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難點:觀察我國工業的空間分布特點。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我國工業的分布》圖進行技術處理,把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做成閃動,使學生觀察更清楚。
學生準備:以《我的小天地》為題照出自己居室的工業產品相片。
【過程】
教學引入:提問學生上學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學習用具,使學生清楚工業產品是由眾多的工廠生產的。被稱為工業部門。
觀察圖“什么是工業”,了解工業生產的過程。
小組討論:各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說出工業產品之間的聯系,體會工業產品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教師總結:利用插圖,說明工業對各行業的重要作用,查找數據證明工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理解工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觀察圖“我國工業的分布”,在教師引導下說出工業的分布特點:沿海、沿河、沿鐵路線,了解四大工業基地的分布。
引入:同學們,今天早上來上學,我們都使用了什么交通工具?這些交通工具時哪生產的?
學生:自行車、汽車。工廠生產。
教師:當然,我們同學還知道許多的工廠,如:化肥廠、鋼鐵廠、拖拉機制造廠等。有眾多的工廠組成的部門,我們稱為工業部門。工業部門是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部門。今天我們要了解我國工業的分布與發展。
課題:第三節 工業的分布與發展
教師:請同學們打開教材,觀察圖“什么是工業”,有三幅圖片。看一下這三幅圖片都說了什么。
學生:依據圖片說明回答
教師:請同學討論三幅圖片之間有什么聯系?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
第一幅圖:通過挖掘、開采、提取的方式,可以從自然界獲得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還可以從自然界取得棉花、木材等資源。即從自然界中挖掘、開采、提取工業原材料是工業生產的一個環節。
第二幅圖:對原材料進行加工
第三幅圖:在原材料加工的基礎上再加工成產品。
這就是工業的生產過程,工業能給我們提供許多工業產品。(出示一張鋼鐵工業圖片)以鋼鐵工業為例,鋼鐵材料可以加工成那些工業產品?
學生:拖拉機、建筑鋼筋、汽車、精密機床、儀器儀表、火箭等。
教師:請同學閱讀教材插圖中“農民、建筑技術人員、研究員、軍人”所講語言,體會工業產品對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并進行小結。
工業可以提供一些經濟發展的基礎產品,如拖拉機、建筑鋼筋、汽車等,還為科學研究、國防提供許多高精尖產品,如火箭中的特種鋼材?磥砉I產品對農業、城市建筑、科學研究、國防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
教師:工業生產與我們同學的學習和生活有什么關系?
同學:小組討論――各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說出工業產品之間的聯系,體會工業產品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請一位同學做代表介紹她的小天地中都有哪些工業產品(學生作品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
學生代表介紹:
《工業與我們的生活》
相信,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小天地,我當然也不例外。這幅圖是我的小天地。認為它像一個工業的展覽室。這里面有:雙人床、電腦桌、窗戶、寫字臺衣柜和門。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是“寫字臺” 。
它的桌面是由木材制作的,來自于木材廠;表面的涂料來自于顏料廠;大家都知道抽屜是可以前后拉動的,這種可以前后拉動的物制是金屬片制作成的拉軸,來自于金屬廠;桌子部件的玻璃板、燈、蠟燭等物質的支座用了彈簧平衡來自于彈簧廠;還有平行的連接導軌和可以調節的底架它們都來自于鋼鐵廠。電腦桌、雙人床、衣柜和門也都同樣是在各種各樣的工業努力下產生的。由此可見,在我們的房間中有各種工業品,我們的生活與工業是緊密相連的,它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梢哉f沒有工業品,也就沒有我們現在優越的生活環境,它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和便利。
教師:看來我們的生活、學習也離不開工業產品。
總結:工業是各行各業經濟發展的有利保證,也不斷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主導地位,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我們要大力發展工業。(注:教師可查找一些工業數據,用來說明工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使學生更能夠理解工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師:我國的工業分布特點如何?請同學觀察圖《我國工業的分布》,說出我國的工業中心和主要工業基地的分布特點。(建議:在課件中對地圖要進行加工,可以把工業中心和主要工業基地做成閃動,使學生觀察更為清楚。同時可把主要工業基地后面隱含各區的詳細地圖,為下節課分析工業基地發展的有利條件做準備。)
學生:觀察、討論、歸納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特別是沿鐵路線、沿海、沿長江分布。
教師總結:通過觀察,同學們了解了我國工業分布的特點,特別是知道了我國有四大工業基地,請同學在地圖上確認它們的位置,下節課我們要重點分析四大工業基地的發展優勢。
教學反思:
學生使用著許多工業產品,但對工業生產卻十分陌生。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工業生產過程,在教學中應盡量多的舉出學生生活的實例,調動學生更高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才能開動腦筋,較好的體會工業生產及產品間的聯系。
――“工業的分布和發展”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總結工業基地分布應具備的條件,分析工業基地發展優勢。
難點:學會分析工業基地發展的條件和優勢。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師要準備學生小組探究活動表。(活動表見探究活動)
。ㄔ谔骄炕顒又校蠋熛纫獛ьI學生完成一個工業基地優越條件的分析,再布置學生分別進行其它三個工業基地的分析,每二個小組分析一個工業基地)。
學生準備:各組推薦一位同學進行活動匯報。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引入:上節課我們了解了工業生產的過程,通過讀圖知道了我國工業中心和主要工業基地的分布特點。(請同學看地圖復習工業中心主要分布在沿海、沿鐵路線、沿長江地帶,特別要在地圖上落實四大工業基地的位置。)
教師:請同學觀察圖“我國工業的分布”,為什么四大工業基地要沿江、沿海、沿鐵路線分布?
