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預覽:
浦江聯考九年級語文試題卷 2018.3
溫馨提示:1、全卷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答案請寫在答題卷上,要求:卷面整潔,字跡清楚。卷面分4分.祝你成功!
一、語文知識積累與運用(共24分)
1. 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 鞭笞(chī) 蔭庇(pì) 戛然而止(jiá)
B. 悲愴(chuàn?) 儼然(yǎn) 一蹴而就(cù)
C. 沉湎(miǎn) 造詣(zhǐ) 忍俊不禁(jīn)
D. 啜泣(chuò) 猝然(cù) 氣沖斗牛(dòu)
2. 下列詞語沒有別字的一項是( )(2分)
A. 孿生 峰巒起伏 菲薄 獲益匪淺
B. 遺憾 擎天撼地 瑕疵 應接不遐
C. 花園 世外桃園 竦峙 毛骨悚然
D. 器重 器宇軒昂 曠野 恃才放獷
3、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看看,看看,我這次又考得比你好,你有哪回比得上我呀!”小東怡然自得地對張亮說道。
B. 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語文課斷章取義,只分析了兩個段落的內容。
C. 莊子和孔子一樣,同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智者。不過,他在文中表現出的機敏與幽默,使他與孔子的面貌參差不齊。
D. 經濟學家認為,引進技術與自主創新并不是對立的、相互排斥的,而是互補的、相得益彰的。
4.下面一段話的順序被打亂,調整后順序正確的一項是( )(2分)
①江中沒有橋墩,對于過船、過水,當然要好得多。
②現在的鄭州黃河鐵路橋,長約三公里,河中有很多橋墩。
③將來一定會有沒有水中橋墩的大橋。
④這樣長跨度的橋,一定也是很高的,最適宜于跨海。
⑤但到將來,像這樣的長橋,或者更長的橋,如果有需要的話,只要一個橋孔,就可跨過江了。
A、③②①④⑤ B、⑤③①②④ C、③②⑤①④ D、⑤③①④②
5. 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2分)
A.通過開展賽龍舟、包粽子活動,可以使屈原“忠心愛國、堅韌不懈”的精神傳承下去。
B.我的啟蒙老師對我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啊!
C.一部文學作品的生命力在于能否為讀者奉上豐富、新穎、優質的精神食糧。
D.現在醫學發達,移植記憶也許不是完全可能的事。
6.下列文學常識及課文內容的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魯迅作品的主題有的輕松,如《朝花夕拾》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敘寫的是童趣;有的沉重,如《吶喊》中的《故鄉》《孔乙己》反映的則是社會的病態。
B.《觀刈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作,詩中描寫農民冒著酷暑割麥子的情景,并借一位農婦之口,訴說當時租稅的沉重和農民生活的痛苦。
C.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這部喜劇通過尖銳的矛盾沖突,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歌頌了仁愛、友誼和愛情,表現了人文主義理想。
D.《送東陽馬生序》的“序”是臨別贈言性質的文體;《馬說》的“說”是古代一種敘事兼議論的文體,通常借某一事物說明道理;《與朱元思書》的“書”是指書信。
7.補寫下列句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選3小題)(6分)
①、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 。
(崔灝《黃鶴樓》)
②、予獨愛蓮之 , 。(周敦頤《愛蓮說》)
③、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 。
(孟浩然《過故人莊》)
④、人生路上有鮮花也有荊棘,但只要我們胸有杜甫《望岳》中“ , ”的雄心和氣概,就一定會欣賞到人生最燦爛的風景。
8.綜合性學習。(6分)
新春伊始,我國西南部地區五省市即遭遇大范圍干旱。下面是幾則關于干旱的材料。認真閱讀分析材料,完成后面各題。
[材料一]
西南各省區市旱情
省區旱情級別旱災詳情經濟損失
云南特大干旱,百年一遇全省就已經有780萬人、486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秋冬播農作物受災3000多萬畝,占已播種面積的87%因干旱全省農業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27.88億元
貴州特大干旱,80年一遇88個縣(市、區)中84個不同程度受災;受災總人口1728萬人;557萬人、267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312.9萬人需口糧救濟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8.77億元
廣西嚴重干旱13個市出現旱情,農作物受旱面積1126.38萬畝,因旱導致218.12萬人、111.17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需要送水度日的人數為31.86萬人因干旱農業直接經濟損失15.1億元。
