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國際實驗學校2014---2015---1學年初三第三單元測試
歷史試卷
時量:60分鐘 總分:100分
一、選擇題(在下列各題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正確并符合題意。本大題共12小題,每題3分,共36分)
1.在馬拉松平原上,雅典人獲勝后,菲迪皮茨返回雅典報捷,他一口氣跑完漫長的路程,剛一進城就高呼“雅典得救了!”說完倒地而死。這個故事出現在下列哪一戰爭中?( )
A.希波戰爭 B.布匿戰爭 C.亞歷山大大帝東征 D.羅馬帝國的擴張
2.下列史實中,促進了歐亞兩大文明交流的
①亞歷山大東征 ②阿拉伯數字的傳播 ③鑒真東渡日本 ④馬可•波羅來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
3.下列哪個國家曾經不出國界就能游覽整個地中海的美麗風光
A、波斯帝國 B、亞歷山大帝國 C、羅馬帝國 D、阿拉伯帝國
4.“把戰爭帶給亞洲,把財富帶回希臘”一句形象揭示了( )
A. 波斯進攻希臘的目的 B. 羅馬征服地中海的目的
C. 亞歷山大東征的目的 D. 雅典進攻斯巴達的目的
5.創造了從O到9十個數字計數法的是( )
A.印度人 B.阿拉伯人 C.蘇美爾人 D.埃及人
6.學習了“古代文明的傳播與發展”后,同學們議論紛紛,下面哪一說法是不正確的
A.甲同學說:印度人、阿拉伯人分別為阿拉伯數字的創造和傳播作出了貢獻
B.乙同學說:絲綢之路既是古代東西方的主要商路,也是東西方文明交流、融合之路
C.丁同學說:馬拉松長跑、拉丁字母成為通用字母、《馬可•波羅行紀》等都是戰爭促進文明交流的見證
D.丙同學說:戰爭具有兩面性,但和平交往是人類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
7.古代東西方交流,既有暴力沖撞,也有和平往來。元朝時,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華,返回后把在中國的見聞口述書《馬可•波羅游記》。下列對該書影響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是第一部向西方介紹中國的著作 B.豐富了當時人們的地理知識
C.對后來新航路的開辟有重大影響 D.不利于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8.如圖,從人類文明的出現到15世紀,文明的沖突和融合從未中斷過。下面見證了東西方文明和平交流的作品是( )
A. B. C. D.
9.世界有一大洲,不僅孕育了早期的人類文明,還誕生了世界三大宗教,這個大洲是( )
A.歐洲 B.亞洲 C.非洲 D.美洲
10.世界三大宗教對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圖顯示對外傳播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猶太教 D.伊斯蘭教
11.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由古代蘇美爾人創制的是( )
12.關于世界三大宗教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①名畫《最后的晚餐》源自伊斯蘭教題材②按時間排列這三大教產生的先后順序應是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③這三大宗教都有相應的創始人④教義中都強調“忍耐服從”的內容(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二、判斷題(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在答題卡上填涂“T”,錯誤的在答題卡上填涂”F“。本大題共5小題,每題2分,共10分)
13.西方的圣誕節12月25日是紀念救世主耶穌出生的日子。( )
14.著名的連接亞歐非的“絲綢之路”,開辟于中國古代的西漢時期。( )
15.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出兵東征,足跡遠達印度,建立起地跨歐美的大帝國。( )
16.《伊索寓言》和《天方夜譚》兩部名著都是阿拉伯著名的文學作品。( )
17.阿拉伯數字本不是阿拉伯人發明,而是印度人創造的。( )
三、材料題(共3題,18題12分、19、20題各14分,共40分)
18、(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亞歷山大的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阿拉伯帝國的征服……無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絕的重大事件。但橫貫亞歐大陸絲綢古道上的商隊來往,聯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對傳播生產技術、文化知識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許是更為重要的。
材料二 這是自由的理想反對專制政治的勝利,這一勝利,使得希臘城邦,尤其是雅典,能夠為其自身及其后代捍衛這一理想。
材料三 拜占廷的作用是絕對保守的。命運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創新。它誕生在一個古老的國度,生活在過去的努力和榮譽的陰影之中,這種勢力和榮譽正是它所試圖維持和恢復的。他們很少有人具有創造力。
請回答:
(1) 材料一對于古代的征服和擴張戰爭是怎樣評價的?(2分)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方式除了暴力沖突之外,更主要的是依靠什么方式進行的?(2分)
(2) 材料二評述的是古代哪場戰爭?(2分)從文明的沖突與融合的角度看,這場戰爭有何歷史地位?(2分)
(3)材料三所述的“拜占廷帝國”又稱 帝國(2分)。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帝國滅亡的原因是?(2分,提示:從國內和國際兩方面分析)
19、(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條條大路通羅馬。”
材料二 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瑁,玳瑁,始乃一通。
材料三 馬克思、恩格斯在論述古代戰爭與歷史演進的關系時指出:“暴力、戰爭、掠奪、搶劫等等被看作是歷史的動力……古老文明被蠻族破壞,接著就重新形成另一種社會結構。對野蠻的征服者民族說來,正如以 上所指出的,戰爭本身還是一種經常的交往形式!