學生:位置優越、有利于進出口貨物,交通便利。
教師:請同學結合中國地形圖、礦產圖,討論四大工業基地的分布還有那些優勢?(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補充其它條件:資源豐富、地勢平坦、科學技術先進等。)
小結:每個工業基地的分布和發展都有其自身的優勢。在分析工業基地分布條件時,同學應著重分析工業基地在位置、交通、地形、資源、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獨特性。
教師:現在,我們班組成工業考察團,首先到達《遼中南地區》。我們考察的目的是看這一地區工業發展的優勢條件如何?主要適合發展什么工業部門?請同學觀察圖“遼中南地區”,結合彩色地圖冊分析《遼中南地區》在位置、交通,特別是資源方面的優勢。( 特別強調―資源條件對遼中南工業基地的分布影響,說明各工業基地都有自身的發展優勢,都是因地制宜、依據自身優勢發展工業。)
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討論、回答。
1.《遼中南地區》地理位置優越,靠近渤海、黃海,有著名的港口城市大連。
2.交通便利:區內有許多鐵路干線,如:哈大線、京哈線等。同時有高速公路――京沉、深大等,運輸便利。
3.有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依靠豐富的礦產資源,適合發展以采掘業、鋼鐵工業為主的重工業。
。ㄗ⒁猓涸趯W生進行討論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拓展思路。可以詢問學生,《遼中南工業基地》還有哪些有利條件?這樣學生思考的就會更廣、更全面。如學生會提出地形、人口會影響工業的分布,工業產品是否有市場等問題,教師一方面要大力表揚學生的活躍思維,同時可以引導學生繼續討論,以提高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考察《遼中南地區》之后,我們同學將分成三組,分別到《京津唐地區》《滬寧杭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進行考察,看這三個地區工業發展的優勢條件如何?主要適合發展什么工業部門?
學生探究活動:以小組進行《京津唐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發展優勢的分析。要提醒同學注意各工業基地獨特的優勢條件。在學生小組活動中,教師要深入到各小組中,參與學生的討論、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督促學生完成《探究活動表》。
――“工業的分布和發展”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高新技術的內涵和特點、分析高新技術分布特點及高新技術園區發展優勢。
難點:搜集、整理資料,檢索有用信息制作演示文稿。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1.搜集、整理資料,制作演示文稿。
2.準備高新技術產品事物:如∪盤、MP3、火箭模型等。
教師準備:1.指導學生提煉有用信息、制作演示文稿。
2.搜集東北、上海等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情況。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引入:同學們初步學會了分析工業基地的發展優勢,了解了工業基地的主要工業部門。在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新興工業在我國迅速發展起來。特別是同學們生活在中關村地區,高科技產品我們用的很多(主要包括電子產品、通訊產品等),這些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在1988年,中關村成為我國第一個國家高科技園區,F在我們請同學來介紹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注意:在進行學生活動時,學生查找的資料應以本地區的高科技產業為主,要求學生調查本地高科技園區,并以查找的資料和圖片制作成演示文稿。)
學生:小組同學查找的資料,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成多媒體演示文稿。小組代表上臺對同學進行介紹。(學生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見課件)
主要內容: 《中關村――科技的搖籃》
1.中關村發展高科技產業的優勢。
2.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建立以來取得的成果。
3.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的未來。
如果還想知道更多關于中關村的知識――告訴你們幾個好地方:
注意:同學利用搜集、整理的資料,制作成演示文稿,向全體同學介紹高新技術產業的內涵和產品。在介紹中要特別注意通俗易懂,產品以圖片和實物相結合最好。有條件可讓學生帶一些相關產品,如:∪盤、MP3等。
教師小結:通過同學的介紹,我們了解到高新技術產業的科技含量很高。與傳統的工業相比,具有: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所占比例大;銷售收入中,用于研究與開發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換代快的特點。我們通過對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了解,結合觀察地圖《北京高新技術園區》,不難分析出高新園區發展的條件,是要依托便利的交通、 密集的科學院所和大學、眾多的科技人才等。(高新園區發展的條件,可以用本地的實例讓同學分析,會有更切實的體會)
教師:我國的各類高新技術產業正在迅速發展。請同學觀察地圖“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討論我國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分布特點。
學生:討論回答分布特點:1.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大城市。
