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東省濟寧市中考生物試卷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40分)
1.下列農產品屬于根的是( )
【考點】綠色開花植物由六大器官組成.
【分析】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組成.其中根、莖、葉稱作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稱作生殖器官.
【解答】解:A、蓮藕屬于變態莖.
B、土豆屬于莖.
C、蘿卜屬于根.
D、荸薺屬于變態莖.
故選:C
2.綠色植物分布廣泛、千姿百態,它為大地增綠,為人間添彩,下列沒有根、莖、葉分化的是( 。
A.海帶 B.墻蘚 C.地錢 D.腎蕨
【考點】藻類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分析】藻類植物,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
苔蘚植物有莖和葉的分化,但沒有真正的根;
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長的高大;
裸子植物,無花,種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實,只有根、莖、葉、種子四種器官;
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
【解答】解:A、海帶屬于藻類植物,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
BC、墻蘚和地錢屬于苔蘚植物,有莖和葉的分化,但沒有真正的根.
D、腎蕨屬于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
故選:A.
3.櫻桃色澤鮮艷、味道優美、營養豐富、其可食用部分是由什么發育來的( 。
A.子房 B.子房壁 C.胚珠 D.受精卵
【考點】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分析】(1)一朵花完成傳粉與受精后,花瓣、雄蕊、柱頭、花柱凋落,只有子房發育為果實,胚珠發育為種子,受精卵發育成胚.
(2)果實包括果皮和種子兩部分,櫻桃可食用部分是果皮.
【解答】解:受精完成后子房的發育情況如圖:
從圖中可知:
A、子房發育成果實;
B、子房壁發育成果皮;
C、胚珠發育成種子;
D、受精卵發育成胚.
櫻桃的可食用部分是果皮.因此,櫻桃食可用部分是由子房壁發育來的.
故選:B.
4.下列措施不能提高瓜農大棚產量的是( )
A.適當提高氧氣濃度 B.適當延長光照時間
C.適當加大晝夜溫差 D.適當增加土壤肥力
【考點】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
【分析】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影響光合作用效率的環境因素有:光照、溫度、二氧化碳的濃度等.
【解答】解:A、適當提高氧氣濃度,會促進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增多,因此不能提高產量;
B、光照是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適當延長光照時間,能延長光合作用的時間,制造的有機物增多,從而達到提高產量;
C、適當加大晝夜溫差,能增加有機物的積累,能增高產量;
D、適當增加土壤肥力,能促進植物生長,也能提高產量.
所以,不能提高瓜農大棚產量的是適當提高氧氣濃度.
故選:A.
5.“螳螂撲蟬,黃雀在后”表達的生物學意義與下列吻合的是( 。
A.競爭 B.合作 C.共生 D.捕食
【考點】生物和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系.
【分析】生物之間的關系包括: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種內關系包括種內互助和種內競爭;種間關系包括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種間競爭幾種方式.
【解答】解:螳螂捕蟬,黃雀捕螳螂,都是為了獲取食物維持生存,因此“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體現了黃雀、螳螂和蟬的關系是捕食關系.
故選:D.
6.作為生產者的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中,不能直接或間接為人提供( )
A.氧氣 B.植物產品 C.動物產品 D.能量
【考點】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分析】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維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
【解答】解:綠色植物把無機物轉變成有機物,一部分用來構成植物體的自身,另外其它生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所以也為其它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能量儲存在有機物中,而氧氣是由植物體釋放到大氣中.
故選:A
7.某夫婦中學階段沒有學好生物學,懷孕了卻不知道孕期時間,在醫院例行檢查時發現胚胎剛具人形,請你幫其判斷已懷孕的大約時間是( 。
A.8周 B.16周 C.24周 D.32周
【考點】胚胎發育過程.
【分析】懷孕是從胚胎從輸卵管移動到子宮內,著床在子宮內膜開始.
【解答】解:當胚胎成功著床后,胚胎發育到第8周末,其外貌開始像人,從此稱作胎兒.母體懷孕280天(40周)左右,胎兒發育成熟.成熟的胎兒從母體的陰道產出的過程成為分娩.分娩的結束標志著嬰兒的誕生.
故選:A
8.如圖表示三種營養物質的消化情況,據此推斷乙是( 。
A.淀粉 B.蛋白質 C.脂肪 D.維生素
【考點】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分析】營養物質消化的起點:淀粉在口腔內就開始消化,蛋白質在胃內開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腸內消化.
