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詩四首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30 詩四首
目標
知識與能力: 有感情地朗讀并熟練地背誦這四首詩
過程與方法: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
態度情感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重點:體會意境美、語言美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想象,再現詩歌畫面,深刻體會景中之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法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教學時:兩時
教學設計
第一時 《歸田園居》《登岳陽樓》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中國自古以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從最古老的《詩經》開始,優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學習《詩四首》。
陶淵明是我國古代最早的田園詩人。他的詩歌現存120多首。最能代表他詩歌創作成就的是田園詩。我們先學習他的田園詩代表作《歸園田居》(其三)。
二、指導朗讀,力求使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和韻律
1.學生自由讀詩,教師提示一些應注意的詞語: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
2.要求學生用“/”給《歸園田居》(其三)一詩劃分節奏。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音節劃分和意義劃分相結合,如“種豆/南/下”“晨興/理/荒穢”。
3.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要求學生仔細聽讀,訂正不恰當的讀音和節奏。
4.學生齊讀。
三、師生共同賞讀《歸園田居》
1.教師范讀,學生跟讀。
2.學生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整體感知詩意。
3.要求學生概述詩意。
這是陶淵明田園生活的一個剪影,請展開想像,用自己的話描述陶淵明一天的勞動生活情形。
教師提示:可以先逐句解釋,然后進行完整的表述。
逐句解釋如下:詩的前四句記給豆田鋤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種豆的地點,第二句說鋤草的原因,第三句說一大早就去鋤草,第四句是說月兒初升之時才荷鋤晚歸。第五、六句寫歸途中道狹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第七、八句寫沾衣又有什么關系呢?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選兩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點評。
4.引導學生賞析詩歌的意境美。
(1)提問:陶詩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認為“情趣”表現在什么地方?
教師引導學生想像“帶月荷鋤歸”的動人畫面。
明確:陶詩的情趣自于寫意!皫г潞射z歸”,勞動歸的詩人雖然獨自一人,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中,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歸耕圖。 跋β墩次乙隆,露水調皮而多情,他們給了辛苦一天的詩人溫柔的撫慰,詩人就像一個凱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

(2)提問:這首詩流露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這首詩流露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歸隱農村的自豪之情。
5.學生齊讀,嘗試背誦。
6.深層探究
提問:詩的末句“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可提供另外兩首田園詩幫助學生理解。
7.學生背誦《歸園田居》(其三)。
四、指導學生自讀《登岳陽樓》
一、背景介紹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時年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巳聾,靠飲藥維持生命。
二、詩歌賞析
  頭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云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于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北”拍合!薄皯{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三、總結
  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局限于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系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其世身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四、〖鏈接〗
(一) 寫洞庭湖的佳句
  1 劉長卿:“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
  2僧可明:“水涵天影闊,拔地形高”
  3許化:“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
  4孟浩然:“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二)岳陽樓的名聯:
  1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滄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西爽氣,岳州城東道巖疆:潴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
  2后樂先憂,范希庶幾知道;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3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第一樓。
  4四面河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5放不開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樓把酒; 吞得盡胸中云夢,方可對仙人吟詩 。
五、布置作業
預習《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