四川中旱截至3月16日,旱災造成四川省13個市州55個縣市區616萬人受災,131萬人飲水發生困難。直接經濟損失13.8億元
重慶輕旱到中旱全市34個區縣出現旱情,農作物受旱270萬畝,94萬人、42萬頭大牲畜因旱出現臨時飲水困難
[材料二]
干旱級別簡介
特大干旱(一級紅色預警):多區縣發生特大干旱,多縣級城市發生極度干旱
嚴重干旱(二級橙色預警):數區縣多個鄉鎮嚴重干旱,或一區縣發生特大干旱
中度干旱(三級黃色預警):多區縣發生較重干旱,或個別區縣發生嚴重干旱
輕度干旱(四級藍色預警):多區縣發生一般干旱,或個別區縣發生較重干旱
[材料三]
為了經濟效益,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態林,大力種植橡膠林和桉樹林。而這兩種速生豐產林都被形象地稱之為“抽水機”,涵水能力很差,大面積種植會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此外,桉樹還是“霸王樹”,它生長了,其他物種會慢慢地退縮,最后造成桉樹林都是地表光禿禿的,生態遭受顛覆性的破壞。根據有關資料,云南橡膠林集中的西雙版納地區,上世紀80年代后,有霧日減少了30天,現在更減少了60天,說明當地濕潤度下降,區域性氣候出現變化。而現在,云南橡膠林面積達300萬畝,桉樹林的規劃面積更達到3000萬畝。
(1)閱讀以上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二題。
①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用簡要的文字概述兩則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
②材料三說明了什么問題?(2分)
(2)地球的水資源是有限的,現在提倡節約用水,是指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生活和社會秩序的前提下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樣節約用水呢?(2分)
二、現代文閱讀(22分)
(一)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2題(10分)
動物也在全球化
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人類社會正在變得越來越相似。人們使用同樣的科技產品.追求同樣的時尚,采取同樣的生活方式,將來甚至還有可能使用同樣的語言。“地球村”這個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鮮詞了。人類變得彼此越來越相似。這事好還是不好.人們還在爭論。
②在野生動物的世界里.同樣的事情也正在生。所有地方的野生動物也正在長得越來
越像?茖W家批評說,由于人類的流動,野生動植物也被迫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從而使動植物品種的地區差異變得越來越淡。
③這種現象被稱為“生物均質化”.這種觀象對于生物世界的地區特性來說是一個重大的威脅。己經引起了自然資源保護管理論者的高度重視。事實上,人們不久前才剛剛開始認識到“生物均質化”意味著什么。所有生物在所有的地方生活,結果是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會變得越來越少,同一物種之下的品種也會變得越來越單一。
④對物種地區差異威脅最明顯的應該數物種入侵,物種利用人類的全球化貿易運輸侵入
到其他地區,對當地的物種生存造成影響。比如說斑紋貽貝就通過船只播散到西歐和北美海
域。這些入侵物種會使當地的食物鏈陷入混亂.剝奪某些本地物種的生存空間。
⑤對生物多樣性的更大成脅來自于人類對土地用途的改變。人類城市的擴張以及生物棲
息地的細碎化,使生物的生存環境越來越相似。這就會導致特定種類的生物過分繁盛。有些
適應能力極強的物種便如魚得水,比如蟑螂、烏鴉、老鼠、浣熊、紅狐和鹿。
⑥有些大腦容量相對較大的鳥類在人類對環境進行改造的時候應付自如,知道如何根據
環境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夠很快接受前所未見的食物,而那些”小腦袋”鳥類就會受到相當太的打擊,數量下降很快。于是在城市化的過程中,我們會越來越多地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則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⑦由于人類一些不恰當的做法,野生動物種群的基目資源正在不斷減少,將來一旦環境發生重大改變,這將嚴重危及生態系統的適應力。
(選自《語文新圃》2019年第1期,略有改動)
9.文章第③段中加點的“這種現象”指代的具體內容是什么?(2分)
10.從文中看,造成“動物全球化”的具體原因有哪些?(2分)
11.文章第⑥段說明的結論是什么。請具體分析這一結論是如何得出的。 (3分)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請從文中找出能夠充分體現說明文語言特點的一個句子并進行簡要分析。(3分)
(二)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7題(12分)
長在巖石下面的小花
馬付才
①初二那年,我從家中那臺十四英寸的黑白電視機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聳的大樓直插云霄,一座座盤旋的立交橋雄偉壯觀,一輛接一輛的小汽車井然有序的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燈閃著誘人的光彩,商場里琳瑯滿目的商品讓人眼花繚亂。
②我目瞪口呆,原來城市是這樣的美好啊!