【解答】解:淀粉在口腔內就開始消化,蛋白質在胃內開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腸內消化.從圖中可以看出,物質甲最先被消化,然后是物質乙被消化,最后是丙被消化,可以判斷甲是淀粉,乙代表蛋白質,丙代表脂肪.
故選:B
9.DNA親子鑒定是通過親代與子代細胞中DNA比對來進行的,其準確率高達99.99999%.若某次鑒定材料僅為血液,你認為應選用( 。
A.紅細胞 B.白細胞 C.血小板 D.血紅蛋白
【考點】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載體-DNA;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分析】血液分為兩部分:血漿和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解答】解: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它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血液的結構中只有白細胞具有細胞核.
故選:B
10.我市某校提出了“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工作四十年”的健身倡議,從免疫學的角度考慮,其作用是( 。
A.控制傳染源 B.切斷傳播途徑 C.保護易感人群 D.促進抗體產生
【考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分析】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間傳播的疾病.病原體指能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傳染病若能流行起來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環節,所以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解答】解:“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工作四十年”的目的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避免傳染病的感染.因此“從免疫學的角度考慮”,其作用是保護易感人群.
故選:C
11.下列都屬于節肢動物的是( 。
A.蝴蝶、螃蟹 B.蜘蛛、蚯蚓 C.蚊子、水蛭 D.蜈蚣、蝸牛
【考點】節肢動物 蝗蟲的主要特征.
【分析】節肢動物的特征為許多體節構成的,并且分部,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也分節,
【解答】解:節肢動物的特征為許多體節構成的,并且分部,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也分節,如蝗蟲、蜈蚣、蜘蛛、蟹等;而環節動物的特征為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如水蛭、蚯蚓和沙蠶等,蝸牛屬于軟體動物.
故選:A
12.鯽魚是一種常見淡水魚,下列關于“探究鯽魚適應水中生活”的實驗結論,正確的是( 。
A.體色背腹深,用鰓呼吸
B.游泳的動力主要來自胸鰭、腹鰭
C.靠腹感知水流、測定方向
D.身體呈流線形,可減少運動阻力
【考點】魚適于水中生活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理特點.
【分析】魚類終身生活在水中,與其水中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點有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體表有鱗片等.
【解答】解:A、鳥魚身體的顏色背深腹淺為魚的保護色,適應水中生活,用鰓呼吸,A錯誤.
B、鯽魚生活在水中,用鰭游泳,胸鰭、背鰭、腹鰭和尾鰭在水中游泳時的作用不同,游泳的動力主要來自尾鰭和軀干部,B錯誤.
C、魚身體兩側具有側線,具有感知水流方向和測定水流速度的作用,C錯誤.
D、鯽魚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小游泳時的阻力,D正確.
故選:D
13.第31屆夏奧會將于今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如圖,吉祥物的設計靈感源于當地的瀕危物種?絨毛蛛猴,它有貓的靈性,猴的敏捷以及鳥的輕盈.下列哪項不是這三類動物的共同特征( 。
A.體溫恒定 B.屬于脊椎動物 C.胎生哺乳 D.體表被(羽)毛
【考點】動物的分類.
【分析】哺乳動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體表被毛覆蓋有保溫作用,體腔內有膈,牙齒分為門齒、臼齒、犬齒,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恒定等特征.
【解答】解:絨毛蛛猴、貓屬于胎生哺乳的特點,體內有脊柱,屬于哺乳動物,體溫恒定,體表被毛,鳥類體內有脊柱,體溫恒定,體表被羽毛,可見C符合題意.
故選:C
14.杜鵑不筑巢、不孵卵也不育雛.這全由義父母代勞.如圖為葦鶯在精心喂食杜鵑的雛鳥,對葦鶯的這種行為解釋正確的是( )
①先天性行為 ②由環境因素決定 ③學習行為 ④由遺傳物質決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考點】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區別.
【分析】(1)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不會喪失.
(2)后天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動物的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
【解答】解:“葦鶯在精心喂食杜鵑的雛鳥”,這是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先天性行為.因此葦鶯的這種行為解釋正確的是①先天性行為、④由遺傳物質決定.
故選:C
15.“人有人言,獸有獸語”,動物借用“行為語音”傳遞信息.下列不是“行為語言”的是( 。
A.昆蟲分泌性外激素引誘異性 B.蜜蜂發現蜜源“圓形舞”
C.烏賊遇到敵害時釋放出墨汁 D.老母雞“咯咯”地召喚小雞
【考點】群體中的信息交流.
