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北京市2019年中考語文模擬試卷(3)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內容預覽:

202018年最新語文中考模擬試卷3

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8頁,總分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答卷前將密封線左側的項目填寫清楚。

3.答案須用藍色、黑色鋼筆或圓珠筆書寫。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20分)

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汲取(jī) 睿智(ruì) 統籌(cóu) 探驪得珠(lì)

B. 靜謐(mì) 遐想(xiá) 嗤笑(chī) 鍥而不舍(qì)

C. 棲息(xī) 隕落(yǔn) 焙燒(bèi) 面面相覷(qù)

D. 旁騖(wù) 瞥見(piē) 嗔怪(chēn) 生活拮據(jū)

2.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不懈置辯 矯揉造做 周道如砥 越俎代皰

B. 再接再厲 風聲鶴唳 黯然失色 無精打采

C. 承前起后 萬惡不赦 剛愎自用 明察秋豪

D. 前赴后繼 重蹈復轍 精神矍爍 大庭廣眾

3.閱讀下面的語段,回答問題。(4分)

現在看看《陶庵夢憶》,覺得那時的賽會,真是豪奢極了,雖然明人的文章,怕難免有些夸大。因為禱雨而迎龍王,現在也還有的,但辦法卻已經很簡單,不過是十多人盤旋著一條龍,以及村童們扮些海鬼。那時卻還要扮故事,而且實在奇拔得可觀。他記扮《水滸傳》中人物云:“……于是分頭四出,尋黑矮漢,尋梢長大漢,尋頭陀,尋胖大和尚,尋茁壯婦人,尋姣長婦人,尋青面,尋歪頭,尋赤發,尋美髯,尋黑大漢,尋赤臉長須。大索城中;無,則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鄰府州縣。用重價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漢,個個呵活,臻臻至至(齊備之意),人馬稱?(行列整齊的樣子)而行。……”這樣的白描的活古人,誰能不動一看的雅興呢?

(1)上面的語段選自魯迅的散文集《 》,請你從文中加點處任選一種體貌特征,寫出對應的水滸英雄姓名。 (2分)

(2)你一定也讀過這本散文集,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個人物?請概括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2分)

4. 補寫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春蠶到死絲方盡, 。(李商隱《無題》)

(2)學而不思則罔, 。(《論語》)

(3)“月”是古代文人騷客筆下常見之物,但表達的思想情感卻各有不同。李白的“

,隨風直到夜郎西”,表達的是對友人的關切;李煜的“無言獨上西樓, ”,抒發的是別愁離緒;蘇軾的“但愿人長久, ”,表達的是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杜牧的“ ,夜泊秦淮近酒家”創設的是淡雅的意境。

5.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題。(共6分)

【材料一】低碳,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A隨著世界工業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劇增、人類欲望的無限上升和生產生活方式的無節制,使世界氣候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問題。B二氧化碳排放量愈來愈大,地球臭氧層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全球災難性氣候變化屢屢出現,已經危害到人類嚴重的生存環境和健康安全。

【材料二】人民網北京1月21日電 1月19日,全國低碳經濟媒體聯盟啟動儀式在京舉行。大會宣讀了《全國低碳經濟媒體宣言》,各成員面對聯盟會徽莊嚴宣誓,承諾將以宣傳低碳經濟為己任,積極響應國家關于低碳經濟的各項方針、政策,配合國家總體部署進行。聯盟為一雙緊握的雙手置于地球中央、背景色為天藍色的聯盟會徽首先映入與會嘉賓視線,寓意著留給子孫后代一片藍天離不開全球合作。

(1)【材料一】畫線句子的A、B句均有語病,請寫出你的修改意見。(2分)

A句修改意見:

B句修改意見:

(2)【材料二】是一則消息,請用一句話概括這則消息的主要內容,不超過20個字。(2分)

(3)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能量要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你打算從哪些小事做起,為低碳生活做貢獻?請寫出兩點。(2分)

第二部分:閱讀(50分)

(一)文言文閱讀(14分)(中考預測)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選自《出師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①竭股肱②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③!”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南中諸郡,并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

