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樂山市2015年中考生物試題(含答案和解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四川省樂山市2015年中考生物試卷
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們生活的環境組成
B.生物所生活的環境是指陽光、溫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物圈中的生物就是指各種大型動物和綠色開花植物
D.生物圈的各組成部分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密切聯系
考點: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是生物生存的家園,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和土壤等.它們為生物提供能量、營養和生存空間.生物成分包括生態系統中的全部生物,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解答: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故A正確;
B、生物所生活的環境是指陽光、空氣、水和土壤等非生物因素.故B錯誤;
C、生物圈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態系統中的全部生物,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其中生產者主要是指綠色植物;消費者包括各種動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細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故C錯誤;
D、生物圈內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都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實現的,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記生物圈的范圍、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2.如圖是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植物組織標本4次得到的圖像,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A.③所用的目鏡的放大倍數一定大于④
B.更換物鏡一定是轉動轉換器來實現
C.圖像③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細胞膜
D.每個細胞中都一定能找得到葉綠體
考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分析題圖可知,①②③④中,視野中細胞數目最少的是③,細胞數目最多的是④,因此③視野放大倍數最大,④視野放大倍數最小,據此解答.
解答:解: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③視野放大倍數最大,但目鏡倍數不一定比④目鏡大,A錯誤;
B、物鏡安裝在轉換器上的,因此更換物鏡一定是轉動轉換器來實現,B正確;
C、細胞膜是緊貼在細胞壁上的一層透明且極薄的膜,具有控制進出的作用,使有用的物質不能任意的滲出細胞,有害的物質不能輕易地進入細胞.在顯微鏡下不易觀察到,C錯誤;
D、見光部分的植物細胞中含有葉綠體,不見光部分的植物細胞中沒有葉綠體,D錯誤.
故選:B.
點評: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及植物細胞的結構特點是解題的關鍵.
3.細胞的生活依賴細胞各結構的分工合作,發生著非常復雜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變化,這些活動的控制中心是
A.細胞膜          B.細胞質           C.線粒體          D.細胞核
考點: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的重要功能..
分析:基因主要在細胞核中,指導蛋白質的合成,進而控制生命活動,所以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解答:解:A、細胞膜能控制物質的進出,A錯誤;
B、細胞質能流動,有利于細胞與外界物質交換,B錯誤;
C、線粒體是呼吸的場所,能夠分解有機物,并釋放能量,為生命活動提供物質和能量,C錯誤;
D、細胞核是細胞遺傳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遺傳物質能經復制后傳給子代,同時遺傳物質還必須將其控制的生物性狀特征表現出來,這些遺傳物質絕大部分都存在于細胞核中.所以,細胞核是物質和能量變化需要統一的指揮和控制中心,D正確;
故選:D.
點評: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有DNA和蛋白質構成,DNA含有遺傳物質,能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
4.下列有關開花、結果及種子萌發的一些敘述中,正確的是
A.對于繁衍后代來說,只有雌蕊是花的最重要的部分
B.受粉后的子房壁發育成果實,受精卵發育成種子
C.雄蕊和雌蕊分別產生花粉和卵細胞,都是花最重要的部分
D.種子萌發必需的外界條件是:適宜的溫度、水分和陽光
考點:花的結構;種子萌發的條件和過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分析:1、花的結構包括花冠、花柄、花托、雄蕊和雌蕊等結構.
2、被子植物的雌蕊經過傳粉受精,然后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
解答:解:A、花蕊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直接關系,是花的主要部分,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A錯誤;
B、子房壁發育成果實,受精卵發育成胚.B錯誤;
C、雄蕊能夠產生花粉,雌蕊中有卵細胞,都是花的主要部分.C正確;
D、種子萌發必需的外界條件是: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有光無光均可.D錯誤.
故選:C
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明確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以及花的結構知識點.
5.從種子萌發成幼苗,長成植株,到開花、結出種子,完成了被子植物的一個生命周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中,既要進行細胞分裂,也要進行細胞分化
B.植株生長過程中,從土壤中吸收的營養物質只包括水和無機鹽
C.植株生長過程中,吸收的水 除部分用于蒸騰作用外,主要用于光合作用等
D.蒸騰作用可以拉動水和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也有利于降低葉面溫度
考點: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蒸騰作用的意義;無機鹽的類型及其對植物的作用..
