為什么又寫“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34203.html
相關閱讀:背影
短文兩篇?陋室銘?愛蓮說
送你一束轉基因花
八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案(北師大版)
八年級語文《背影》教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