【分析】通訊是具有適應意義的行為,常見的通訊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過通訊異性個體得以交配,社群動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敵等動物之間通過動作、聲音、氣味、性外激素等進行信息交流.
【解答】解:A、昆蟲分泌性外激素引誘異性屬于行為語言,正確.
B、蜜蜂跳圓形舞是通過動作告訴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位置,屬于群體中的信息交流,正確.
C、烏賊釋放墨汁都是為了防御敵害,不是群體內的信息交流,是一種防御行為,錯誤.
D、老母雞“咯咯”地召喚小雞,這是通過聲音進行信息交流,正確.
故選:C
16.明年中考體育測試我市擬將引體向上調整為必考項目.在將身體拉至最高位置的過程中,起支點作用的是( 。
A.肱二頭肌 B.肘關節 C.上肢神經 D.前臂骨
【考點】骨骼肌在運動中的協作關系.
【分析】人體完成一個運動都要有神經系統的調節,有骨、骨骼肌、關節的共同參與,多組肌肉的協調作用,才能完成.
【解答】解: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紅色)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塊骨骼肌的兩端跨過關節分別固定在兩塊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縮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將骨推開,因此每一個動作的完成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共同完成的.可見,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關節在運動中起支點作用,骨起杠桿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因此,在將身體拉至最高位置的過程中,起支點作用的是肘關節.
故選:B
17.作為首位獲得若貝爾科學獎的中國人,屠呦呦為世界抗瘧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她和她的團隊研究的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消滅瘧原蟲(一種單細胞動物)最有效的藥物.下列與瘧原蟲結構最相近的是( )
A.大腸桿菌 B.青霉菌 C.埃博拉病毒 D.草履蟲
【考點】細菌的基本形態和結構特點.
【分析】生物可以根據構成的細胞數目分為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單細胞生物只由單個細胞組成,據此解答.
【解答】解:瘧原蟲是單細胞動物.
A、大腸桿菌屬于單細胞細菌,細胞內沒有成型的細胞核,A不符合題意;
B、青霉菌屬于多細胞真菌,細胞內有成型的細胞核,B不符合題意;
C、埃博拉病毒沒有細胞結構,C不符合題意;
D、草履蟲整個身體由一個細胞構成,屬于單細胞動物,D符合題意.
故選:D
18.下列食品運用發酵技術的是( )
①葡萄酒 ②地瓜干 ③甜面醬 ④老酸奶 ⑤火腿腸 ⑥豆腐.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考點】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發酵技術是指人們利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運用一些技術手段控制發酵過程,大規模生產發酵產品的技術,稱為發酵技術.
【解答】解:①釀制葡萄酒要用到酵母菌,運用了發酵技術;
②地瓜干、⑤火腿腸、⑥豆腐等都不是發酵食品,沒有運用發酵技術;
③甜面醬要用到霉菌,運用了發酵技術;
④老酸奶要用到乳酸菌,運用了發酵技術;
因此運用了發酵技術的有①③④.
故選:A.
19.表為某校興趣小組探究“玉米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的實驗設計中,對其分析錯誤的是( 。
題號 種子所處環境 實驗結果
① 不放水,置于25℃櫥柜中 不萌發
② 放適量水,置于25℃櫥柜中 萌發
③ 浸泡水中,置于25℃櫥柜中 不萌發
④ 放適量水,置于4℃冷藏室中 不萌發
A.①號不萌發是因為缺少水分
B.③號不萌發是因為缺乏空氣
C.④號不萌發是因為溫度偏低
D.對照實驗②和③的變量實質上是水的多少
【考點】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
【分析】(1)種子的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2)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解:A、①號不放水,種子不萌發,因此不萌發是因為缺少水分,正確;
B、③號浸泡水中,種子與空氣不接觸,缺乏空氣,種子不萌發,因此不萌發是因為缺乏空氣,正確;
C、④號置于4℃冷藏室中,溫度低種子不萌發,因此不萌發是因為溫度偏低,正確.
D、對照實驗②和③的變量實質上是空氣,而不是水的多少,錯誤.
故選:D
20.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實例很多,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小腸內表面具有許多皺劈和絨毛,利于營養吸收
B.肺泡壁由一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利于氣體交換
C.動脈血管和靜脈血管內都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D.腎小球由許多毛細血管纏繞而成,利于過濾作用
【考點】胃和腸的結構特點.
