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自貢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生物試題
一.選擇題(本題有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
1.(2015•自貢)下面可以看做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
A. 一塊農田 B. 一片小麥 C. 一群大雁 D. 一堆蘑菇
考點: 生態系統的概念.
分析: 生態系統是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等.
解答: 解:A、一塊農田,都即包括了環境,又包括了此環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屬于生態系統;
B、一片小麥,只是部分生產者,沒有消費者、分解者等其它生物,也沒有環境部分,因此不屬于生態系統;
C、一群大雁,只是部分消費者,沒有生產者、分解者等其它生物,也沒有環境部分,因此不屬于生態系統;
D、一堆蘑菇,只有部分分解者,沒有生產者、消費者等其它生物,也沒有環境部分,因此不屬于生態系統.
所以可以看做一個生態系統的是一塊農田.
故選:A.
點評: 解此題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生態系統的概念及組成.
2.(2015•自貢)關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組成
B. 動物屬于消費者,原因是它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
C. 細菌和真菌能夠分解動植物尸體中的無機物,因此,屬于分解者
D. 陽光、空氣和水與生態系統有密切的關系,但不屬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
考點: 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分析: 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和土壤等,據此可以解答本題.
解答: 解:A、根據分析可知,在一個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它們為生物提供能量、營養和生存空間;而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組成,A錯誤.
B、動物體內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動物必須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從中獲取營養物質,B正確.
C、細菌、真菌,細胞中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營養方式是異養.可把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糞便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C錯誤.
D、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和土壤等屬于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成分,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對生態系統的組成及生態系統概念的理解.
3.(2015•自貢)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發現視野中有污點,同學們采用了多種操作方式來判斷污點的來源,以下操作不能判斷出污點來源的是( 。
A. 移動裝片 B. 更換目鏡 C. 更換物鏡 D. 轉動反光鏡
考點: 使用顯微鏡和制作臨時裝片.
分析: (1)觀察臨時裝片時,視野里出現了污點,污點可能在出現在物鏡、目鏡和玻片標本(裝片)上,不可能出現在反光鏡上.因為如果反光鏡被污染,只會影響視野的明亮程度,不會出現污點.
(2)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載玻片,污點移動就在載玻片,不動就不在載玻片;如果不在目鏡和載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鏡上.
解答: 解:ABC、移動裝片、更換目鏡、更換物鏡,都可以判斷污點的來源,ABC正確;
D、反光鏡上的污點只會影響光線,不會出現在顯微鏡視野中,因此轉動反光鏡不能判斷出污點來源,D不正確.
故選:D.
點評: 解答此類題的關鍵視野中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
4.(2015•自貢)下列不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是( )
A. 大腸桿菌 B. 蚯蚓 C. 流感病毒 D. 桉樹
考點: 病毒的形態結構及生命活動特點.
分析: 生物共有五類,動物、植物、真菌、細菌、病毒,五類生物中,只有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的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解答: 解:ABD、大腸桿菌是單細胞細菌、蚯蚓是多細胞動物、桉樹是多細胞植物,都有細胞結構;
C、流感病毒是動物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所以不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是流感病毒.
故選:C.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只有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5.(2015•自貢)1996年在英國出生的小羊多利是首例克隆羊,它的出現說明了( 。
A. 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生長和發育
B. 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
C. 細胞質控制著生物的生長和發育
D. 細胞質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
考點: 克隆技術的應用.
分析: 細胞核是細胞的遺傳信息庫,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中有DNA,DNA上有遺傳信息.
解答: 解:克隆羊多莉與生它的母羊長相不同,而與提供細胞核的母羊幾乎一樣,則克隆羊多莉與提供細胞核的母羊的遺傳物質幾乎一樣,這說明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存在于細胞核中.多莉由小長大,需要細胞分裂使細胞數量增多,細胞生長使體積增大,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所以是細胞生長、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的結果.
故選:B
點評: 掌握生物體由小長大的原因及細胞核是遺傳的控制中心是解題的關鍵.
6.(2015•自貢)細胞主要由有機物構建而成,下面構建細胞結構的成分中,不屬于有機物的是( 。
A. 細胞壁中的纖維素 B. 細胞膜中的蛋白質和脂質
C. 細胞質中的水和無機鹽 D. 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DNA
考點: 探究環境因素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細胞中的物質.
分析: 細胞中的物質有有機物和無機物兩大類,有機物含碳,能燃燒,如糖類、脂類、蛋白質、核糖核酸等.無機物不含碳,分子小,不能燃燒,如水、無機鹽等.
解答: 解:細胞中的物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分子比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氧等,這類物質是無機物;一類是分子比較大的,一般含碳,如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這類物質是有機物.可見選項C細胞質中的水和無機鹽不屬于有機物.
故選:C
點評: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能正確區分有機物和無機物.
