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考歷史二輪經濟與社會生活專項訓練試題(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經濟與社會生活
一、選擇題
1.在中國近代史上,踏上“實業救國”道路的狀元實業家是
A.康有為   B.梁啟超   C.張謇   D.嚴復
2.在中國近現代,有這樣一種男式服飾,它有五粒紐扣,代表五權分離和五族共和,它的四個口袋,代表禮義廉恥,它 綜合了西式服裝與中式服裝的特點,是一種直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它被定名為 (   )
A.長袍馬褂     B.西裝       
C.中山裝       D.列寧裝
3.魯迅說,近代中國“簡直是將幾十世紀縮在一時:自松油片以至電燈,自獨輪車以至飛機,自標槍以至機關槍,……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鄙鲜霈F象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
A.傳統風俗習慣根深蒂固          B.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變
C.新舊風俗雜陳                  D.西方文化對中國影響廣泛
4.如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面粉出口增長表。出現這種趨勢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政府提出“實業救國”
B.日本給北洋政府經濟援助
C.北洋政府重視民族工業的發展
D.帝國主義忙于戰爭,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5.下列對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說法正確的有
①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壓迫,比較落后
②從行業上來看,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重工業落后
③從地區之間的發展來看,上海、武漢等沿江海大城市較發達,內地薄弱
④一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經歷了一個發展的“黃金時代”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近代以來,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顯著變化。下列現象不可能 發生的是(     )
A.1909年,張某乘坐火車,行駛在中國人自己設計修筑的鐵路上 
B.1910年,李某赴京參加了科舉考試
C.1911年,王某通過《申報》獲得了武昌起義的消息 
D.1912年,趙某穿著中山裝參加了一個重要宴會
7.在央視青年歌手大賽“知識問答”環節中,題板給選手的提示下圖,根據提示你會選擇的歷史人物是(       )
 
A.張謇      B.張之洞 
C.詹天佑    D.林則徐
8. 與“狀元”“實業救國”“大生紗廠”幾個關鍵詞相對應的歷史人物是
A. 鄧世昌          B.詹天佑         
C.李鴻章        D.張謇
9.1876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當時最著名的中文報紙上,看到了淞滬鐵路正式投入運營的報道。該報紙應是
A.《民報》                         B.《申報》
C.《每周評論》                     D.《新青年》
10.“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務立國,此皮毛之論也,不知外洋富民強國之本實在于工。……此則養民之大經,富國之妙術,不僅為御侮計,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边@段話反映了張謇
A.贊成商務立國                    B.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C.主張學習西方教育思想            D.提倡實業救國
11.1919年春,胡老太爺從紹興到上 海探親。此時,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A.西式洋樓里,身著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輪船往來于黃浦江上,汽車行駛在南京路上
C.報童大街上叫喊:“賣報!賣報!《申報》頭條新聞——巴黎和會召開了!”
D.大孫子正在為進京參加科舉考試做準備
12.近代以來,西方工業文明傳入中國,使中國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經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員,你不可能(   )
A.坐輪船或火車出差                 B.向上司行跪拜禮、稱“老爺”
C.發電報問候親人、與朋友照相       D.在報紙上看新聞、休閑時看電影
13.下表顯示的是民國初年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變化情況。導致1914—1918年間廠家數量發生較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廠家數 622 689 941 1275 1644 1973 2321 1965 1795
A.清政府鼓勵發展民族工業       
B.列強因戰爭暫時放松對華經濟侵略
C.外資企業大量投資             
D.中國民族工業排擠了列強在華企業
14.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曾說:“1895年中國曾有三個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       選擇了實業。”此處省略的人物應是
A. 嚴復       B. 李大釗         
C. 詹天佑      D. 張謇
15.張謇15歲中秀才,41歲中狀元,辦廠遭遇困境時,翰林院催他回京任職,他固辭道:“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恥之官。”清狀元110人,但狀元經商成就大業,并造福社會只有他一人。以下表述與他的事跡不相符合的是
A.提出“實業救國”口號             
B.其創業經歷折射了民族企業的曲折歷程
C.曾投資學校、圖書館等文化教育機構 
D.創辦了中國最早的民用工業大生紗廠
16.從“大生紗廠”、“實業救國”、“清末狀元”這些關鍵詞中,你能聯想到
A、李鴻章    B、張謇    C、張之洞    D、 孫中山
17.電視臺拍攝了一部反映我國近代人們社會生活的電視劇,以下鏡頭不正確的是(   )
A.人們坐在家中讀報紙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辮子
C.劇中人物穿著中山裝、西服、新式旗袍 
D.人們見面就叩頭,口中稱著“大人”、“老爺”
18.有一位新國民,戴一頂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裝,著一雙進步靴,走過了交通路,來到了模范街,踏進了公益會,說幾句義務話。這一新國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社會生活的近代化       B.禮儀風俗的簡潔化     
C.民間服飾的西洋化       D.民族經濟的工業化
19.“女學生已經開始覺悟,抵制學校開設的‘列女傳’(修身課)。在操場的樹蔭下,在宿舍里,她們常常聚在一起,爭的面紅耳赤,后來由爭論變成抗婚、逃婚,以實際行動反抗舊禮教,爭取婚姻自由!边@則材料反映的是(   )
A.維新啟蒙思想開始傳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學校開設修身課程           D.民主科學思想沖擊封建禮教 
20.1914年,農工商部向各省發出長篇通飭(通令),提出歐戰正是“工商業發達之轉機”,公布《維持工廠辦法大綱七條》,規定糖類、免毛織物等數十種制造廠家,均在維持之列。此后,農工商部又多次發出訓令,要求所有公共機關的日用消耗品一律專購國貨。材料表明