【分析】(1)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
(2)瓣膜能防止血液在循環過程中倒流,動脈血管中沒有瓣膜.
(3)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
(4)腎小球:是由入球小動脈分支形成的毛細血管球,其終端匯合成一條出球小動脈.
【解答】解:A、小腸內壁有環形皺襞,皺襞上有小腸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的面積.因此小腸壁上有無數的小腸絨毛,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A正確;
B、肺的功能定位是肺泡,肺泡數量多,外面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特點有利于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B正確;
C、靜脈管內都有靜脈瓣,動脈管內無瓣膜.C錯誤;
D、腎小球是個血管球,有入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管彎曲盤繞而成,這些毛細血管最后匯成出球小動脈,這有利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D正確.
故選:C
三、解答題
21.同學們多生物實驗課興致濃厚,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為了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應在載玻片的中央第一滴 生理鹽水。
(2)在“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實驗中,無需用到 蓋玻片。ㄟx填“棉絮(紗布)”、“培養皿”、“滴管”和“蓋玻片”);如圖所示,為觀察到的血流情況(箭頭表示流向),據此判斷靜脈血管是 ③ (填序號).
(3)用顯微鏡觀察植物葉片的下表皮時,若要使視野甲變為乙請你寫出規范的操作順序、冖邰堋。ㄌ钚蛱枺ㄌ崾荆孩龠x擇正確步驟;②排序)
①向上移動玻片 ②向下移動薄玻片③轉動轉換器④調節細準焦螺旋⑤調節粗準焦螺旋.
【考點】制作臨時裝片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觀察蛙蹼或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現象;用顯微鏡觀察葉片的橫切面和葉片的表皮.
【分析】(1)“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方法步驟,為便于記憶可以簡化為“擦”“滴”“刮”“涂”“蓋”“染”.
(2)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時,判斷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依據是:從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動脈,由分支匯集而成的血管是靜脈,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毛細血管.其中毛細血管的特點是:管腔最細,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管壁最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血流速度最慢;這些特點都有利于血液與組織細胞間進行物質交換.
(3)(2)低倍物鏡換高倍物鏡出現現象:一是視野會變窄,二是視野會變暗,三是視野會變模糊.
【解答】解:(1)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需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由于0.9%生理鹽水的濃度與人的組織細胞液的濃度一致,故可以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不至于細胞因吸水膨脹,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皺縮.
(2)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的實驗器材:尾鰭色素少的活小魚、清水、棉絮(或紗布)、培養皿、滴管、顯微鏡.不需要蓋玻片.血管①血液從主干流向分支,因此是動脈;血管③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是靜脈,血管②位于動脈與靜脈之間,紅細胞單行通過,因此是毛細血管.
(3)從圖甲和圖乙可以看出,圖甲細胞的位置是在視野的上邊,且圖乙中的圖象比圖甲中的圖象大.這是在低倍鏡觀察到物像后換用高倍物鏡觀察,首先要移動玻片把物像移動到視野中央即②,因為高倍鏡的視野窄,雖然在低倍鏡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離視野中央的話,換上高倍鏡,物像可能就不在視野中了;低倍鏡換高倍鏡是通過轉動轉換器來完成的即③換上高倍物鏡后物像只是有點模糊,一般轉動細準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即④.
故答案為:(1)生理鹽水;
(2)蓋玻片;③;
(3)②③④.
22.山東省已實施“全面二孩”政策,請結合如圖分析作答:
(1)A表示受精過程,此過程在媽媽體內的 輸卵管 中完成.
(2)D是由B經過分裂和 分化 等復雜過程后形成的.
(3)E是一名小帥哥,他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為 44+XY。
(4)若E是單眼皮(基因型為aa),但父母均為雙眼皮,請你分別寫出父母的基因型 Aa、Aa 若該夫婦正準備要二胎,則他們生雙眼皮孩子的可能性為 75%。
【考點】動物體人體的結構層次;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以及它們與性狀表現之間的關系.
【分析】①人的生長發育是從受精卵開始的.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的.器官組成系統,再由系統構成人體的.
②生物的性狀由基因控制,基因有顯性和隱性之分;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基因或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基因時,生物體表現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
【解答】解:(1)精子和卵細胞在輸卵管內結合,形成受精卵.
(2)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系統,由系統構成人體.