7.(2015•自貢)1773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個經典實驗(如下表),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
序號 實驗材料 處理 實驗結果
1 點燃的蠟燭 放到一個密閉的玻璃鐘罩里,經過一定時間的光照. 蠟燭熄滅
2 一只小白鼠 小白鼠死去
3 點燃的蠟燭+一盆植物 蠟燭沒有熄滅
4 一只小白鼠+一盆植物 小白鼠正;钪
A.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提供給了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
B. 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都離不開植物產生的氧氣
C. 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污濁了玻璃鐘罩內的空氣
D. 植物能夠更新由于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了的空氣
考點: 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和產物.
分析: (1)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的過程.
(2)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解答: 解:證明植物能夠釋放氧氣需要用到氧氣能使代火星的木條復燃的特性,證明動物呼吸排出二氧化碳需要用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特點,因此本實驗不能證明植物能夠釋放氧氣,動物呼吸排出二氧化碳.本實驗得出結論:植物能夠更新由于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的空氣.
故選:D.
點評: 受當時科學水平的影響,普利斯特利當時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植物能夠更新由于蠟燭燃燒和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了的空氣.
8.(2015•自貢)關于食物消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的酶能夠初步消化脂肪
B. 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鹽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質
C.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
D. 腸腺分泌腸液,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
考點: 各種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分析: 淀粉、蛋白質和脂肪三種物質的消化過程如圖:
解答: 解:A、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的酶能夠初步消化淀粉,A錯誤.
B、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鹽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質,B正確.
C、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C正確.
D、腸腺分泌腸液,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D正確.
故選:A
點評: 解題的關鍵是知道三種物質的消化過程.
9.(2015•自貢)關于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收縮 B. 呼氣時,肺內氣壓相應增大
C. 吸氣時,胸腔容積擴大 D. 呼氣時,隔頂部下降
考點: 呼氣和吸氣.
分析: 肺泡與外界進行的氣體交換叫做肺的通氣,肺的通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呼吸運動包括吸氣和呼氣.
解答: 解:A、吸氣時,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A正確;
B、呼氣時,肺隨之回縮,造成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B正確;
C、吸氣時,胸腔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C正確;
D、呼氣時,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肋骨與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彈性而回位,膈肌頂部升高,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對呼吸運動的過程的理解.
10.(2015•自貢)血液是人體內流動的組織,下面不屬于血液功能的是( )
A. 運輸作用 B. 分泌作用 C. 防御作用 D. 保護作用
考點: 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分析: 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細胞功能和血漿功能兩部分;血漿的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血漿的水分有調節體溫的作用;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運進氧氣運出二氧化碳;白細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護,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因此血液有運輸作用、防御作用、保護作用、調節作用.
解答: 解:ACD、運輸作用、防御保護、保護作用,都屬于血液的功能,ACD正確;
B、血液沒有分泌作用,有分泌作用的是消化腺、內分泌腺、皮脂腺和汗腺等,因此分泌作用不屬于血液的功能,B不正確.
故選:B.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血液的功能.
11.(2015•自貢)我們四肢上的“青筋”是靜脈,下面不屬于靜脈結構和功能特點的是( 。
A. 壓力較低,血流速度較慢
B. 管壁較薄,彈性較小
C. 把血液從心臟送到身體各部分
D. 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考點: 血管的結構、功能和保。
分析: (1)人體三種血管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如表:
血管類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點 管腔特點 血流速度
動脈 把心臟中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 大多分布在身體較深的部位 較厚、彈性大 較小 壓力大、血流快
毛細血管 進行物質交換 數量多,分布廣 非常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很小,只允許紅細胞呈單行通過 最慢
靜脈 把血液從全身各處送回心臟 有的分布較深,有的分布較淺 較薄,彈性小 較大 壓力低、血流慢
(2)四肢靜脈的內表面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靜脈瓣,如圖: ,動脈里面沒有動脈瓣,動脈瓣在心室與動脈之間.
解答: 解:ABD、壓力較低,血流速度較慢、管壁較薄,彈性較小、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都屬于靜脈的結構和功能特點,ABD正確;
C、把血液從心臟送到身體各部分的血管是動脈,不是靜脈,C不正確.
故選:C.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靜脈、動脈的結構和功能特點.
12.(2015•自貢)人體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下面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肺循環時動脈中流的是靜脈血,靜脈中流的是動脈血
B. 體循環時動脈中流的是靜脈血,靜脈中流的是動脈血
C. 經過肺循環后,血液由原來的動脈血變成了靜脈血
D. 經過體循環后,血液由原來的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
考點: 血液循環的途徑.
分析: (1)體循環的路線是: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血液由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變成含氧少的靜脈血.
