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8年宿遷市中考歷史試卷(有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江蘇省宿遷市2018年中考歷史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2017•江蘇宿遷)1.改革常常伴隨著利益格局的調整。按照商鞅變法的規定,應該獲得獎勵的人有(   )
   ① 勤于耕織的人  ②經商的人  ③戰場立功的人  ④固守傳統的貴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2017•江蘇宿遷)2.圖3所反映的是(   )
 
A.張騫通西域                        B.絲綢之路
C.鄭和下西洋                        D.玄奘
【答案】B
(2017•江蘇宿遷)3.唐太宗是中國古代杰出的帝王。下列史實與他密切相關的是(   )
 A.創立皇帝制                        B.頒布“推恩令”
C.貞觀之治                          D.設宣政院管理吐蕃
【答案】C
(2017•江蘇宿遷)4.1661年,鄭成功致書荷蘭總督揆一:“______者, 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當歸我!睓M線處應填入(   )
A.雅克薩                            B.臺灣
C.澳門                              D.x疆
【答案】B
(2017•江蘇宿遷)5.近代,中國人進入日本在蘇州開設的工廠里做工,這種現象最早可能發生在(   )
A.《南京條約》簽訂后                 B.第二次鴉片戰爭后
C.《馬關條約》簽訂后                 D.《辛丑條約》簽訂后
【答案】C
(2017•江蘇宿遷)6.李鴻章組建的北洋艦隊是中近代史上哪場歷史運動的產物(   )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答案】A
(2017•江蘇宿遷)7.下列口號中,最能體現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性質的是(   )
A.“打倒列強,除軍閥”               B.“取消二十一條”
C.“外爭國權,內除國賊”             D .“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
【答案】C
(2017•江蘇宿遷)8.“井岡山,兩件寶,歷史紅,山林好!逼渲小皻v史紅”的主要依據是(   )
A.中國共產黨誕生地                  B.南昌起義爆發地
C .長征勝利會師所在地                D.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答案】D
(2017•江蘇宿遷)9.據日軍《步兵第10團戰斗詳報》中記載,臺兒莊中國守軍“決死奮戰之狀歷歷在目”,“士兵依靠塹壕頑強抵抗直到最后”。臺兒莊中國守軍的總指揮是(   )
A.葉挺                               B.彭德懷
C.張學良                            D.李宗仁
【答案】D
(2017•江蘇宿遷)10.最早把毛澤東思想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會議是(   )
   A.遵義會議                          B.中共七大
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中共十五大
【答案】B
(2017•江蘇宿遷)11.“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史實與結論對應不當的是(   )
A.《雙十協定》的簽訂,維 護了國家的和平與穩定
B.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C.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
D.“四人幫”被粉碎,標志“文化大革命”結束
【答案】A
(2017•江蘇宿遷)12.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是(   )
A.黃繼光                            B.焦裕祿
C.袁隆平                            D.鄧稼先
【答案】C
(2017•江蘇宿遷)13.1825年,“旅行者”號機車“牽引著6節煤車、20節擠滿乘客的客車,載重達9萬千克,在新鋪好的鐵路上試車,時速達15千米”!奥眯姓摺碧枡C車的動力來自于(   )
   A.牛力和馬力                        B.蒸汽機
C.內燃機                            D.電動機
【答案】B
(2017•江蘇宿遷)14.在《論法的精神》中充分闡述“三權分立”學說的啟蒙思想家是(   )
A.但丁                              B.馬克思
C.孟德斯鳩                          D.盧梭
【答案】C
(20 17•江蘇宿遷)15.“大戰歷時4年多,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億人口卷入戰爭……飛機、坦克、毒氣首次用于戰爭……戰爭期間,雙方死傷達3000余萬人,經濟損失3400多億美元”對上述材料解讀有誤的是(   )
A.材料中的“大戰”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
B.這場“大戰”的轉折點是斯大林格勒戰役
C.科技的不當應用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
D.戰爭危害巨大,我們要珍愛和平,反對戰爭
【答案】B
(2017•江蘇宿遷)16.圖4是蘇俄(聯)糧食產量變化曲線圖。1921~1925年糧食產量迅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實施了(   )
 