A.歐洲列強減少了對華商品輸出        B.“實業救國”主張出現
C.民國政府倡導使用國貨              D.南京國民政府重視發展工商業
21.民國元年9月,《申報》刊文:“梳一東洋頭,披件西式衣,穿雙西式履……宣讀婚約,互換戒指,才一鞠躬,即攜手而歸,無儐相(司儀)催請跪拜起立之煩!鄙鲜鰣髮В浞终f明辛亥革命后
A.女子享有婚姻自由       B.社會風俗有新變化
C.西式婚禮成為主旋律     D.西式婚禮不受歡迎
22.“中國夢”砥礪國人前行。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為履行“實業救國”之夢,創辦了
A.大生紗廠   B.輪船招商局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總局
23.中國的讀書人,自古大都以參加科舉,考取功名作為人生的奮斗目標,而在中國近代,卻有一位出身狀元,又毅然棄官從商的著名實業家。他是(   )
A.榮宗敬    B.榮德生    C.張謇    D.周學熙
24.假如你生活在20世紀初,你可以做些什么?(    )
①從《申報》上了解時事   ②報考京師大學堂  ③考中狀元光宗耀祖  ④買到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字典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張謇放棄高官厚祿,回家創辦實業,但他的工廠最終被吞并。下列對此事的評價, 正確的是(    )。
A.市場有風險,這是競爭的結果    
B.張謇為一介書生,不懂市場,失敗是必然 
C.在多重擠壓之下,中國民族工業創業艱難 
D.“實業救國”口號被實踐證明是錯誤的
26.19世紀80年代后,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與在上海的親友取得聯系,可以選擇的最佳手段有(    )
A. 拍電報     B. 寫封書信     C. 上網    D. 打長途電話
27.閱讀下面民國時期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變化統計表。中國民族工業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擁有廠家 擁有資本 工人人數
1913 689家 33億元 27萬多
1920 1795家 50億元 55萬多
A.清政府鼓勵民族工業的發展    
B.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了大量外國資本
C.列強忙于戰爭,放松了對華經濟侵略  
D.民族工業打敗了列強在華的企業
28.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你認為他可能被稱呼為
A.老爺    B.大人    C.先生    D.陛下
29.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經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當時的上海的某政府官員,你不可能
A. 坐輪船、火車去北京購買商品      B. 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禮、稱“老爺”
C. 發電報問候親人、與朋友照相      D. 在報紙上看新聞、休閑時看電影
30.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過程中,涌現出張謇的大生紗廠、榮氏兄弟的福新面粉公司、范旭東的久大精鹽公司等一批民族企業。從行業上看,他們主要集中在
A、農業     B、重工業     C、輕工業       D、軍事工業
二、填空題
31.社會的變遷彰顯時代的進步。
(1)在中國,以“君”“先生”取代“大人”“老爺”等稱呼得益于             革命。
(2)日本提倡“穿西服、吃西餐、跳交際舞”等行為是在               (改革)之后。
(3)城市即使在夜晚也亮如白晝,居民出行更加方便。這些主要是得益于                革命。
32.填入有益 (每空2分,共20分)
(1)19世紀60年代,中亞地區______________軍事頭目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清軍進入新疆,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戰術,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大敗阿古柏。
(2)鴉片戰爭后魏源編著《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維新運動期間,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譯述《_____________》,把西方進化論學說介紹到中國。
(3)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喊出了“_________________”的口號。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提出“_________________”口號,斗爭鋒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
(4)1898年戊戌變法期間設立的_________________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______年,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制度,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5)1895年,李鴻章與日本首相_________________在馬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同年,狀元實業家________在南通創辦大生紗廠,開展實業救國。
33.中國近代化的帶來了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結合下列材料提供的信息,寫出相關內容。
(1)          的傳入,為我們觀察當時的社會風貌提供了珍貴的影像資料。      
(2)19世紀70年代在上海創辦的《          》是中國大眾傳媒的先驅。
(3)中國人自己設計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干線為               _____
(4)1905年中國人自己拍攝了第一部影片《          》揭開 了中國電影事業的序幕。
34.1905年,中國人自己拍攝了第一部影片______________。這是一部京劇藝術紀錄片。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是______________。
35.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的是_____“狀元實業家”是____;中國近代的啟蒙思想家是____。 
36.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是______;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_____。
三、問答題
3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民國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喪的開始!袊氖滓獑栴}仍是新舊之間不能銜接!婇y割據在這段期間成為普遍現象。舊體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產生,只有私人軍事力量可以在青黃不接之際維持短期團結!
——摘自黃仁宇《中國人歷史》
請回答:
(1)材料一中舊體制“已拆卸”是指什么?(2分)根據材料一新舊體制之間不能銜接導致中國當時出現什么社會現象?(2分)
