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實驗中學2017—2018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競賽
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單項選擇,每題1分,共20分)
1.米蘭多拉(1463-1494)在《論人的高貴的演說》中借上帝之口說道:“亞當……你就像一個擁有主權和自由的設計者,你可以按照自己選擇的方式來塑造你自己!弊髡叩挠^點屬于 ( )
A.君權神授思想 B.人文主義思想 C.啟蒙思想 D.民主科學思想
2.北京大學羅榮渠教授認為:“東西兩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匯合,加速了人類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這種“大匯合”開啟于 ( )
A.三角貿易 B.新航路開辟 C.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D.工業革命
3.拿破侖在逝世前說了一段話:“我是一位新普羅米修斯……我曾從天上竊取了火種,作為一份禮物,奉獻給法蘭西!蹦闷苼霁I給法蘭西的“火種”是 ( )
A.處死國王路易十六 B.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C.頒布了系列法典 D.擴大了法蘭西的疆域
4.錢乘旦在《英國通史》中這樣寫道:“在巴巴多斯(位于美洲加勒比海),1712—1768年有20萬黑人奴隸輸入,但人口只增加了2.6萬。”這主要表明 ( )
A.黑奴貿易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 B.黑奴的壽命很短
C.資本原始積累的血腥性 D.黑奴流動速度很快
5.“1857年爆發的印度民眾大起義,雖然僅僅兩年之后就以失敗告終,卻使英國消耗軍費4000多萬英鎊,使大批英國軍官和士兵斃命!辈牧现饕f明了這次起義 ( )
A.取得了階段性的革命勝利 B.成為了印度歷史發展的轉折點
C.給英國殖民者以沉重的打擊 D.改變了英國對印度的統治方式
6.“我們有根據期望文明各國趕緊援助我們……可是這種期望竟然落空!不僅歐洲人,甚至美洲北部我們的兄弟們,在這場斗爭中都……袖手旁觀……為了驅逐西班牙人并建立一個自由政府,我們所必須具備的是什么?顯而易見的,這就是聯合。”這封信的作者最有可能是 ( )
A.玻璃瓦爾 B.章西女王 C.華盛頓 D.尼赫魯
7.下圖反映了1801—1901年英國各行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例的變化情況。這一比例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外殖民擴張 B.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C.農業生產方式變化 D.工業革命的影響
8.當時大多數人認為飛機依靠自身動力的飛行完全不可能,而萊特兄弟卻不相信這種結論,終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載人飛行的飛機。萊特兄弟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
A.現代物理學的革命 B.蒸汽機的發明與應用
C.內燃機的發明與應用 D.交通運輸也的發展
9. 英國學者保羅•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指出:日本培養出的工程師比任何西方國家都多得多(大約比美國培養的多50%)。它還擁有近70萬名研發人員,比英國、法國、聯邦德國加地一起還多。材料反映了日本 ( )
A.實行非軍事化政策 B.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
C.引進最新科技成就 D.注重培養高素質人才
10.1837年,英國工人提出一個《人民憲章》,此后他們為爭取自身的合法權益堅持斗爭了十多年。在《人民憲章》里,工人們提出的核心內容是 ( )
A.獲得普選權,參與國家管理 B.資本家工廠歸工人合作社管理
C.取消工人夜班 D.實行義務教育
11. “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有理論到實踐,由理想到現實”是一位學者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20世紀20年代前發展特點的概括。下列能體現“由空想到科學”的史實是( )
A.歐洲工人運動的興起 B.《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十月革命勝利
12.“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歐仁•鮑狄埃創作的這首《國際歌》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戰歌,它鼓舞全世界無產階級為自己的解放繼續斗爭。這首歌的創作背景是 ( )
A.英國憲章運動 B.馬克思主義誕生 C.巴黎公社失敗 D.俄國十月革命
13.學習“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馬克思主義誕生”等內容后,同學們得出一些新的認識。其中之一就是 ( )
A.思想解放推動社會進步 B.民主法制是社會進步的保障
C.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D.制度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14.“注重實際的列寧認識到讓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的這一政策允許局部地恢復資本主義!标P于材料中“這一政策”說法正確的是 ( )
A.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B.為粉碎國內外敵人進攻打下了基礎
C.允許市場在一定范圍內存在 D.使蘇聯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為先進工業國
15.下表是1928年~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及機器制造業在歐洲和世界所占地位。其地位前后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歐洲 世界 歐洲
工業總產值 5 3 2 2 1
機器制造業 4 2 1 2 1
A.十月革命的影響 B.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C.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完成 D.赫魯曉夫改革
16.斯大林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戰勝國,主要是英國、法國和美國建立了一種新的國際關系制度,即戰后和平制度!睂儆跉W洲地區“新的國際關系制度”的出現與哪一次會議有關 ( )
A.巴黎和會 B.華盛頓會議 C.慕尼黑會議 D.雅爾塔會議
17.下面是一戰后帝國主義列強建立新秩序的示意圖,圖中的空白處應是 ( )
A.《九國公約》 B.《北大西洋公約》 C.《華沙條約》 D.《開羅宣言》
18. 毛澤東曾說:“這些陰謀家……不但并無絲毫制止侵略的意識,而且相反,縱容侵略,挑撥戰爭,使人為鷸蚌,已為漁人,美其名曰‘不干涉’,實則是‘坐山觀虎斗’.世界上多少人被張伯倫及其伙伴的甜蜜演說所蒙蔽,而不知道他們笑里藏刀的可怕!毕铝袣v史事件,符合材料描述的是 ( )
A.薩拉熱窩事件 B.慕尼黑會議 C.鐵幕演說 D.馬歇爾計劃
19.1859年,達爾文《物種起源》出版問世,書中提出了“進化論”思想以及自然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法則,他的認識 ( )
A.完全推翻了神權統治的根基 B.推動了物理學理論的革命
