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5年中考語文真題說明文閱讀分類匯編(含解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位次的講究
①《紅樓夢》第三回講到了林妹妹進榮國府,處處小心,先是為坐到哪個位置,她就頗費了一番思量,比如舅母王夫人處,黛玉“就只向東邊的椅子上坐了”,到了吃飯的時候,鳳姐讓黛玉坐在右邊第一張椅子上,黛玉也十分推讓。
②林妹妹之所以在“坐在哪里”這個問題,這么謹慎,是怕在這個極其講究禮儀的家庭里,行差踏錯,讓人笑話。在古代,中國人非常講究座次的尊卑。
③首先,我們要弄明白的是,南、北、東、西四個方位哪個為尊,哪個為卑。我國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一般不住人,只舉行孝行大禮的地方,這種時候最尊貴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東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見群臣議事,都是坐在北邊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說:“南面稱帝”。而“室”一般為長方形,東西長而南北窄,所以在室內舉行活動時,一般遵循“東向為尊,西向為卑”的原則,例如,漢明帝與老師楊榮交談時,為表達對楊榮的尊敬,就安排楊榮坐在靠西邊,面朝東的位置,后來,人們把塾師也稱為“西席”。
④至于左與右,誰為尊,誰為卑的問題,就此叫復雜了。周朝規定,諸侯朝見天子,宴飲以左為尊,用兵打仗,則右邊為尊,左右尊卑,要視乎場合而定,到了戰國、秦、西漢的時候,“右”似乎成了尊位,《廉頗藺相如列傳》里就有“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的記載,然而到了東漢、魏晉、南北朝,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變化,以“左”為大,例如赤壁之戰,孫權“以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同為都督,周瑜尊于程普。這種情況直到元朝,才恢復了官職的“右尊”,明朝建立以后,又再次變為“左”尊,自此“左尊右卑”一直延續到今天。
⑤所以,在傳說戲劇舞臺上,我們現在仍然可以看到遠道而來的客人坐在左邊,而主人總是右側陪坐。于是也就出現了《紅樓夢》里,黛玉被請到左邊席面上的描寫了。
                                                   (有刪改)
1、對于位次如何講究,本文是從哪兩方面進行具體說明的?
                                                                                      