請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哪個時期的什么現象?(4分)它出現的原因是什么?(2分)
(2) 材料二中的“大秦”在世界史上指哪個國家?(2分)材料二記載大秦王安敦派使者到中國具體是在哪一年?(2分)
(3) 材料三能說明什么?試用所學知識加以說明并舉例。(4分)
20、(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公元前3世紀,一位敘拉古國王曾令金匠打制一頂純金王冠,因懷疑金匠作假摻銀,故請①予以鑒定,但不得損壞王冠。①苦想數日,一籌莫展。一天他在浴室洗澡,躺進浴盆時,盆水外溢,身體也有上浮之感,瞬間靈感突現:不同物質的物體,雖重量相等,但因體積各異,排出的水量必不相同。茅塞頓開的①立即赤身裸體狂奔回家,沿途不住忘情高呼:“找到了!找到了!”最終通過試驗,揭露金匠的欺詐行為。
請回答:
(1) 材料中“①”的人物是誰?(2分)依據所學知識說明,①是用什么原理揭露金匠的欺詐行為的?(2分)
(2) 從上述的材料中,你認為科技發明來源于什么?(2分)
(3) 在當時所在國家的歷史地位怎樣?(2分)①在物理學域的主要貢獻有哪些?(4分,列舉出兩例)
(4)結合自身實際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啟示。(2分)
四、探究題(14分)
21、(14分)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下列問題。
2011年,中東地區發生了稱為“中東之春”的民主運動,如利比亞、敘利亞等國。西方勢力乘機興風作浪,2011年發動了入侵利比亞的戰爭,現在正考慮干預敘利亞問題。在這一些列事件中,美國和西歐國家表現了較強的文明認同感和行為協同性,令人關注。
【文明追溯】
(1) 中東主要指西亞和北非地區這里先后誕生了古代埃及、古巴比倫兩大文明古國。請寫出古代埃及的著名建筑和古巴比倫的著名法典。(2分)
(2) 中東地區是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民族聚居區。請寫出伊斯蘭教的創立者或古代阿拉伯文學的代表作。(2分)
(3) 中東地區是亞、非、歐三大洲的交會之地,歷史上曾遭受許多帝國的征服,但該地區居民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請舉出古代阿拉伯人把東方文化傳至西方的一個事例。(2分)
【動亂分析】
(4) 二戰以來,中東地區長期動蕩不安,其因素有哪些?(2分,列舉出兩例)中東問題的關鍵是什么?(2分)
(5) 中東地區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資源豐富,是世界列強的必爭之地。石油是怎樣成為重要戰略資源的?(2分)
【相關聯想】
(6) 二戰后,美國力圖控制西歐、對抗蘇聯,推行“冷戰”政策。請列舉冷戰政策的表現。(2分,列舉兩例)
麓山國際實驗學校2014---2015---1學年初三第三單元測試
歷史試卷(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共12題,每題3分,共36分。)
題 號 1 2 3 4 5 6
答 案 A A C C A C
題 號 7 8 9 10 11 12
答 案 D C B A B A
二、判斷題(共5題,每題2分,共10分。)
題 號 13 14 15 16 17
答 案 T F F F T
三、材料題(共3題,18題12分、19、20題各14分,共40分。)
18、(12分)答案:
(1)古代的征服和擴張戰爭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絕的重大事件。(2分);和平往來(2分)。
(2)希波戰爭(2分);是東西方文明的第一次激烈碰撞(2分)
(3)東羅馬帝國(2分);①國內因素:a.長期的軍事擴張,導致國庫空虛,財盡民窮:b.國內人民起義不斷;c.帝國統治者心態保守,固步自封。②國際因素:13世紀西方軍隊的東征和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加速了拜占庭帝國的滅亡。(2分,國內、國際各分析1點即可)【或:內部原因(國內原因):①四處征討,國力空虛;②四分五裂,國力衰微。外部原因(國際原因):①夜郎自大,固步自封;②外患不斷,日益衰落】
19、(14分)答案:
(1)羅馬帝國時期(2分)、羅馬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對外交流頻繁。(2分,符合題意的即可)內戰停止和統治政策的的加強,局勢安定。(2分,需答出2個原因)
(2)羅馬(2分);166年(2分)
(3)戰爭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但在客觀上促進了人類文化的交流。(2分,言之有理即可)說明:亞歷山大東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發展。(2分,要結合材料并依據所學知識回答才可給分)
20、(14分)答案:
(1)阿基米德(2分);浮力定律。(2分)
(2)科技發明來源于生活實踐(2分)。
(3)古希臘最負盛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發明家以及杰出的愛國者。(2分,列舉出一例即可);杠桿定律、浮力定律。(4分,列舉兩例即可)
(4)要富有善于發現、勇于探索的精神。(2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探究題(14分)
21、(14分)答案:
(1)金字塔(或獅身人面像)(1分);《漢謨拉比法典》(1分);
(2)穆罕默德(1分);《天方夜譚》(或《一千零一夜》)(1分)
(3)把中國的四大發明傳到西方(或把印度計數符號西傳,被稱為阿拉伯數字)(2分)
(4)民族問題、宗教問題、領土問題、水資源問題、石油問題、民主問題、大國爭奪等。(例舉兩例即可即可,2分);巴以問題(2分)。
(5)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內燃機的發明和廣泛使用。(2分)
(6)①政治上:1947年杜魯門提出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它國家的杜魯門主義;②經濟上:實施援助西歐的馬歇爾計劃;③軍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列舉出兩例即可,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271517.html
相關閱讀: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
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