C.把生物學建立在科學基礎上 D.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學基礎
20.他的創作往往被認為是“可怕的真實”“驚人的真實”,他大大發展了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始終注意通過心理變化反映人的思想性格的變化,這就是他著名的“心靈辯證法”。這位俄國作家是 ( )
A.巴爾扎克 B.馬克•吐溫 C.羅曼•羅蘭 D.列夫•托爾斯泰
二、非選擇題
2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6分)
材料一、
材料二、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直接導致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為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展開開辟了道路。其秉承的三權分立思想,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近代政治體制,創造了第一個聯邦總統制共和國家,使美國的經濟發展踏上快車道。
——亞特伍德《人類簡史》
材料三、法國史學家托克維爾常把法國與美國、英國的歷史進行比對,特別指出它們之間的區別;美國沒有封建制度這個強大的敵人,英國貴族并未因革命喪失權力,他們與資產階級實行聯合統治。 ——《舊制度與大革命》(序言)
(1)根據上面結構圖,請指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具有什么特點?(1分)最終確立了什么政治體制?(1分)
(2)根據材料二,概況美國獨立戰爭的影響。(2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法國革命、美國革命面對的“強大的敵人”有何區別?(2分)
2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7分)
材料一、1763年,他受命修理格拉斯哥大學的一臺紐可門蒸汽機,得以仔細研究其結構。之后的二十年間,他克服經濟困難,經過反復實踐,終于使蒸汽機成為了一切機械的萬能原動力。
材料二、(工業革命中誕生的工業)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業被消滅了……它們被新的工業排擠掉了,新的工業的建立已經成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死攸關的問題……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來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賴所替代了。
材料三、電力的廣泛應用與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是分不開的。以愛迪生為代表的美國眾多發明家們的發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并成為創造財富的源泉。依靠強大的科技實力,美國在19世紀末迅速趕上并超過在過去兩個世紀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歐洲強國。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誰?(1分)他的這一技術的改進產生了什么影響?(1分)
(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世界市場格局發生的主要變化(1分)分析這種變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1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工業革命?(1分)這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是什么?(1分)從材料三來看,美國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1分)
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共6分)
材料一 2009年2月12日,奧巴馬參加林肯誕辰200周年紀念活動,并表示他特別感激林肯,因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為美國的第一任黑人總統。
——中國網援引英國廣播公司報道。
材料二 這次改革雖然留下大量封建殘余,但它卻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
材料三 ……日本的新統治者致力于日本社會的轉型,以獲得同外國勢力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平等地位!兏锸谷毡境蔀闁|亞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強國!髦握氖滓繕耸菑娀醒爰瘷唷
——摘自杰里•齊格勒(新全球史)下
(1)材料一,奧巴馬為什么說因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為美國第一任黑人總統? (1分)
(2)材料二所說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指什么歷史事件?(1分)
(3)材料三中“變革”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1分)為了實現材料三中的“首要目標”,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4)上述三國的崛起之路對我國現代化建設有什么啟示?(至少答兩點)?(2分)
24.兩次世界大戰是人類的災難。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6
材料一、1879年,德國和奧匈帝國簽訂一個主要針對俄國的秘密軍事同盟條約,后來意大利也加入這一同盟,形成了由德國控制的“三國同盟”又稱“同盟國”。
材料二、1914年8月4日,德國政府聲稱:“戰爭會迅速結束……”在送德軍的火車上涂寫著“去巴黎吃早飯……”的字句。法國的運兵車上也涂有藐視對方的字句和“在圣誕節回家”的口號。新招募的法國士兵高唱《馬賽曲》,興高采烈地從火車站出發,“槍尖上插著鮮花”,臉上露著微笑,似乎把這次軍事行動當作“從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奮的旅行”。
材料三、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1年六月,德國對蘇聯發動了全面進攻,蘇德戰爭爆發。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法西斯國家的失敗宣告結束。
(1)根據材料一,說出一戰前的國際格局中,德國處于什么地位?(1分)
(2)請用一戰的有關史實戳穿材料二中“戰爭會迅速結束”以及戰爭是“令人振奮的旅行”的謊言。(2分)
(3)根據材料三,寫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個主要戰場(2分)
(4)人類應如何汲取兩次世界大戰的教訓,以實現世界的長久和平?(1分)
25.請根據下面圖片反映的歷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史實正確,語句通順,表述完整,體現圖片內容之間的聯系性) (5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1207449.html
相關閱讀: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
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
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