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2013-2014學年下學期4月調研考試
九年級歷史試題
學校: 考生姓名: 準考證號:
第Ⅰ卷(選擇題)
1.1872年,17歲的詹天佑作為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赴美學習,為日后創造鐵路建設的突出成就奠定了基礎。詹天佑赴美留學與哪一事件有關
A.洋務運動 B.維新變法運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2.對下 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時間,解讀最準確的是
A.中國近代遭受外來侵略的全過程
B.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
C.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和瓦解的歷史
D.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3.我國改變 工業落后的面貌,開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的標志性事件是
A.新中國的成立 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1953—1957年“一五計劃”的完成 D.1958年“大躍進”運動的開展
4.香港傳媒評價:“收回香港這篇文章,是鄧小平的天才創造。”這里的“創造”是指
A.“一國兩制”的構想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求同存異”的方針
5.1955年,一位美國記者評價周恩來在某次重大會議中的作用時說:“周恩來并不打算改變任何一個堅持反共立場 的領導人的態度,但是他改變了會議的航向!边@次會議是
A.日內瓦會議 B.第26屆聯合國大會
C.萬隆會議 D.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6.小云同學帶著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搜集了“政企分開”“利改稅”“股份制改革”等資料。根據這些信息,判斷她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是
A.國有企業改革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C.土地改革 D.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7.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報》刊登“北京特約通訊”,標題為《北京學界之大舉動——昨日之游街大會/曹汝霖宅之焚燒/青島問題之力爭/章宗祥大受夷傷》。從上述標題中能獲得關于五四運動的信息是
A.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B.學生愛國浪潮已遍及全國新課 標第 一 網
C.京津兩地工人罷工游行 D.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學生
8.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曾兩次與英美共同發表重要宣言或公告,這說明了
A.中國取得了與英美相同的國際地位
B.英 美為了中國領土完整而 對日作戰
C.英美對日侵華態度發生根本轉變
D.中美英三國是對日作戰的主要國家,需要互相支持
9.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它們的共同點是
A.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 B.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C.生物工程出現重大突破 D.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10.與俄國1861年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維新影響的特殊之處是
A.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B.是其近代史上的重大 轉折點
C.避免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命運 D.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
11.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打著維護人權、制止“種族清洗”的旗號,轟炸南聯盟;2003年3月,美國未經聯合國同意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這充分說明
A.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B.國際間競爭愈演愈烈
C.霸權主義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脅 D.美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主力
12. 一位美國學者在評價羅斯福新政時寫道:“其實羅斯福新政之所以成為神話,與其說是因為他經濟上的成功,不如說是政治上的成功!绷_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體現在
A.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使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
C.加強了中央集權 D.調整和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
第Ⅱ卷(非選擇題)
13.(8分)觀察下列兩幅反映中日關系的圖片,結合圖片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圖一 《馬關條約》簽訂場景 圖二 日本遞交投降書
⑴兩幅圖片反映的是哪兩次戰爭的結果?(2分)造成兩種不同結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⑵圖二場景的出現對中國有什么重大歷史意義?(2分)
⑶從兩幅圖片能看出近代日本的發展與戰爭密切相關,這對今天中國的發展有什么啟示?(2分)
14.(9分)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20世紀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現了三次大的改變。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一戰結束后,戰勝的帝國主義國家通過兩次會議的召開確立了戰后國際“新秩序”;二戰結束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采取了“遏制共產主義”的“冷戰”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材料二 近年來,國際力量對比出現新態勢,新興大國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國際地位和 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各國力爭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
材料三 冷戰消失了……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點的社會開啟了大門。隨著政治格局的演變,世界經濟也呈現全球化特點。
請回答:
⑴二戰后形成了怎樣的世界格局?此格局結束的標志是什么?(2分)
⑵材料二表明當今世界格局正朝著什么趨勢發展?(1分)決定當今世界國與國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2分)
⑶“冷戰”結束后,世界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多強”包括哪些國家?(2分)
⑷談談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應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2分)
15.(9分)追求思想解放,探尋政治文明是中外現代化探索的重要內容。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動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材料二 在你睡覺時,你能獲得保證,第二天醒來時,你的財產和昨天一樣,沒有絲毫變動,這是很大、很幸福、超乎許多國家的權利。
——伏爾泰《關于百科全書的問題》
請回答:
⑴打破封建專制和宗教神學的禁錮,把“人”從“神”手中解放出來,這是近代西方政治變革成功的前提。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歷史時期的思想成果?其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⑵材料二中伏爾泰的主張在法國哪部文獻中得到體現?請概括該文獻的核心內容(2分)。
⑶“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請問1915年以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國進步知識分子,高舉什么旗幟掀起了哪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3分)
⑷綜合上述內容,你認為這些文化運動或思想主張產生了哪些共同影響?(2分)
一、選擇題
11. A 12.B 13.C 14.A 15.C 16.A 17.A 18.D 19.D 20.C 21. C 22.D
二、非選擇題
35.⑴圖一:甲午中日戰爭;圖二:抗日戰爭(日本全面侵華戰爭)(2分)
主要原因: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主要是因為清政府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主要是因為建立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2分)
⑵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它洗刷了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2分)
⑶走和平發展的道路,維護世界和平局勢。(符合題意即可)(2分)
36.⑴兩極格局;蘇聯解體。(2分)
⑵多極化;(1分)綜合國力 。(2分)
⑶歐盟、俄羅斯、日本、中國。(2分)
⑷中國應該積極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制定防范風險的有效政策,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促進經濟的迅速發展。(答案符合題意即可)(2分)
37.⑴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2分)
⑵《人權宣言》;人權與法治。(2分)
⑶民主和科學;(2分)新文化運動。(1分)
⑷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社會的進步。(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339106.html
相關閱讀: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
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
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