2、文章在開頭和結尾都提到“林黛玉進榮國府一事”。試分析其作用。
                                                                                      
3、在下列選項中任選一項,簡要分析其方位詞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紹的“位次的研究“?
A、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B、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成都、1、對于位次如何講究,本文是從哪兩方面進行具體說明的?
答案:本文從南、北、西、東四個方面的尊卑和“左右”誰尊誰卑兩個方面進行具體說明。【本文共5段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自然段,舉《紅樓夢》林黛玉初進榮國府的例子,并引出主題“位次的研究”。第二部分為③自然段,詳細地論述了南、北、東、西四個方位得尊卑問題。第三部分為第④-⑤自然段,論述左、右誰為尊,誰為卑。理清脈絡就會發現,答題點鎖定在第三部分即④-⑤兩段,概括一下就可得到答案!
2、文章在開頭和結尾都提到“林黛玉進榮國府一事”。試分析其作用。
答案: ①文章開頭列舉“林黛玉初進榮國府”的事例,引出下文,點明文章中心-位次的講究;②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讀者,引起讀者興趣。③結尾再次提到“林黛玉初進榮國府”一事,照應文章開頭,首尾呼應,結構嚴謹。④再次點明文章中心,說明位次的研究。【從題干分析來看,主要是分析本文首段和尾段的作用。明確首段的作用:a設置懸念,吸引讀者;b、增加趣味性、生動性、增加文學色彩,引起讀者興趣;c、引出說明對象;d、點明中心。尾段的作用:a、照應開頭,使結構嚴謹;b、點明文章中心!
3、在下列選項中任選一項,簡要分析其方位詞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紹的“位次的研究“?
A、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B、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答案:A項中的“閭左“指貧民,古時貧民居住閭左,富人居住閭右。在戰國、秦、西漢的時候,左右排序以”右“為尊。A項中的“左”為卑,“右”為尊,符合本文所介紹的左右尊卑問題。
B項中的“西東”指兄弟各走各的路,由于時局原因,不能相聚在一起,在這里不指具體方位,更不指位次!颈绢}屬于文段知識運用題,只要緊扣原文段“位次的講究”里“南北東西”和“左右”誰尊誰卑,就能解決!
2、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完成題。(共8分)
【材料一】
    南水北調工程,是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分東、中、西三條線路。東線、中線一期工程已分別于2015年
和2015年通水,以男方充盈之水 ① (滋潤  滋養)
北方干渴大地的夢想已經實現。南水北調工程將發揮
顯著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以中線一期
工程為例,輸送的距離長,流經的范圍廣,沿線經過
多個大中城市,每年可輸送的調水量達95億立方米,
相當于黃河水量的1/6,直接受益人口達6000萬。根
據需要,后期將進一步擴大調水規模,減少地下水開
采,使水生態惡化的趨勢得以緩解。隨著受水區水資
源生態的改善,影響北方經濟發展的“瓶頸”將逐步
消除,從而為這些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創造機會和空間。
【材料二】
    2015年12月27日,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調工程年均為北京送水12.4億立方米,供水范圍達6000平方公里,成為北京的主力水源,城市供水保證率將由75%提高到95%。此外,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后,不僅減少北京重要水源地密云水庫的出水量,還可以將富余來水調入密云水庫存蓄,大大加強北京水資源戰略儲備。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后,北京將逐步關閉大部分自備井,通過天然和人工②  (回填  回補),有效遏制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同時,部分來水還可向首都的河湖補充清水,增強水體的稀釋自凈能力,改善河湖水質。
1. 從【材料一】和【材料二】橫線后的括號內分別選擇詞語填入橫線處,①處應填   ,②處應填   。(2分)
2. 請你根據“示意圖”,對【材料一】中與圖相關的文字信息進行具體說明。(2分)
    答:          
3. 下列三個選項,屬于【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說明內容的一項是   。(只填序號)(4分)
【甲】南水北調工程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乙】南水北調工程未來將產生更好效益
【丙】南水北調工程效益已全部提前實現
北京:1、①滋潤②問補【解析】純語感。
2、①中線一期輸送距離長,全長1277公里②中線一期流經范圍廣,沿線經過丹江口、南陽、平頂山、許昌、鄭州、焦作、新鄉、鶴壁、安陽、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天津、北京等15個大中城市。
【解析】依據“示意圖”對【材料一】中圖相關的文字信息進行具體說明。首先,我們應該仔細觀察材料中的圖(圖的標題;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示意圖;圖例;圖中的文字信息)其次,根據圖中的信息,閱讀【材料一】,篩選跟圖中相關的信息“輸送的距離長”“流經的范圍廣,沿線經過多個大中城市”。最后,分條進行說明。
3、【乙】【解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說明內容。首先觀察三個選項,提取三個選項的關鍵點;【甲】經濟效益【乙】未來效益【丙】效益已全部提前實現。【材料一】提及了南水北調的“經濟效益”;【材料二】整體都在說南水北調對北京城市供水、水資源的戰略儲備、地下水補給及水資源的凈化等,沒有提及“經濟效益”因此排除【甲】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一些關鍵語句“南水北調工程將發揮顯著的社會效益”“ 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后,北京將逐步關閉大部分自備井,”┄┄由此,可見南水北調的效益還未全部提前實現,所以排除【丙】,答案為【乙】。
3、你了解空氣清新劑嗎?
近日,河南長垣縣一家 KTV發生火災,起火原因竟是電熱器烘烤空氣清新劑致其爆燃。此事引發人們對常用空氣清新劑的重新認識。
很少有人想到空氣清新劑會是一種易燃易爆物品。液體空氣清新劑其實是一種氣霧劑,其中的拋射劑,包括不燃性和可燃性兩類。前者為氟烴類物質(如氟利昂),后者為低級飽和性碳氫化合物(丙烷、丁烷等)和醚類(二甲醚)。此外,也有使用壓縮性氣體增加氣霧劑罐中壓力的產品。由于許多氣霧劑和噴霧劑原液中含有可燃性物質,所以無論在生產、運輸和使用過程中,都可能發生爆炸。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庭為了防止居室產生污濁空氣,往往用“香”來除臭。單從名字上看,空氣清新劑應該能使空氣清潔、氣味清新。其實不然,空氣清新劑名不副實,它是靠香味來遮掩異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氣的質量。它釋放到空氣中,本身就是一種污染物質,會在去除某種污染物或多或少的同時引入新的污染物(如氟利昂等)。早在 2015年 9月,中科院專家就對市面上常見的空氣清新劑進行檢測發現,絕大部分空氣清新劑,超過 40%的成分是萜類化合物,而這些化合物會與空氣中的臭氧反應,生成甲醛和粒徑小于 0.1微米的超細微粒。
研究發現,帶有某種馨香氣體的某種揮發性溶劑被人體吸收后,會很快被吸收并侵入神經系統,使人產生“鎮靜”感。專家分析,這種藥效與中樞神經鎮靜劑相近,當嗅者體驗到某種快感后,會產生精神依賴。成癮者選擇自己喜歡的溶劑,強制性地每日重復吸入,結果引起慢性中毒。
因此,專家建議,除非特殊需要,應盡量減少空氣清新劑的使用,尤其在日照強烈,易于生成臭氧的夏秋季節。當然,專家也特別強調,并不是市面上所有的空氣清新劑都有毒害作用。如果選擇較為知名的空氣清新劑品牌,其成分是從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烴,或許會更可靠些。
1.請分點概括空氣清新劑的危害。(3分)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是否能刪去?為什么?(4分)
①它是靠香味來遮掩異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氣的質量。
                                                                          