(2)肺循環的路線是: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血液循環路線如圖所示:
解答: 解:從血液循環圖中看出:
A、肺循環時動脈中流的是靜脈血,靜脈中流的是動脈血,A正確;
B、體循環時動脈中流的是動脈血不是靜脈血,靜脈中流的是靜脈血不是動脈血,B不正確;
C、經過肺循環后,血液由原來的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不是動脈血變成了靜脈血,C不正確;
D、經過體循環后,血液由原來的動脈血變成了靜脈血,不是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D不正確.
故選:A.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利用血液循環模式圖來分析解答.
13.(2015•自貢)關于輸血和血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成年人體內的血量大致相當于本人體重的7%?8%
B. 安全輸血應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不能輸入異型血
C. 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毫升是不會影響健康的
D. 某些病人只是因為血液中缺少某些成分,可采用成分輸血
考點: 輸血的原則;人體內的血量.
分析: 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例如:正常情況下A型人輸A型血,B型血的人輸B型血.據此作答.
解答: 解:A、成年人體內的血量大致相當于本人體重的7%?8%,故A正確;
B、輸血以輸同型血為原則.但在緊急情況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輸給任何血型的人,故B錯誤;
C、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毫升是不會影響健康的,故C正確;
D、某些病人只是因為血液中缺少某些成分,可采用成分輸血,故D正確.
故選:B.
點評: 注意:雖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輸給任何血型的人,但首選的原則是輸同型血.
14.(2015•自貢)心臟的四個腔都與血管相連,下面連接正確的是( 。
A. 右心室連接肺動脈 B. 左心室連接肺靜脈
C. 右心房連接主動脈 D. 左心房連接上下腔靜脈
考點: 心臟的結構.
分析: 心臟有四個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與心室是相通的,心臟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連通肺靜脈,右心房連通上下腔靜脈,左心室連通主動脈,右心室連通肺動脈.
解答: 解:心臟各腔與血管的連接如圖所示: 右心房連接上下腔靜脈;右心室連接肺動脈;左心房連接肺靜脈;左心室連接主動脈,因此與肺動脈的腔是右心室.
故選:A
點評: 該題考查了心臟的結構:心臟有四個腔,心臟各腔與血管的連接是一定的.
15.(2015•自貢)某病人經常出現糖尿,經過醫生檢查,不屬于內分泌腺的問題,那么他的病變部位很可能在( )
A. 腎小球 B. 腎小囊 C. 腎小管 D. 輸尿管
考點: 尿液的形成.
分析: (1)腎單位是腎臟的結構和功能單位,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體包括呈球狀的腎小球和呈囊狀包繞在腎小球外面的腎小囊,囊腔與腎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連續的過程.
解答: 解:血液流經腎小球時,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無機鹽和葡萄糖等物質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過濾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 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原尿中對人體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經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由于腎小管發生病變,使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發生障礙,導致大量的葡萄糖沒有被吸收,另外胰島能分泌胰島素能調節人體內糖的代謝,如果胰島素分泌不足,會造成體內血糖的濃度過高,因而出現糖尿.因此某病人經常出現糖尿,經過醫生檢查,不屬于內分泌腺的問題,那么他的病變部位很可能在腎小管.
故選:C.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腎單位結構以及尿液的形成過程.
16.(2015•自貢)某同學患有近視眼,下面敘述中與近視眼無關的是( 。
A. 眼球的前后徑過長
B. 晶狀體曲度過大
C. 配戴凹透鏡進行矯正
D. 形成的物象落到視網膜的后方
考點: 近視、遠視形成的原因及矯正方法.
分析: (1)近視眼:如果晶狀體的凸度過大大,或眼球前后徑過長,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形成近視眼.戴凹透鏡加以矯正.
.
(2)遠視眼:如果眼球晶狀體的曲度過小,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通過晶狀體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在視網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鏡進行矯正.
解答: 解:AB、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晶狀體曲度過大,都會形成近視眼,AB正確;
C、近視眼可以配戴凹透鏡進行矯正,C正確;
D、形成的物象落到視網膜的后方的是遠視眼,不是近視眼,D不正確.
故選:D.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近視、遠視的成像特點、形成原因和矯正措施.
17.(2015•自貢)下列有關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由腦和脊髓組成
B. 神經系統由腦神經和脊神經組成
C. 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神經
D. 大腦受到損傷后就會危及生命
考點: 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分析: 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神經細胞,又叫神經元,神經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產生神經沖動,神經元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解答: 解:A、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由腦和脊髓組成,周圍部分有腦神經和脊神經組成,A正確;
B、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由腦和脊髓組成,周圍部分有腦神經和脊神經組成,B錯誤;
C、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神經元,C錯誤;
D、腦位于顱腔內,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大腦是人的“高級司令部”,由兩個大腦半球組成,大腦半球的表層是灰質,叫大腦皮層,是調節人體生理活動的最高級中樞,如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語言中樞、視覺中樞、聽覺中樞等;腦干位于大腦的下方和小腦的前方,它的最下面與脊髓相連,腦干的灰質中含有一些調節人體基本生命活動的中樞,如心血管中樞、呼吸中樞等,如果腦干受到損傷,將直接影響呼吸和心臟的活動,甚至危及生命.有“生命中樞”之稱.D錯誤;
故選:A
點評: 明確腦干的部位與作用即能正確答題
18.(2015•自貢)夏季,櫻桃上市后人們出現的反射活動中,屬于簡單反射的是( 。
A. 聽說櫻桃上市而分泌唾液 B. 吃著櫻桃感覺酸而分泌唾液
C. 看到櫻桃而分泌唾液 D. 看到“櫻桃”兩字而分泌唾液
考點: 非條件(簡單)反射和條件(復雜)反射.