分析: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在生命周期中既要進行細胞分裂,也要進行細胞分化;
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
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的濕度,增加降水,并帶走植物體內的熱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熱的夏天被烤死.同時促進了生物圈的水循環.據此解答.
解答:解:A、不管是植物還是動物的生命周期中,都既要進行細胞分裂 ,也要進行細胞分化,A正確;
B、植株生長過程中,從土壤中吸收的營養物質只包括水和無機鹽,B正確;
C、植株生長過程中,吸收的水分除少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外,大約有99%的水分主要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C錯誤;
D、植物的蒸騰作用在把體內的水以水蒸氣的形式蒸發到大氣當中去的時候,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運輸.所以蒸騰作用可以促進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也有利于降低葉面溫度.D正確.
故選:C.
點評:掌握蒸騰作用的意義是解題的關鍵.
6.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內尿的形成過程中,不可能出現的情況是
A.出球小動脈與入球小動脈中的血液都含有尿素
B.大分子蛋白質經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
C.重吸收作用發生在原尿流經腎小管時
D.在尿液中檢測不到葡萄糖
考點:尿液的形成..
分析:血液通過腎動脈流入入球小動脈,再由入球小動脈流入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如圖所示:
 
解答:解:A、從出球小動脈流出的血液(因為沒有發生氣體交換,含氧量沒有減少,任然是動脈血)蛋白質等大分子的物質的濃度會明顯升高,是因為血液中的一部分水濾過到了腎小囊腔內.而出球小動脈中含有的尿素等廢物與入球小動脈中的差別不大,A正確;
B、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都能濾過到腎小囊腔中,形成原尿,B錯誤;
C、原尿流經腎小管時會發生重吸收作用,C正確;
D、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會把全部的葡萄糖重吸收,所以尿液中沒有葡萄糖,D正確;
故選:B
點評:回答此題的關鍵是明確尿的 形成過程.
7.一位同學突然抓起一個燙手的饅頭后,來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這是一種生來就有的反射,因此不需要通過神經系統                                              
B.完成該反射的結構是反射弧
C.松手是在大腦作出判斷之前就進行了
D.完成該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脊髓中
考點:反射弧的結構和功能;非條件(簡單)反射和條件(復雜)反射..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經系統的參與下,人體對內外環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規律性的反應.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
解答:解:A、縮手反射是低級反射,是一種生來就有的反射,但是需要在神經系統的參與下完成,A不符合題意;
B、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書反射弧,B不符合題意;
C、完成松手的反射中樞在脊髓,不需要大腦的參與,C不符合題意;
D、縮手反射屬于低級反射,完成縮手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脊髓,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掌握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是解題的關鍵
8.一對能卷舌的夫婦生了一個不能卷舌的孩子,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這是一種變 異現象
B.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對相對性狀
C.控制能卷舌的基因一定是顯性基因
D.這對夫婦再生一個不能卷舌的孩子的可能性是1/3
考點: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以及它們與性狀表現之間的關系;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生物的性狀和相對性狀的概念..
分析:(1)生物的性狀由基因控制,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或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生物體表現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
(2)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一對能卷舌的夫婦生了一個不能卷舌的孩子,表明不能卷舌是隱性性狀,父母都能卷舌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如Aa.遺傳圖解如圖: .
解答:解:A、一對能卷舌的夫婦生了一個不能卷舌的孩子,體現了親子代之間的差異性,因此這是一種變異現象,A正確;
B、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因此稱為相對性狀,B正確;
C、能卷舌是顯性性狀,因此控制能卷舌的基因一定是顯性基因,C正確;
D、從遺傳圖解看出,這對夫婦再生一個不能卷舌孩子的可能性是 ,不是 ,D錯誤.
故選:D.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基因的顯性與隱性 以及會借助圖解來分析解答此類問題.
9.下列與人的免疫有關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不是所有的免疫都是人生來就有的
B.患過天花的人不會再得天花,這是一種特異性免疫
C.所有的傳染病都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
D.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會休克,這是免疫功能失調引起的
考點:人體的免疫功能..
分析:免疫分為兩種,一種是非特異性免疫,是指人生來就有的,另一種是特異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分析作答.
解答:解:A、免疫分為兩種,一種是非特異性免疫,是指人生來就有的,另一種是特異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漸建立起來的,A正確.