材料二:“據統計,從1912~1916年間,北京政府所頒發的有關發展實業的條例、章程、細則、法規等達86項之多!嘘P工商業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暫行工藝品獎勵章程》、《公司條例》、《公司注冊規則》、《商業注冊規則》、《商會法》、《商標法》……”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國社會之變遷》
(2)根據材料二,北洋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何影響?(2分)
材料三:“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誰無義憤?彼莘莘學子,激于愛國熱忱而奔走呼號,前仆后繼,民草擊鐘,經卵投石,……其心可憫,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
——吳佩孚
(3)吳佩孚的通電針對的是當時的什么事件?(1分)這一事件的性質是怎樣的?(2分)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何地位?(2分)
材料四:1919~1921年《每周評論》和《新青年》所發表文章的主題統計。
 
根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當時的思想發展狀況。(2分)這種狀況的出現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有何聯系。(2分)

 

 

參考答案
1.C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相關知識,通過所學知識,我們知道:中國近代被稱之為狀元實業家的是張謇,所以答案是C。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2.C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的是中國人們社會生活的變化。辛亥革命后,國民政府為了改變愚昧落后的習俗,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人們生活習俗、習慣的變化都因為辛亥革命的發生。受辛亥革命的影響。題干中所描述的服裝是孫中山的經常穿的,故被定為中山裝。選擇答案C。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社會生活的變化。
3.B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的是中國社 會的變化。同學需要認真閱讀題干,分析理解文字的意思:自松油片以至電燈,自獨輪車以至飛機,自標槍以至機關槍,……可以看出現在的中國從松油片、獨輪車、自標槍開始使用電燈、坐飛機、用機關槍。反映中國社會的進步,進入近代社會。選擇答案B。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社會生活的變化。
4.D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的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相關史實。從圖表可以看出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面粉出口量快速增長。說明中國的面粉產量增加,中國工業有快速發展。是從1914年開始。學生可以分析出是1914年發生的事情促進了中國面粉的發展。因為帝國主義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故選擇答案D。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 年級歷史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5.C
【解析】
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相關史實。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從誕生之日起一直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壓迫,比較落后;從行業上來看,主要集中在紡織業、面粉業等輕工業部門,重工業落后;從地區之間的發展來看,上海、武漢等沿江海大城市較發達,內地薄弱;一戰期間,由于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松對中國的經濟掠奪,中國民族工業經歷了一個發展的“黃金時代”。故答案選C。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6.B
【解析】
試 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以來社會生活變化的相關史實,解題時注意“不可能“,依據已學知識可知科舉考試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從隋朝大業三年(607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后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約一千三百年。B內容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的。故選B。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社會生活的變化•文化生活的變化
7.A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張謇的準 確認識,解題時抓住題干圖片中的信息,依據“清末狀元”“實業救國”“大生紗廠”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斷是張謇,回顧已學知識可知張謇(1853-1926)字季直,號嗇庵,清代狀元,實業家,立憲派著名人物。他畢生從事實業和文化教育事業,對我國民族資本主義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故選A。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張謇
8.D
【解析】
試題分析:本小題考查的是實業救國。張謇,江蘇南通人,清末狀元,著名的實業家,人稱“南張北周”。《馬關條約》簽訂后,外國人紛紛在中國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張謇深感要挽回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于是他提出了著名的口號“實業救國”,并身體力行,主動放棄高官厚祿,棄政從商,毅然回鄉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他所倡導的“實業救國”口號與“民主共和”成為當時流行的兩大思潮。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9.B
【解析】
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知識遷移能力。題文給出的時間是1876年,因此,家住上海的李先生看的報紙應是申報,因為申報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故答案選B。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社會生活的變化
10.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閱讀分析能力。張謇指出“外洋富民強國之本實在于工”意思是說外國人富民強國的根本原因是工業發達,因此張謇這段話反映了他提倡實業救國。故答案選D。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11.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科舉制度有關知識的準確識記。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度創立于隋朝,1905年清朝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題干中的“1919年春,科舉制度已經廢除了。所以此題選D。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新式教育的開端