分析: (1)簡單反射是指人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如腦干、脊髓)參與即可完成.
(2)復雜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簡單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是一種高級的神經活動,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
解答: 解:ACD、聽說櫻桃上市而分泌唾液、看到櫻桃而分泌唾液、看到“櫻桃”兩字而分泌唾液,都是在簡單反射的基礎上,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反射,因此都屬于復雜反射,不是簡單反射,ACD不正確;
B、吃著櫻桃感覺酸而分泌唾液,是生來就有的簡單反射,B正確.
故選:B.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復雜反射與簡單反射的區別.
19.(2015•自貢)下列各種腺體中,不屬于內分泌腺的是( 。
A. 垂體 B. 胸腺 C. 腸腺 D. 胰島
考點: 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
分析: (1)人體內有許多腺體,其中有些腺體沒有導管,它們的分泌物直接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并隨著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這類腺體叫做內分泌腺.如垂體、甲狀腺、胸腺、胰島、腎上腺、性腺(睪丸和卵巢)等.
(2)有些腺體如汗腺、肝臟、皮脂腺、腸腺、胃腺、唾液腺等,它們的分泌物可以通過導管排出去,這類腺體叫做外分泌腺.
(3)既屬于內分泌腺又屬于外分泌腺的是胰腺.
解答: 解:ABD、垂體、胸腺、胰島腺,都是內分泌腺,ABD正確;
C、腸腺是外分泌腺,不屬于內分泌腺,C不正確.
故選:C.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分內分泌腺的概念,并掌握主要的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20.(2015•自貢)關于魚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魚的身體內部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因此,屬于脊椎動物
B. 魚的身體分頭部、軀干部和尾部,通常左右側扁,大多呈流線型
C. 魚用鰓呼吸,鰓的主要部分是鰓絲,鰓絲中密布毛細血管
D. 魚生活在水中,可以通過鰭的劃動產生動力來游泳
考點: 魚適于水中生活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理特點.
分析: 魚類終身生活在水中,與其水中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點有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體表有鱗片等.
解答: 解:A、鳥根據體內有無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的體內有由脊椎骨構成的脊柱,無脊椎動物的體內沒有脊椎骨組成的脊柱,魚的身體內部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脊椎動物,A正確誤.
B、魚的身體分為頭部、軀干和尾三部分,通常左右側扁,大多呈流線型,B正確.
C、鰓是魚類的重要呼吸器官,魚鰓包括鰓耙、鰓絲、鰓弓三部分.其中鰓絲是鰓的主要部分,內部密布毛細血管,魚體與外環境的氣體交換主要由鰓來完成,C正確.
D、魚體向前游動時的動力主要是來自軀干部和尾部的擺動,D錯誤.
故選:D
點評: 魚類終身生活在水中,與其水中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點有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體表有鱗片等.
21.(2015•自貢)下列有關真菌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酵母菌細胞中有細胞壁、細胞質、細胞膜、細胞核、液泡等結構
B. 真菌細胞有DNA集中的區域,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C. 真菌細胞內沒有葉綠體,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
D. 青霉直立菌絲的頂端,可產生大量的孢子來繁殖后代
考點: 真菌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點.
分析: 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真菌中酵母菌是單細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細胞的;真菌的細胞既不含葉綠體,也沒有質體,是典型的異養生物.它們從動物、植物的活體、死體和它們的排泄物,以及斷枝、落葉和土壤腐殖質中、來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機物,作為自己的營養.真菌的異養方式有寄生和腐生.大多數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
解答: 解:A、酵母菌屬于單細胞真菌,其細胞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A正確;
B、真菌細胞中有細胞核,細菌沒有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區域,B錯誤;
C、真菌的細胞內不含葉綠體,它們從動物、植物的活體、死體和它們的排泄物,以及斷枝、落葉和土壤腐殖質中、來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機物,作為自己的營養.營養方式為異養,C正確;
D、青霉直立菌絲的頂端生有孢子,孢子落到適宜的環境就會萌發生出菌絲,形成新個體,D正確.
故選:B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知真菌的營養方式.