(節選自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注釋]①[敢]謙詞。有冒昧的意思。②[股肱]比喻輔佐之臣。③[繼之以死]即一直到死。

6.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3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②深入不毛 毛:

③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咸:

7.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②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8.【甲】文諸葛亮自述本志和經歷的目的是什么?(2分)

9.理解文意,用原句回答。(2分)

(1)【乙】文第一段文字所記敘的主要事件可以用【甲】文的哪句話概括?(1分)

(2)“外結好孫權”體現了諸葛亮一貫的外交政策,請從【乙】文中找出諸葛亮具體做法的語句。(1分)

10.你最欣賞諸葛亮哪一個特點?請結合你所了解的諸葛亮事跡說說理由。(3分)

(二)說明文閱讀(10分)(中考預測)

“國食”餃子

文/羅澍偉

①餃子作為一種美食,不但味美,而且形美,“細砑霜膚薄,彎環味曲包。拈花生指上,斗角簇眉梢。輕似月鉤漾,白入云子抄”。甚至成了代表中國餐飲文化精粹的“國食”,所以千百年來流傳不衰。

②首先是因為餃子把中華民族的傳統品格、審美觀念與飲食文化做了最為完美的契合。美學家認為,中國人愛吃餡,如餃子,餡必包于皮內;餡的豐富多彩,卻因皮的樸素而讓人難以猜測。西方人愛吃餡,如比薩,餡放在表面,讓人一目了然。兩種不同的食品,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而餃子正反映出中國文化重內涵、輕外在性格的文化取向。

③其次,餃子的制作比起菜肴的烹制,技術上相對簡單,特別是在家庭中,人人都可以掌握,因此參與性強,便于融入中國傳統的人情、親情、和諧、美滿、團圓等文化元素。每逢年節,或親友光臨,或闔家團聚,圍坐一起包餃子,談笑間美食立就。親朋往來,向有“迎長送短”之說,“長”者面條,“短”者餃子。新人入洞房,吃餃子不煮熟,曰“生”,預示著生生不息。天津人更把餃子發展為合子,取其和美、賺錢之意,新媳婦回門,一定要為小兩口包合子,過年是“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把餃子的文化內涵發揮得淋漓盡致。

④再次,餃子在中國傳統食品中最富營養,其餡無論葷素,均被密封在餃子皮里,無論下到開水鍋中煮,放進籠屜里蒸,還是碼在鐺上貼,每個餃子都會形成一個超過一百攝氏度的小高壓艙,不但縮短了成熟時間,而且避免了維生素的破壞和營養的流失。

⑤最后是餃子餡的調制,從大類上分,有葷、素之別;實際上根據個人的口味不同、喜好不同,可以做出千變萬化的組合搭配。我們去不同的餐館、不同的親友家吃餃子,會吃出不同的風味;餃子,可以為制作者打開無限的技術空間,一展自己的風采。莎士比亞說,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實,一千個人也可包出一千種不同風味的餃子。

⑥餃子還是中國最早出現的速凍食品。在東北地區,每屆寒冬,家家戶戶都要發酵酸菜,煮白肉,包出酸菜白肉餡餃子,放在院中冷凍,然后裝進缸里儲存,隨吃隨煮。東北的白肉餡餃子沒有咸淡,吃時蘸醬油、醋、香油搭配成的“三合油”,別有風味。

⑦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這種觀念不但為中國人普遍接受,而且影響到外國人,影響到世界。202019年10月,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訪華,專程到天津百餃園北京西單店品嘗餃子。2019年11月,美國第一夫人勞拉隨布什總統訪華,在該店榮華廳吃餃子,對這種美食贊不絕口。2019年奧運會期間,勞拉在美國駐華大使夫人的陪同下,再次來到該店,在二樓的百意廳用餐,她品嘗了豬肉三鮮、豬肉豆角、豬肉山野菜、牛肉胡蘿卜、牛肉香菜等八種水餃和雞蛋西葫蘆等兩種鍋貼。進餐后,勞拉在服務員的導引下重訪榮華廳,當看到她使用過的餐具在那里被珍藏時,十分感動。 (選自2018年1月14日《今晚報》)

1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 ;說明順序是 。(2分)

