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臺市第一教育聯盟初三年級2018年3月階段性測試
綜合Ⅱ試卷
歷史部分(50分)
考試形式:閉卷 考試時間:5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請將正確答案填涂在答題卡對應的位置上。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計25分。
15.下列考古發現,能夠證明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進步的是
①打制石器 ②鉆孔石斧 ③魚紋彩陶盆 ④稻谷遺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建立于約公元前2070年,這一年屬于公元前
A.20世紀前期 B.20世紀后期 C.21世紀前期 D.21世紀后期
17.北京出土的青銅器“克?(hé)”(右圖)記載:周成王封克做?(今北京地區)的諸侯,管理羌族、馭族……克進駐?地,接收土地。此記載印證的分封制的內容是
A.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諸侯在戰時須帶兵隨從周天子作戰
C.諸侯向周天子繳納貢品 D.諸侯定期覲見周天子
18.觀察《春秋爭霸形勢圖》和《戰國形勢圖》,你會發現有一個曾稱霸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在戰國形勢圖上找不到,這個諸侯國是
A.晉 B.齊 C.楚 D.秦
1 9.我們說春秋戰國是大變革的時代,是因為這一時期
A.戰爭頻繁 B.諸侯爭霸 C.新舊制度更替 D.百家爭鳴
20.孔子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象征,獲得世界人民的敬重。下列哪一選項是孔子的主張
A.兼愛、非攻 B.實行“法治” C.“無為而治” D.“仁”
21.“它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國長期割據爭戰的局面,將中國歷史推進到到一個嶄新的階段!边@里的“它”是指哪個朝代
A.夏 B.商 C.周 D.秦
22.圖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識系統化,直觀地呈現整個知識骨架,下列?組秦始皇措施圖示體現的中心主題是
A.加強文化控制 B.加強經濟管理 C.加速國家統一進程 D.鞏固國家統一
23.“皇帝總是對胡漢聯姻龍顏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應聘各漢族臣僚的女兒之姻緣。他還把自己的鮮卑復音姓氏改稱‘元宏’!薄盎实邸边@些做法的歷史作用是
A.確立了儒家學說的正統地位 B.完成了國家大一統
C.抵御了外來侵略 D.促進了民族融合
24.小明同學制作了兩則讀書摘要,請你判斷這些內容與哪位皇帝有關?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D.元世祖
25.宋代詩人楊萬里說:“詩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蓋當時以此設科取士,士皆爭竭其心思而為之!边@說明
A.唐詩影響深遠 B.科舉制促進唐詩的繁榮
C.唐詩取材廣泛 D.唐詩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26.下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所繪的《步輦圖》。圖中反映的接見后,成就了民族關系史上的哪次和親?
A.漢高祖把公主嫁給匈奴單于
B.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單于
C.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D.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
27.小明同學制作了一張知識總結卡片,在卡片的橫線處應當填寫的內容是
①唐朝先進的經濟文化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對外交通發達、長安是陸路交通中心,廣州是最大的外貿港口 ③唐朝開明的民 族政策 ④唐朝開放的對外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28.右圖是我國古代一項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對它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該工程是元世祖下令開鑿的 B.開鑿目的是為了南糧北運
C.該工程以長安為中心 D.它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29.李白的詩句“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晉都城洛陽被攻破時,中原人民紛紛南遷的境況。它的積極影響是
A.加劇了南方的混亂局面 B.使南北人口結構基本平衡
C.北方人口急劇減少 D.促進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30.法國人謝和耐在《南宋社會生活史》中說:宋代中國“現代化的程度令人吃驚,貨幣經濟、紙鈔、流通票據、高度發展的茶鹽企業非常獨特……”對此材料解讀正確的是
A.中國早在宋代已經進入現代化國家
B.謝和耐是外國人,他的描述不符合當時的實情
C.宋代社會商品經濟非;钴S
D.臨安是人口超過百萬的大都市,商業繁榮
31.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皇帝曾對大臣說:應派能干的官員去管理市舶司機構的事務,鼓勵外商前來貿易,這樣既可獲利,又可減輕百姓負擔。這表明
A.秦國政府嚴格限制商業發展 B.西晉政府順應入口南遷浪潮
C.宋朝政府積極鼓勵海外貿易 D.清朝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32.加強制度建設和完善機構設置,是鞏固統治的有效措施。下列制度或機構出現的順序是
①行省制度 ②八股取士 ③科舉制 ④駐藏大臣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①④
33.下面是兩條重要的交通路線圖,它們開通的共同作用是
A.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B.促進歐洲大西洋沿岸經濟的繁榮
C. 豐富了中原地區的物產 D.促進了不同地區和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
34.歷史敘述有史料呈現、史實陳述、歷史評價、歷史解釋等方式。其中,歷史評價是指對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進行態度與價值的評判表達。下列選項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A.乾隆帝致英國國王書:“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B.閉關并非完全斷絕往來,而主要表現在對貿易進行嚴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國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閉關政策。
D.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與世隔絕,逐漸落伍于世界潮流。
35.從“戚繼光抗倭”、“雅克薩之戰”、“文字獄”、“閉關鎖國”可以看出明清時期
A.中外的交往與沖突 B.君主集權的強化
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D.封建社會的危機
36.揭示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系,是歷史學習的 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不正確的是
A.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變革——“百家爭鳴”局面出現
B.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交流
C.啟蒙運動——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D.北約和華約兩大集團的出現——形成了二戰后冷戰對峙的兩極格局
37.“每當人們在中國文獻中查找任何一個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主要焦點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這一觀點的是