22.(2015•自貢)我國許多傳統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細菌和真菌,下列應用中錯誤的是( )
A.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 B. 利用多種霉菌制醬
C. 利用酵母菌制作酸菜 D. 利用醋酸菌制醋
考點: 真菌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點;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系;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 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發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如蒸饅頭、做面包、釀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等等,據此作答.
解答: 解:A、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桿菌,乳酸菌屬于細菌,通過分裂進行生殖,在無氧的條件下,經酵母菌的發酵后使原有的乳糖變為乳酸,使奶具有甜酸風味,A正確.
B、制醬要用到多種霉菌,霉菌屬于真菌,C正確.
C、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無氧的條件下,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使得菜呈現一種特殊的風味.C錯誤;
D、制醋要用醋酸菌,醋酸菌屬于細菌發酵能產生醋酸,D正確.
故選:C
點評: 多掌握常見的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23.(2015•自貢)關于性狀的表述,錯誤的是( 。
A. 生物的性狀都是肉眼可以觀察到的特征
B. 每一個生物體都會有許多種不同的性狀
C. 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稱為相對性狀
D. 生物的親緣關系越近,它們之間相似的性狀就越多
考點: 生物的性狀和相對性狀的概念.
分析: (1)性狀是指生物體所有特征的總和.任何生物都有許許多多性狀.有的是形態結構特征,如豌豆種子的顏色、形狀;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為方式,如狗的攻擊性、服從性等等.
(2)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稱為相對性狀.如人的單眼皮和雙眼皮.
解答: 解:A、生物的性狀并不都是肉眼可以觀察到的特征如人的血型,A錯誤;
B、每一個生物體都會有許多種不同的性狀,B正確;
C、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稱為相對性狀,C正確;
D、生物的親緣關系越近,它們之間相似的性狀就越多,D正確.
故選:A.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性狀和相對性狀的概念.
24.(2015•自貢)有耳垂(A)與無耳垂(a)是一對相對性狀,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 無耳垂個體的基因組成都是Aa
B. 有耳垂個體的基因組成都是AA
C. 無耳垂個體的基因組成是Aa或aa
D. 有耳垂個體的基因組成是AA或Aa
考點: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以及它們與性狀表現之間的關系.
分析: 生物體的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當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或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生物體表現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通常用大寫字母表示顯性基因,小寫字母表示隱性基因.
解答: 解:A、無耳垂個體的基因組成都是aa,而Aa是有耳垂,A不正確;
B、有耳垂個體的基因組成是AA或Aa,并不是都是AA,B不正確;
C、無耳垂個體的基因組成都是aa,沒有Aa(有耳垂),C不正確;
D、有耳垂個體的基因組成是AA或Aa,D正確.
故選:D.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基因的顯性與隱性以及與性狀之間的關系.
25.(2015•自貢)正常男子體細胞和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種類是一定的,下面不可能出現的是( 。
A. 22對+XY B. 22對+XX C. 22+Y D. 22+X
考點: 人的性別遺傳.
分析: 男女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有22對染色體的形態、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稱為常染色體;第23對染色體在形態、大小上存在著明顯差異,這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決定有關,稱為性染色體.女性體細胞中的性染色體形態大小基本相同,稱為XX染色體,男性體細胞的性染色體中,較大的一條命名為X染色體,較小一條稱為Y染色體.
解答: 解:人的性別遺傳過程如圖:
從性別遺傳圖解看出,正常男子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是22對+XY,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22+Y或22+X.而22對+XX是女性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因此正常男子體細胞和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種類不可能出現的是22對+XX.
故選:B.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會借助性別遺傳圖解分析解答此類問題.
26.(2015•自貢)下列不屬于遺傳物質變化引起的變異是( 。
A. 通過雜交育種,培育出的超級稻
B. 火箭搭載的種子,長出的太空椒
C. 廣島原子彈轟炸后,出現的畸形兒
D. 通過美容手術,形成的雙眼皮
考點: 生物的變異.
分析: (1)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按照變異的原因可以分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
(2)可遺傳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可以遺傳給后代;僅由環境因素引起的,沒有遺傳物質的發生改變的變異,是不可遺傳的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
解答: 解:ABC、通過雜交育種,培育出的超級稻、火箭搭載的種子,長出的太空椒、廣島原子彈轟炸后,出現的畸形兒,都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變異,因此都屬于遺傳物質變化引起的可遺傳變異,ABC正確;
D、通過美容手術,形成的雙眼皮,是由環境因素引起的,遺傳物質沒有發生變化,因此不屬于遺傳物質變化引起的變異,D不正確;
故選:D.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的特點.
27.(2015•自貢)尼泊爾地震后,防疫人員將動物尸體集中焚燒或掩埋,這種做法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 。
A. 控制傳染源 B. 切斷傳播途徑 C. 保護易感人群 D. 清除病原體
考點: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分析: 傳染病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環節,所以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解答: 解:尼泊爾地震后,防疫人員將動物尸體集中焚燒或掩埋,是為了防止動物尸體傳播病原體,因此這種做法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控制傳染源.