B、患過天花的人不會再感染天花,因為體內有了抗體,人體就不會再得天花,這種免疫是后天獲得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起作用,屬于特異性免疫,B正確.
C、接種疫苗,即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有效措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傳染病都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如艾滋病目前還沒研制出疫苗,還不能通過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C錯誤.
D、個別人注射青霉素時,因過敏反應會發生休克,這時因為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過強,在這里青霉素相當于一種抗原,青霉素進入人體后,刺激了人體內的免疫系統,引起人體產生了免疫反應,D正確.
故選:C
點評:了解人體免疫功能是解答本題關鍵.
10.下列關于細菌和真菌特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細菌適應性很強,在不同的環境中有不同的生殖方式
B.潮濕的糧食堆容易生長霉菌,霉菌與動植物一樣也屬于真核生物
C.細菌與植物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是細菌無細胞壁,有夾膜
D.細菌和真菌都能形成菌落,所以無法從菌落上區分它們
考點:細菌的基本形態和結構特點;真菌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點..
分析:(1)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 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因此營養方式是異養,必須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維持生活,在生態系統中扮演分解者.(只有少數硫化菌以分解硫化物獲得能量自養.)而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是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植物細胞有葉綠體,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生產者.
(2)菌落是指一個細菌或真菌在適宜的培養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細菌或真菌集團);根據菌落的形態、大小、顏色可以大致區分真菌和細菌
解答:解:A、細菌適應性很強,能進行分裂生殖,A錯誤.
B、潮濕的糧食堆容易生長霉菌,真菌具有成形的細胞核,所以霉菌與動植物一樣也屬于真核生物,B正確.
C、由分析知道:細菌與植物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是細菌無成形的細胞核和葉綠體,C錯誤.
D、細菌菌落特征:菌落較小,形狀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為白色;真菌落特征:菌落較大、菌絲細長,菌落疏松,呈絨毛狀、蜘蛛網狀、棉絮狀,無固定大小,多有光澤,不易挑,有時還呈現紅色、褐色、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的顏色(孢子的顏色).因此,從菌落的大小、形態、顏色可以大致區分細菌和真菌,以及它們的不同種類,D錯誤.
故選:B
點評:解題的關鍵是知道細菌、真菌等的主要特征.
二.填空題(共10分,每空1分)
11.如果草原適度放牧,牧草能不斷生長而維持原狀,牲畜則因此獲得穩定的食物,可持續高產,但如果過度放牧就會破壞草場植被,甚至沙漠化。這一事實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   ▲   能力。草原上牧草與牲畜的關系是   ▲   。
考點: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分析: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草原上牲畜以牧草為食,形成了捕食關系.
解答:解: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種限度時,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例如,如果草原上放養的牲畜太多,就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場就很難恢復原樣了.
在草原上牲畜以牧草為食物,形成了捕食的關系.
故答案為:自動調節;捕食.
點評:解此題的關鍵是理解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
12.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一方面用來滿足自身生命活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養育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光合作用的過程,可以用下列式子表示:
     
所有細胞通過呼吸作用,將有機物中儲存的能量釋放出來,用于各項生命活動。呼吸作用的過程,可以用下列式子表示:
 
考點:光合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的 概念..
分析: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
活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作呼吸作用.據此解答.
解答:解: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一方面用來滿足自身生命活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養育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光合作用反應式: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
所有細胞通過呼吸作用,將有機物中儲存的能量釋放出來,用于各項生命活動.呼吸作用的表達式:
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故答案為:
葉綠體; 能量.
點評: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表達式是解題的關鍵.

13.2011年世界人口已經突破70億,不同個體表現的性狀各不相同,即使同卵雙胞胎也有差異,這是因為生物的性狀由基因控制,還受到   ▲   的影響。70億人口,70億副面孔,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   ▲   的多樣性。
考點: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生物的多樣性的內涵..
分析:1、性狀受基因和環境控制;
2、生物的多樣性包括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三個層次
解答:不同的基因貯存著不同的遺傳信息,也就是說生物表現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但有些生物的性狀又會受到環境的影響.7 0億人口,70億副面孔,體現了生物基因的多樣性.
故答案為:環境(環境因素);基因
 點評:生物體的性狀由基因控制,但同時也受環境的影響.