②其成分是從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烴,或許會更可靠些。
                                                                          
3.請結合文意,簡要分析尤其在夏秋季節應盡量減少使用空氣清新劑的原因。(4分)
                                                                          
4.張阿姨每天使用空氣清新劑去除衛生間異味,請根據本文內容,給她提兩條建議。(3分)
                                                                          

杭州、1.答:空氣清新劑在生產、運輸和使用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爆炸;會造成二次污染;可能會使人產生精神依賴,引起慢性中毒。
【簡析】這篇說明文結構簡潔清晰,開頭由事件引起對空氣清新劑的討論,中間 2-4段分別概述空氣清新劑的不同危害,結尾提出建議。所以對 2-4段逐層提煉要點即可。
2.①答:不能刪去,“真正”強調了空氣清新劑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空氣質量。
②答:不能刪去,“或許”表示可能,準確地說明即使是較為知名的品牌,也不是絕對安全的。
【簡析】對這類題目,首先明確回答能否刪去,接著解釋詞匯含義,表明在刪去情況下會出現的情況即可。
3.答:夏秋季節日照強烈,而空氣清新劑屬于易燃易爆物品,在高溫下容易爆炸;夏秋季節容易生成臭氧,它會與空氣清新劑中的化合物反應,造成環境污染。
【簡析】對空氣清新劑的三點危害分析排除后,會發現它“易燃易爆”“易和臭氧發生反應造成污染”的特質,在夏天日照強烈、容易生成臭氧的情況下,尤其會引發問題。
4.答:建議一:少用或慎用空氣清新劑,最好不用。建議二:不要長期使用同一品牌,以免產生精神依賴。建議三:選擇成分提取自天然植物的較為知名的品牌!竞單觥柯

4、閱讀管麗紅的《微課與慕課》文章片斷,完成12-14題。(10分)
    ①微課的概念,在國內,最早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鐵生在2 011年提出的,他認為:
“‘微課’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
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边@個階段對微課的研究更多的是關注資源建設,而忽略了其應用性、互動性和擴展性等特征。
    ②但隨著國內微課發展和建設昀逐步推進,胡老師又在201 2年對這一定義做了更進一
步的解釋:“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
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突出了微課不僅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資
源,更是基于某個知識點/環節的一個簡短而完整的“教學過程”或“教學活動”。這個定義無疑要準確很多,微課資源不再是靜態的,而是生長發展的,不斷完善的。
    ③從國外的經驗來看,起初微課是應在線學習而產生的。2 004年夏天,美國的薩爾曼•可
汗開始用雅虎的一款繪圖軟件作為共享記事本,再加上電話輔導異地的表妹學習數學。后來在YouTube①上錄像,繼而在2 007年辭職創立可汗學院,并最終把其發展成為一家通過在線圖書館收藏了35 00多部各類學科教學視頻的教育性非營利組織。這位的美國人用一共不超過300美元的視頻設備通過錄制1 0分鐘左右的教學視頻上傳到網上供世界各地的人們免費使用。與此同時,英國教師電視網也開始了微課視頻資源的建設。從2 004年的7年間開發了35 00個2 0分鐘(主要授課過程大約1 0分鐘)左右的精品微課視頻,受到來自全世界范圍的眾多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喜歡。
    ④可以說早期的英美微課主要是以上傳視頻供需要的人在線觀看使用為主,類似于網
絡視頻公開課,或者說就是一種“短而精”的視頻公開課。而真正把微課和課堂教學結合起
來的是被戲稱為“一分鐘教授”的美國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教授。目
前該學院已經推廣應用了“微課”這一教學形式。他們主要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
錄制一系列1-3分鐘的教學視頻,突出關鍵的概念、主題和活動,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根
據所提供的資源和活動,建構自己需要的知識。    (選自《科學大觀園》,有刪改)
【注】①YouTube是世界上最大的視頻網站。
12.請簡要列出“微課”的兩個主要特征。(2分)
                                                                                     