故選:A.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28.(2015•自貢)小明接種了乙肝疫苗,對乙肝病毒具備了免疫力,這種免疫屬于( )
A. 人體的第一道防線 B. 人體的第二道防線
C. 特異性免疫 D. 非特異性免疫
考點: 抗體和抗原.
分析: (1)疫苗是由低毒的、滅活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種疫苗能產生免疫力,有效的預防某種傳染。
(2)非特異性免疫是生來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對多種病原體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線.
(3)特異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線,產生抗體,消滅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對特定的病原體有防御作用.是患過這種病或注射過疫苗后獲得的.
解答: 解: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體制成的,只不過經過處理之后,其毒性減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體,進入人體后能刺激淋巴細胞產生抵抗相應病原體的抗體.抗體均具有專一性,小明接種了乙肝疫苗,體內產生的抗體只對乙肝病毒有免疫力,因此這種免疫屬于特異性免疫.
故選:C.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疫苗和特異性免疫的特點.
29.(2015•自貢)人們常用生物學原理來解釋日常生活中問題,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
A. 某同學驗血后,發現紅細胞數量高于正常值,說明很可能身體有炎癥
B. 新鮮豬肉放入冰箱后,不容易腐敗,是因為冰箱有殺菌功能
C. 醫生給糖尿病人注射胰島素,主要是補充病人體內胰島素的不足
D. 夏天家里桌子上的剩飯放置久了就會“變餿”,這主要是霉菌的作用
考點: 胰島素的作用及其內分泌腺分泌異常時的癥狀;食品的腐敗原因;血常規化驗單.
分析: (1)血液的組成包括血漿和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白細胞能夠吞噬病菌,有防御疾病的作用.
(2)因食物腐敗變質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據食物腐敗變質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盡量的殺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大量繁殖,將食物放在冰箱中就是利用冰箱內的低溫環境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來達到較長時間保存的目的.
(3)胰島素是由胰島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調節糖的代謝,具體說,它能促進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從而降低血糖濃度,胰島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
解答: 解:A、某同學驗血后,發現白細胞會增多,高于正常值,說明很可能身體有炎癥,A錯誤;
B、冰箱內溫度低,微生物生長繁殖速度慢,不是冰箱有殺菌功能,B錯誤;
C、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時,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會減弱,結果會導致血糖濃度升高而超過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會隨尿排出體外,形成糖尿病.
醫生給糖尿病人注射胰島素,主要是補充病人體內胰島素的不足,C正確;
D、夏天放在室內的剩飯過兩天就會“餿臭”,主要是細菌就會大量繁殖的結果而不是霉菌,D錯誤.
故選:C.
點評: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結合題意,即可解答本題.
30.(2015•自貢)用你所學的生物學知識來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生物體的每條染色體上有多個DNA分子,每個DNA分子上有多個基因
B. 自然界有共生現象,地衣是真菌與藻類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
C. 人類食物中的各種營養成分必須經過消化后,才能夠被人體吸收
D. 自然條件下,綠色植物白天進行光合作用,夜間進行呼吸作用
考點: 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
分析: (1)一條染色體由一個DNA分子組成,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
(2)地衣是由真菌和藻類兩種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
(3)在消化道內將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
(4)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如表:
區別 聯系
場所 原料 條件 產物 能量
光合作用 葉綠體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機物、氧氣 儲存能量 相互聯系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細胞 有機物、氧氣 有無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釋放能量
解答: 解:A、一條染色體上只有一個DNA分子.故A錯誤;
B、自然界有共生現象,地衣是真菌與藻類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故B正確;
C、食物中的糖類、蛋白質、脂肪必須經過消化后,才能夠被人體吸收;水、無機鹽、維生素不用消化可以直接吸收.故C錯誤;
D、自然條件下,綠色植物白天能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夜間能進行呼吸作用,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這是一道綜合題,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靈活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來判斷解答問題.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31.(2015•自貢)如圖是人體腎單位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人體內每個腎單位由[ ] 、[ ] 和 [ ] 等部分組成.
(2)圖中②中的液體叫做 ,正常情況下,它與④中液體的成分相比,缺少 和大分子蛋白質.
(3)圖中④是一個毛細血管球,從這里出來的血管③中流動的血液屬于 。
(4)圖中⑤能夠重新吸收管內液體中的全部 ,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
(5)某成年人排出的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醫生初步判斷可能是 處出現了病變.
考點: 腎臟的結構和功能;尿液的形成.
分析: (1)腎單位是腎臟的結構和功能單位,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體包括呈球狀的腎小球和呈囊狀包繞在腎小球外面的腎小囊,囊腔與腎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過程.
(3)圖中①入球小動脈脈、③出球小動脈、④腎小球、②腎小囊、⑤腎小管、⑥腎靜脈.