12. “餃子”成了代表中國餐飲文化精粹的“國食”,千百年來流傳不衰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3分)

13.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去掉?為什么?(2分)

餃子還是中國最早出現的速凍食品。

14.第⑦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三)議論文閱讀(11分)

我們沒有理由不重視語文

文/夢離柯

①近日,上海市同濟、華東師大、華東理工、上海財大、上外和東華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測試密集舉行。記者調查發現,六所高校中,有四所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語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數學和英語兩科。據一位高校招辦老師解釋,自主招生之所以考英語不考語文,是因為英語有利于學生的學科發展,英語不好往往沒有前途。(2018年1月24日《長江日報》)

②語文教育在國內普遍被人們忽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以前我們只知道很多大學非中文專業不開設語文課,現在連大學自主招生都不考語文了。和英語有四、六級考試,不管什么專業拿不到四級證書不能畢業相比,語文成了“沒爹疼沒娘愛的孩子”。大學生寫文章錯字連篇,理科生寫文章“一逗到底”,文秘畢業生不會寫公文,醫學畢業生寫不明白病理……這些不同尋常的現象早已普遍存在。這不免讓人一頭霧水:漢語和英語,到底哪個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語?

③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實用主義成了教育的指揮棒,再加上教育部門熱衷搞形式主義,英語成了衡量人才的重要尺子:不會講英語是二流人才,不會寫英語是三流人才,不懂英語幾乎就是蠢材!相比之下,語文的地位可就差遠了。因為人為的壓制,語文被認為在工作中的作用不大,只要能考上大學,語文也就完成了歷史使命,“語文無用論”成了新時代的新論調。其實不然,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不僅是某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一種文化的鑒賞力。而鑒賞力是創造力的一個重要源泉。如果說培養學生們的創造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是我們的教育目標,那么加強語文教育則是必由之路。

④誠然,英語是世界上的優秀語言,和漢語一樣優秀,但對于中國人來說,英語只不過是個工具,一個重要的工具,但它不能成為中國人振興中華的主要手段。有人說中國的大學教育水平嚴重下滑,其中除了大量擴招的原因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們被英語負擔所困擾。因為英語不是母語,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不多,所以學習英語只能靠花大量的時間背無窮無盡的單詞,背各種介詞的用法,這就導致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時間被嚴重擠壓,也就不能一心一意地研究專業知識。如果任由這樣發展,英語不僅成不了我們中國人的工具,反倒成為累贅。

⑤漢語是我們的國文課,它是各科知識積累的基礎,也能培養一個人的修養,更是我們全民族綜合水平的體現。因此,對于我們炎黃子孫而言,學好語文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筆者的意思不是說中國人就要排斥其他語言,只學語文,而應該是在學好語文和有足夠興趣的基礎上再考慮學習外語。作為教育部門和學校,無疑沒有理由不重視語文教育,沒有理由刻意把其他語言放到漢語前頭。語文教育應該貫穿教育的全過程,高中生和大學生群體作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者,他們必須肩負起這副重擔,但前提是需要全社會特別是教育部門和學校對語文教學的足夠重視,給語文教學騰出點時間和空間,重新樹立起語文教學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選自2018年1月25日《光明日報》)

15.從全文來看,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6.理解文意,用原文回答下面的問題。(2分)

(1)作者認為語文教育在國內普遍被人們忽視的原因是什么?(1分)

(2)作者認為我們為什么要重視語文學習?(1分)

17.文中第②段畫線句子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3分)

18.作者認為“應該是在學好語文和有足夠興趣的基礎上再考慮學習外語”,你贊成這一觀點嗎?請聯系自身實際談談你的看法,不低于50字。(4分)

(四)記敘文閱讀:(15分)(中考預測)

美景,總在半夢半醒之間

文/遲子建

①在故鄉的夜晚,一本書,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會給我帶來踏實的睡眠?墒堑搅嗽聢A的日子,情況就大不一樣。穿窗而過的月光,會拿出主子的做派,進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條條的,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來的那個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動著,閃爍著,一會兒伸出手撫撫我的睫毛,將幾縷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會兒又揉揉我的鼻子,將月華的芳菲再送進來。被月光這樣撩撥著,我只能睡睡醒醒了。