12.B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清末民初的社會生活的變化。輪船、火車、電報、報紙和電影在辛亥革命前的中國就出現了,所以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員可以坐輪船或火車出差,可以發電報問候親人、與朋友照相,可以在報紙上看新聞、休閑時看電影。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宣布革除封建陋習,廢除跪拜禮,改行鞠躬或握手。革除“大人”、“老爺”之類的稱呼,改稱“先生”、“君”。所以答案選B。
考點: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近代化的艱難起步•社會生活的變遷•照相、電影的出現;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近代化的艱難起步•社會生活的變遷•剪發辮、改稱呼
13.B
【解析】
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閱讀分析能力。題文表格中的數據顯示:1912年——1920年,中國民族工業廠家數增長速度非?欤湓蛴卸阂皇切梁ジ锩鼪_擊了封建制度,二是“一戰”期間列強因戰爭暫時放松對華經濟侵略,更重要的原因是后者。故答案選B。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14.D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的是張謇的相關史實。屬于基礎題,考察的是學生對相關史實的識記能力。題中明確提到此人物選擇了實業,結合課本所學知識可知是張謇。面對民族危機,張謇深感要挽回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利益,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故此題選擇答案D。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15.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和狀元實業家張謇相關的史實,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是在1899年,而近代中國在洋務運動時期就創辦了民用工業,如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因此,大生紗廠不是中國最早的民用工業。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16.B
【解析】
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知識遷移能力。看到題文中“大生紗廠”、“實業救國”、“清末狀元”這些關鍵詞,就應該聯想了張謇,張謇是清末狀元,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并身體力行,放棄高官厚祿,回鄉創辦大生紗廠等實業。故答案選B。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17.D
【解析】
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四個選項中D選項人們見面就叩頭,口中稱著“大人”“老爺”是不正確的,因為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已經廢除了這些有損人格的禮節和稱呼,代之以鞠躬、握手禮和“先生”“君”等稱呼。故答案選D。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社會生活的變遷
18.A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內容。辛亥革命的興起,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民國政府為了改變愚昧落后的習俗,頒布了一系列法令,使社會習俗逐漸得到改變。材料中 這一新國民形象正反映了這一現象的變化。故答案選:A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社會生活的變化
19.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內容。自近代以來,伴隨著一系列思想解放運動的興起,民主、科學的思想傳播開來,嚴重沖擊著封建禮教,女學生抵制學校開設的‘列女傳’(修身課),抗婚、逃婚,爭取婚姻自由,正是這種現象的體現。故答案選:D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經濟與社會生活•社會生活的變化
20.C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相關知識內容。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后,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無暇東顧,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掠奪,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民國政府抓住時機,發出長篇通飭,倡導使用國貨,以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故答案為:C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21.B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此題需要學生認真分析題干意思,理解意思聯系答案,確定選項?搭}意:“梳一東洋頭,披件西式衣”頭飾穿著都效仿西方;結婚也學習西方的樣式不在是中國古老的結婚方式。這些說明受西方的影響,中國一些古老的生活習俗等都發生了變化,故此題選擇答案B。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社會生活的變化。
22.A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的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相關史實。此題屬基礎題,考察的是學生對課本史實的識記能力。甲午中日戰爭后,外國人加劇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使張謇認識到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于是他提過“實業救國”的口號,放棄高官厚祿,回鄉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故此題選擇答案A。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23.C
【解析】
試題分析:本小題考查的是實業救國。張謇,江蘇南通人,清末狀元,著名的實業家,人稱“南張北周”!恶R關條約》簽訂后,外國人紛紛在中國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張謇深感要挽回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于是他提出了著名的口號“實業救國”,并身體力行,主動放棄高官厚祿,棄政從商,毅然回鄉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他所倡導的“實業救國”口號與“民主共和”成為當時流行的兩大思潮。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24.D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的人們社會生活變化的相關史實。此題的關鍵之處是時間:20世紀初,可以做到的,必須是20世紀初之前就有的!渡陥蟆穭撧k于1872的上海,京師大學堂創辦于1898的戊戌變法時期,故①②都是20世紀初之前就能做到了;1905年清政府廢除了科技制所以20世紀初不能在考中狀元了,故③不符合題意。商務印書館是1897年創辦的,在此之后都能買到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字典,故④也是正確的。所以此題選擇答案D。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社會生活的變化。