解答: 解:(1)人體內每個腎單位由[④]腎小球、[②]腎小囊和 1[⑤]腎小管等部分組成.
(2)圖中②為腎小囊,其中的液體叫做原尿,正常情況下,它與④中液體的成分相比,缺少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
(3)圖中④腎小球是一個毛細血管球,從這里出來的血管③出球小動脈中流動的血液屬于動脈血.
(4)圖中⑤能夠重新吸收管內液體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
(5)某成年人排出的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醫生初步判斷可能是腎小球處出現了病變.
故答案為:(1)④腎小球; ②腎小囊; ⑤腎小管;
(2)原尿; 血細胞
(3)動脈血
(4)葡萄糖
(5)腎小球(或④)
點評: 解題的關鍵是知道尿液的形成過程.
32.(2015•自貢)如圖是神經元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神經元包括[ ] 和[ ] 兩部分.
(2)圖中③叫做 ,它是 末端的細小分支.
(3)人體內有上千億的神經元,它們之間彼此聯系,形成非常復雜的網絡,這種網絡是人體內信息 和 的結構基礎.
考點: 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
分析: 神經元是神經系統功能的基本單位.神經元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圖示中:①是細胞體,②是突起,③是神經末梢.
解答: 解:(1)神經元的基本結構包括①細胞體和②突起兩部分.
(2)圖中③叫做神經末梢,它是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
(3)神經元的功能是神經元受到刺激后能產生興奮,并能把興奮傳導到其它的神經元,神經元傳導神經沖動是沿一定方向傳導的,每個神經元可能有很多樹突,但是只有一個軸突,樹突將神經沖動傳向細胞體,軸突則將沖動從細胞體傳出.因此它們之間彼此聯系,形成非常復雜的網絡,這種網絡是人體內信息傳遞和處理的結構基礎.
故答案為:(1)①細胞體;②突起;
(2)神經末梢;神經纖維;
(3)傳遞;處理
點評: 神經元的結構及功能注意掌握,可結合神經元的結構圖來理解和記憶.
33.(2015•自貢)某同學總結出:“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請在這位同學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是把 轉化成了有機物,光合作用儲存的能量來自 。
(2)呼吸作用主要在細胞的 內進行,釋放的能量主要供給生物體 的需要.
(3)在農業生產上,為了保證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充分地接受光照,通常采用 的措施.
(4)在低溫和干燥的環境中貯藏糧食,這些措施主要是降低 的強度.
考點: 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呼吸作用的概念.
分析: (1)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所以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解答: 解:(1)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圖: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
由公式可知光合作用的物質轉變是: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放出氧氣;能量轉變: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
(2)呼吸作用主要在細胞的線粒體,植物通過呼吸作用釋放出的能量,除了一部分轉變成熱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如植物對礦質營養的吸收、有機物的合成與運輸、細胞的分裂與生長等.
(3)農作物屬于植物能依靠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就要充分的利用光能,合理密植、間作套種充分的利用光能的重要措施,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積等.
(4)由于種子能進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溫度和濕度的影響,不同植物種子壽命的長短是不一樣的,種子的貯藏條件,對種子壽命的長短起著十分明顯的影響.貯藏種子的最適條件是干燥、低溫和缺氧,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種子的呼吸作用最微弱,種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最少,有可能渡過最長時間的休眠期.如果濕度大、溫度高、氧氣充足,種子的呼吸作用強,種子內貯存的有機養料將會通過種子的呼吸作用而大量消耗,種子的貯藏期限也就必然會縮短.
故答案為:(1)二氧化碳和水;光能;
(2)線粒體;生命活動;
(3)合理密植;
(4)呼吸作用.
點評: 關植物的三大生理過程為中考的熱點,結合實驗和具體的實例進行掌握.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對比掌握.
34.(2015•自貢)某同學了解到他們社區內3個患有白化病家庭的情況(如下表),依據相關政策有的家庭生了兩個孩子,請根據表中的信息回答:
家庭序號 父親 母親 第一個孩子 第二個孩子
1號 正常 正常 白化病 ?
2號 正常 白化病 白化病 正常
3號 白化病 白化病 白化病 ?
(A表示正;,a表示白化病基因)
(1)1號家庭母親的基因組成是 ,2號家庭父親的基因組成是 ,3號家庭第一個孩子的基因組成是 .
(2)1號家庭第二個孩子患白化病的可能性為 ,2號家庭第二個孩子帶有白化病基因的可能性為 .
(3)某同學從表中的情況總結出母親患白化病,子女一定會患白化病,你認為 。▽蝈e);父母雙方都帶有白化病基因,子女就可能患白化病,你認為 。▽蝈e)
(4)如果3號家庭再生第二個孩子,患白化病的可能性為 。2號家庭第二個孩子的基因組成為 ,如果他與基因組成為AA的女子結婚,他們的后代中患白化病的可能性為 。
考點: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以及它們與性狀表現之間的關系.