A.農奴制改革                        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C.新經濟政策                         D.赫魯曉夫改革
【答案】C
(2017•江蘇宿遷)17.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法西斯,遭受侵略的國家不斷加強聯合并于1942年結成了(   )
   A.歐盟                              B.三國同盟
C.聯合國                            D.國慰反法西斯同盟
【答案】D
(2017•江蘇宿遷)18.法國前總統吉斯卡爾德斯坦言稱:“一個反對美國的歐洲是不可想象的,一個美國庇護下的歐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個站起來的歐洲!逼湟鈭D在于(   )
   A.建立一個強大的單邊主義的歐洲      B.努力構建一個統一的歐洲
C.重新確立歐洲的國際中心地位        D.建立平等的歐美伙伴關系
【答案】D
(2017•江蘇宿遷)19.近代以來,文藝巨匠們創作了許多聞名世界的作品。下列對應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列夫•托爾斯泰——《哈姆雷特》    B.梵高——《向日葵》
C.貝多芬——《英雄交響曲》          D.畢加索——《格爾尼卡》
【答案】A
(2017•江蘇宿遷)20.下列是不同時期世界形勢示意圖。其中能夠反映當前世界形勢的是(   )
 
【答案】D
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第21題7分,第22題8分,第23題7分,第24題8分,共30分。請把每題答案寫在答題卡對應位置上。
(2017•江蘇宿遷)21.在世界文明坐標系中確立中國符號,融入中國元素,是增強民族自信,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途徑。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自2004年韓國首爾第一家孔子學院建立以來,目前世界上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470多所孔子學院,尚有200多所處于申請中。
——吳飛《孔子學院與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
   (1)根據所學知識,指出孔子所創立的學派及該學派的思想核心。(2分)
材料二  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采取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
——《英國大百科全書》
   (2)材料二中所講的“選舉制度”是指中國古代的哪一制度?這一制度的創立有何積極意義?(2分)
材料三  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
——馬克思
   (3)根據材料三,概括中國三大發明西傳后對西方社會轉型所產生的影響。(1分)
材料四  見圖5、圖6
 
(4)材料四中圖5所反映的內容對世界外交有何積極意義?在圖6呈現的歷史時刻,鄧小平通過什么偉大決策使中國以嶄新的面積走向世界舞臺?(2分)
【答案】(1)學派:儒家(1分)  思想核心:“仁”的學說。(1分)
(2)選舉制度:科舉制。(1 分)積極 意義:打破了門第限制,給知識分子提供了做官參政的機會;為統治階級吸收、籠絡人才拓寬了道路;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養;調動了人們積極進取的精神。(1分,答出其中一條即可。)
(3)影響:促進西方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1分,答出“推動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到來”也可。)
(4)積極意義: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或基本準則)。(1分)偉大決策:改革開放。(1分)
(2017•江蘇宿遷)22.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過程中,實施了一系列經濟政策,這些政策給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重要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國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產值增長速度和比重變化表
        變化
行業 1953年農輕重比例(%) 1957年農輕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長速度(%)
農業 52.8 43.5 4.5
輕工業 29.6 29.2 12.8
重工業 17.6 27.3 25.4