2.沿海、沿邊、內地依靠各自優勢發展高科技產業。
教師:我國的一些老工業基地正在以調整工業結構,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方向,使老工業基地出現心的活力。
舉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事例,并讓學生閱讀教材相關資料,用事實說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老工業基地發展的方向。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為我國工業的發展獻計獻策。有條件的學校利用互聯網查閱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
教學反思:
在學生搜集、整理資料,制作演示文稿時,教師要知道學生對資料進行篩選,使高新技術產業的介紹,能讓全體同學聽懂、理解。
典型例題
――“工業的分布和發展”
例題一:讀教材圖“我國工業的分布”,完成題目要求:
1.在圖中相應位置填注主要工業區的名稱。
A.遼中南工業區 B.京津塘工業區
C.滬寧杭工業區 D.珠江三角洲工業區
2.填空:四大工業區的工業特征是遼中南工業區是以 為主的工業基地;京津塘工業區是北方最大的 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區是全國最大的 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區是以 為主的工業基地。
【選題角度】
此題一是要檢驗學生觀察地圖的能力,把“工業基地的分布”這部分重點落實在填圖上;二是使學生清楚,工業區都是根據自身的發展優勢不同,從而形成不同的工業特征。以上二條是本節的重點,應加以落實。
【答案】
1.填圖略
2.重工業為主、綜合性、綜合性、輕工業為主。
例題二:讀圖,分析《遼中南工業基地》發展的有利條件。
1.位置優勢:
鄰 海、 海,有著名的港口 。
2.交通優勢:
鐵路: 線、 線等,高速公路: 。
3.資源優勢: 。
4.你還能說出其它有利條件嗎?(例如地形、人口、市場等) 。
5.遼中南地區主要的工業部門有: 、 、 、 。
【選題角度】
此綜合題,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初步具有分析工業基地分布條件的能力,特別是要培養學生在認真分析地圖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此題最好是由小組同學討論后完成。
【答案】
1.渤海、黃海,大連港。
2.京哈線、哈大線,京沈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等。
3.豐富的煤炭、石油、鐵礦資源。
4.略
5.煤炭工業、鋼鐵工業、造船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等。
探究活動
關于工業的分布與發展的學生活動設計
【工業與我們】
活動目的是使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工業產品,感受工業產品帶給我們的便利與快樂。
活動首先要求學生在家中拍好自己居室的照片,給它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如《我的小天地》、《溫馨的家》等。把它拿到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同學之間進行介紹,看這些工業產品都是從那生產的、各生產部門之間的聯系、工業產品都給自己帶來了什么方便。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
【高科技產業介紹】
活動目的是要通過本地區的高科技產業介紹,使同學了解高科技產業的內涵及產業特點。
建議學生查找資料應以本地區高科技產業為主,如北京的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等。學生對資料的篩選、圖片的選擇、課件的制作都要教師及時進行指導,再由學生在課堂上向全體同學介紹。
關于工業空間分布的探究活動
【活動內容】
《探究活動表》的填寫(以滬寧杭地區為例)――滬寧杭工業基地發展的有利條件
【活動目的】
通過學生觀察地圖,學會分析四大工業基地形成和發展的有利條件。
【活動步驟】
1.首先應由教師帶領學生分析一個工業基地的分布優勢,如《遼中南工業基地》;另三個工業基的學習,由學生小組抽簽進行。每個小組要發給由教師制作的《學生探究活動表》,依據此表進行探究。最后由小組推薦一名同學進行活動匯報。
2.學生代表小結:各小組推薦代表匯報活動成果。教師要及時表揚學生的獨到見解,補充學生忽略的地方。
3.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在對四個工業基地的考察中,初步學會分析工業基地的形成、發展優勢,各工業基地都是靠自身的優勢不斷發展、形成各自不同的工業特色。這些工業基地為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像《遼中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更是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4.注意:請依據圖中該地區的位置、交通、資源等情況,討論該地區的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
【附】《探究活動表》
1.位置優勢:河流: ,東鄰 海和 海。 、 是著名港口。
2.交通優勢:鐵路: 線、 線等。
高速公路: 。
3.你還能說出其它有利條件嗎?
。ɡ绲匦巍⑷丝、市場、技術力量等)
。
4.滬寧杭地區主要的工業部門: 、 、 、 、 。
小組成員:
年 月 日
教學反思:
在活動課中,要時刻注意教師的引導作用,既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完成活動任務;更要及時表揚學生的獨特想法,拓展思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75871.html
相關閱讀:《黃河的治理》教學設計
西雙版納
八年級地理臺灣省 教學案
臺灣省
中國的區域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