分析: (1)生物體的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或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生物體表現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
(2)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
解答: 解:(1)白化病屬于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A表示正;颍琣表示白化病基因.根據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因此1號家庭母親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Aa.2號家庭父親正常,母親和孩子均是白化病,因此父親的基因一定是雜合體Aa.3號家庭均是白化病,因此控制的基因均是aa,因此后代均是白化病,3號家庭第一個孩子的基因是aa.
(2)白化病是由隱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遺傳病,1號膚色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白化病的子女,說明夫婦雙方除含有一個控制正常膚色的顯性基因外,都攜帶一個控制白化病的隱性基因.若用A表示控制正常膚色的基因,a表示控制白化病的隱性基因,則這對夫婦的基因組成是Aa,所生后代的基因組成的可能情況是:AA或Aa或aa.遺傳圖解如圖所示:
因此1號家庭第二個孩子患白化病的可能性為25%或1/4.
2號家庭丈夫膚色正常,基因組成為Aa,妻子為白化病,其基因組成為aa,含有基因a卵細胞與含有基因A和含有基因a的精子的結合機會是均等的,即該對夫婦每生育一個子女,其為正常和白化病的幾率都是50%.如圖所示:
(3)某同學從表中的情況總結出母親患白化病,子女一定會患白化病,這種認為是錯誤的,因為由2號家庭母親患病,孩子有50%正常的可能;右3號家庭可以判斷,父母雙方都帶有白化病基因,子女就可能患白化病是正確的.
(4)由于白化病是由隱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父母均是白化病,因此他們的基因都是aa,如果3號家庭再生第二個孩子,患白化病的可能性為100%;根據2號家庭遺傳圖解可知,第二個孩子的基因組成為Aa.
故答案為:
(1)Aa;Aa;aa
(2)25%;50%
(3)錯;對
(4)100%; Aa;0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基因的顯性與隱性以及會借助遺傳圖解來分析解答此類問題,
35.(2015•自貢)請回答下列有關實驗和探究的問題.
(1)如圖是顯微鏡下看到的生物細胞,請據圖回答:
同學們通過制作臨時裝片來觀察A圖和B圖細胞,制作時首先在載玻片中央分別滴一滴 和 ,制作過程中都要用到碘液,其作用是 。型瑢W比較了A圖和B圖細胞,發現B圖細胞中沒有葉綠體、[5]大液泡和[ ] .某同學在觀察時先用低倍物鏡,再換高倍物鏡,這時視野會變得更 。粱虬担
(2)做“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實驗時,某同學根據自己看到的真實情況做了記載(如下表),請根據表內信息回答:
編號 大小 數量 形狀 細胞核 “?”表示沒有看到
1號細胞 大 少 圓球形 ?
2號細胞 小 多 圓餅狀 ?
3號細胞 ? ? ? ?
根據這位同學的記載,你判斷1號細胞是 ,2號細胞是 ,沒有看到的3號細胞是 .這位同學沒有看到細胞核,你認為有細胞核的應該是 號細胞.生物體內的血液有各種顏色,人體血液之所以呈現紅色,是因為某種細胞中含有 。
考點: 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觀察血涂片.
分析: (1)圖A為植物細胞,圖B為動物細胞,其中1為細胞壁,2為細胞膜,3 為細胞核,4為細胞質,5為液泡;
(2)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其中白細胞有細胞核.
解答: 解:(1)如圖是顯微鏡下看到的生物細胞,請據圖回答:
同學們通過制作臨時裝片來觀察A圖和B圖細胞,制作時首先在載玻片中央分別滴一滴清水和生理鹽水,制作過程中都要用到碘液,其作用是染色.有同學比較了A圖和B圖細胞,發現B圖細胞中沒有葉綠體、[5]大液泡和[1]細胞壁.某同學在觀察時先用低倍物鏡,再換高倍物鏡,這時視野會變得更暗.
(2)根據這位同學的記載,你判斷1號細胞是白細胞,2號細胞是紅細胞,沒有看到的3號細胞是血小板.這位同學沒有看到細胞核,你認為有細胞核的應該是1號細胞,即白細胞.生物體內的血液有各種顏色,人體血液之所以呈現紅色,是因為某種細胞中含血紅蛋白.
故答案為:(1)清水; 生理鹽水; 染色; 1細胞壁; 暗
(2)白細胞; 紅細胞; 血小板; 1; 血紅蛋白
點評: 解題的關鍵是知道細胞的結構和血細胞的組成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258075.html
相關閱讀:2012年紹興市中考生物試題(附答案)
黃崗中學第三次中考模擬考試理科綜合生物學部分
2012年株洲市中考生物試題(帶答案)
2015年中考生物第七章生物的多樣性復習
2013年中考模擬生物考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