第二時 《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
教學設計
一、鞏固理解,解釋引讀
 。、鞏固理解:
    ──《歸園田居》中表現詩人辛勤勞動的詩句;
    ──《游西村》中表達陸游對鄉村淳樸民風喜愛、留戀的詩句;
    ──《游西村》比喻困境中蘊含希望的詩句;
 。病⒔忉屢x:
  這是一首邊塞詩,唐朝時由于邊境戰火不斷,許多詩人參加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這些詩人把他們在邊塞上的所見所聞寫成詩歌,于是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成為盛唐詩人的新題材。這一類詩,學史上稱為“邊塞詩”。今天我們就學習一首邊塞詩──王維的《使至塞上》。
  那么誰能夠說說王維呢?
  王維,盛唐著名詩人,人稱“詩佛”。當時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勝吐魯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維輕車簡從,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經長途跋涉,在蕭關遇到了騎兵,卻沒有遇到將官,(一問才知道),將官此時正在燕然前線。
二、誦讀背誦,積累理解
  1、讀一讀:
  ⑴ 教師范讀;
 、啤W生反復朗讀詩歌,以至背誦。
 。、說一說:
  學生對照注釋,解詞析句,理解詩歌內容。
  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并說說理由。
三、品讀提升,感悟意境
 。薄ⅰ妒怪寥稀穼懙氖鞘裁辞榫皟热?(奇特壯美的邊塞風光。)
  2、你能說說“征蓬出漢塞,歸燕人胡天”一句的含義及蘊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過了居延,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人胡天的上空。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郁。
  3、這里最能體現詩中有畫的是哪一聯詩句,你能畫畫它的圖景,說說它的意境嗎?(頸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充分體現了詩中有畫的藝術特色。)
   大漠茫茫無邊,在這純然一色、荒涼無邊的背景之上,那烽火臺上燃起的一縷白煙直上云霄,顯得異常醒目。“孤煙”兩字能狀其神韻,“孤煙”之后隨一“直”字,使景物顯得單純簡凈。“長河落日圓”寫出了蒼茫的沙漠,沒有,沒有樹,只有黃河橫貫其中。視野所及,大漠無邊無際,黃河杳無盡頭。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將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對廣闊的自然景色的描繪中。
四、送別詩歌,感受李白《渡荊門送別》
  送別,是古今詩人墨客常寫的題材,如高適的《別董大》,那你還知道哪些送別詩呢?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贈汪倫》、《送孟浩然之廣陵》等
  今天我們再學習李白另一首送別詩──《渡荊門送別》,這又是誰送誰呢?
  那么誰能夠說說李白寫這一首詩的背景呢?
  這首詩是詩人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荊門時所作。
五、誦讀背誦,積累理解
  1、讀一讀:
  ⑴ 教師范讀;
 、啤W生反復朗讀詩歌,直至背誦。
 。、說一說:
  學生對照注釋,解詞析句,理解詩歌內容。
  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并說說理由。
六、品讀提升,感悟意境
 。薄ⅰ抖汕G門送別》寫的是什么情景?
    描繪舟過荊門時所見的景色,含蓄地表達對故鄉的依戀之情。
 。、你能想象一下“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畫面,說出自己的感受。
    (允許學生自由發揮,言之有理即可)
    用游動的視角描寫景物,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后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將靜止的嶺描繪出充滿動感與空間感的活動畫面。后句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寫荊門一帶平原曠野寥廓高遠的景色。這兩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峽,見到廣闊平原時的新鮮感受極其真切地寫了出。景中蘊藏著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3、你能說說頸聯描繪了怎樣的意境呢?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笔窍纫运忻髟氯鐖A鏡反襯江水的平靜,再以天上云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詩人以移步換景的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出長江的近景和遠景,奇妙多姿,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當時見到景象時的欣喜和新鮮。
 。础⒈驹娛惆l作者鄉愁的是哪一句?寫景的又是哪幾句?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從景物方面著筆,表現的是作者寫出濃濃的鄉思。
  “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寫的。
七、體驗拓展,互動釋疑
 。薄Ⅲw驗拓展:
  從本詩看,它是否為朋友送行?如果是你,你又會怎樣表達呢?
  不是,是告別故鄉,故鄉水有情,不遠萬里,依依不舍送別遠去的游子,游子思鄉之情不言而喻。
  2、互動釋疑: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八、總結存儲,外延伸
  1、總結存儲:學生談自己的收獲與感受。
 。、外延伸:
  ⑴ 背誦這兩首詩;
  ⑵ 喜歡繪畫的同學,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詩,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圖畫描繪出。
 、恰⊥庹哌m、岑參的邊塞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43729.html

相關閱讀:送你一束轉基因花
八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案(北師大版)
短文兩篇?陋室銘?愛蓮說
背影
八年級語文《背影》教學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