(3)人的體細胞中有46條染色體,其中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所以小帥哥的體細胞染色體組合為:44+XY.
(4)E是單眼皮(基因型為aa),一個基因來自父方,另一個來自母方,而父母均為雙眼皮,所以父母基因組成均為Aa;遺傳圖解如圖所示:
所以,他們再生一個孩子是雙眼皮孩子的可能性為75%.
故答案為:(1)輸卵管
(2)分化
(3)44+XY
(4)Aa、Aa;75%
23.在學習《開花和結果》時,濟寧實驗中學初中的師生置身于桃花園中,觀察、體驗、探索、思考,教學效果特別好,圖2為三個月后圖1中的某一枝條,A、B、C代表三項生理活動,請你就師生共同探討的幾個問題作答.
(1)桃樹栽種的疏密有致是為了提高圖2中過程 A。ㄌ钭帜福┑男剩撋砘顒舆M行的場所是 葉綠體。
(2)桃樹生長、細胞分裂等生命活動所需能量是在圖2中過程 B。ㄌ钭帜福┊a生的,該過程主要在細胞的 線粒體 內進行.
(3)桃樹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通過莖內的 導管 運輸到葉片,其輸送的動力源自圖2中的過程 C。ㄌ钭帜福欢~片合成的有機物則是通過 篩管 運送到果實貯存.
(4)圖2中的三種氣體進出葉片的“門戶”都是 氣孔。
(5)為增加觀賞性,園主人想在一棵樹上開出多種桃花,同學們認為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 嫁接。
【考點】光合作用的概念;氣孔的功能結構及開閉原理;呼吸作用過程中有機物的分解能量的釋放.
【分析】由我們所學的知識可以知道:(1)植物的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3)植物的蒸騰作用是水以氣體的形式散失到空氣中的過程.
【解答】解:(1)光合作用指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的過程;桃樹栽種的疏密有致能使植物充分接受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機物.因此間作套種、合理密植是為了提高過程A光合作用的效率.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氧氣.光合作用進行的場所是葉綠體.
(2)呼吸作用是指生物在線粒體里在氧氣的作用下把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供生物體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利用.因此植物生長、細胞分裂等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來自于過程B呼吸作用所釋放的能量,這一過程發生在線粒體中.
(3)導管是由一種死亡了的,只有細胞壁的細胞構成的,而且上下兩個細胞是貫通的.它位于維管束的木質部內,它的功能是把從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全身各器官,運輸方向自下而上.動力來自于C蒸騰作用.
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由許多管狀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相鄰兩細胞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稱為“篩孔”.兩細胞的原生質體通過篩孔彼此相通.篩管沒有細胞核,但篩管是活細胞.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自上而下運輸到其它器官如根.
(4)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組成的,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
(5)嫁接屬于無性繁殖,沒有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因而后代一般不會出現變異,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優良性狀的穩定,而砧木一般不會對接穗的遺傳性產生影響.因此要使一棵樹上開出多種桃花,可采用的繁殖方法是嫁接.
故答案為:(1)A;葉綠體
(2)B;線粒體
(3)導管;C;篩管
(4)氣孔
(5)嫁接
24.2018年8月12日晚11時許,天寧濱海新區某集團集裝箱碼頭發生爆炸,消防人員不怕犧牲,奮力滅火救人.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無論自救還是他救,都必須首先保證過程 A (填字母)的順利進行.
(2)a比b中增多的二氧化碳產生的部位是 組織細胞
(3)某人在廢墟中掩埋了一百多小時后,靠喝自己的尿液最終獲救,這是因為尿液中含有人體必須的 水分和無機鹽。
(4)獲救者打點滴時,藥物最后到達心臟四腔中 1。ㄌ顢底郑
(5)若該獲救者血型為A,但當無A型血,緊急情況下可少量輸入的血型是 O型血。
【考點】血液循環的途徑.
【分析】圖示中,A系統為呼吸系統,1是心臟的右心房、3是右心室、2是左心房、4是左心室.人體的生命活動需要能量,能量來源于體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這需要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為人體獲取營養物質和氧氣,同時還需要循環系統將這些物質運到身體各處.
【解答】解:(1)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只有保證呼吸道的暢通,才能更好地實現肺的通氣.
(2)細胞通過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進入細胞周圍毛血管的血液中,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再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進入肺泡,通過肺的通氣,經呼吸道將氣體呼出體外,故人體產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細胞.