③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憂傷,
④第二天,我質問父親:“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我想,父親如果是城里人該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
⑤暑假,幾名城里的大學生到我們這座大山里寫生,他們背著畫夾,戴著大陽帽,洋氣十足。其中有一個叫黃春草的女孩兒,就借住在我家。
⑥有一天早上,為了畫日出,天剛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纏著要看她畫畫,就和她一起去了。我們一起登上了山頂,大陽升起來了,紅彤彤的,將云彩映照得格外艷麗。黃春草支起畫夾,神情專注地畫著。等她畫完畫,我們就坐在一塊石頭上聊天。我說:“我真羨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著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這樣活著實在沒有一點兒意思。”可她卻說:“不要把別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紀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⑦于是她講道:“在一座大山深處,有一個小女孩兒,十歲那年,母親病逝;十二歲那年,父親抬木頭時被砸傷,從此干不了體力活兒。她每天背著個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學校上學。放學后,她還得割豬草,像男人一樣在腰上纏根繩子,下到懸崖下面挖藥材,掙點找補貼家用和交學雜費。后來她考上了大學,她一共貸了八千多元的助學貸款……”
⑧我想不到這個世界上還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為她在給我編故事,黃春草卻說這個女孩兒就是她。
⑨我驚訝地看著黃春草,她的臉上非常平靜。我想,比起黃春草,我幸運得多了,最起碼,我還有愛我的爸爸和媽媽。
⑩黃春蘋的手指向遠處,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我驚訝地發現,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長在一塊伸出的巖石下面。那塊巖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樣,嚴嚴實實地遮擋住了陽光,但是小花竟然綻放了。她說:“陽光雖然沒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陽光的存在,哪怕是一點點余光。”
⑾是呀,我們不能選擇自己出生的時間和地點,但我們可以選擇頑強,在艱苦的環境中一樣能夠茁壯成長,就像那朵長在巖石下面的小花。
13、本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2分)
14、聯系上下文,談談你對下列句中加點詞浯的理解,(4分)
(1)第二天,我質問父親:“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2分)
⑵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長在一塊伸出的巖石F面……但是小花竟然綻放了。(2分)
15、第⑥段中畫線的句子是景物描寫,請聯系上下文,分析這個句子的作用。(2分)
16、請談淡你對第⑩段“陽光雖然沒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陽光的存在,哪怕是一點點余光”這句話的理解。(2分)
17、試分析文章標題“長在巖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2分)
三、古詩文閱讀(共20分)
(一)閱讀文言文,完成18-22題(16分)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乙]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①,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注釋】①文不識:人名。
18. 解釋下列加著重號的詞語。(4分)
(1)無從致書以觀 致 ?(2)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叩
(3)色愈恭,禮愈至 至 ?(4)鄰舍有燭而不逮 逮
19. 下列句中加著重號的“之”字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和( ) (3分)
?A.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20. 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
(2)愿得主人書遍讀之。
21.兩文的作者是怎樣解決讀書的困難的?(每一點各四字)(2分)
[甲] [乙]
22.從這兩段文字看,主人公最終能夠學業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說出兩點即可)(3分)
(二)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23.24兩題。(4分)
早 梅
