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蘆花蕩
○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字詞。
2、復述故事情節,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培養速讀并概括內容的能力。
2、引導學生品味語言,體會小說如白洋淀水一樣清新的風格。
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感受如鉆天的蘆葦一樣不屈服的民族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難點
重點
1、感受如鉆天的蘆葦一樣不屈服的民族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結合關鍵語句,體會人物形象的內涵。
難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之美和意蘊之深。
○時安排:一時
○教學過程
第一時
一、導入
歷史上,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嗎?黃帝曾在河北一帶活動,三國時的張飛和宋太祖趙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近代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更有一些群眾英雄,智斗敵人,從容不迫。今天我們學習孫犁的小說《蘆花蕩》,講的就是一個老英雄智斗敵人的故事。
二、簡介作者
作者介紹:孫犁,現代小說家、散家。河北省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1944年在延安,他發表了《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了藝界的注意!栋籽蟮砑o事》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合集,其中《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藝界甚至視其為現代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志,視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三、識記重點字詞:
提防 竹篙 葦塘 瘧子 寒噤 吆喝
一梭機槍 躥 仄歪 趴 扒 颯
四、整體感知:
1、放錄音,學生跟讀全,復述故事內容
故事發生的時間:抗日戰爭時期;
地點:白洋淀地區;
故事的主人公:老頭兒——交通員 性格:過于自信與自尊
事情的起因、經過與結果
2、感悟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組織學生用最簡練的話概括老頭子的性格特點。
學生討論,交流?赡軙械慕Y果:
強烈的愛國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為;過于自信自尊。(最恰當的)
五、思考品味,具體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1、愛國。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A、老頭子將近六十歲了,“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按說應該在后方安度晚年,但他卻像英勇的交通員!澳菚竦酶珊诘哪槪潭痰幕ò缀訁s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這是一個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B、他說“你什么也靠給我”,這是他的豪言壯語,可見,為民族抗戰他甘愿盡心竭力,而且充滿自信,他的愛國熱情是如此高漲。
C、“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他愛國又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環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能夠沖破敵人的封鎖,對于葦塘里面的隊伍堅持斗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愛憎分明。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在他具有強烈的愛憎分明的感情。對鄉土、對同胞,對抗日隊伍,他如此深情,對敵人則滿懷仇恨。他對大菱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
3、討論: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中起什么作用? 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中貫穿始終。
A、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他“過于自信和自尊”。
B、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里,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他“過于自信和自尊”。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為萬無一失,什么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他還是“不怕”,以為“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為“他打不著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于自尊了。
老頭子發狠要為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于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為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于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發出的。
4、體會老頭形象的現實意義(戰爭的人民性問題)
老頭子實際上成千上萬的抗日軍民的一個典型的代表,他的形象意義在于表明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國人民是不可以被征服的。
(六)教師小結
(七)作業練習
1、鞏固字詞
2、閱讀,進一步體會
第二時
一、復習檢查
1、檢查字詞
2、中的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3、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刻畫這個人物的?請從中找出相應的例子加以說明。
明確:外貌、語言、動作、心理。
二、賞析中的景物描寫,進一步體會本的藝術特色
分組討論討論:小說的三要素分別是:人物、情節、環境,其中人物是最主要的要素?小說創作最大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而編織故事情節、渲染環境描寫的目的則是為更好地表現人物形象而服務的。那本的環境描寫有哪些呢?這樣描寫有什么好處?請舉例。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1)(第1段):“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里,……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賞析:A、 “敵人”“炮樓”,點明了環境的氣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的樣子”渲染了淀水的晶瑩明澈;這樣優美的自然環境,是多么令人賞心悅目啊!
B、可是,敵人侵占著我們的大片國土,在這美麗的葦塘四周,敵人的炮樓林立,封鎖和監視著這片革命根據地。白天,這里一片死寂,連水鳥也“緊緊藏到窩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里行間,流露出多么鮮明的愛憎感情!
C、接下去寫“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種殘酷的戰爭環境里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充滿了意志和力量。
這段景物描寫得很富于生活實感,把讀者引到一個特定的環境和氣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后邊故事的鋪墊,藝術上融情人景,寄寓著作者沉沉的情懷。
(2)小說寫兩個女孩在革命隊伍里逐漸成長的過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繪:
(第13段):“這是冀中區的女孩們,大的不過十五,……她們長大成人了。”
賞析:把女孩們的逐漸成長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韻味。莊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飛北回,詩意盎然地暗喻著時光的流逝。在生活的道路上,由于“眼望著天邊的北斗”,所以永遠不會迷失方向!氨倍贰,既是實在的景物,因為是在敵人的封鎖下,所以多半是夜行軍,但同時,它又是一種暗喻:黨的光輝的指引。
(3)月明風輕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只小船從葦塘里撐出,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4)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5)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6)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著一層煙氣。
(7)水淀里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
(8)這里的水卻是鏡子一樣,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
(9)在那里,鮮嫩地蘆花,一片展開地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總之:(《蘆花蕩》的景物描寫,處處與戰爭環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諧,不僅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斗的詩情畫意,構成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三、探究置疑
1、人物描寫藝術探究: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1)作者用強烈的反差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里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2)著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為”,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A、先是用女孩的懷疑反襯:第48—50段對話描寫。
B、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為濃郁:
老英雄是設好圈套讓鬼子往里鉆。他事先系好了鉤子,又想出用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著一大捆蓬,只顧剝著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沖著鬼子這里,又轉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為什么這樣劃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鉤子,只寫小船繞著鬼子轉,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么亂轉,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于掌股之間,置他們于死地,真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四、作業練習
1、本在結尾處寫道:“有一個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葦葉遮掩著身子,看著這場英雄的行
為!蹦隳芟胂蟪霎敃r二菱目睹老頭兒英雄行為時的心理活動嗎?補寫出。
2、把中景物描寫的句子抄出,仔細品味,細心揣摩,在仿寫幾句家鄉的景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52064.html
相關閱讀:背影
八年級語文《背影》教學案
短文兩篇?陋室銘?愛蓮說
八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案(北師大版)
送你一束轉基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