                                                                                      
13.按要求完成下面兩小題。(4分)
   (1)請說出第①段中劃線句運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2)簡要分析第③段括號中內容的作用。(2分)
                                                                                        
14.請概括出選文的說明思路。(4分)
                                                                                      
                                                                                 
鎮江12.(1)以視頻為主要載體;(2)是簡短而完整的“教學過程”或“教學活動”。
   【解析】從“‘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更是基于某個知識點/環節的一個簡短而完整的‘教學過程’或‘教學活動’”中提煉出兩個主要特征。
13.(1)說明方法:下定義;作用:指出了“微課”的主要特征及性質。(2)列數字,突出“微課”之“微”(時間短)的特點。
   【解析】(1)劃線句子中,“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是標準;“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是手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是目的;“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是特點。(2)第③段主要說明微課是“供需要的人在線觀看使用”,但劃線句子是強調微課時間之短(“微”)的特點。
14.四段文字,按照事理順序,先國內后國外,依次說明了什么是微課、微課的產生和發展。
   【解析】這是一篇事理說明文,采用了邏輯順序,對微課的知識進行了解說。
5.閱讀下文,完成14—17題。(17分)
方塊漢字前途之爭
汪品先
    ⑴方塊漢字的前途,是我國知識界爭論的百年話題。
    ⑵對于漢字的批評,首先來自其復雜難學,歷史上只為少數人所掌握。“五四”運動后推行白話文、擬定注音字母,進一步的主張就是廢除方塊字、實行拼音化。然而建國后的實踐表明:通過漢字簡化和義務教育,漢字完全可以為大眾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⑶時至今日,廢除方塊字的主張不再活躍,流行的一種觀點是方塊字不適合于科學表達,不如拼音文字那樣邏輯分明,因此漢字可以用來傳承文化而不適用于發展科學。其實這里混淆了科學發展的傳統背景和語言載體本身的特色。國人撰寫的學術論文,無論用的是中文還是英文,往往有著論證不嚴、邏輯不清的毛病,這里既有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利于科學發展的遺傳病,也有在近代封閉條件下形成的惡習慣。文字無辜,這些毛病不該記在文字頭上。
    ⑷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各種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隊的機會。對于二進制的計算機編碼而言,一個漢字只相當于兩個拼音字母。同一個文本,漢字的篇幅最短,輸入計算機的速度也最快。漢字直觀,承載的信息量遠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漢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數量的方塊字經過搭配,可以構成無限多的新詞;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斷制造新的單詞才能表達不斷出現的新概念。因此,漢字常用的只有幾千字,而英語的詞匯量早已超過40萬,在應對新概念大量涌現的科學發展中并無優勢。
    ⑸語言是文化傳承的主角,以漢語作為載體的中華文化,在科學創新中應當具有潛在的優勢。一種文化能夠保持幾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參考的是猶太民族,三千年歷史有兩千年流離失散,卻始終堅守著猶太教和希伯來文。在外界壓力下,猶太人憑著對知識和智慧的重視,以一千多萬的人口,贏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諾貝爾獎。華夏文化同樣具有尊重知識和智慧的傳統,是不是也在深處蘊藏著科學創新的基因,從而也有問鼎世界科學頂峰的前景?
                                   (選自2015年2月27日《文匯報》,有改動)
14.根據文意回答:有人認為漢字沒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4分)
                                                                               
                                                                              
15.指出第⑷段中劃線句運用的說明方法,并結合內容分析其作用。(4分)
                                                                                 
                                                                                
16.推敲詞句,回答問題。(5分)
  ⑴第⑶段中加點的“往往”一詞能否去掉?請結合內容說明。(3分)
                                                                             
   ⑵細讀第⑸段,說出加點的“潛在的優勢”所指的內容。(2分)
                                                                               