25.C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的近代我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相關史實。張謇在甲午中日戰爭后創辦的大生紗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帝國主義暫時放松了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壓迫,由于辛亥革命沖擊了封建制度,有一定的發展。但一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張建德工廠被吞并。因為中國半殖民地本封建社會,我國民族工業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發展艱難曲折。故此題選擇答案C。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26.A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的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相關史實。近代以來由于西方列強的侵略,與西方的接觸。西方的發明也不斷傳入中國,改變著中國人民的社會生活。19世紀70年代以后,中國開始架設有線電報,用它來傳遞信息,進行聯系。故此題的答案選擇A。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社會生活的變化。
27.C
【解析】
試題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民國時期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變化統計表”,排除A;外國資本是為了擴大在華利益而非支持中國民族工業,排除B;D與史實不符;1914-1918年一戰期間;列強忙于戰爭,放松了對華經濟侵略,有利于民族工業的迅速發展,因此選C。
考點: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
28.C
【解析】
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民國時期稱謂的變化。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為了改變愚昧落后的習俗,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在稱謂方面取消“老爺”“大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 君”等平等的稱呼,因此身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可能被稱呼為“先生”或者“君”。故答案選C。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社會生活的變化
29.B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準確認識,回顧已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國的社交禮儀逐漸采用了西方的握手、鞠躬,以取代等級分明的跪拜禮;在稱呼上,逐步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代替了“老爺”、“大人"等稱謂,據此分析可知B的表述不合史實,故選B。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社會生活的變化•禮儀的變化
30.C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的是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特點的史實。次題干中我們可以看到近代民族工業發展過程中,民族資本家創辦的多是面粉公司、鹽公司等等,這些都是輕工業。這就是我國民族工業在行業上的特點,故 選擇答案C。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歷史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31.(1)辛亥        (2)明治維新         (3)第二次工業革命
【解析】
試題分析:(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中華民國成立后,孫中山頒布了一系列法令,剪發辮、易服飾、改稱呼,其中以“先生”“君”,取代“老爺”“大人”等稱呼,體現了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愿望。
(2)本題考查日本明治維新的影響。結合所學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史稱明治維新。明治維新在社會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開化”,實行強制性的義務教育,題目所述的“穿西服、吃西餐、跳交際舞”等屬于“文明開化”。
(3)分析題目可知,所述的中心是“電”。結合所學可知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以電為核心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了,此后,電力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 取代蒸汽成為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的主要能源。故題目所述應得益于第二次工業革命。
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人類邁入“電氣時代”
32.(1)浩罕汗國,先北后南,緩進急戰。
(2)海國圖志,天演論。
(3)振興中華,打倒孔家店。
(4)京師大學堂,1905。
(5)伊藤博文,張謇。
【解析】
試題分析:(1)本題考查了19世紀六七十年代西北邊疆的危機以及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內容。1865年中亞浩罕國派陸軍司令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自立汗國,并把侵略勢力擴展到北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876年左宗棠率清軍打擊侵略勢力,他采用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的戰術,于1878年收回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地區。
(2)近代以來在國家危難時,一些愛國的思想家認識到要改變現狀,必須學習西方的長處。他們中的代表人物先后有魏源和嚴復。魏源在他的《海國圖志》一書中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并說明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譯著的《天演論》影響最大,書中“特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后勝于今”的進步觀點,在當時的中國,啟發了知識界去探索西方先進的社會,也打擊了封建頑固勢力,在當時引發了強烈的反響。
(3)興中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是孫中山在1894年11月24日于美國檀香山創辦的,該會以“振興中華,挽救中局”為宗旨,說明它已完全不同于反清的舊式會黨,而是一個以在中國開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為職志的政治集團。新文化運動是1915年由陳獨秀等人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儒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他們集中打擊作為維護封建專制統治思想基礎的孔子學說,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斗爭鋒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