14.科學家提取豆根瘤菌的固氮基因,移植到生活在小麥根旁的細菌中去,能使這些細菌具有固氮的本領,這種育種方法是從根本上改變了細菌的   ▲   。根瘤菌與豆科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現象在生物學上稱為   ▲   。
考點:轉基因技術的應用..
分析:現代生物技術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和蛋白質工程.20世紀未,隨著計算生物學、化學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的興起,發展了系統生物學的生物技術,即系統生物技術,包括生物信息技術、納米生物技術與合成生物技術等..
解答:解:科學家把根瘤菌的固氮基因轉移到小麥細胞內利用的是基因工程中的轉基因技術,能使這些細菌具有固氮的本領,這種育種方法是從根本上改變了細菌的遺傳物質,它為植物固定空氣中的氮氣,轉變為植物能夠吸收的含氮物質,被植物利用;而根 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機物是植物進 行光合作用儲存的有機物.根瘤菌與豆科植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因此它們之間的這種關系是共生關系.
故答案為:遺傳物質(基因);     共生
點評:了解轉基因技術的應用是解決本題的關鍵.
15.今年5月,我國確診首例輸入性中東呼吸綜合征病例,該患者立即被隔離治療,這 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   ▲   。該病的病原體是一種病毒,其結構由   ▲   (填一種有機物)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考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分析:(1)傳染病若能流行起來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環節,所以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2)病毒的結構非常簡單,僅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并在寄主細胞內進行繁殖.一旦離開了活細胞,病毒就無法生存,就會變成結晶體.
解答:解:中東呼吸綜合征患者是能夠散播病原體的傳染源,因此該患者立即被隔離治療,這屬于預防 傳染病措施中的控制傳染源.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該病的病原體是一種病毒,所以其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故答案為:控制傳染源;蛋白質
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和病毒的結構特點.
三.實驗與探究題(5分,每空1分)
16.一種菊科植物從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F設計實驗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響該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實驗分組及處理如下表。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組別 原產地 栽培地
第一組 海拔500米  a組海拔500米
 海拔500米 b組海拔3000米
第二組 海拔3000米 c組海拔500米
 海拔3000米 d組海拔3000米
(1)a組和b組、c組和d組都是原產地相同的同一品種,且栽培地的土壤條件適宜并相同,這是為了保證實驗結果只能是由   ▲   引起的。
(2)a組和b組的對照中,實驗組是   ▲   ,c組和d組的對照中,實驗組是   ▲   。
(3)實驗最后測量每組各植株的高度,以   ▲   (選填“最大值”或“最小值”或“平均值”)為該組植株的株高。
(4)請預測最可能的實驗結果:   ▲   。
A.a?b    c?d    B.a=b    c=d   C.a?c    b?d     D.a?b    c?d
考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分析:在科學實驗中,要保證變量的唯;為研究變量對研究對象的影響,需要設計對照實驗,對照實驗設計原則:一個探究實驗中只能有一個實驗變量,其他因素均處于相同理想狀態,這樣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響、干擾實驗結果的可能,要探究的實驗因素應是變量.
解答:解:(1)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惟一變量.所以a組和b組、c組和d組都是原產地相同的同一品種,且栽培地的土壤條件適宜并相同,這是為了保證實驗結果只能是由海拔高度引起的.
(2)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除實驗變量不同外,其他環境條件都應該相同,所用實驗材料及其數量也應該相同.所以a組和b組的對照中,實驗組是b組,對照組是a組;c組和d組的對照中,實驗組是c組,對照組是d組.
(3)在處理實驗結果時,為了使的實驗結果更具有說服力,防止出現偶然性,應多做幾組實驗,最后取平均值.
(4)海拔越高,風力越大,植株高了反而無法生長,所以海拔越高,越適合植株較低的生長.故而第一組中:a組的比b組的長勢好;第二組中:c組的比d組的長勢好.
故答案為:(1)海拔高度(變量)
(2)b組;c組
(3)平均值
(4)D
點評:在探究實驗中,設置對照實驗可以保證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這樣實驗結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單一變量引起的.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296165.html

相關閱讀:2012年紹興市中考生物試題(附答案)
黃崗中學第三次中考模擬考試理科綜合生物學部分
2012年株洲市中考生物試題(帶答案)
2015年中考生物第七章生物的多樣性復習
2013年中考模擬生物考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