①發明活字印刷術 ②改進造紙術 ③普遍使用指南針 ④火藥開始用于軍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8.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圖, 與文字珠聯璧合,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實證性資料。右圖反映了明朝工農業生產技術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A.《史記》 B.《天工開物》 C.《本草綱目》 D.《農政全書》
39.小奇同學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搜集了“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文字獄”等相關資料,由此推測他研究的課題最有可能是
A.中華文明的起源 B.對外文化的交流
C.封建專制統治的加強 D.民族政策的演變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題9分,第2題9分,第3題7分,計25分
1 .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在我國古代影響深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9分)
材料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統示意圖。
材料二
漢初,在實行秦朝制度的同時,分封了一些王國。諸侯王權力很大,在封地內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稅,鑄造錢幣,還擁有兵權。
材料三
近在咫尺的元代權臣亂政,無疑使他(朱元璋)堅定了解決君相之爭的決心!煸耙灾\反的罪名將胡惟庸抄家滅族,大肆捕殺胡惟庸同黨,株連殺戮3萬余人,并對我國政治制度進行了重大改組。
材料四
故宮導游解說:“這個不起眼的‘偏房’(右圖),在雍正時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為了這個王朝的權力中心。”
(1)根據材料一,秦朝為了建立中央集權國家,在中央與地方分別采取什么措施?(2分)
(2)閱讀材料二,漢初分封的諸侯王國有哪些權力?這對皇權產生怎樣的影響?漢武帝采取什么措施來消除這一影響?(3分)
(3)材料三中朱元璋進行的“重大改組”是指什么?(1分)
(4)材料四中導 游所說的“偏房”指哪一機構?這一機構的設置有何影響?(2分)
(5)以上材料表明中國古代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的基本趨勢是什么?(1分)
2. 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和途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9分)
材料一 《史記商君列傳》記述戰國時的商鞅變法規定:“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商鞅變法中推動農業生產發展的措施。(1分)分析這場變法對秦國產生的影響。(2分)
材料二 如果說從平城到洛陽的北魏是漢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隨者!宄慕y一,建立在魏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礎之上。
——《簡明中國讀本史》
(2)北魏成為漢化先行者得益于誰的改革?根據材料二,概括隋朝統一的基礎。(2分)
材料三 在短短的幾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節奏改變了自身。以前它是個前工業時代的封建社會,到19世紀末期,新日本——西方影響和日本傳統的混合物……很快將成為西方一個可怕的競爭對手。
——《全球視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3)根據材料三,分析19世紀末期“新日本”具有怎樣的特點?日本通過哪一改革成為了“西方一個可怕的競爭對手”?(2分)
材料四 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紅場邊有一座塑像,紀念的是曾經解放了千百萬農奴、并最終引領俄國拋棄了落后社會制度的改革者。
(4)判斷材料中的改革者是誰?他引領俄國拋棄了何種落后的社會制度?(2分 )
3.人類社會從 分散逐步走向整體,全球化已成為世界潮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7分)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發現,揭開了不同國家相互對話和相互競爭的歷史大幕……從那時起,割裂的世界開始連接在一起。(《大國崛起》)
材料二 讀右圖
材料三 1405年,鄭和率領27000多人,乘坐200多艘海船,駛向洪濤接天的大!瓡円剐邱Y,涉彼狂瀾,若履通衢……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
材料四 世界市場是世界范圍內的對外貿易聯系,是全球化的重要表現。 前兩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并最終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世界經濟聯系更加緊密。
材料五 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經濟既相互競爭,更相互依賴。比如美國波音公司,總部設在美國,發動機由英國制造,尾翼由中國的工廠制造。
(1)材料一中“世界開始連接在一起”是以哪一歷史事件為標志?(1分)
(2)材料二圖示所反映的歷史現象,在給非洲帶來災難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拓展了全球市場。請寫出這一歷史現象的名稱。(1分)
(3)據材料三,寫出一項支撐鄭和下西洋的技術條件。(1分)
(4)據材料四,從動力(或能源)、交通、通訊三方面各舉一項工業革命(科技革命)在加強世界聯系、促進全球化方面的科技成果。(3分)
(5)據材料五,面對經濟全球化趨勢,我國開始主動融入世界、積極參與世界經濟事務,中國經濟的全球影響越來越大,主要表現有①加入亞太經合組織并積極倡導亞太地區經濟合作②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③對外國進口貨物設置關稅壁壘④“中國制造”遍及全球各地(1分)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九年級歷史試題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題 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C C A A C D D D D C B C B D D
題 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 案 C C B D D D C B B C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題9分,第27題9分,第28題7分,計25分
1.(1)中央:設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1分)地方 :實行郡縣制(1分)
(2)在封地內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稅,鑄造錢幣,還擁有兵權(1分)威脅皇權1分) 頒布“推恩令”(1分)
(3)廢丞相(1分)
(4)軍機處;(1分)標志著我國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1分)
(5)我國封建專制統治不斷強化,皇權不斷加強。(意思相近即可)(1分)
2.(1)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1分)這場變法使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2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魏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1分)
(3)西方影響和日本傳統的混合物(1分)明治維新(1分)
(4)亞歷山大二世(1分) 封建農奴制(1分)
3.(1)新航路開辟(1分)
(2)三角貿易(或黑奴貿易)(1分)
(3)指南針(羅盤針)的發明和運用(或造船技術的進步)(1分)
(4)動力(或能源):蒸汽機、內燃機、電力、石油、新能源(或核能、太陽能、潮汐能、生物能源等)(1分,舉一例即可)
交通:汽船、蒸汽機車(或火車)、汽車、飛機、飛船等(1分,舉一例即可)
通訊:電話、電報、電子計算機(或電腦)、互聯網、手機等(1分,舉一例即可)
(5)B(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1114846.html
相關閱讀: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
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
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