(4)本題考查了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情況。戊戌變法時期,作為“新政”,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戊戌變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創辦表明近代中國教育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清末新政時期,清政府迫于形勢,擬定了《奏定學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個學程的新式教育體制,并于1905年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
(5)本題考查了1895年中國發生的重大事件。1895年4月17日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當時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而這一年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張謇在家鄉創辦了大生紗廠,是“實業救國”口號的主要實踐之一。
考點:人教新課標版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收復新疆;人教新課標版八年級上冊•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人教新課標版八年級上冊•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人教新課標版八年級上冊•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運動;人教新課標版八年級上冊•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新式教育的開端;人教新課標版八年級上冊•侵略與反抗•《馬關條約》;人教新課標版八年級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33.(1)照相術   (2)《 申報》(3)京張鐵路(4)《定軍山》
【解析】
試題分析:
(1)照相術19世紀30年代末誕生于西方國家,19世紀40年代傳入中國。
(2)《申報》19世紀70年代在上海創刊,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它的辦報形式大都為后來的報紙所繼承,是中國大宗傳媒的先驅。
(3)注意題目中的“自己設計和修建”。京張鐵路在詹天佑的帶領下于1909年建成,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完成,投入運營的鐵路。
(4)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1905年中國人自己拍攝了第一部影片《定軍山》揭開了中國電影事業的序幕。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社會生活的變化
34.《定軍山》  《申報》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文化變遷的相關內容,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我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的《定軍山》,第一份商業性報紙是《申報》。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經濟和社會生活•社會生活的變化
35.魏源;張謇;嚴復
【解析】
試題分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的是魏源;“狀元實業家”是張謇;中國近代的啟蒙思想家是嚴復。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有關魏源、張謇、嚴復的史實
點評:學生還要知道,“師夷長技以制夷”是魏源《海國圖志》的主張;“狀元實業家”張謇抱著“實業救國”的口號,回鄉創辦大生紗廠;嚴復譯述《天演論》,以西學鼓吹變法,被康有為成為“中國西學第一”。
36.《狂人日記》   《定軍山》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狂人日記》、《定軍山》。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是《狂人日記》;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定軍山》。
37.
(1)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專制政體。軍閥割據。
(2)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3)五四運動。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4)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解析】
試題分析:
第(1)問,主要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歷史意義的準確識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袁世凱建立起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從此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戰時期。
第(2)問,主要考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相關史實,依據材料結合所學,辛亥革命的成功,沖擊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資產階級一度受到鼓舞,加上從1912~1916年間,北京政府頒發了有關發展實業的條例、章程、細則、法規,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第(3)問,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準確理解與認識,依據材料中的“大好河山任人宰割……莘莘學子……愛國……奔走呼號……其志可嘉……”這些關鍵詞可以推出吳佩孚的通電針對的是當時的五四愛國運動;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第(4)問,主要考查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準確認識,依據材料中“1919~1921年《每周評論》和《新青年》所發表文章……”可以推出答案!睹恐茉u論》是李大釗在新文化運動后期在北京創辦的,是為了宣傳馬克思主義;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新文化運動•新世紀的曙光•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五四愛國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305630.html

相關閱讀: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
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
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
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