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杜甫詩三首》導學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杜甫詩三首》導學案
【學習目標】
1、總體感知詩歌內容,了解詩意,體會詩情,背誦詩篇。
2、了解詩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詩歌風格變化的原因。
3、激情展示,陽光參與。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學習重難點】
1、了解詩歌寫作的時代背景,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風格變化。
2、揣摩品味一些精妙的或廣為流傳的名句,培養初步的鑒賞分析能力。
【使用說明】
1、在充分預習,熟讀文本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學案。
2、認真限時完成,規范書寫;小組合作討論,答疑解惑。
【自學導航】
一、預習點兵。
1、資料積累——走近杜甫
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并稱“李杜”。他的詩歌大膽地揭露了當時統治集團的腐朽,廣泛而尖銳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難和社會矛盾,內容深刻。他的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此被稱為“詩史”�,F在我們要集中學習的是他在不同時期創作的三首詩歌,從中可我們以看出作者思想的發展變化和當時的社會狀態。請利用課余時間完成:
(1)歸納整理關于杜甫生平思想的有關材料。
(2)了解三首詩相關背景資料,特別要了解《石壕吏》展現的是怎樣的一場戰爭?回顧學過的歷史,結合課文下面注釋,了解這場戰爭并與小組同學交流你的看法。
(3)杜甫“三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別”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誦詩歌。
3、閱讀注解,掌握文言詞語。
4、給加粗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 岱(  )   �。�2)決眥入歸鳥 眥(  )
(3)白頭搔更短 搔(  )   �。�4)渾欲不勝簪 簪(  )
(5)老翁逾墻走 逾(  )   �。�6)三男鄴城戍 鄴(   ) 戍(   )
(7)如聞泣幽咽 咽(  )   �。�8)老嫗力雖衰 嫗(  )
5、解釋下面加粗的詞。
(1)造化鐘神秀 鐘: (2)陰陽割昏曉 陰:      陽:
(3)會當凌絕頂 會當: (4)渾欲不勝簪 渾:
(5)吏呼一何怒 一何: (6)老翁逾墻走 逾:      走:
(7)急應河陽役 應: (8)獨與老翁別 別:
二、整體感知
1、《望岳》這首詩歌描寫了泰山怎樣的特點?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來?
2、《石壕吏》詩中描寫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戰爭之慘烈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老婦已被官吏捉走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深入探究。
1、閱讀賞析《望岳》與《春望》。
(1)兩詩中最讓你感到心胸激蕩的各是哪兩句?說說偏愛這兩句的理由。

(2)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
(3)《春望》與《望岳》比較,詩歌風格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閱讀賞析《石壕吏》
(1)老婦人對戰爭的態度怎樣?

(2)石壕村這戶人家,留下的老翁、兒媳、幼孫三人以及被捉的老嫗的命運將會是怎樣呢?

四、拓展學習
1、有人認為《石壕吏》中老婦的話不是一口氣說出來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問出來的。試據此想象吏與老婦對話的情景,以第一人稱“我”為敘述視角,把《石壕吏》這首詩改寫為現代短文。
提示:可以展開合理的聯想與想象,對詩中的情節進行具體的描述。

【自主練習】
(一)石壕吏 (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________,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________,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________,________。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13.給空白處填上完整的詩句。
14.對這首詩開頭前四句的評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1段寫捉人的差役乘著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來。
B.第2段交代故事的發生,預示將有一場災難降臨。
C.第3、4段,寫老翁逃跑避難,老婦出門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長期深受抓丁之苦,晝夜不安的情景。
15.詩中描寫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戰爭之慘烈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說明老婦已被官吏捉走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婦人”致詞分為三層,用“‖”在文中標出層次,并歸納層意。
第一層: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層: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層: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以上這首詩是體現杜甫現實主義的重要詩篇之一,此詩反映的社會狀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新安吏》(節選)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府貼昨夜下,次選中男行�!薄爸心薪^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注: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縣。中男:指十八歲以上,二十三歲以下成丁。這是唐天寶初年兵役制度規定的。伶俜:形容孤獨。俜:pīng。
(1)結合詩中文意思考,如果將“肥男有母送”改為“肥男父母送”行嗎?為什么?

(2)“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當堂檢測】
1、補寫詩句。
(1)蕩胸生層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覽眾山小。
(2)國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 感時花濺淚,_________________。
(3)吏呼一何怒,_________________�。�4)夜久語聲絕,_________________。
2、判斷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望岳》一詩雖沒有一個“望”字,但全詩句句寫向岳而望,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氣。(  )
(2)“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都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  )
(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體詩,是李白寫的組詩“三吏”、“三別”中的其中一首。(  )
【學習反思和總結】(提示:讀完本文,你有什么收獲或體會,把它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

25 杜甫詩三首
一、1、“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 《潼關吏》 “三別”指:《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二、1、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泰山地域之廣闊(齊魯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鐘神秀),山勢之高峻(陰陽割昏曉;會當凌色頂,一賢眾山�。�。
2、三男鄴城戍  二男新戰死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三、1、(1)①“陰陽割昏曉”中“割”字煉得極好,從山的北面來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就像被一把碩大無朋的刀切斷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②“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边@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寫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但用在這里卻有深刻含義:它不只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抒發了詩人向往登上絕頂的壯志。表現了一種敢于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極富哲理性。
③“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眹荚跍S陷后已經變得殘破不堪,然而山河依舊是原來那個樣子;春天降臨到安城,然而眼前卻是亂草叢生。如此強力的反差怎能不使人觸目驚心呢!一座繁華似錦的城市,曾幾何時,竟被毀壞到了“無余物”“無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一聯雖是寫景,卻也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
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边@一聯一般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認為這是擬人寫法,意思是由于戰亂,都城破敗,仿佛話、花也像人一樣因感嘆時事而落淚,鳥也因世間的離別而驚心。還有一種通行的解釋是:花、鳥在春景中是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賞心悅目,但詩人因為感傷時事,所以看到花開反而黯然淚下;因為久別家鄉,所以一聽鳥鳴反而倍覺心驚。
(2)、《望岳》全詩可分為兩大層,都是切著“望”字。前兩聯為第一大層,著力寫泰山的整體形象。后兩聯,也寫了泰山景物,但著力表現的是詩人的感受。
《春望》本詩前四句寫春城破敗的景象,包含感嘆;后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表達了詩人深沉含蓄的感情:憂國傷時、念家悲己。
(3)《望岳》敘寫少年志,《春望》抒盡家國愁
詩風轉變:激昂豪邁——沉痛憂傷
(轉變原因:《望岳》寫于開元盛世,是他的早期作品,贊美泰山,表露詩人遠大抱負的;《春望》寫于安史之亂時期傳達了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情感,感情深沉含蓄。)
2、(1)她對戰爭的態度是矛盾的,一方面有怨有恨,具體表現: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婦啼一何苦;另一方面,又積極支援這場平叛戰爭,具體表現: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拓展:老婦人是杜甫筆下一個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女性形象。杜甫通過這一形象,反映了戰爭帶給人民的深重災難,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唐朝人民雖怨恨戰爭,但終究咬緊牙關,含著眼淚,義無返顧地走上前線支持了平叛戰爭。)
(2)能進行合理想象即可。
自主練習(二)
(1)不行。上邊有“縣小更無丁”一句說明成年男子已全被征兵,所以只有母親送行。
(2)表達了作者對應征“中男”的無限同情之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59288.html

相關閱讀:八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案(北師大版)
八年級語文《背影》教學案
短文兩篇?陋室銘?愛蓮說
背影
送你一束轉基因花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