②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樣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帶著股綠意,有一種說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飽滿,豐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結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盡鉛華的氣質,安詳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遠,清寂;冬天的月光,雖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新鮮明媚得像剛印刷出來的年畫。原來雪和月光,是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侶啊。

③滿月的日子,故鄉的親人們聚在一起,大家快活地喝酒聊天。晚飯后,熄燈睡了。

④大約凌晨三點來鐘的樣子吧,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書桌上,通常放著一杯白開水。室內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時候,發現杯壁上晃動著迎春枝條般的鵝黃光影。心想月光大約太喜歡玻璃杯了,在它身上做起了畫。喝過那杯被月光點化過的水,無比暢快;卮驳囊凰,我有意無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時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樹叢中了?我見過的明月,不是東升時蓬勃跳躍在山頂上的,就是夜半時高高吊在中天的,我還從沒見過棲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團月亮也許因為走了一夜,被磨蝕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盞掛在樹梢的燈,那些還未發芽的樹,原本一派蕭瑟之氣,可是掖在林間的月亮,把它們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樹木一夜之間回春了。

⑤看過了這樣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時,又怎能不被美給驚著呢!只要睜開眼,朦朧中會望一眼窗外--啊,月亮還在林間,只不過更低了些,再睡,再醒來,再望,也不知循環往復了多少次,月亮終于沉在林地上,由燈的形態,變幻成篝火了。

⑥第二天徹底醒過來時,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還有滿月時的盛景?消盡了白雪而又沒有返青的樹,看上去是那么的單調。雖然尋不見月亮的蹤跡,但我知道它因為昨夜那一場熱烈的燃燒,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兒療傷去了。因為它燃燒得太忘我了,動了元氣,所以不管怎么調理,此后的半個月,它將一點點地虧下去。待它枯槁成彎彎的月牙兒,才會真正復蘇,把虧的地方,再一點點地盈滿。它圓滿后,不會因為一次次地虧過,而就不燃燒了,因為月亮懂得,沒有燃燒,就不會有灰燼,而灰燼,是生命必不可少的養料。

⑦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賞月時節,卻看見了上天把月亮?在凡塵的情景呢。在那個時刻,那團月亮無疑成了千家萬戶共同擁有的一盞燈。假使我徹頭徹尾醒著,這樣的風景即使入了眼,也不會懾人心魄。

⑧正因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與黑夜之間,在半夢半醒之間,那團月亮,才美得奪目。

(選自《讀者》2019年第15期)

19.在作者筆下,四季的月光各有怎樣的特征?(每空不超過6個字)(4分)

春季的月光:

夏季的月光:

秋季的月光:

冬季的月光:

20.第①段中畫線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請結合文意加以分析。(3分)

21.文中第④段與第⑥段畫線句子都描寫了未發芽的樹,給人的感受有何不同?作者這樣描寫的目的是什么?(3分)

22.請聯系全文,談談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23.請將下面尚未完成的讀書卡片填寫完整。(3分)

讀書卡片 篇目:《美景,總在半夢半醒之間》 作者:遲子建 摘句:它圓滿后,不會因為一次次地虧過,而就不燃燒了,因為月亮懂得,沒有燃燒,就不會有灰燼,而灰燼,是生命必不可少的養料。 啟示:

第三部分:寫作(50分)

24.請從以下兩題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文。

(一)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然是一本書,社會是一本書,父母是一本書,老師是一本書,同學是一本書,自己是一本書……人生經歷中,接觸、交流的過程都是“讀”的過程,也是明悟的過程。

請以“我讀懂了________”為題,將題目補充完整后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二)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愛人者,人恒愛之。--孟子(戰國)

(2)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黃奇石(當代)

(3)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會欣欣向榮。--梵高(荷蘭)

請結合上面材料,自選角度,自命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 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1243219.html

相關閱讀:寒假接力棒:九年級上冊語文寒假作業答案參考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測試題(附答案新人教版)
巴州區萬安小學2018-2019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次月考試題及答
2013年3月九年級語文第一次中考模擬考試題(附答案)
2019年常州市中考語文試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