(3)人的生活需要水、無機鹽、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無機鹽和尿素.地震中被困170多小時后被救出的人,是靠喝自己的尿液來維持生命的.此舉被視為生命的奇跡!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補充體內所需的水分和無機鹽.
(4)血液循環路線如圖所示:
對照血液循環圖可知,給傷員注射藥物.藥物進入血液經上腔靜脈→右心房.
(5)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但在緊急情況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輸給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異血型者之間輸血輸得太快太多,輸進來的凝集素來不及稀釋,也可能引起凝集反應.因此,輸血時應該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異血型者之間輸血,只有在緊急情況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慮的是輸同型血,實在沒有同型血,可以少量輸O型血.
故答案為:(1)A;
(2)組織細胞;
(3)水分和無機鹽
(4)1;
(5)O型血
25.醉駕害己、害人、害社會,請你根據反射弧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對酒駕者可采用酒精測試儀檢測醉酒,吹氣上,受檢者膈肌處于 舒張 狀態.
(2)醉酒者常表現為思維混亂、反映遲鈍、動作不協調等,這是由于酒精麻醉了 小腦 造成的.
(3)某醉駕者被撞成了“植物人”、生命體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壓,你認為他末受損的中樞部分最可能是 腦干。
(4)醫生用針刺某傷者的指尖,此人有感覺但不能縮手,則其受傷部位是圖中的 4或5。ㄌ钚蛱柌⒋鸪鏊锌赡苄裕
(5)若事故中某醉駕這的血液從上臂傷口的b處噴出且為鮮紅色,你認為較為科學的急救方法是 A。
A.用手指壓住a端血管,并用紗布包扎.
B.用手指壓住c端血管,并用紗布包扎.
C.用手指壓住ac兩端血管,用紗布包扎
D.不用手指壓住血管,直接用紗布包扎
(6)有些同學騎車時喜歡戴著耳機高分貝聽歌,這樣不僅為交通安全埋下隱患,而且長期如此最有可能損傷 B ,使聽力漸進式減退.
①外耳道 ②鼓膜 ③聽小骨 ④耳蝸 ⑤聽覺神經 ⑥聽覺中樞
A.①②B.②④C.②⑤D.③⑥
【考點】反射弧的結構和功能;聽覺的形成過程.
【分析】(1)腦位于顱腔內,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
(2)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圖甲中結構:1感受器、2效應器、3傳入神經、4傳出神經,5神經中樞.
【解答】解:(1)當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時,肋骨與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彈性而回位,結果胸廓縮小,肺也隨之回縮,造成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肺內氣體排出肺,形成被動的呼氣運動.故司機吹氣時膈肌狀態應是舒張的;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擴散作用實現的.
(2)小腦位于腦干背側,大腦的后下方,小腦的主要功能是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的平衡;飲酒過量的人常常表現走路不穩,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腦造成的.
(3)植物人的生命體征只有呼吸、心跳和血液循環,而不能進行其他生命活動,這種病人的腦沒有受傷的部位是腦干.
(4)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如果某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傷,醫生用針刺其指尖.此人有感覺但是沒有縮手,表明A感受器產生的神經沖動能通過d傳入神經傳到神經中樞,在經過脊髓的白質上行傳到大腦皮層,形成感覺,有感覺而不能縮手,表明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可能是4傳出神經或 5效應器受損.
(5)體動脈流的是動脈血,動脈血含氧多、顏色鮮紅;而體靜脈流的是靜脈血,靜脈血含氧少、顏色暗紅.體動脈是將心臟的血液流向全身各處去的血管,壓力大,血流速度快,因而外傷出血時成噴射狀或一股股的流出;而體靜脈是將全身各處的血流回心臟的血管,壓力小,血流較緩.題中外傷出血,血色鮮紅,從傷口噴出,可以判斷是動脈出血,因而應該在近心端用指壓法或止血帶止血,因此該生傷口在a處.
(6)當外界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導鼓膜時,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聽覺中樞),這樣就產生了聽覺;因此感受聲波刺激敏感的細胞位于內耳的耳蝸內.故選:B
故答案為:(1)舒張;
(2)小腦;
(3)腦干;
(4)4或5;
(5)A;
(6)B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1187493.html
相關閱讀:2013年中考模擬生物考試題
黃崗中學第三次中考模擬考試理科綜合生物學部分
2015年中考生物第七章生物的多樣性復習
2012年紹興市中考生物試題(附答案)
2012年株洲市中考生物試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