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市二OO七年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試題
一、積累與運用(共10分)
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改正句中的錯別字。(2分)
每個人都擁有機會,但是,機會稍縱既失。別讓機會從身邊溜走。
①稍縱 ② 改為
2.按要求填空。(4分)
①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想到《〈論語〉十則》中孔子的話:“ , 。”
②杜甫在《望岳》中用:“ , ”來抒發自己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積極進取的豪邁情懷。
③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表現人與人之間美好感情的句子是, 。
④寫出一句古詩文中催人上進、勵志奮發的名句。(課內外皆可)
3.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整部作品看,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2分)
4.自古以來,“孟母教子”的故事家喻戶曉,傳為美談。2019年5月18日,首屆中華母親節文化月活動在孟子出生地--曲阜小雪鎮鳧村開幕,并就母教文化、經典教育進行了研討交流。傳統的母愛教育再一次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請以“母愛”開頭寫一句話,表達對母愛的贊美,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方法。(2分)
二、古詩文閱讀(共20分)
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回答5--10題。
(一)菊花元稹
秋絲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5.第二句中“遍繞”“日斜”表現了怎樣的情景?(2分)
6.詩人喜愛菊花的原因是什么?這首詩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二)
[甲]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乙] 曾子(名參)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給一座城)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v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鬃勇勚唬“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 (選自《說苑》)
7.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4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②縱子有賜,不我驕也 賜 驕
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
9.[甲]文中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是 ;[乙]文中贊揚了曾子不受別人施舍 的高貴品質。(4分)
10.請你從[甲][乙]兩文中提煉一個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3分)
三、現代文閱讀(共40分)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11--21題。
(一)
在我國很多地方,感冒都被稱為“著涼”,可見感冒與天氣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
感冒一年四季都會發生,冬春季節為多發期。這是因為流感病毒容易寄生在低溫、干燥的寒冷環境里。中醫也認為,當氣候突然變化、寒暖失常之時,風邪病毒最易侵襲人體。
臨床實踐也表明,每當發生一次“天氣突變”,感冒的人數常常也就隨之突增。“天氣突變”主要表現在氣溫、氣壓、降水、風、濕度等氣象要素的劇烈變化上,一般都是由鋒面天氣系統帶來的(鋒面,即冷氣團和暖氣團的交界面),尤其是冬春季,北方冷空氣不時南下,鋒面活動更為頻繁,常常誘發感冒或出現其它病癥。
人患感冒的癥狀會因季節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即所謂的“四時感冒”:風寒感冒(冬季受風寒或春季降溫所致)、風熱感冒(春天溫度高或秋冬天升溫所致)、夾濕或夾暑感冒(夏季濕度大、溫度高所致)、夾燥感冒(秋季空氣干燥所致)。其中前兩種感冒癥狀是一般的頭疼、發熱、鼻塞流涕等。而第三種感冒則常伴有胸悶、骨節疼痛癥狀。夾燥感冒則一般伴有鼻燥咽干、咳嗽無痰或少痰、口渴舌紅等癥狀。
因此,“因人而異”“因天制宜”應成為預防感冒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則。具體來說,就是要根據自身體質,在熟悉本地天氣和氣候變化規律的前提下,注意收聽和收看天氣預報節目,當天氣發生突變時,要及時更換衣被,注意保暖,以防受涼而誘發感冒;在天氣突變后的一兩天內,要盡可能地少去公共場所,以防被傳染上感冒。(選自《齊魯晚報》)
11.給這篇短文擬一個恰當的題目。(2分)
12.感冒發生的季節和原因是怎樣的?(4分)
13.我們應怎樣預防感冒的發生?(4分)
濟寧市2019年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一.積累與運用(共10分)
1.①shāo zòng②“既失”改為“即逝”2.①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②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鄣敢馊碎L久,千里共嬋娟④示例: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3.他是一個具有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斗的品質,不屈服于命運,為理想而獻身的英雄戰士。
4.示例:母愛像一股涓涓細流,雖無聲,卻能夠滋潤干涸的心靈。
二.古詩文閱讀(共20分)
5.表現了詩人賞菊入迷、留連忘返的情景。
6.菊花在四季中謝得最晚(此花開盡更無花)。寄托了詩人對高潔隱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個性的自我欣賞。
7.①禍患,災難 通“避”,躲避②賞賜 傲視
8.①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②先生您又不是向別人索要(城),別人主動送給您一座城,為什么不接受呢?
9.舍生取義 廉潔自律
10.①當面對人生的重要抉擇時,要明辨是非,樹立重義輕利、舍生取義的價值觀。②為人處世要廉潔自律、不貪不沾。
三.現代文閱讀(共40分)
11.感冒與天氣(感冒和天氣的關系)
12.感冒一年四季都會發生,冬春季節則為多發期。“天氣突變”(氣溫、氣壓、降水、風、濕度等氣象要素的劇烈變化)及流感病毒(風邪病毒)侵襲人體是造成感冒的主要原因。
13.注意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當天氣發生突變時,注意保暖,以防受涼而誘發感冒;盡可能地少去公共場所,以防被傳染上感冒。
14.作者認為讀書要讀最好的書。
15.讀有益的書,能從書中吸取營養,彌補天賦的不足,發展實際的才能,激發出自己的創造力。讀有害的書,可能失去自我,壓抑甚至窒息了自己的創造力。
16.示例:是否給人以知識,給人以精神的享受和愉悅是衡量一本書的價值標準。
17.示例:贊成:因為天才讀太多的書,就會花費過多的時間,思維也會被書中的東西所左右,影響創造力的發揮。不贊成:因為即使是天才,如果不從書中吸取營養,沒有大量的知識儲備,創造力也還會被激發出來,將不成其為天才了。
18.作者認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沒有感受和品嘗到幸福,他們需要更多的是被人分擔而不是為人分享。提醒我們把幸福收藏起來。
19.作者認為幸福是千錘百煉之后提升出來的一種力量;幸福是創造的過程;幸福是由內而外的一種歡愉,是付出了耕耘的一種獲。
20.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說明幸福需要小心呵護,更需要秘密收藏,就像泉水遭受污染就不再清澈一樣,一旦遭受污染就將推動幸福。
21.①本段文字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增強了句子的氣勢和表現力,突出表現了幸福是千錘百煉之后提升出來的一種力量;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幸福的妙不可言;③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引人思考,突出強調了幸福是一種力量。
22.示例:①在家庭生活中,我感受到了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護,體會到了家的溫暖和其樂融融,我品嘗到了幸福。②在學習中,我付出了艱辛和汗水,收藏了知識和成績,我感受到學習過程的快樂,品嘗到了幸福。③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我感受到了人人奮發努力共同創造和諧的美好生活,我體驗到了幸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1311687.html
相關閱讀:2019年常州市中考語文試卷
2013年3月九年級語文第一次中考模擬考試題(附答案)
巴州區萬安小學2018-2019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次月考試題及答
寒假接力棒:九年級上冊語文寒假作業答案參考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測試題(附答案新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