唐 張 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注:“銷”同“消”。
23.對于“一樹寒梅白玉條”中的“白玉條”三字,有人說不恰當,不符合梅花呈朵狀的形態特征。試談談你的看法。(2分)
24.“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兩句語言質樸,但包含著不盡的意蘊。請作簡要賞析。(2分)
四、寫作(共50分)
22.按要求寫作,作文中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和師生姓名。
以“路就在腳下”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選文體(詩歌除外)。
浦江聯考九年級語文試題答案
一、語文知識積累與運用(共24分)
1. B 2.A 3.D 4.C 5.B 6. A 7. 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③、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8. (1) ①、 西南地區遭受的干旱受災面積大,受災人口多,經濟損失嚴重。②、答: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對生態系統的破壞是導致大面積干旱的一個重要因素。(2)答:示例:可以控制用水的流量,還可以循環用水,比如用洗菜的水澆花,用洗澡的水沖馬桶等。 (共2分。作答內容須抓住日常生活這一點展開。)
二、現代文閱讀(22分)
9、(2分)所有地方的野生動物正在長得越來越像;颍河捎谌祟惖牧鲃,野生動植物也
被追加人了全球化的行列,從而使動植物品種的地區差異變得越來越淡。
10、(2分)①對物種地區差異威脅最明顯的應該數物種人侵。②對生物多樣性的更大威脅來自于人類對土地用途的改變。
11、(3分)結論:我們會越來越多地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則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了。分析:把“有些大腦容量相對較大的鳥類(在人類對環境進行改造的時候應付自如.知道如何根據環境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夠很快接受前所未見的食物。和“那些‘小腦袋’鳥類(就會受到相當大的打擊,數量下降很快。)”進行比較,得出結論。
12、(3分)示例:①“野生動物種群的基因資源正在不斷減少”中的“正在不斷”形象地說明了基因資源的減少正處在持續發展的的過程中,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②“這將嚴重危及生態系統的適應力”中的“嚴重’一詞.強調了人類不恰當的做法對生態系統適應力危及的程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3、(2分)“我”生活在大山里,羨慕城里人的生活.聽了黃春草在逆境中奮斗的經歷后,認識到了只有選擇頑強.才能茁壯成長。
14、(4分) (1)“質問”:表達“我”對父親的不滿,把自己不能過上城市富足生活的責任歸結到父親身上。(意合即可)
(2)第-個“竟然”強調小花惡劣的生長環境;第二個“竟然”突出了小花頑強的生命力;
15、(2分)烘托了“我”對黃春草的美好生活的羨慕之情(或“向往之情”)。
16、(2分) “陽光”暗喻了美好生活(“陽光雖然沒有照到小花身上”是指還沒有過上美好生活,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陽光的存在”是指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存在)。這句話告訴我們看到了美好生活,就有了希望和夢想,就要去追求奮斗。
17、(2分)形象點明了文章的工旨,暗喻了在逆境中頑強奮斗的人(或者“黃春草”)
三、古詩文閱讀(共20分)
18、(4分)(1)得到 (2)請教 (3)周到 (4)及,到
19、(3分) C D
20、(4分)(1)我站在旁邊侍候著,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向他請教。
(2)希望能夠讀遍主人的藏書。
21、(2分)[甲]抄書求師 [乙]偷光傭作
22、(3分)刻苦學習 博覽群書(得到他人的幫助)
23、(2分) “白玉條”句是恰當的,因為這樣更能體現梅花開得旺盛,壓滿枝頭,同時,也能說明詩人當時的立足點是在遠處,和頷聯相呼應。
24、(2分)這兩句是寫詩人的觀察發現。遠望寒梅,似雪非雪,迷離恍惚;定睛細看,溪畔橋邊,寒梅近水,迎風怒放。詩人的感受和發現既凸現了探索尋覓的驚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獨放的風姿。
四、寫作(共50分) 略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1308084.html
相關閱讀:2019年常州市中考語文試卷
巴州區萬安小學2018-2019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次月考試題及答
寒假接力棒:九年級上冊語文寒假作業答案參考
2013年3月九年級語文第一次中考模擬考試題(附答案)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測試題(附答案新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