17.結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說明:“砼”字體現了漢字在科學表達方面具有哪些優勢?(4分)
“為了方便讀寫,我國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將‘混凝土’一詞簡化為‘人工石’,后又將這三個字組合成一個新字——‘砼(tóng)’,F‘砼’字已被廣泛采用于各類建筑工程的書刊中。”                                             ——百度百科
                                    ▲                                           
                                    ▲                                         
揚州
14.(4分)漢字復雜難學,歷史上只為少數人所掌握;方塊字不適合于科學表達(“不適用于發展科學”或“邏輯不分明”)。
    【評分要點及說明】4分,每點2分?圩 皬碗s難學”“不適合于科學表達”作答即可。如照抄與中心話題無關的冗余信息,酌情扣分。
15.(4分)列數字、作比較。通過具體數據的比較,更鮮明地突出漢字具有高信息熵(或“經過搭配,可以構成無限多的新詞”,或“在應對新概念大量涌現的科學發展中具有優勢”)的特點。
   【評分要點及說明】兩種說明方法各1分,作用分析2分,未結合具體內容分析扣1分。
16.(5分)⑴(3分)不能去掉。“往往”表明大多數情況下如此,去掉就表示國人寫論文都有“論證不嚴、邏輯不清的毛病”,與事實不符,語言不嚴密。
   【評分要點及說明】只答“不能”不得分。正向、反向說明各1分,結合文意1分。
   ⑵(2分)(以漢語作為載體的中華文化)具有尊重知識和智慧的傳統(或“對知識和智慧的重視”)。
   【評分要點及說明】有與答案無關的冗余信息,如“在深處蘊藏著科學創新的基因”,扣1分。
17.(4分)“砼”字讀寫方便,輸入計算機的速度快;由“砼”的字形可以揣摩出“人工合成的石頭”的意思,可見漢字直觀,信息量大;“砼”這一新字由三個簡單的字合成,可見漢字構造新詞的信息熵高。
   【評分要點及說明】答出以上三點中任意兩點即可,一點2分;未結合鏈接材料或文意說明,每點扣1分。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題。(7分)
令人警惕的網絡低俗語言
①6月2日,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按照原發微博提及量排行,有25個網絡低俗詞語上榜,其中,“尼瑪”位居第一,“你妹”“矮矬窮”“我靠”“滾粗”等榜上有名。
②報告指出,網絡低俗語言產生共有四大途徑!巧钪械呐K話經由網絡變形而受到廣泛傳播;二是詞譜因輸入法運用而呈現出象形創造;三是英文發音的中文化、方言發音的文字化使網絡低俗語言不斷翻新;四是網民自我矮化、諷刺挖苦的創造性詞語。
③網絡低俗語言的使用,主要有以情緒發泄為目的的網絡謾罵、以惡意中傷為手段的語言暴力、以粗鄙低俗為個性的網民表達等三方面的現象。部分網民在不深入了解事實的情況下,將情緒性的謾罵宣泄向公共空間。現實社會里的粗鄙化市儈化的語言也在互聯兩上蔓延開來,并經由網絡再創造,如野草一般瘋長,論壇、微博、微信中廣泛應用的污言穢語污染了語言環境的清潔。據統計,2015年全年中,12個網絡低俗用詞的原發微博數量達到百萬次以上,4個網絡低俗用詞的原發微博數量達到了千萬次以上。
④值得注意的是,網絡語言低俗化向傳統媒體轉移已有顯現,—些網絡低俗用語竟堂而皇之地成為某些報紙的標題,某些主持人在電視節目中公然把“?絲”等低俗用語常掛嘴邊。部分文化載體無視媒體的社會責任,也加入到了語言暴力的惡俗狂歡乏中。
⑤上述情況,引起了許多有識之士的警惕。專家表示,清理網絡低俗語言勢在必行,只要多措并舉,積極推動線上線下輿論生態的良性互動,努力凈化網絡語言環境,就一定能為中國改革事業提供穩定的網絡民意基盤。
 9.上文①-④段分別從哪個方面來說明網絡低俗語言的?試加以概括。(3分)
(1)             (2)             (3)             (4)            
10.第③段畫線部分運用了哪兩種說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                                                                           
11.第⑤段中加點詞語“一定”能否換成“也許”?請說明理由。(2分)
    答:                                                                                 
宿遷9.(1)網絡語言的排行  (2)網絡語言的產生途徑  (3)網絡語言的傳播  (4)網絡語言的轉移(3分)
【解析】此題考查對說明內容的概栝。可以先總結① —④段內容說明的中心,再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
10.打比方和列數字。(1分)  使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形象生動地說明了網絡低俗語言傳播速度之快。使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將網絡低俗語言傳播速度具體化。(1分)
【解析】“如野草一般瘋長”是打比方;“據統計”后面使用了數據,為列數字。可對應相關的說明方法分別分析其作用。
11.不能替換,“一定”表示肯定,“也許”表示不確定,文中是一個肯定判斷,去掉后就不能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2分)
【解析】此題考查說明文語言的運用。說明文語言要求準確,回答時從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上進行分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300889.html

相關閱讀:寒假接力棒:九年級上冊語文寒假作業答案參考
2019年常州市中考語文試卷
2013年3月九年級語文第一次中考模擬考試題(附答案)
巴州區萬安小學2018-2019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一次月考試題及答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綜合測試題(附答案新人教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