   ( 1)從材料一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哪一行業發展最快?這種現象的 出現是由于黨和政府實施了哪一發展規劃?(2分)
材料二  八大二次會議(1958年)肯定了當時已經出現的“大躍進”形勢,并且說,中國正在經歷著“一天等于20年”的偉大時期。要求縮短超英美的時間,爭取7年趕上英國,再加8年或者10年趕上美國……要掀起一個“以鋼為綱”帶動一切的“大躍進”。
——孫健《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
   (2)根據材料二,概括“大躍進”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大躍進”給中國社會帶來的消極影響。(2分)
材料三  “文革”時期安徽鳳陽一段花鼓詞唱道:“鳳陽地多不打糧,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見鳳陽女出嫁,不見新娘進鳳陽!
   1979年,鳳陽縣糧食產量比歷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長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眾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陳糧燒陳草……”
——摘自岳麓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3)材料三中兩段唱詞反映鳳陽農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綜合上述,你認為國家在制定經濟政策時應遵循哪些原則?(2分)
【答案】(1)行業:重工業。(1分) 發展規劃:第一個五年計劃(答出“一五計劃”也可)。(1分)
(2)特點:高速度、 “以鋼為鋼”(答出一點即可,1分)。
消極影響:破壞了生態環境;造成國民經濟(農輕重)比例失調;造成三年困難局面。(答出其1條即可,1分)
(3)變化:糧食產量提高,人民生活改善。(1分)  主要原因: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或包產到戶、聯產承包。)(1分)
(4)應當遵循的原則:遵循客觀經濟規律;生產關系調整要符合生產力水平;制定經濟政策要實事求是,符合基本國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穩中求進。(答出2點以上給2分,每點1分。)
(2017•江蘇宿遷)23.英、美、日都是當今世界有影響力的國家,探究它們的崛起歷程,總結它們的成功經驗,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英國用光榮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營造出一種寬松,自由和開放的環境。否則,就難以想象,英國社會如何能在18、19世紀和平地實現現代化。
   ——錢乘旦《世界現代化歷程》
   (1)材料一中所說的“新的政治制度”指什么政治體制?根據材料一,概括這種“新制度”對英國崛起產生的積極影響。(2分)
材料二   在十九世紀后期,落后于英國和法國技術的美國技術,突然獲得了大 發展,并以電燈、打字機、電話以及三樣革命性進展——電、汽車和飛機——改變了世界。
——活爾特•拉斐爾《美國世紀》
   (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美國“革命性進展”得益于哪一次技術革命?美國進行這次技術革命的政治條件是什么?(2分)
材料三  二戰后,日本抓住各種有利的外面機遇……同時,注重激發自身內部潛力,如戰后日本的教育經費在政府的財政預算中所占比重超過20%,名列資本主義世界各國之首。到1987年,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摘編自岳麓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二戰后日本得以崛起的內部和外部原因。(2分)
  (4)上述三國崛起的經驗,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何啟示?(1分)
【答案】(1)政體:君主立憲制。(1分)各級影響:使英國在18、19世紀和平實現了現代化。(1分)
(2)第二次技術革命;(1分)  政治條件: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統一。
(3)內因:重視教育,培養人才;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答出其中一點即可,1分)
外因:美國的扶持;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對日本的軍事訂貨;第三次科技革命。(答出其中一點即可,1分。)
(4)啟示:進行制度創新;進行科技創新;維護國家統一;重視教育;抓住歷史發展機遇等。(答出其中一點即可,1分。)
(2017•江蘇宿遷)24.近代以來,世界不斷由孤立、分散走向整體。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為什么世界歷史應從1500年開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從那時起,它們才終于聯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在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一個什么觀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他得出這一觀點的史實依據。(2分)
   材料二  與外界完全隔絕曾是保存舊中國的首要條件,而當這種隔絕狀態通過英國而為暴力所打破的時候,接踵而來的必然是解體的過程。
——馬克思《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
(2)“與外界完全隔絕”的狀態主要是由于清王朝實行哪一外交政策造成的?這種狀態被打破,始于英國發動的哪場戰爭?(2分)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兩位歷史人物對經濟全球化各持什么態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3分)
(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當前國際經濟形勢,談談你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1分)
【答案】(1)觀點:“世界歷史應從1500年開始”。(1分)  史實依據:新航路開辟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答出“新航路開辟”也可,1分。)
(2)政策:閉關鎖國政策(或閉關政策,1分)  戰爭:鴉片戰爭。(1分)
(3)卡斯特羅對全球化持批評態度(或“批判態度”不能答成“反對”、“拒絕”。1分)
克林頓支持態度(或“認同”等,1分)
造成差異的原因:兩國在經濟全球 化中的地位不同。(答出“兩國綜合國力不同”、“古巴是發展中國家,美國是發達國家”也可。1分)
(4)認識: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要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同時注意趨利避害。經濟全球 化是一把雙刃劍。(意思相近即可,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1171548.html

相關閱讀: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
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